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乳白香青的生药学研究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 采用生药学方法鉴别藏药乳白香青.方法 采用原植物鉴定、性状鉴定、显微鉴定、薄层色谱分析及DNA条形码鉴定方法进行鉴别.结果 乳白香青的药材断面和粉末显微特征明显;薄层色谱斑点清晰、分离效果好;经对ITS序列进行PCR扩增并测序,首次获得其ITS序列,GenBank注册号为:OQ096626,确定了乳白香青的DNA鉴定条形码.结论 所用方法可为乳白香青药材的鉴定、控制质量及资源开发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清宫茯神与茯神木药材文物性状鉴定 及史料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茯神与茯神木药用历史悠久,现在茯神仍是大宗药材商品,而茯神木已在药材市场消失。清宫医案收载的临床案例中有“茯神”“云茯神”“白茯神”“抱木茯神”等多种茯神类药物,故宫博物院尚珍藏有“白茯神”“茯神木”标本。通过对这两件药材文物进行性状鉴定,并结合史料分析,发现清宫“白茯神”与明清本草记载茯神去皮及松根相一致,可以推断清宫医案中的“茯神”“云茯神”“白茯神”等均为茯神(菌核中抱有松根)加工时去除皮与松根,“抱木茯神”“抱茯神”应指含有松根的茯神,“茯神木”则为茯神加工时去皮与白色菌核。当今临床所习用的“茯神”即清代“抱木茯神”。“茯神木”与“茯神”的功效差异很大,应明辨历史商品的本来面目,为传承和发扬清代宫廷医学,深入开展本草学研究提供支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济南市长清区药用植物资源的调查与分析
编辑人员丨2周前
目的:掌握济南市长清区野生及栽培药用植物资源的种类和分布特征,为该区域中药资源的保护和中药产业的发展提供本底数据以及建议.方法:以全国第四次中药资源普查技术规范为指导,采用样方和样线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实地调查,对现有药用资源进行分类整理和建档.结果:长清区野生药用植物共有106科283属421种,其中被子植物占比93.82%.入药部位以全草类药材居多,占比42.99%.重点及特色品种共计106种,侧柏、黄花蒿、马兜铃、桑、酸枣等药材资源的蕴藏量较大.另发现3种山东新分布物种.调查栽培药材共计22种,以蒲公英、丹参、甘菊的种植面积最大.结论:该研究基本摸清了长清区药用植物资源的概况及利用现状,并提出了合理化建议,为长清区中医药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科学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周前
-
陇中地区药用植物资源调查与分析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目的 整理陇中地区药用植物名录,归纳该地区药用植物的种类及分布,为该地区中药资源的保护及开发利用等提供参考.方法 通过中药资源普查数据库获得第四次全国中药资源普查数据,并参考《中国植物志》《黄土高原植物志》《甘肃中草药资源志》《甘肃省中药材标准》(2020年版)、《甘肃省中藏药材标准》(2020年版)等书籍及相关文献资料补充,对陇中地区药用植物资源种类及分布状况汇总,并对其进行分析.结果 陇中地区药用植物资源共178科829属2 101种,主要存在被子植物、裸子植物及蕨类植物等类群中,其中优势科主要集中在菊科、蔷薇科、豆科等,主要药用部位为全草类,以清热药为主,栽培药用植物51种,包括蒙古黄芪、玫瑰、忍冬等.结论 陇中地区植物资源丰富,药用植物种类多,在保护的基础上应合理开发利用,并依据地理环境大力发展特色中药材产业.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依安县野生药用植物资源多样性调查与评价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目的 摸清依安县野生药用植物的资源现状,分析重点野生药用植物的综合价值,为该地区中药资源的保护及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抽样方法调查该地区野生药用植物资源的多样性,AHP-TOPSIS法评价野生重点药用植物资源的综合价值,ArcGIS 10.5 软件和InVEST模型计算 1980 年与 2020 年依安县各类土地利用类型的面积和生境质量.结果 依安县野生药用植物共 52 科 154 属 232 种,构成 329 种药材,Ⅰ级种类 4 种,Ⅱ级种类 16 种,Ⅲ级种类 28 种,蕴藏量较第三次全国中药资源普查所记载数据急剧减少.40 年间(1980 年至 2020 年),当地耕地面积增多,沼泽地和草地面积减少,生境质量降低.结论 依安县野生药用植物资源种类丰富,综合价值较高,但人为因素导致药用植物资源锐减,应增强对当地野生药用植物的保护以实现中药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蒙药通拉嘎-5及其臣药红花治疗骨质疏松症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我国骨质疏松症患者基数庞大,给医疗资源带来巨大压力.寻找一种成本低、疗效好的药物刻不容缓.在这方面,我国传统民族医药中可能蕴藏着答案.蒙医理论将骨质疏松症归为"赫依病",称为"骨枯症".通拉嘎-5是蒙药传统方剂,有祛巴达干、镇赫依之功效.实验研究表明,其可以改善维甲酸诱导骨质疏松大鼠的骨健康状况.红花是一种传统中药材,也是通拉嘎-5方剂中的臣药.研究成果表明红花对骨损伤、骨质疏松症具有确切的治疗效果.本文调研和总结了国内外对蒙药通拉嘎-5及其臣药红花治疗骨损伤和骨质疏松症等骨科疾病的研究进展,并梳理了以通拉嘎-5为代表的民族医药在发展中面临的问题.经过分析笔者认为通拉嘎-5及红花治疗骨质疏松症前景是乐观的.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治疗高脂血症的藏药及研究现状
