-
内镜下隔膜切开术治疗儿童先天性十二指肠隔膜效果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内镜下十二指肠隔膜切开术治疗儿童先天性十二指肠隔膜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0月至2022年5月在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消化科住院确诊的8例十二指肠隔膜并接受内镜下十二指肠隔膜切开术治疗患儿的临床资料,包括患儿一般情况、临床表现、辅助检查、内镜治疗及随访情况等。结果:8例患儿中男4例、女4例,发病年龄为0~12月龄,病程为6~18个月,确诊年龄为6~20月龄,主要表现为反复腹胀、非胆汁样呕吐及营养不良。1例合并顽固性低钠,首诊于本院内分泌科,考虑非典型性先天性肾上腺皮质增生症,曾予氢化可的松治疗,血钠恢复正常,呕吐仍反复。1例在外院经历腹腔镜下十二指肠菱形吻合术,术后仍反复呕吐,内镜下发现十二指肠双隔膜。8例均无合并其他畸形,十二指肠隔膜均位于十二指肠降段,十二指肠乳头均位于隔膜下方。3例先用球囊扩张隔膜,探查十二指肠隔膜开口范围后切开隔膜,5例导丝探查隔膜口后直接实施隔膜切开术,8例均经内镜下隔膜切开术成功治疗,手术时间为12~30 min。术中无肠穿孔、活动性出血、十二指肠乳头损伤。术后1个月随访,术后体重比术前体重增加0.4~1.5 kg,增长了5%~20%。术后随访时间2~20个月,8例十二指肠梗阻均获解除,未再出现呕吐和腹胀,正常进食。3例术后2~3个月复查胃镜,十二指肠球腔无变形,原十二指肠隔膜切口黏膜光滑,直径6~7 mm。结论:内镜下十二指肠隔膜切开术治疗儿童先天性十二指肠隔膜安全、有效,创伤小,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内镜下放射状切开术治疗儿童十二指肠隔膜狭窄13例临床分析(含视频)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内镜下放射状切开术(endoscopic radial incision,ERI)治疗儿童先天性十二指肠隔膜狭窄(membranous duodenal stenosis,MDS)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5月至2021年12月西安市儿童医院消化内科收治的13例接受ERI治疗的MDS患儿的临床资料,分析手术过程、术后并发症及随访情况。结果:13例MDS患儿中男5例,女8例,中位病程时间8个月(2~20个月),中位诊断月龄13个月(5~30个月)。隔膜位于十二指肠降部10例(10/13),水平部3例(3/13)。十二指肠乳头开口于隔膜上1例(1/13),隔膜口侧5 cm内3例(3/13),隔膜肛侧5 cm内9例(9/13)。隔膜中位孔径为3 mm(2~6 mm)。13例患儿均顺利完成ERI,中位手术时间20 min(15~32 min)。手术平均切开3刀(2~4刀),术后外径9.9 mm内镜可自由通过,切开中位直径10 mm(10~12 mm),术后临床症状均达到缓解。术后出现并发症1例(1/13),为切口迟发性出血,内镜下金属夹夹闭止血,无肠穿孔及十二指肠乳头损伤等并发症。术后中位住院时间为6 d(5~10 d)。术后3个月复查上消化道造影及胃镜,狭窄口中位直径12 mm(10~15 mm),较术前狭窄口明显扩张。术后1个月患儿体重比术前平均增加1.20 kg(0.50~1.80 kg),术后3个月患儿体重平均增加3.50 kg(2.50~4.00 kg),接近正常同龄儿标准体重。结论:ERI作为微创方法治疗儿童MDS安全有效,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及推广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先天性食管闭锁合并十二指肠梗阻的诊治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先天性食管闭锁合并十二指肠梗阻的诊疗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1日年至2019年6月1日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收治的5例先天性食管闭锁合并十二指肠梗阻患儿的临床资料。