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静脉辅助镇静镇痛麻醉联合球后麻醉在玻璃体切除手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观察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 观察单纯球后麻醉与静脉辅助镇静镇痛麻醉联合球后麻醉在玻璃体切除手术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前瞻性病例对照研究.在本院进行研究的对象为200名患者,手术治疗时间为2022年2月至2023年6月的玻璃体切除手术.通过随机分组的方式,将200名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联合组.对照组接受单纯球后麻醉,而联合组则接受静脉辅助镇静镇痛麻醉联合球后麻醉.记录对照组和联合组的实验对象在不同时刻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血氧饱和度(SpO2)以及镇静评分:入室后静卧10 min为T0、球后麻醉注射操作时为T1、手术进行30 min为T2、结束手术操作时为T3.在T1时点,我们记录了疼痛的发生率,并记录了两组患者在手术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反应情况.此外,我们还记录了术前30 min和手术结束时的状态焦虑问卷评分(S-AI),以及主刀医生和患者的满意度评分.结果 在T1、T2和T3时点,联合组的MAP和HR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同时镇静评分(Ramsay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5).在各个时点,联合组与对照组的SpO2相比没有统计学意义上的差异.在T1时点,联合组患者的疼痛发生率比对照组下降了39%;手术过程中,对照组和联合组均未出现恶心、呕吐、抑制呼吸等情况;术前30 min时,对照组和联合组的S-AI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95),但联合组手术后的S-AI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01);手术医生和患者对联合组的满意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01).结论 在进行玻璃体切除手术时,结合使用静脉辅助镇静镇痛麻醉和球后麻醉,可以更好地保持患者的血流动力学平稳,增加患者的满意度和舒适度,提高手术的安全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自体血小板分离回输对全弓置换术患者术后急性肾损伤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评价自体血小板分离(APP)回输对全弓置换术患者术后急性肾损伤的影响。方法:选择全麻下拟行全弓置换术患者60例,性别不限,年龄18~64岁,BMI 19~34 kg/m 2,ASA分级Ⅲ或Ⅳ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 n=20):APP回输组(A组)、急性等容血液稀释组(N组)和单纯自体血回收回输组(C组)。A组于手术开始前完成APP,浓缩红细胞根据术中情况及时回输,贫血小板血浆和富血小板血浆待鱼精蛋白中和后回输;N组在手术开始前完成急性等容血液稀释(ANH),放出的全血待鱼精蛋白中和后回输;C组在术中单纯行自体血回收及洗涤红细胞回输,A组和N组均行自体血回收。分别于麻醉诱导后10 min(T 1)、体外循环后5 min(T 2)、手术结束即刻(T 3)、术后24和48 h(T 4,5)时采集颈内静脉血及尿液,测定红细胞压积(Hct)、血浆游离血红蛋白(fHb)、尿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NGAL)、组织金属蛋白酶抑制物-2(TIMP-2)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7(IGFBP-7)的浓度,计算[TIMP-2]×[IGFBP-7]。于术前、术后当天、术后1、2和3 d时测定肌酐(Scr)、肾小球滤过率(GFR)、尿素、尿酸和胱抑素C浓度。记录术中异体血制品输入量、术后机械通气时间、ICU停留时间及血液透析情况。 结果:与C组比较,A组和N组术后异体红细胞输注量和A组异体血小板输注量减少,N组T 2时Hct降低,N组和A组T 3和T 4时fHb降低,A组术后当天、术后1 d时Scr降低,术后当天、术后2和3 d时胱抑素C降低( P<0.05);与N组比较,A组术后异体血小板输注量减少,T 3~5时NGAL和TIMP-2浓度、T 3,4时IGFBP-7浓度和[TIMP-2]×[IGFBP-7]、术后当天、术后1 d时Scr、术后当天、术后2和3 d时胱抑素C浓度降低( P<0.05)。 结论:APP回输减轻全弓置换术患者术后急性肾损伤的效果优于急性等容血液稀释。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甲状腺相关眼病眼眶减压术后继发内斜视伴复视的手术疗效观察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甲状腺相关眼病(TAO)眼眶减压术后继发内斜视伴复视的斜视矫正手术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系列病例研究。