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oll样受体2及Toll样受体4mRNA表达水平与前列腺癌术后尿路感染发生及转归的关系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 分析Toll样受体2(TLR2)及Toll样受体4(TLR4)mRNA表达水平与前列腺癌(PC)根治术后尿路感染发生及转归的关系.方法 选取2020年3月至2023年3月衡水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80例PC根治术后尿路感染患者作为感染组,另选取同期80例PC根治术后未发生尿路感染患者作为非感染组.比较两组TLR2、TLR4 mRNA相对表达量及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分析TLR2、TLR4 mRNA表达量与炎症因子的相关性;根据感染组治疗后转归情况分为预后良好组和预后不良组,分析TLR2、TLR4 mRNA对不良预后的预测效能.结果 与非感染组比较,感染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TLR2、TLR4 mRNA表达量及血清白介素(IL)-6、IL-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更高(P<0.05);Pearson分析显示,TLR2、TLR4 mRNA表达量与血清IL-6、IL-8、TNF-α水平均呈正相关(P<0.05);感染组治疗后61例预后良好(预后良好组),其外周血单个核细胞TLR2、TLR4 mRNA表达量较预后不良组更高(P<0.05);TLR2、TLR4 mRNA单独及两者联合预测尿路感染不良预后的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89.50%/63.90%、73.70%/73.80%、94.70%/62.30%,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 0.808、0.790、0.890.结论 PC根治术后尿路感染的发生及转归与外周血TLR2、TLR4 mRNA表达有关,其作用机制可能为上调IL-6、IL-8、TNF-α等炎症因子表达.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梅毒血清固定患者中NOD样受体蛋白3和Toll样受体4表达与Th1/Th2相关细胞因子的相关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 探究梅毒血清固定患者中NOD样受体蛋白3(NLRP3)、Toll样受体4(TLR4)表达与辅助性T细胞1/辅助性T细胞2(Th1/Th2)相关细胞因子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21年2月至2022年4月川北医学院附属三台医院收治的197例梅毒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进行驱梅治疗后血清转阴者纳入转阴组(n=88),未进行驱梅治疗者纳入梅毒组(n=45),接受驱梅治疗后血清固定者纳入固定组(n=64).另选取同期进行体检的健康人作为对照组(n=53).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中NLRP3、TLR4 mRNA相对表达水平;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检测Th1/Th2相关细胞因子的表达水平;采用Pearson法分析TLR4、NLRP3 mRNA与Th1/Th2相关细胞因子的相关性.结果 各组PBMCs中TLR4、NLRP3 mRNA表达水平比较,梅毒组>转阴组>对照组>固定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白介素(IL)-2、γ干扰素(IFN-γ)水平比较,对照组>转阴组>梅毒组>固定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IL-1β、IL-4、IL-10及IL-18水平比较,对照组<转阴组<梅毒组<固定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梅毒血清固定患者TLR4、NLRP3 mRNA表达与IFN-γ、IL-2呈正相关,与IL-1β、IL-4、IL-10、IL-18呈负相关(P<0.05).结论 梅毒血清固定患者NLRP3、TLR4 mRNA表达水平显著降低,且与Th1/Th2相关细胞因子密切相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慢性心功能不全患者单个核细胞微小RNAs差异表达与患者脑血管疾病的关系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 探讨慢性心功能不全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s,PBMCs)微小RNA(microRNAs,miRNAs)差异表达与患者脑血管疾病的关系.方法 这是一项对2019年1月至2022年4月期间从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出院的274例失代偿性心力衰竭患者的观察性研究.对患者进行随访,直到2023年1月,观察患者缺血性脑血管事件情况.miRNA微阵列用于分析基线循环miRNAs水平.通过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uantitative real tim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qRT-PCR)验证差异表达的miRNAs.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分析候选miRNAs对缺血性脑血管事件的预测价值.结果 在随访期间[422(184~939)d],有24例患者发生缺血性脑血管事件.与未发生缺血性脑血管事件的患者相比,发生缺血性脑血管事件的患者服用抗凝剂、维生素K拮抗剂的患者比例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两组基线PBMCs样本中分析了2 549个miRNA的表达,并鉴定了20个差异表达的miRNAs(定义为FC>1.3和P<0.05).qRT-PCR验证结果显示,与非缺血性脑血管事件患者相比,发生缺血性脑血管事件患者的PBMCs样本中hsa-miR-1273g-3p、hsa-miR-2861表达水平显著上调,hsa-miR-483-5p表达水平显著下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分析表明,hsa-miR-1273g-3p[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0.745]预测心力衰竭患者缺血性脑血管事件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1%、56%,hsa-miR-2861(AUC=0.614)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6%、62%,hsa-miR-483-5p(AUC=0.821)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6%、80%.3种候选miR-NAs联合的预测价值优于单独一种miRNA,其AUC、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0.941、90%、98%.