其中,男3例,女2例;出生体重为1 750~3 500 g,平均2 930 g;均为Ⅲ型食管闭锁;2例为十二指肠膜式闭锁,3例为十二指肠膜式狭窄。有2例首诊于外院,入院时已行开胸食管吻合手术;另3例生后即首诊于我院。结果:5例患儿中,2例十二指肠闭锁在首次手术前明确诊断,3例十二指肠膜式狭窄在首次手术前未能诊断。5例患儿均为先行食管吻合手术,二期再行腹腔镜下十二指肠隔膜切除+纵切横缝术,术后恢复顺利,两次手术间隔时间为1周至20个月,平均22周。5例并发食管狭窄,1例气管食管瘘复发,未见胃食管反流,吻合口漏。食管狭窄行胃镜下球囊扩张治疗,复发气管食管瘘行胸腔镜手术修补治愈。术后随访3个月至1年,5例患儿可正常经口喂养,生长发育好,体重增长满意。结论:对于食管闭锁(Ⅲ型)合并十二指肠梗阻患儿,术前胸腹联合立位X线片和腹部超声检查有助于诊断。先行胸腔镜食管吻合手术,1周后再行腹腔镜下十二指肠吻合,分期实施手术的疗效安全、满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在儿童十二指肠膜式狭窄治疗中的应用研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分析和探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在儿童十二指肠膜式狭窄治疗中的疗效及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0月至2019年12月间上海市儿童医院采用ESD技术进行手术治疗的5例十二指肠膜式狭窄患儿的临床资料。其中,男2例,女3例;年龄8月龄至2岁;十二指肠乳头位于隔膜上方者3例,位于隔膜下方者2例。十二指肠乳头位于隔膜上方者在保护乳头前提下直接行ESD切除治疗;十二指肠乳头位于隔膜下方者在球囊扩张完成后使用超细内镜探查乳头开口位置,确定位置后再行ESD切除治疗。术后定期随访,观察患儿临床症状改善情况,体重增长变化及有无术后并发症等。结果:5例患儿手术均成功施行,术中及术后无出血、穿孔等并发症发生。术后随访5~26个月,患儿可正常进食,无呕吐、腹胀及皮肤巩膜黄染表现。5例患儿术前体重为(6.78±1.39)kg,术后3个月时体重为(9.34±1.68)kg,体重平均较前增长38.5%,生长发育逐渐恢复正常。结论:采用ESD切除十二指肠隔膜具有安全性高、临床效果良好、创伤小及恢复快等特点,值得在儿外科临床应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消化内镜在小儿普外科疾病中的应用进展
编辑人员丨5天前
儿童消化内镜技术经过近40年发展,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提高,各种内镜下治疗技术在儿童中逐步开展,消化内镜的应用逐渐向黏膜外科进展。近年来,相继有文献报道消化内镜可安全、有效地治疗儿童良性食管狭窄、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十二指肠隔膜、急慢性阑尾炎、消化道巨大息肉、消化道大出血等既往需要外科手术治疗的疾病。但由于儿童消化道腔道小,操作难度大,消化内镜在儿童中的广泛应用尚需进一步探索和完善。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先天性十二指肠梗阻再手术探讨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探讨先天性十二指肠梗阻(CDO)术后再手术的病因、治疗方法及预防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5年12月在本院手术治疗的330例CDO患儿的临床资料,按是否再次手术分为再手术组(17例)和非再手术组(313例),比较CDO的不同类型和首次手术中腹腔镜手术与开腹手术的再手术率,分析再次手术的原因及预防措施.[结果]17例术后再手术患儿肠旋转不良13例,环状胰腺1例,十二指肠狭窄2例,肠旋转不良合并十二指肠狭窄1例.