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维质量评价模式在眼科日间手术室感染控制中的应用效果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结构-过程-结果三维质量评价模式在眼科日间手术室感染控制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20年6—11月在北京同仁医院眼科日间手术室应用常规管理法进行感染控制的2 905例手术患者和手术室卫生学监测样本作为对照组;选取2020年12月—2021年5月采用结构-过程-结果三维质量评价模式进行感染控制的3 682例手术患者和手术室卫生学监测样本作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日间手术室感染控制指标,并调查52名工作人员对质量改进后感染控制的认可度。结果:观察组的手术室空气培养检测合格率、外科手消毒检测合格率、物体表面检测合格率和手卫生依从性检测合格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60%以上的日间手术室工作人员认为感染控制的管理架构、结构和效果方面均出现了比较明显的改善。 结论:采用结构-过程-结果三维质量评价模式能提高眼科日间手术室的感染控制管理效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营养与食品卫生学领域从业人员胜任力模型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6天前
本文通过对国内外营养与食品卫生学领域从业人员的胜任力研究进行梳理与比较,发现相较于国外,目前我国在此领域胜任力的研究较少,存在研究方法较为单调、现有指标体系设定不全、缺乏分层设置等问题。但国内外对营养与食品卫生学从业人员的需求、相关学科设置和特点等方面存在差异。因此,在借鉴国外模型时,尚需结合我国国情进行适当调整。本综述将为进一步研究建立一套具有中国特色的科学、规范的营养与食品卫生领域从业人员胜任力评价指标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婴幼儿营养状况评价全流程虚拟仿真实验的建设与教学探索
编辑人员丨6天前
婴幼儿营养状况评价是营养与食品卫生学实验教学中的一项基本技能。设计开发本虚拟仿真实验可解决实验实操过程中婴幼儿活泼好动、配合度差等问题,并基于此虚拟仿真项目应用将预防医学的实验教学方法进行探索。本实验采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丰富了教学手段,强化了婴幼儿营养状况评价规范流程,经过2018年春至2020年春3个学期的实践运行,达到优秀成绩的学生比例分别为30.09%(34/113)、56.02%(279/498)和66.79%(1 080/1 617),逐年升高( P趋势<0.001)。通过对参与实验操作的2 228名学生进行课后的满意度调查显示,1 983名(89.00%)学生认为本实验教学可以更好地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学生通过虚拟仿真实验的学习,提升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为实现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和学校精英教育的要求奠定了基础。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创设情境法在食品卫生学实验教学改革中的应用研究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创设情境法在食品卫生学实验教学中的效果。方法:研究选择两级预防医学专业共170名学生作为研究对象。2016级学生为试验组( n=88),采用创设情境法教学;2015级学生为对照组( n=82),采用常规教学模式。通过比较两组学生的成绩,收集学生和听课教师对课程的评价,同时以学生和实习带教教师进行定性访谈为参考,从学生端和教师端对课程教学效果进行综合考评。研究采用SPSS 20.0进行 t检验和卡方检验。 结果:试验组实验报告的思考题分数(课程1, P=0.038;课程2, P=0.043)和食品卫生卷面成绩( P=0.034)高于对照组。80.00%听课教师[本系教师8人(80.00%),教学督导4人(80.00%)]认为创设情境法充分体现专业知识、技能和跨专业能力及综合实践能力维度的培养。学生认为专业知识、技能和跨专业能力及综合实践能力各方面自我掌握度合格率分别100.00%(80人)、100.00%(80人)和97.75%(79人)。学生对教学方式满意度达到90.00%(70人)。定性访谈的结果对创设情境法的应用给予了充分认可。 结论:创设情境法在食品卫生学实验课的应用既提升了学生的课程成绩,也提高了学生对于课程的认可度,并且创设情境法的应用充分体现了预防医学专业学生核心能力的培养。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虚实结合教学方法在职业卫生学综合性实验教学中的应用效果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综合性实验教学是职业卫生学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是提升学生实验操作能力及专业素质的有效途径。本文阐述了虚实结合教学方法在职业卫生学综合性实验教学中的设计与实施,并于2022年4月,选取北京大学2018级预防医学专业72名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教师观察、学生访谈和学生问卷调查,对教学效果进行评价。结果显示,70名(97.2%)学生认为学习虚拟仿真实验有所收获;59名(81.9%)学生对虚实结合综合性实验课程表示满意;58名(80.6%)学生认为自身职业卫生技能有所提升。可见,在职业卫生学综合性实验教学中采用虚实结合教学方法,有助于提高学生职业卫生技能并取得良好的教学满意度,虚实结合教学方法值得进一步探索和完善。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西安市已改水地方性氟中毒病区饮水中元素分布特征及健康风险评估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分析西安市已改水地方性氟中毒(简称地氟病)病区饮水中元素种类及分布特征,了解氟化物与各元素之间的关系,评估潜在高风险元素的健康风险。