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法半夏炮制沿革探讨
编辑人员丨1天前
宋代以前半夏的炮制方法主要是汤洗,《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新法半夏汤的“新法”,是半夏用姜制、矾浸、制曲等区别于汤洗的炮制方法。元代《御药院方》收载“法制半夏”的依据是《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收载的法制温半夏、法制白半夏、法制红半夏是添加多种药物的成药制法。明代始有法半夏之名,其炮制辅料为生姜与白矾,方书开始收载含有法半夏的方剂。《本草纲目》将元代的法制白半夏简称为“法制半夏”,在“附方”项而非“修治”项下阐述,可见仍将其视为中成药。本草文献中记载法半夏的炮制辅料增多,包括石灰、甘草、皂角、朴硝等。清代道光以后,名家医案中的法半夏应用较多,当时法半夏即是仙半夏。仙半夏有两种配方:一种是用七道工序炮制者,一种是矾水甘草水浸泡者。民国时期章次公亦指出法半夏是仙半夏经漂洗煮制后切片,而仙半夏的炮制方法为半夏用生姜白矾制。叶橘泉指出所谓“法”字,既非古法亦非新法,对半夏反复浸泡的工艺提出质疑。1949年后,医界同仁对法半夏的质疑仍未停止。受此影响,1960年出版《北京市中药饮片切制经验》收载了白矾甘草石灰水浸泡的方法,并被1963年出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收载;1985年出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收载了该法减少浸泡时间并去除白矾浸泡的工序,并沿用至今。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灰色关联度分析清半夏体外抗氧化作用的谱效关系
编辑人员丨3周前
目的 通过灰色关联度分析12批清半夏与其体外抗氧化作用间的谱效关系,寻找其体外抗氧化作用的物质基础.方法 建立清半夏的HPLC指纹图谱,以DPPH、ABTS自由基清除率及总还原能力的半抑制浓度为药效指标,采用灰色关联度分析其谱效关系.结果 建立的指纹图谱中确定了 7个共有峰,并指认了 6个,相似度均>0.977.聚类分析将12批清半夏饮片分为5类.对12批清半夏与体外抗氧化作用进行谱效关联,其关联度均>0.6,表明其体外抗氧化作用是由多种成分共同作用,对其贡献较大的为峰1(草酸)、峰6(鸟苷)、峰3(腺嘌呤).结论 清半夏体外抗氧化作用的主要成分为草酸、鸟苷、腺嘌呤,为清半夏抗氧化作用机制的深入研究提供了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周前
-
中药配方颗粒使用情况多中心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4/5/11
目的 分析山西省10所医疗机构中药配方颗粒使用情况,为临床合理应用和开发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集山西省中药配方颗粒使用前10位的医疗机构2021年1月至2023年6月门诊开具的中药配方颗粒处方,用Excel 2013统计分析患者年龄分布、处方占比、处方金额、不合理用药情况.选取同期诊断为胃脘痛且服用过半夏泻心汤治疗的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抽取30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用药剂型,将使用传统中药饮片的15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使用中药配方颗粒的150例患者作为研究组,比较2组患者的服药依从性及服药后的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使用中药配方颗粒的患者年龄以21~50岁居多,占85.42%;处方金额301~500元居多,占49.76%;入选的300例胃脘痛患者中,研究组患者服药依从性高于对照组,服药后的不良反应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药配方颗粒在临床应用中具有明显的优势,但使用价格偏高,需要进一步找到合理的解决方法,为中药配方颗粒更好的发展创造条件.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5/11