肠旋转不良、环状胰腺、十二指肠隔膜或狭窄和两种梗阻原因并存的再手术率分别为6.5%(13/200)、1.5%(1/67)、4.5%(2/44)和5.3%(1/1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2.614,P=0.455).腹腔镜组与开腹组在肠旋转不良、环状胰腺、十二指肠闭锁或狭窄和两种梗阻原因并存的再手术率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再次手术原因:粘连性肠梗阻12例(其中3例合并肠扭转复发)、十二指肠隔膜型狭窄漏诊2例、肠吻合口瘘1例、阑尾残端瘘合并肠穿孔1例和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小肠大部分坏死1例.1例因NEC小肠大部分坏死,家长放弃治疗后死亡.其余16例随访1~5年,无肠梗阻等并发症发生.[结论]粘连性肠梗阻、肠扭转复发、术中漏诊其他消化道畸形和肠瘘是CDO再手术的主要原因,CDO患儿再手术术后预后良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腹腔镜在婴幼儿先天性十二指肠狭窄治疗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腹腔镜辅助治疗婴幼儿十二指肠狭窄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4月至2016年6月间在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接受腹腔镜辅助治疗的23例十二指肠狭窄患儿的临床资料,男16例,女7例,年龄2月~4岁(平均1岁8月).23例十二指肠狭窄患儿中,20例在腹腔镜下行隔膜部分切除、十二指肠纵切横缝吻合术;1例十二指肠狭窄合并环状胰腺者行十二指肠菱形吻合手术;2例合并肠旋转不良者同时行Ladd手术.结果 23例患儿均在腹腔镜辅助下完成手术,无中转开腹者.随访6~30(平均10.4)月,1例于术后4月出现粘连性肠梗阻,经保守治疗后痊愈.其余患儿术后恢复佳,生长发育良好.结论 经腹腔镜手术治疗小儿十二指肠狭窄安全有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内镜治疗十二指肠降部腔内型憩室致反复发生急性胰腺炎一例
编辑人员丨2023/8/6
患者女,28岁,因"反复上腹部痛1年、再发7d"于2015年1月7日入院.患者1年前无明显诱因反复发生持续性上腹部疼痛,血、尿淀粉酶明显增高,超声和CT检查示胰腺肿大、渗出,诊断均为急性胰腺炎(轻型),入院前共发生7次.无饮酒嗜好.第3次发作时磁共振胆胰管造影(magnetic resonanc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MRCP)检查示胆囊炎考虑、胆囊泥沙样结石可能,诊断为慢性结石性胆囊炎急性发作、急性胆源性胰腺炎,在当地医院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术后腹痛仍会发作,行经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ERCP)检查示胆总管无扩张、未见结石、十二指肠乳头黏膜下隆起性病变.在上海2所医院分别行2次十二指肠镜检查,报告为十二指肠球降部黏膜下占位可能、十二指肠降部巨大憩室.入院体格检查示神志清,巩膜无黄染,浅表淋巴结未及肿大,两肺及心无特殊,腹平软,上腹轻压痛,无反跳痛,未及包块.实验室检查:GGT 165U/L,血淀粉酶104U/L,尿淀粉酶、血脂肪酶、IgG4、AST、ALT、ALP、胆红素、血脂等指标均正常.超声检查:胆囊切除术后,肝内外胆管不扩张,胰腺未见明显异常.胰腺增强CT检查示十二指肠乳头区水肿及轻度沟槽性胰头炎.超声内镜检查示十二指肠降部内侧壁和外侧壁之间见有蹼样膜,蹼样膜后方为盲端,蹼样膜前方与十二指肠降部远端相通,十二指肠乳头位于蹼样膜侧方;胰腺回声稍低,胰管未见扩张,胆总管未见结石.气钡双重造影示十二指肠降部憩室样改变;CT冠状位重建示十二指肠降部腔内憩室,憩室纵向深度约5cm,伴憩室内侧壁(十二指肠乳头区)水肿(图1).经患者知情同意后行经内镜十二指肠腔内型憩室隔膜切开术,采用奥林巴斯260J型胃镜,前端置透明帽,用钩刀、IT2刀沿隔膜内侧将隔膜纵向切开,小心避开乳头切开至憩室盲端完全开放无阻隔(图2).患者术后第3天出现黑便(4次/d),无呕血、腹痛等,监测生命体征平稳,血红蛋白下降至1.0g/L,经禁食、抑酸、止血、补液等治疗后出院.术后2个月复查内镜示十二指肠降部腔内型憩室消失、肠腔通畅,随访2年余无腹痛、胰腺炎再发.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先天性十二指肠闭锁、环状胰腺、空肠闭锁并空肠穿孔一例