结论 PBMCs中hsa-miR-1273g-3p、hsa-miR-2861表达水平上调和hsa-miR-483-5p表达水平下调可能与心力衰竭患者缺血性脑卒中风险增加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自噬相关基因在HIV/AIDS肺脾气虚证中的表达及意义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 探讨自噬相关基因在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艾滋病(acquired immune deficiency syndrome,AIDS)肺脾气虚证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选取河南驻马店市 20 例HIV/AIDS肺脾气虚证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同地区20 例健康人为对照,HIV/AIDS肺脾气虚证患者用益艾康胶囊进行干预治疗.采用基因芯片技术,检测分析两组人群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PBMC)中自噬相关基因的表达.结果 HIV/AIDS肺脾气虚证组患者中DDIT4、IRS2、CXCR4 表达下调,PDPK1 表达上调,经益艾康治疗后差异基因发生转归,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应用KEGG分析发现DDIT4、CXCR4、PDPK1、IRS2 与磷脂酰肌醇 3-激酶/蛋白激酶B/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phosphoinositide 3-kinase/protein kinase B/mammalian target of rapamycin,PI3K/PKB,又称Akt/mTOR)信号通路相关.结论 HIV/AIDS肺脾气虚证人群中自噬相关基因差异表达,益艾康可能通过调节DDIT4、CXCR4、IRS2 的表达影响HIV/AIDS肺脾气虚证患者的自噬过程.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Th17和调节性T细胞在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疾病进展中的作用及其调控机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 本研究通过观察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者外周血Th17、Treg细胞及其相关转录因子、细胞因子的表达,进一步揭示Th17、Treg细胞的调控机制及其在HIV感染者疾病进展中的作用.方法 选取2019年1月-2019年10月河南省上蔡县HIV感染者80例作为研究组,选取同地区健康人群2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CD4+T、CD8+T及外周血单个核细胞Th17、Treg,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血浆中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17(IL-17)、IL-23水平,实时聚合酶链反应检测转录因子ROR-γt及Foxp3 mRNA表达,Pearson法分析Th17、Treg与 CD4+T的相关性.结果 研究组CD4+T、CD4+T/CD3+T、CD4+T/CD8+T低于对照组(P<0.05),CD8+T和CD8+T/CD3+T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Th17/CD4+T、Th17/Treg低于对照组(P<0.05),Treg/CD4+T 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ROR-γtmRNA 高于对照组(P<0.05),Foxp3 mRNA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IL-17、IL-23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表示,Th17细胞百分比与CD4+T细胞计数呈正相关(r=0.293,P<0.05),Treg细胞百分比与CD4+T细胞计数呈负相关(r=-0.198,P<0.05).结论 HIV感染能降低Th17细胞、升高Treg细胞,破坏机体免疫平衡,其机制与调控转录因子ROR-γt、Foxp3及细胞因子IL-17、IL-23表达有关,Th17细胞、Treg细胞与HIV感染者疾病进展密切相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核因子κB和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的表达及其对机体免疫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分析不同阶段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感染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PBMC)中核因子κB和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ducible nitric oxide synthase,iNOS)表达水平和各淋巴细胞亚群的情况,探讨HBV感染者免疫状态的变化。方法:纳入2018年1月至2019年6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南平第一医院收治的60例HBV感染相关肝病患者,其中慢性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 B,CHB)患者20例,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20例,原发性肝癌患者20例,并选取同期10名健康体检者作为健康对照组。