-
从古今角度探析半夏附子配伍应用
编辑人员丨2024/5/11
"半夏反附子"历来是多数医者谨守的一条中药配伍禁忌,但随着临床实践的验证,一些医者对半夏附子不可配伍的态度也逐渐有了改变,历代医家使用半夏附子药对治疗顽疾的医案不胜枚举.中医药学界经过长年累月的研究,改良了附子的品种和改变了附子的品性,使得附子烈性减缓,毒性减弱;此外,饮片炮制技术的改进以及减毒中药的配伍应用,使得半夏附子配伍变得更加具备可能性与安全性.半夏附子配伍时需注意煎煮时间、剂量与比例等用药安全性因素.医者结合众多医家的用药经验,抓住"阳虚"及"湿盛"的核心病机,在脾胃、肾系、癌痛、妇科、心系、肺系等各系病症中配伍半夏附子均有不错的疗效.本文旨在拓宽临床用药思路,提高临床疗效,并为附子半夏药对临床应用及相关法律法规的修订提供理论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5/11
-
基于多特征融合结合深度学习模型的药材切片鉴别
编辑人员丨2024/4/27
目的 针对现有复杂背景药材切片自动鉴别准确率较低的问题,实现复杂背景下药材切片图像的准确识别.方法 基于整理的藏药材切片图像数据集进行实验,分析切片的RGB、HOG、LBP特征,使用改进的HOG算法进行多特征融合,最后使深度学习网络对任务图像进行识别.结果 本文提出的多特征融合结合深度学习方法对32种复杂背景下藏药材切片的3610张图像识别准确率达到91.68%,同时该方法对川贝母、山楂及半夏等20种常见中药饮片的平均鉴别准确率达到98.00%,优于其他现有的复杂背景下的中药饮片识别方法,说明该方法对其他中药材鉴定也同样具有可行性,应用范围较广泛.结论 多特征融合能够较好地提取复杂背景下药材切片的区分特征,对于背景复杂且堆积遮挡严重的藏药材切片识别率较高,可有效应用于自然场景下的中药材、藏药材切片与其他中药饮片识别,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4/27
-
藿香正气方挥发油提取工艺优化及GC-MS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4/1/20
目的 优化藿香正气水挥发油提取工艺,并进行GC-MS分析.方法 采用 2020 年版《中国药典》方法提取挥发油,筛选提取时间和路线,GC-MS法分析挥发油成分差异.结果 广藿香粉、紫苏叶粉、苍术粉、陈皮粉、白芷粉、姜厚朴粉、干姜粉挥发油含量分别为 1.58%、0.28%、2.15%、0.34%、0.16%、0.62%、1.51%,最优单提时间分别为 5、6、5、5、3、7、5h.4 味饮片、4 味粉末、6 味饮片、6 味粉末、干姜半夏饮片最佳挥发油混提工艺均为药典法,最优提取时间分别为 8、8、7、8、5 h,挥发油最高得率分别为 0.40%、0.98%、0.81%、1.14%、1.02%,挥发油转移率分别为53.60%、132.43%、81.82%、115.15%、67.62%;4 味饮片、6 味饮片、干姜半夏饮片挥发油的最优提取工艺均为药典法混提,提取时间分别为 8、7、5h.5 种混提挥发油及其粗粉单提挥发油的成分种类、含量均发生了较大变化.结论 不同配伍或相同配伍不同粒度均会使藿香正气水挥发油成分发生变化.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1/20
-
清半夏药典方法与北京市中药饮片炮制规范方法现代工艺研究比较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比较药典半夏传统炮制工艺与北京市中药饮片炮制规范方法半夏有效成分和毒性成分的差异.方法:半夏分别采用清半夏药典方法和北京市中药饮片炮制规范方法进行炮制.通过单因素实验考察炮制温度、炮制时间和半夏与白矾质量比对半夏总生物碱含量的影响,3因素4水平正交实验优化炮制方法;比较清半夏药典方法和北京市中药饮片炮制规范方法在半夏总生物碱、总有机酸、草酸钙和白矾含量的差异.结果:结果显示炮制时间为120 min,炮制温度100℃,药材与白矾质量比为5∶1时,总生物碱含量最高,达到0.044%;炮制时间、炮制温度和药材与白矾质量比均可显著影响半夏总生物碱含量;北京市中药饮片炮制规范方法组总生物碱和总有机酸显著高于清半夏药典方法组(P<0.05),北京市中药饮片炮制规范方法组草酸钙含量显著低于药典方法组(P<0.05).结论:北京市中药饮片炮制规范方法炮制工艺可显著提高半夏中的有效成分,降低有毒成分.