编辑人员丨2023/8/6
患儿,女性,3 d,因"呕吐伴腹胀3 d"于2016年3月17日由外院转入.患儿系孕6产4,孕36+3周,顺产娩出,出生体质量2.1 kg.羊水量8000 ml,Ⅰ°浑浊.出生时即口吐白沫样液体,后为黄绿色胃内容物,行上消化道造影提示:先天性十二指肠闭锁,为进一步诊治转来广东省妇幼保健院新生儿外科.入院查体:体温36.5℃,心率130次/min,呼吸45次/min.腹平,触软,肠鸣音弱.肛诊:见少量透明样黏液.入院后完善检查,胸腹正位片:见"双泡征",余腹部肠管未见充气,考虑为十二指肠梗阻,见图1.上消化道造影提示:十二指肠球部梗阻征象,符合先天性十二指肠闭锁,见图2.术前诊断:十二指肠梗阻.于2016年3月23日在气管插管全身麻醉下行剖腹探查术,术中见腹腔内少量墨绿色黏液栓,空肠距Treitz韧带5 cm处闭锁,肠管连续,空肠闭锁近端2 cm处见一直径0.5 cm大小穿孔;同时见胃、十二指肠球部明显扩张,进一步探查证实为十二指肠水平部一隔膜致十二指肠梗阻.行十二指肠吻合加空肠吻合术后,近端注入亚甲蓝检查吻合口是否通畅时,意外发现环状胰腺.术中诊断:(1)十二指肠闭锁;(2)环状胰腺;(3)空肠闭锁;(4)空肠穿孔.于空肠闭锁处连同穿孔处切除3 cm空肠,行空肠端端吻合术.游离十二指肠侧腹膜,于十二指肠水平部闭锁处切开1.5 cm,切除隔膜,间断缝合隔膜边缘,横行间断内翻缝合切开处.于环状胰腺近端横行切开十二指肠约1.5 cm,远端纵形切开十二指肠1.5 cm,行十二指肠近远端菱形间断吻合.经胃管注入亚甲蓝证实吻合口通畅.术后予以禁食、胃肠减压、抗炎、营养支持等对症治疗.术后第21天饮奶,无呕吐、腹胀不适,逐渐加奶至全奶按需,排粪正常.观察2 d后无异常,于2016年4月18日出院.随访至2017年9月2日,患儿饮食、排尿、排粪均正常,生长发育良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V型瓣菱形吻合法治疗新生儿环状胰腺的临床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改良V型瓣十二指肠菱形吻合法治疗新生儿环状胰腺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新生儿外科2011年1月至2016年10月收治的19例环状胰腺患儿临床资料,其中男性11例,女性8例;早产儿6例,足月儿13例.体重1760~3675 g,平均体重2785 g.胎儿期超声检查发现双泡征13例.19例出生后均经上消化道造影检查提示十二指肠降部梗阻.10例行下消化道造影检查,其中7例排除肠旋转不良,4例结肠纤细.术前合并休克2例,急性肾功能衰竭1例,电解质紊乱11例,上消化道出血5例,吸入性肺炎7例.1例多发畸形,合并肛门闭锁、房间隔缺损、肺发育不良.手术方法均采用改良十二指肠菱形吻合术,于十二指肠近端横向V形切开,远端纵行切开,切口约2 cm.用5-0 VICRYL吸收线单层吻合.结果手术时间56~168 min,平均(87±35)min.术中出血3~15 mL,平均(6±5)mL,无一例输血.禁食时间(5~10)d,平均(7±3)d.住院时间(3~48)d,平均(19±14)d.术后出现切口感染1例.术中发现环状胰腺合并十二指肠隔膜闭锁6例.1例合并十二指肠闭锁、肠旋转不良、肠粘连、肛门闭锁术后第2天家属放弃治疗;其余18例术后12~14 d经上消化道造影提示吻合口通畅,无狭窄,无吻合口瘘,痊愈出院.结论环状胰腺是一种罕见的新生儿消化道畸形,及时治疗能获得满意的治疗效果.十二指肠菱形吻合术是首选治疗方法,改良吻合口设计,行V形切开吻合,可有效减少吻合口张力,对防止吻合口狭窄、吻合口瘘的发生有一定意义.合并多发畸形是影响该病预后的主要危险因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