方法:2017年5-6月,在西安市按照东北、西南、正东方位各选择1个已改水地氟病病区(高陵区、鄠邑区、临潼区)作为调查病区,每个病区选择16个地氟病病区村,每个病区村采集2份水样,检测氟化物和铬、锰、铁、铜、锌、砷、硒、钼、镉、锑、钡、铅12种元素含量;参照国家标准进行卫生学评价,并应用美国国家环境保护局推荐的健康风险评估模型对潜在高风险元素砷、钼进行健康风险评估。结果:西安市3个已改水地氟病病区饮水中主要含钡、铁、钼、砷、锌、锰、铬7种元素,而铜、硒含量较低,镉、锑、铅含量极低。高陵区、临潼区饮水氟化物含量较高,氟-砷-钼元素含量两两呈正相关(均 P < 0.05);临潼区水样钼元素含量超标率为9.38%(3/32);鄠邑区饮水氟化物含量较低,砷-钼元素含量呈正相关( r = 0.84, P < 0.001),且砷元素含量超标率为25.00%(8/32)。西安市已改水地氟病病区饮水途径主要健康风险是砷暴露健康风险,且儿童高于成人,鄠邑区>临潼区>高陵区,其中高陵区在可接受水平[致癌风险评估值(CR)< 10 -4,危害商(HQ)< 1],而鄠邑区、临潼区(除成人的砷暴露HQ)则有较高的风险(CR > 10 -4,HQ > 1)。临潼区有1个地氟病病区村的儿童钼元素非致癌风险较高(HQ > 1)。 结论:西安市已改水地氟病病区饮水中主要含7种元素,特别是砷、钼需定期监测,部分病区水砷含量健康风险较高,需加强监测、管理和相关的流行病学调查。同时,改水降氟工作需积极监测改水过程中可能引入的其他有毒有害物质,预防次生健康问题的发生。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大数据背景下的脑卒中疾病负担研究方法概述
编辑人员丨6天前
脑卒中发病具有致残率高、死亡率高的特点,给社会和个人带来巨大的疾病负担。在全球卫生系统高度信息化的今天,各国纷纷搭建与完善公共卫生信息平台,通过平台中的公共卫生信息实现收集、整理、挖掘、分析、共享一体化,研究脑卒中的疾病负担,为卫生决策提供支撑。本研究通过对国内外文献资料进行检索复习,概述了我国脑卒中疾病负担的研究方法及其公共卫生信息来源,评价了各个疾病负担研究方法的公共卫生学意义以及局限性,描述了全球以及我国脑卒中疾病负担大数据平台的应用及发展情况,并通过总结我国现有的脑卒中疾病负担评价系统的局限性,对我国建立更加现代化以及信息化的脑卒中疾病负担评价系统提供建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基于物联网的空气动态监测系统在医用空气加压氧舱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实时监测医院空气加压氧舱内的空气质量,并进行卫生学评价。方法:利用基于物联网的空气动态监测系统,以2020年7月20—27日的微信端数据和2020年7月6—10日系统后台采集的数据为例,对空气加压氧舱内的部分空气质量指标[温度、湿度、甲醛、总挥发性有机物(TVOC)、CO 2、PM10、PM2.5]、噪声进行实时检测、记录和描述性分析,根据《室内空气质量标准GB/T 18883—2002》对加压氧舱内空气质量进行评价,并提出优化建议。 结果:各项检测指标均有较大波动,CO 2及颗粒物指标多次出现超标情况,消杀操作之后出现TVOC、甲醛浓度迅速上升甚至超标的情况。 结论:空气加压氧舱内的空气质量存在问题,应加强人员和设备管理,改善医院空气加压氧舱内环境,进一步监测舱内压强、氧气浓度和细菌总量,将有助于提升高压氧治疗的质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基于学习通平台的对分课堂教学实践中学生学习行为分析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分析基于学习通平台的对分课堂教学实践中学生的学习行为。方法:在预防医学专业儿童少年卫生学课程中开展基于学习通平台的对分课堂教学实践。收集学习通上的数据,分析学生学习行为,包括访问量及其规律、作业提交完成率及时长、任务点完成率、参与讨论数等。用问卷调查学生对学习效果的评价。采用SPSS 17.0进行Mann-Whitney U、Kruskal-Wallis H检验和卡方检验。 结果:99名学生在84天内访问40 322次,在讨论课当天出现大高峰,在16:00—20:00访问量最高,29.3%(29/99)的学生访问天数<40。作业提交完成率为98.0%(582/594),31.1%(181/582)的人次提交作业时长<6 h。任务点完成率为99.0%(3 919/3 960)。学生参与讨论数为3(2,7)。86.9%~90.9%的学生认为5个方面的学习效果部分达到或基本达到。结论:学生学习行为总体表现良好,但参与讨论数较少,部分学生被动学习,需进一步改进教学措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某汽车零部件制造企业噪声职业暴露风险评价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了解某汽车零部件制造企业噪声暴露人群的噪声所致职业性听力损伤风险。方法:于2019年6月,选择惠州市某汽车零部件制造企业进行职业卫生学现场调查,对工作场所进行职业卫生学调查和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以8 h工作日等效声级(L EX·8h)≥85 dB(A)的岗位工人为研究对象,共395人。用噪声职业暴露风险评价方法对L EX·8h≥85 dB(A)作业岗位进行噪声暴露风险评价,评价暴露工龄10、20、30、35和40年时噪声暴露所致高频听阈损失和职业性噪声聋的风险。 结果:暴露年数≦30年时,轴承座终检工发生高频听力损失风险为中等风险,其余岗位是可接受的风险;发生噪声聋风险最高的为轴承座终检工,风险分级为较高风险,其余工种为可忽略的风险和可接受的风险。暴露年数>30年时,轴承座终检工发生高频听力损失风险分级为高风险,其余工种风险分级均为中等风险;发生噪声聋风险最高的是轴承座终检工,风险分级为较高风险,其余工种均为中等风险。结论:该企业应关注噪声暴露人群尤其是轴承座终检工的噪声所致职业性听力损伤风险,加强噪声暴露人群的听力保护。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