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军事飞行人员脑海绵状血管畸形10例及航空医学鉴定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军事飞行人员脑海绵状血管畸形(cerebral cavernous malformations,CCM)的诊疗及航空医学鉴定。方法:收集空军特色医学中心2015—2021年收治的诊断为CCM的飞行人员临床资料及航空医学鉴定结论,结合国内外相关鉴定案例及文献进行分析。结果:共收集10例飞行人员病例,均为男性,年龄20~41岁,平均年龄28.3岁。其中飞行员8例,空中战技勤人员2例。飞行时间110~4 000 h,平均飞行时间1 102.0 h。病灶大小3~12 mm,其中<5 mm 2例,5~10 mm 6例,>10 mm 2例。病灶位置包括枕叶(1例)、额叶(4例)、颞叶(2例)、小脑半球(3例),均位于皮层下。10例飞行人员中,仅有1例首发症状为颅内出血(右侧小脑半球),予以手术治疗。3例飞行人员处于地面观察期,航空医学鉴定结论为暂时飞行不合格。其余7例飞行人员随访时间均超过6个月,复查MRI示病变均无改变、脑电图无异常,其中2例空中战技勤人员航空医学鉴定结论为飞行合格;1例直升机飞行员鉴定结论为飞行合格(限副驾驶),2例双座歼击机飞行员鉴定结论分别为飞行合格(限双座机)、飞行合格,2例单座歼击机飞行员鉴定结论为更改原机种后飞行合格(限轰炸机、运输机和直升机)。结论:对于CCM军事飞行人员应根据有无症状、病变部位和大小、失能可能性评估、治疗效果、地面观察随访结果以及飞行机种和职别做出航空医学鉴定结论。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北京市社区长期失能空巢老人配偶压力感知和应对体验的质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长期失能空巢老人配偶的压力感知和应对体验。方法:采用现象学研究方法,于2023年2—6月选取北京市某社区19名失能老人的配偶进行半结构式访谈,并采用Colaizzi 7步分析法进行资料分析。结果:将长期失能空巢老人配偶的压力感知和应对体验归纳为3个主题和10个子主题,即配偶压力感知动态多变(压力随失能老人的状态同步变化、压力呈"U"形变化、压力递增式变化)、配偶在长期照顾失能老人中的挑战(意见观点难以统一、内心情感不被理解、自身养老难以保障、多种角色共存)、配偶的积极应对体验和策略(积极寻求外部支持、尊重失能老人的主观意愿、提高二元应对能力)。结论:社区护理人员应根据长期失能空巢老人配偶压力感知特征的变化对承担照顾工作的配偶进行支持和指导,同时了解其在长期照顾中面临的多种挑战,借鉴配偶积极的应对经验,为构建居家养老友好型家庭支持体系提供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医养结合机构失能老人服务供需匹配问卷的研制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编制医养结合机构失能老人服务供需匹配问卷。方法:于2019年4—5月,在文献研究、半结构访谈和专家咨询的基础上拟定问卷初稿,通过德尔菲法对14名专家进行2轮函询。根据专家函询结果对问卷进行修改和完善,形成最终版问卷。计算专家积极系数、专家权威系数、专家意见集中程度、专家意见协调系数。结果:2轮专家函询问卷的有效回收率分别为93.3%和100.0%,专家权威系数为0.92。第2轮函询中,维度及条目的专家意见协调系数分别为0.638和0.407 ( P<0.001),变异系数均<20%。最终确立的医养结合机构失能老人服务供需匹配问卷包括5个维度,30个条目。 结论:医养结合机构失能老人服务供需匹配问卷的科学性和可靠性较好,内容全面,可作为有利的调查工具进行失能老人服务供需匹配研究,为制订医养结合照护服务供给方案提供参考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天津市居民对于商业长护险认知情况的质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了解天津市居民对于商业长护险的认知情况,为长护险改善服务效果、提高服务质量提供参考。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于2022年12月—2023年2月选取天津市6个区的31名居民进行半结构式访谈,采用Colaizzi 7步分析法进行资料分析。结果:提炼出3个主题,分别是商业长护险解读宣传不到位、商业长护险的发展不够成熟、商业长护险可以帮助照顾者减轻家庭负担。结论:天津市居民对于商业长护险的认知程度较低,无法满足广大居民需求,亟须进一步加强自身宣传,完善自身制度。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居家失能老人"互联网+"长期护理服务需求问卷编制及信效度检验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编制居家失能老人"互联网+"长期护理服务需求调查问卷,并检验其信效度。方法:通过文献回顾法、专家函询及预调查形成测试版问卷。于2020年6月—2021年1月,采用多阶段分层抽样法,选取251名青岛市居家失能老人进行测试并检验其问卷的信效度。结果:终版调查问卷共计27个条目,采用探索性因子分析共提取7个公因子,累积方差贡献率为65.295%,总问卷的Cronbach's α系数为0.891,折半信度系数为0.809,重测信度为0.859。结论:居家失能老人"互联网+"长期护理服务需求调查问卷的信度、效度较好,可用于反映居家失能老人"互联网+"长期护理服务的需求现状。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全髋关节置换术中用部分臀大肌重建臀中肌的临床观察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全髋关节置换术中因臀中肌纤维脂肪化失能并短缩不能复位而缝合部分臀大肌于大转子以重建臀中肌的临床疗效。