选取2016年3月至2018年10月在天津市眼科医院因TAO行眼眶减压术后继发内斜视伴复视行斜视矫正手术治疗的11例患者资料。斜视矫正手术前、后检查患者斜视度数、眼球运动,观察复视情况。手术均在监护下麻醉联合局部麻醉下进行,术中采用被动牵拉试验结合调整缝线方法,调整至第一眼位复视消失。术后定期随访。结果:11例患者中男性1例,女性10例;年龄26~42岁;均为单纯内斜视伴复视;内斜视度数10~98三棱镜度;眼眶CT提示患者内直肌不同程度增厚,外直肌增厚程度较内直肌轻。2例患者行单眼内直肌后徙术,2例行双眼内直肌后徙术,2例行单眼内直肌后徙联合外直肌缩短术,另外5例行双眼内直肌后徙联合单眼外直肌缩短术。11例患者术中内直肌后徙量为3.5~7.5 mm,7例联合外直肌缩短术患者外直肌缩短量为2.0~6.0 mm。全部患者术后复视消除,第一眼位正位,均达到治愈标准。眼球运动术前外转受限分级为(-1.91±1.04)级,术后外转受限分级为(-0.64±0.81)级。11例患者均对手术结果满意,术后随访6~24个月,效果稳定,未发现远期过矫患者。结论:应用术中调整缝线技术,斜视矫正手术可以有效治疗TAO眼眶减压术后继发的内斜视伴复视。(中华眼科杂志, 2020, 56: 183-188)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18例小婴儿色素失禁症眼部临床特征分析及治疗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观察小婴儿色素失禁症(IP)患儿的眼部临床特征及疗效。方法:回顾性临床病例研究。2017年10月至2021年2月于河南省儿童医院眼科就诊的0~3月龄小婴儿IP患儿18例36只眼纳入研究。所有患儿均在表面麻醉或全身麻醉下行眼底检查。行基因检测9例。根据眼底病变程度选择是否行视网膜激光光凝(LIO)、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IVC,0.25 mg/0.025 ml)治疗。治疗后随访时间4~43个月。观察患儿眼部临床特征和疗效。结果:18例患儿中,男性1例,女性17例;首诊年龄(1.2±1.0)个月(2 d~3个月)。均有典型的皮肤改变。合并神经系统异常4例;牙齿异常10例;瘢痕性脱发4例。行基因检测的9例中, IKBKG基因第4~10外显子缺失5例; IKBKG基因第9号外显子发生c.1124delT杂合突变1例。18例36只眼中,IP相关眼部病变13例21只眼(58.3%,21/36),均为视网膜病变。双眼病变不对称9例(69.2%,9/13)。21只眼中,单纯视网膜色素上皮异常沉着3只眼(14.3%,3/21);视网膜血管异常改变18只眼(85.7%,18/21)。36只眼中,接受治疗8只眼。其中,LIO治疗4只眼;IVC治疗3只眼;IVC联合LIO治疗1只眼。治疗后患眼病情均得到有效控制。视网膜全脱离1只眼,因监护人拒绝而未行手术治疗,随访过程中出现知觉性外斜视,眼球萎缩。 结论:IP相关眼部病变发病早,以视网膜血管异常改变为主;早期治疗效果较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羊布鲁菌眼内炎2例
编辑人员丨6天前
患者男,34岁。因左眼视力下降2年于2020年7月到北京协和医院眼科就诊。2018年7月,患者曾因左眼红、痛、视力下降在当地医院诊断为"左眼葡萄膜炎",测得房水巨细胞病毒(CMV)-免疫球蛋白G(IgG)、单纯疱疹病毒(HSV)-IgG、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ZV)-IgG、风疹-IgG均为阳性;白细胞介素(IL)-6、IL-8、IL-10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升高,给予眼局部及口服糖皮质激素治疗效果不佳。2019年3月接受左眼玻璃体切割手术治疗,最佳矫正视力(BCVA)由0.08提高至0.5。5个月后患者左眼视力再次下降至眼前数指,于外院行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及玻璃体腔灌洗手术,玻璃体液病毒、细菌、结核杆菌和真菌检测均为阴性。第二次手术后患者BCVA提高至0.3,但其后视力逐渐下降,并反复出现眼痛。患者既往史:17岁时曾患"左眼葡萄膜炎",治疗后好转。本次就诊眼部检查:右眼、左眼BCVA分别为1.5、光感;右眼、左眼眼压分别为17、25 mm Hg(1 mm Hg=0.133 kPa)。右眼眼前后节均未见异常。左眼结膜混合充血,角膜轻度水肿,细小灰白角膜后沉着物(KP),房水闪辉(++),浮游体(++++),下半前房积脓,虹膜新生血管,瞳孔膜闭,眼底观察不清(图1A)。B型超声检查,左眼玻璃体混浊,局部视网膜脱离。超声生物显微镜(UBM)检查,左眼睫状体、虹膜占位(图1B)。入院诊断:左眼葡萄膜炎,左眼虹膜及睫状体占位,左眼人工晶体眼,左眼玻璃体切割手术后。患者入院后在球后麻醉下行左眼玻璃体切割+人工晶状体取出+前房成形+硅油填充+睫状体活检手术,冲洗前房后发现瞳孔区新生血管膜并予以切除(图1C),手术中见局部渗出性视网膜脱离,视网膜下有黄白色病变。睫状体活检病理结果提示,睫状体组织伴散在淋巴细胞、浆细胞浸润。玻璃体液培养结果为羊布鲁菌感染,布鲁菌血清凝集试验阴性。追问病史,患者发病前饲养羊多年,2014年无明显诱因出现发热、胸痛、腹痛及膝关节痛,CT检查显示左侧胸腔积液、左肺下叶受压和肺不张(图2);血液和胸腔积液培养结果均为阴性,经抗感染、对症治疗后症状好转。最终诊断:左眼羊布鲁菌眼内炎。给予盐酸米诺环素、利福平和复方磺胺甲恶唑治疗。患者左眼手术后出现虹膜新生血管膜复发,经玻璃体腔注射抗VEGF药物治疗后病情稳定。最终左眼视力无光感,随访至今眼内炎症未复发。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围术期医学是麻醉大国走向麻醉强国的必经之路
编辑人员丨6天前