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2012—2016年贵阳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贵州省中医医院有毒中药饮片应用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了解2012—2016年贵阳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贵州省中医医院(以下简称"我院")有毒中药饮片的使用情况及规律,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收集我院医院信息管理系统中2012—2016年有毒中药饮片的使用信息,对其使用量、销售金额等进行统计、排序和分析.结果:2012—2016年我院有毒中药饮片的使用量总体呈增长趋势,且增幅较大,但其占中药饮片总使用量的比例稳定在4.35%(7385.24 kg/169758.80 kg,2012年)~4.95%(10880.26 kg/219859.20 kg,2016年)之间;2012—2016年我院有毒中药饮片的销售金额分别为13.82、17.52、25.88、33.69和37.86万元,呈逐年增长趋势,年平均增长率为28.65%.5年来,化痰药的使用量排序均居首位,其次为攻毒杀虫去腐敛疮药;使用量排序均居1、2位的有毒中药饮片分别为法半夏、川楝子,销售金额排序均居前2位的有毒中药饮片包括法半夏、蜈蚣.结论:我院中药饮片及有毒中药饮片使用量及销售金额总体呈增长趋势,既有客观原因,也存在人为因素.应关注有毒中药饮片的合理应用,保证患者用药安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上海市某医院中药饮片处方点评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点评中药饮片不合理处方,分析原因并提出相应对策,为中药饮片的合理使用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该院在2016年全年药师审方时发现的不合理中药饮片处方,汇总并分析不合理处方数、中药饮片不合理处方类型及部分含毒性药品炮制品处方的使用情况.结果 2016年,该院中药饮片不合理处方数占2.1%(313/14724),不合理处方类型主要有用量过多(占72.52%)、用量过少(占25.88%)、配伍禁忌(占0.96%)、重复用药(占0.32%)、用法错误(占0.33%).含毒性药品炮制品的处方中,制半夏的超量较为常见.结论 中药饮片用量不适宜多为电脑误操作引起,大部分可以避免;其余超量多为经验用药,亦是行业内普遍现象;配伍禁忌、重复用药和用法错误等情况虽然较少,但可能导致严重的后果,需药师严格把关.建议加强中医临床药师的培养,提高中药师的中医基础知识以及中药专业知识水平,从而提高中药饮片审方的质量,以期为患者的合理用药提供更专业的服务与指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制草乌、姜半夏中药配方颗粒与饮片煎剂的急性毒性比较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比较制草乌、姜半夏配方颗粒与饮片煎荆的急性毒性差异.方法 参照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2014年发布的《药物单次给药毒性研究技术指导原则》,对制草乌、姜半夏配方颗粒与其饮片煎剂进行小鼠急性毒性实验,根据毒性实验结果的不同,分别以最小致死量(minimum lethal dose,MLD)或最大给药量(maximum administration dosage,MAD)来反映制草乌、姜半夏配方颗粒与其各自饮片煎剂的毒性差异.结果 制草乌饮片煎剂的MLD值在生药25.6~32 g·kg-1之间,而制草乌配方颗粒的MLD值在生药40~50 g·kg-1之间;姜半夏饮片煎剂与姜半夏配方颗粒小鼠灌胃的MAD均为生药238.872 g·kg-1,以姜半夏在中国药典2015年版中的上限用量9 g·d-1计算,相当于人用剂量的1 592.48倍.结论 制草乌颗粒的毒性明显低于制草乌饮片煎剂;姜半夏配方颗粒与饮片煎剂均未见毒性表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