应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每组的PBMC,并使用核因子κB抑制剂吡咯烷二硫代氨基甲酸盐(pyrrolidine dithiocarbamate,PDTC)进行干预。采用流式细胞技术检测各组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水平;采用吖啶橙/嗅化乙啶染色观察PBMC形态特点;采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和蛋白质印迹法检测PDTC干预前后各组PBMC中核因子κB、iNOS的mRNA相对表达量和蛋白质表达水平。统计学分析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和LSD- t检验。 结果:健康对照组的外周总淋巴细胞计数为(3 153±744)/μL,CHB组为(3 072±763)/μL,原发性肝癌组为(2 473±627)/μL,肝硬化失代偿期组为(2 683±677)/μL,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F=33.48, P<0.01)。PDTC干预前后CHB组、原发性肝癌组、肝硬化失代偿期组的核因子κB的mRNA相对表达量分别为1.47±0.29比0.99±0.17、1.23±0.25比0.84±0.15、1.22±0.22比0.73±0.11;蛋白质水平分别为1.29±0.23比0.81±0.16、0.96±0.21比0.48±0.12、0.84±0.18比0.45±0.13;干预后mRNA相对表达量和蛋白质水平均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6.53、4.62、5.81、4.19、5.37、3.72,均 P<0.01)。PDTC干预前后此3组的iNOS mRNA相对表达量分别为1.31±0.18比0.93±0.14、1.04±0.21比0.88±0.17、1.02±0.21比0.77±0.07;蛋白质水平分别为1.01±0.23比0.67±0.13、0.89±0.17比0.46±0.10、0.73±0.14比0.54±0.13;干预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6.12、4.29、5.72、4.08、2.87、2.75,均 P<0.01)。 结论:不同阶段HBV感染者免疫状态存在差异,核因子κB/iNOS/一氧化氮信号通路可能参与HBV相关疾病的免疫调控,且HBV持续感染与PBMC免疫功能下降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外周血单个核细胞TLR3信号通路活化在重组乙型肝炎表面抗原免疫应答中的作用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Toll样受体3(TLR3)信号通路的活化在重组HBsAg(rHBsAg)免疫应答中的作用及机制。方法:收集13名健康献血者外周血制备血液制品时滤除的白细胞,分离培养PBMC后分别给予TLR3激动剂聚肌苷酸-聚胞苷酸(Poly I:C组)及PBS(对照组)处理,48 h后收集部分细胞,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TLR3信号通路蛋白水平;在活化(Poly I:C组)/未活化(对照组)TLR3信号通路后,采用rHBsAg处理两组PBMC 72 h,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PBMC中树突状细胞(DC)、T、B淋巴细胞及其亚群比例。采用配对 t检验、配对资料的符号秩和检验和典型相关分析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Poly I:C组PBMC TLR3信号通路中TLR3蛋白阳性细胞百分比(19.21%)、TLR3蛋白表达量(8 983.95)、NF-κB蛋白的表达量(26 193.13)、磷酸化NF-κB(pNF-κB)蛋白阳性细胞百分比(13.73%)及其占NF-κB的比例(16.03%)、磷酸化IRF3(pIRF3)蛋白阳性细胞百分比(12.64%)及其占IRF3的比例(21.80%)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分别为11.54%、8 086.00、22 340.66、8.72%、9.71%、9.57%、19.12%)( P<0.05),TRIF蛋白阳性细胞百分比(89.75%)和蛋白表达量(304 219.54)均高于对照组(89.64%、288 149.72)( P>0.05);经rHBsAg处理后,Poly I:C组髓样DC(mDC)(2.90%)、浆细胞样DC(1.80%)、B细胞(5.31%)比例及浆细胞占B细胞比例(67.71%)均明显高于对照组(1.83%、0.81%、4.23%、58.82%)( P<0.05);TLR3信号通路相关蛋白阳性细胞百分比和蛋白表达量与免疫细胞之间均存在典型相关,TLR3蛋白表达量与浆细胞比例、pIRF3蛋白表达量与浆细胞和mDC比例、pNF-κB和pIRF3蛋白阳性细胞百分比与CD4 +T细胞的比例均正相关。 结论:Poly I:C可以活化PBMC TLR3/TRIF/NF-κB和TLR3/TRIF/IRF3信号通路,促进下游信号分子发挥功能,进而促进DC的成熟,诱导CD4 +T细胞免疫反应,促进B细胞的成熟分化,促进rHBsAg的免疫应答。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寻常型银屑病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miR-26a、TLR表达及其与疾病活动相关性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寻常型银屑病(PV)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微小RNA-26a(miR-26a)、Toll样受体(TLR)表达情况,分析其与疾病活动的关系。方法:选取2016年6月至2018年6月期间本院就诊的PV患者200例为观察组,依据PASI评分将其分为轻度组71例,中度组84例,重度组45例,选取同时期体检中心健康者100例为对照组。利用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PBMCs中miR-26a、TLR2、TLR4 mRNA水平,免疫透射比浊法检测血清CRP水平,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miR-26a、TLR2、TLR4表达与PV疾病活动(PASI评分和CRP水平)的关系。