2021年,我国手术人次达到8 103.1万,麻醉成为影响患者围术期和术后转归的重要因素。全球医疗质量排名,我国从1990年的第110位提高到2016年的第48位,麻醉学科在提高医疗质量方面贡献巨大,麻醉相关死亡率显著低于其他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相当 [1]。为进一步发挥麻醉学作用,改善患者术后转归,促进麻醉学科快速发展,2016年笔者作为中华医学会麻醉学分会主任委员,首次提出"围术期医学"是麻醉学的发展方向,手术不是目的,麻醉也不是目的,患者术后康复才是医疗的目的 [2,3]。8年过去了,在中华医学会麻醉学分会领导下,在全国麻醉界同道共同努力下,麻醉学科的关注点已从单纯麻醉逐步拓展到围术期管理,理念的转变降低了患者围术期死亡率和并发症发生率,有助于患者术后快速康复并改善其远期预后。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支气管镜下球囊扩张治疗不同间期对儿童气管插管致声门下狭窄的疗效观察
编辑人员丨3周前
目的 探讨支气管镜下球囊扩张治疗不同间期对儿童气管插管致声门下狭窄的疗效.方法 选取气管插管致声门下瘢痕性狭窄患儿为研究对象,36例单纯球囊扩张治疗患儿中,观察组20例,对照组16例.观察组于第1次球囊扩张术后3 d,行电子支气管镜评估,狭窄2级以上的,进行第2次球囊扩张治疗.后续治疗原则依据:较前1次有明显回缩,狭窄2级以上的,间隔3 d再次球囊扩张治疗;无明显回缩的,间隔2周再次评估,直至连续3次共6周,内镜下狭窄部位无明显回缩,狭窄程度<25%,停止电子支气管镜评估.对照组于第1次球囊扩张之后的7 d,行电子支气管镜评估,狭窄2级以上的,进行第2次球囊扩张治疗.后续治疗原则依据:较前1次有明显回缩,狭窄2级以上的,间隔7 d再次球囊扩张治疗;无明显回缩的评估方法同观察组.后续临床随访最短6个月,最长9个月.结果 2组患儿治疗总次数和转归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治疗时间较对照组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儿术中并发症如出血、血氧饱和度下降、心率下降、麻醉中血压下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儿术后发热、喉鸣加重、呼吸困难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儿呼吸困难、活动耐受性及需要长期氧疗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大部分气管插管导致的儿童声门下瘢痕性狭窄通过单纯球囊扩张治疗中长期效果较好,缩短单纯球囊扩张间期至3 d缩短了治疗总时间,可减轻家长的心理负担时间,但不增加家长的经济负担.术中及术后的并发症、转归及远期随访均与原来采用的间隔5~7 d无显著差别.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周前
-
无张力疝修补术后补片感染32例再手术的疗效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4/7/6
目的:分析无张力疝修补术后补片感染再手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0月至2023年8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32例无张力疝修补术后补片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32例患者均在全身麻醉下行清创术,即亚甲蓝辅助染色、取出补片、冲洗伤口和负压封闭引流。分析术中情况、术后细菌培养和药敏及最终疗效。结果:32例患者均成功经手术完全取出感染补片,其中单纯补片取出10例(31.3%),取出感染补片并术中重新置入补片1例,补片取出联合窦道切除或肠管部分切除21例(65.6%),包含3例同时行肠管部分切除术。感染部位细菌药敏提示:多数为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的单一感染,对喹诺酮类及β内酰胺类抗生素较敏感。术后患者均顺利出院,随访感染复发5例,疝单纯复发2例。结论:无张力疝修补术后补片感染一经发现,应早期治疗,手术治疗过程中,合理使用亚甲蓝辅助清创、完整取出补片、严格冲洗伤口、负压封闭引流和术后个体化抗生素应用是安全可靠的治疗方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7/6
-
非气管插管胸腔镜肺叶切除术前TPVB及EB的术后镇痛效果及对血清炎症因子、疼痛介质水平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4/4/27
目的 探讨非气管插管胸腔镜肺叶切除术前胸椎旁神经阻滞(TPVB)及硬膜外阻滞(EB)的术后镇痛效果及对血清炎症因子、疼痛介质水平影响.方法 选取2020年10月—2022年10月胜利油田中心医院收治198例行非气管插管胸腔镜肺叶切除术的患者,采用单纯随机抽样法分为TPVB组、EB组和对照组,每组66例.对照组采用保留自主呼吸的非气管插管麻醉,TPVB组采用TPVB复合保留自主呼吸的非气管插管麻醉,EB组采用EB复合保留自主呼吸的非气管插管麻醉.比较3组围手术期指标、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Ramsay镇静评分、血清疼痛介质[5-羟色胺(5-HT)、P物质(SP)、去甲肾上腺素(NE)、多巴胺(DA)]、炎症因子[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体液免疫功能[免疫球蛋白A(IgA)、免疫球蛋白G(IgG)、免疫球蛋白M(IgM)],记录围手术期不良反应.