编辑人员丨2024/7/6
高脂血症可引发许多疾病,日益威胁人类身体健康,因此研究开发疗效显著、安全可靠的调血脂药刻不容缓.藏医药是祖国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深入挖掘和研究青藏高原人民防治疾病的宝贵经验和特有境地生长的药用生物资源,是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不可或缺的部分,藏医药在历经两千余年的沉淀与积累下发现或发明了许多具有防治高脂血症的藏药材或藏药复方制剂,本文以防治高脂血症藏药为切入点,对高脂血症的发病机制及关于藏医药的认识进行了简述,重点对具有防治高脂血症药理作用的单味藏药、藏药复方的应用和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以期为深入研究和开发治疗高脂血症的藏药提供理论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7/6
-
3种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桃儿七种子萌发特性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4/7/6
目的:掌握珍稀藏药材桃儿七(Sinopodophyllum hexandrum)种子萌发特性及休眠解除方法.方法:以采集的野生桃儿七种子为研究对象,使用3种植物生长调节剂乙烯利(ETH)、褪黑素(MLT)、赤霉素(GA3),对桃儿七种子萌发特性进行研究,设置不同浸种浓度、浸种时间探究对桃儿七种子萌发特性的影响.结果:ETH最佳处理条件为10 mg?L-1浸种24 h,种子第45 d时萌发率达90.0%,萌发时滞为17 d;MLT最佳处理条件为50 μmol?L-1浸种12 h,种子第45 d时萌发率达83.3%,萌发时滞为16 d;GA3最佳处理条件为200 mg?L-1浸种24 h,种子第45 d时萌发率达80.0%,萌发时滞为18 d.三者相比,ETH对促进桃儿七种子萌发效果最显著.结论:桃儿七种皮坚硬,酸蚀组和对照组种子的吸水饱和时间明显不同;种子内含有萌发抑制性物质是导致桃儿七种子休眠的主要原因;3种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桃儿七种子萌发均有显著影响(P<0.05).本研究探讨了打破桃儿七种子休眠并提高萌发率的有效方法,可为桃儿七规模化人工栽培提供科学指导及技术支撑.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7/6
-
独一味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及其质量标志物预测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4/7/6
独一味Lamiophlomis rotata(Benth.)Kudo为藏族习用药材,药用部位为干燥地上部分.现代研究表明,独一味主要含有环烯醚萜苷类、苯乙醇苷类、黄酮类、挥发油类等化学成分,具有镇痛、止血、抗菌、抗炎、免疫调节、抗肿瘤等药理作用.在对独一味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总结的基础上,结合其质量研究现状,从药性、功效、成分可测性、药动学等方面对其质量标志物(Q-marker)进行预测,槲皮素、芹菜素、山栀苷甲酯、8-O-乙酰山栀苷甲酯、胡麻属苷、连翘酯苷B、木犀草苷、马钱苷等成分可作为独一味的主要Q-marker,以期为独一味产品开发研究及质量标准的合理建立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7/6
-
藏族药小叶莲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024/6/15
小叶莲Sinopodophylli Fructus是藏族习用药材,具有调经活血功效.目前从小叶莲中分离鉴定的化学成分主要有木脂素类(15 种,如鬼臼毒素、去氧鬼臼毒素、4'-去甲鬼臼毒素等)和黄酮类(20 种,如槲皮素、山柰酚、芦丁等),具有抗肿瘤、抑菌、降血脂等药理作用;另外,还含有蛋白质、脂肪酸、多糖、维生素、氨基酸、微量元素等其他成分.该文根据国内外文献报道,总结并综述了小叶莲中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方面的研究进展,以期为小叶莲资源的开发及临床合理应用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6/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