结果:观察组不同分级PV患者间性别、年龄、体重指数(BMI)及病程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PBMCs中miR-26a、TLR2和TLR4 mRNA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 P<0.05);重度组PV患者PASI评分、CRP水平及miR-26a、TLR2、TLR4 mRNA表达水平明显高于轻度组和中度组( P<0.05),中度组PASI评分、CRP水平及miR-26a、TLR2、TLR4 mRNA表达水平明显高于轻度组( P<0.05);PV患者PASI评分、CRP水平与miR-26a、TLR2、TLR4 mRNA表达水平均呈正相关( P<0.01)。 结论:PV患者PBMCs中miR-26a、TLR2和TLR4 mRNA表达水平均上调,与患者PASI评分、CRP水平呈正相关,可反映PV疾病的活动度。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miR-206表达水平与Wnt/β-catenin通路相关性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简称甲亢)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微小RNA(miR)-206表达水平与Wnt/β-连环蛋白(β-catenin)通路中Wnt-1和β-catenin表达水平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前瞻性设计,选择2018年1月至2020年6月武威市人民医院收治的甲亢患者79例作为观察组,另选择2019年1月至2020年9月武威市人民医院健康体检者70例作为对照组。观察组使用抗甲状腺药物治疗,于治疗期口服他巴唑10~20 mg/d;血清甲状腺激素正常后减量,维持他巴唑5~10 mg/d,持续治疗12个月。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检测观察组治疗前后以及对照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miR-206,Wnt-1、β-catenin mRNA表达水平。结果:观察组治疗前外周血单个核细胞miR-206表达水平低于对照组(0.28 ± 0.07比0.79 ± 0.15),Wnt-1和β-catenin mRNA表达水平均高于对照组(6.75 ± 1.39比2.23 ± 0.65,5.83 ± 1.24比3.21 ± 0.86, P均< 0.05)。观察组治疗后外周血单个核细胞miR-206表达水平(0.54 ± 0.13)高于治疗前,Wnt-1和β-catenin mRNA表达水平(3.62 ± 1.08、4.34 ± 1.16)均低于治疗前( P均< 0.05)。甲亢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miR-206表达水平与Wnt-1、β-catenin mRNA表达水平均呈负相关( r = - 0.763、- 0.798, P均< 0.05)。 结论:甲亢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miR-206低表达,而Wnt-1和β-catenin mRNA高表达,miR-206表达水平与Wnt-1、β-catenin mRNA表达水平均呈负相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外周血炎症因子和T淋巴细胞激活在抗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治疗中的变化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索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感染/艾滋病患者外周血炎症因子和T淋巴细胞激活在抗HIV治疗中的变化。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长沙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感染科门诊接受抗反转录病毒治疗(anti-retroviral therapy,ART)的HIV感染/艾滋病患者共206例,为HIV感染组,定期随访并收集治疗前,治疗后6、12、24个月的血液标本;另选取同期进行体格检查者52名,为健康对照组,留取血液标本。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血浆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6、超敏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和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TNF)-α。以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CD3 +CD4 +T淋巴细胞计数、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CD4 +CD38 +和CD8 +CD38 +T淋巴细胞百分比。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法检测血浆HIV RNA载量。统计学方法采用配对 t检验和皮尔逊相关分析。 结果:HIV感染组治疗前血浆IL-6、超敏CRP和TNF-α分别为(13.42±2.35) pg/mL、(4 012.46±1 012.35) μg/L和(51.78±11.32) μg/L,分别高于健康对照组的(6.14±0.78) pg/mL、(707.21±305.76) μg/L和(19.01±6.48) μ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12.56、16.79、13.45,均 P<0.001);启动ART后,HIV感染组IL-6、超敏CRP和TNF-α水平均逐渐下降,治疗后24个月恢复正常。HIV感染组治疗前CD3 +CD4 +T淋巴细胞计数为(256.00±65.32)/μL,HIV RNA载量为(4.467±4.244) lg拷贝/mL,两者呈负相关( r=-0.625, P=0.041)。HIV感染组治疗前,治疗后12、24个月的CD8 +CD38 +T淋巴细胞百分比均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3.85、6.84、2.57,均 P<0.050);治疗前CD8 +CD38 +T淋巴细胞百分比与HIV RNA载量呈正相关( r=0.768, P=0.026)。HIV感染组治疗前,治疗后12、24个月的CD4 +CD38 +T淋巴细胞百分比均低于健康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6.80、1.10、2.11,均 P<0.050)。 结论:HIV感染可致机体免疫功能受损,同时导致异常免疫激活,但随着ART的持续可逐渐好转。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