结果 3组麻醉时间、手术时间、右美托咪定用量、丙泊酚用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TPVB组、EB组芬太尼用量低于对照组(P<0.05).3组T1、T2、T3、T4时HR、MAP水平比较,结果:①3组不同时间点HR、MAP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3组HR、MAP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3组HR、MAP水平变化趋势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术后6、12、24和48 h的VAS评分、Ramsay镇静评分比较,结果:①3组不同时间点VAS评分、Ramsay镇静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3组VAS评分、Ramsay镇静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3组VAS评分、Ramsay镇静评分变化趋势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术后1、3 d的5-HT、SP、NE、DA水平比较,结果:①3组不同时间点5-HT、SP、NE、DA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3组5-HT、SP、NE、DA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3组5-HT、SP、NE、DA水平变化趋势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术后1、3 d的hs-CRP、TNF-α、IL-6水平比较,结果:①3组不同时间点hs-CRP、TNF-α、IL-6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3组hs-CRP、TNF-α、IL-6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3组hs-CRP、TNF-α、IL-6水平变化趋势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术后1、3 d的IgA、IgG、IgM水平比较,结果:①不同时间点IgA、IgG、IgM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3组IgA、IgG、IgM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3组IgA、IgG、IgM水平变化趋势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心律失常、肺不张、低氧血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低血压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PVB用于非气管插管胸腔镜肺叶切除术的镇痛镇静效果与EB相当,并且两者均能减轻对患者MAP、HR等生命体征的影响,但TPVB在抑制疼痛介质和炎症因子方面优于EB,安全性高,具有推广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4/27
-
超声引导下髂筋膜阻滞在阿尔茨海默病老年患者全髋置换术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2024/3/16
目的 观察超声引导下髂筋膜阻滞在阿尔茨海默病(AD)老年患者全髋髋关节置换术(THR)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1月-2020年12月于该院收治的髋关节骨折需行THR治疗的AD老年患者60例,随机分为全麻组及联合组,各30例.全麻组患者在常规全身麻醉下完成手术;联合组患者在全麻诱导前行超声引导下髂筋膜阻滞.对比二组患者麻醉前(T0)、术中30 min(T1)、术中60 min(T2)及术毕(T3)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变化;采集二组患者上述时间点桡动脉、颈内静脉球部血液,分析计算动脉血氧含量(CaO2)、颈内静脉血氧饱和度(SjvO2)、动脉-颈内静脉氧含量差[D(a-jv)O2]、脑氧含量(CjvO2)及脑氧摄取率(CERO2);使用运动视觉模拟评分量表(VAS)对术后4、8、12、24 h患者运动、静息状态疼痛情况进行评价.结果 联合组T1时MAP较T0时升高(P<0.05),HR各时间点无明显变化(P>0.05);全麻组T1、T2及T3时MAP、HR较麻醉前升高(P<0.05);联合组术T1、T2及T3时MAP、HR低于同期全麻组(P<0.05).二组患者 T1、T2 及 T3 时即刻 SjvO2、CjvO2 高于 T0 时(P<0.05),D(a-jv)O2、CERO2 低于 T 0时(P<0.05);联合组T1、T2及T3时SjvO2、CjvO2高于同期全麻组,D(a-jv)O2、CERO2低于同期全麻组(P均<0.05).联合组术后各时间点VAS评分均低于全麻组(P>0.05).结论 超声引导下髂筋膜阻滞复合全麻能减轻THR老年AD患者术中应激水平及脑氧代谢水平,且术后镇痛效果优于单纯全麻方案,更利于手术顺利进行及术后康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