方法:2011年10月至2019年2月,共收治全髋关节置换术中因臀中肌纤维脂肪化失能并短缩不能复位的患者7例,男2例,女5例,年龄42~77岁,平均52.7岁;幼时髋关节感染后遗畸形6例,Crowe IV型先天性髋关节发育不良1例。均通过臀大肌前上部肌瓣及其肌腱于髂胫束部分离断,缝合于大转子顶和股外侧肌腱而重建臀中肌。术后康复训练,术后前3个月每个月、以后每半年到1年间返院复查X线片及髋关节活动情况。使用SPSS 23.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 t检验, 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7例术后均获得随访,时间为12~78个月,平均37个月。术前Harris髋关节评分(48.0±3.8)分改善至术后(84.0±4.2)分,术前下肢短缩(5.2±1.2) cm改善至术后(2.4±0.6) cm,4例髋关节由术前屈曲(45.6±2.4)°改善至术后(87.6±3.6)°、外展术前(5.5±2.2)°改善至术后(28.2±3.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人工髋关节置换术中部分患者因臀中肌短缩和纤维脂肪化,采用臀大肌重建臀中肌功能,临床疗效良好,且不影响臀大肌功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利妥昔单抗治疗核因子-κB相关B细胞增殖和T细胞失能性疾病1例
编辑人员丨6天前
患儿8月龄起病以脾脏、淋巴结和腮腺肿大为突出表现,伴反复发热、窦肺感染、贫血和血小板减少,外周血多克隆性B细胞增殖。基因检出半胱天冬酶募集结构域11基因第5外显子新发杂合变异(c.368C>T,p.G123D),父母为野生型,诊断NF-κB相关B细胞增殖和T细胞失能性疾病。经10年利妥昔单抗治疗,淋巴增殖控制良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北京市6个社区老年人多维度照护需求的调查与分析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了解影响社区老年人照护需求的影响因素。方法:横断面调查研究,采用随机抽样的方式,对北京市6个社区60岁及以上老年人进行面对面问卷调查,分析不同年龄段老年人的现患疾病和照护需求,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从个人基本情况、身体健康状态、经济情况、心理和社交状态多个维度对老年人照护需求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共纳入546例社区老年人,平均年龄(77.88±9.12)岁,在所有年龄段老年人中,心脑血管疾病一直是老年人高发和共患疾病[60~69岁57.81%(74/128),70~79岁56.49%(87/154),80~89岁76.74%(165/215),90岁及以上83.67%(41/49)],其中70岁及以上年龄段的老年人对照护的需求高于60~69岁年龄段老年人对照护的需求( χ2=47.209, P<0.001)。现患病种类超过2种、长期服用1种以上药物、偶尔出现便秘、感到孤独和认为护工不需要基本医学常识的老年人照护需求低( OR=0.172、0.006、0.088、0.112、0.005,均 P<0.05),而子女为独生子女、有疼痛史、愿意接受给护理员照护的费用在4 000元以上、半失能的老年人更倾向于需要照护( OR=548.732、5.941、4.265、7.373,均 P<0.05)。 结论:北京市6个社区的60岁及以上居家老年人的照护需求受自身家庭结构、身体健康状态、经济状况和心理健康状态多个方面的影响,老年人需要并接受具备基本医学常识的多元化照护服务以提高自身生活质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老年人长期照护能力评估标准的研究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索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老年人长期照护能力评估标准。方法:通过文献研究、实地半结构式访谈等初步建立评估标准,通过德尔菲法对15名专家进行咨询,最终建立了老年人长期照护能力评估标准。结果:2轮专家咨询问卷回收有效率均为100%,专家权威系数分别为0.91、0.92。确立了包括自理能力和疾病轻重程度2个一级指标,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精神状态与社会参与、感知觉与沟通、疾病轻重4个二级指标以及包含了卧位状态、认知功能、意识水平、患病情况等在内的39个三级指标的老年人长期照护能力评估标准。结论:建立的老年人长期照护能力评估标准科学、可靠,可为我国失能老年人长期照护服务等级划分提供参考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基于家庭照顾者视角的长期护理保险居家护理服务真实体验的研究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了解在失能老人享受长期护理保险待遇后,家庭照顾者在提供照护服务、接受居家护理机构管理过程的真实体验,为进一步规范长期护理保险居家护理服务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目的抽样法,于2019年7—9月对广州市14名已经享受长期护理保险待遇的居家失能老人家庭照顾者进行半结构式访谈,了解受访者关于长期护理保险居家护理服务的个人感受及建议,运用Colaizzi现象学分析方法进行资料分析。结果:共提炼出2个主题:家庭照顾者的收获、管理模式存在不足。结论:长期护理保险居家护理服务有利于减轻家庭照顾者的经济负担及照顾负担,促进居家护理服务规范发展,但家庭照顾者的管理模式仍存在不足之处,亟待完善。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