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右美托咪定对创伤性颅脑损伤小鼠肠道屏障功能的影响及Nrf2/HO-1信号通路在其中的作用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评价右美托咪定对创伤性颅脑损伤(TBI)小鼠肠道屏障功能的影响及核因子E2相关因子2(Nrf2)/血红素氧合酶-1(HO-1)信号通路在其中的作用。方法:ICR级雄性野生型(WT)小鼠和Nrf2基因敲除型(Nrf2-KO)小鼠各30只,6~8周龄,体重20~25 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各分为3组( n=10):对照组(C组)、TBI组(T组)和TBI+右美托咪定组(T+D组)。采用自由落体加速撞击法建立小鼠TBI模型,T+D组于造模前30 min时腹腔注射右美托咪定30 μg/kg,C组和TBI组腹腔注射等容量生理盐水。造模后18 h时排空小鼠膀胱,并经胃管给予含乳果糖13.3 mg和甘露醇10.1 mg的测试液200 μl。造模后24 h时收集尿液,测定乳果糖与甘露醇的浓度比值,反映肠屏障通透性。经心脏采血,测定血浆LPS浓度,然后处死小鼠,取回肠组织,采用ELISA法测定TNF-α、IL-1β、IL-6和8-异前列腺素F 2α(8-iso-PGF 2α)的含量,采用羟胺法测定肠组织SOD活性,采用钼酸铵比色法测定肠组织过氧化物酶(CAT)活性,采用硫代巴比妥酸法测定肠组织MDA含量,采用Western blot法测定Nrf2和HO-1的表达水平。 结果:与C组WT小鼠比较,T组和T+D组WT小鼠肠屏障通透性、血浆LPS浓度、肠组织TNF-α、IL-1β、IL-6、MDA、8-iso-PGF 2α含量升高,肠组织CAT和SOD活性降低,Nrf2和HO-1表达上调( P<0.05);与T组WT小鼠比较,T+D组WT小鼠肠屏障通透性、血浆LPS浓度、肠组织TNF-α、IL-1β、IL-6、MDA、8-iso-PGF 2α含量降低,肠组织CAT和SOD活性升高,Nrf2和HO-1表达上调( P<0.05)。与C组Nrf2-KO小鼠比较,T组和T+D组Nrf2-KO小鼠肠屏障通透性、血浆LPS浓度、肠组织TNF-α、IL-1β、IL-6、MDA、8-iso-PGF 2α含量升高( P<0.05),肠组织CAT和SOD活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与T组Nrf2-KO小鼠比较,T+D组Nrf2-KO小鼠上述各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3组Nrf2-KO小鼠肠组织HO-1表达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右美托咪定可改善TBI小鼠肠道屏障功能障碍,其机制与激活Nrf2/HO-1信号通路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乳腺可疑钙化与乳腺癌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分析乳腺可疑钙化与乳腺癌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杭州市第九人民医院于2018年12月至2020年12月收治的86例乳腺恶性肿瘤患者临床资料,以分析乳腺可疑钙化与乳腺癌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结果:在86例纳入研究的病例中,包括65例浸润性癌和21例原位癌,钼靶提示可疑钙化的病例52例,设定为观察组,钼靶提示无可疑钙化的病例34例,设定为对照组。两组患者年龄、淋巴结转移、淋巴结转移个数上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患者肿瘤长径及病理类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在65例浸润性癌中有42例可疑钙化组,23例无可疑钙化。乳腺浸润性癌是否有可疑钙化在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的表达和病理分级上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在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Ki-67的表达及分子分型上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对乳腺癌是否具有钙化的临床及病理特点进行分析有利于帮助临床工作者在接诊乳腺癌患者时能够以较高的效率掌握该疾病特点,从而为患者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镀碳基纳米多层膜钛合金球头五百万次摩擦磨损实验及颗粒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分析镀碳基纳米多层膜钛合金球头五百万次摩擦磨损实验产生的颗粒特征,并与钴铬钼合金(CoCrMo)球头对比,以评估新型镀膜球头摩擦磨损性能的优劣。方法:根据球头种类不同,将髋关节摩擦磨损实验设置为3组:A、C组分别选用进口及国产的CoCrMo球头,B组选用镀碳基纳米多层膜的钛合金球头(Ti 6Al 4V)。所有球头均与相同的超高分子量聚乙烯(UHMWPE)髋臼杯配伍。3组关节在髋关节模拟机运行五百万次后收集血清样本,消解稀释后依次通过5 μm、1.2 μm及0.4 μm的滤膜过滤。使用扫描电镜在滤膜上随机选取颗粒图像,确定颗粒元素种类及成分结构,计算颗粒的大小、形状、数量及体积等相关参数,比较组间相关参数的差异,以评估新型镀膜球头摩擦磨损性能。 结果:各组颗粒主要成分均为UHMWPE,且多为亚微米级(粒径<1 μm),B组亚微米级颗粒占比为49.4%,显著低于A组的75%及C组的60%(χ 2=66.032、31.754,均 P<0.017)。各组颗粒均以类圆形为主,形状相关参数纵横比(AR)组间无统计学差异(χ 2=0.590, P=0.744)。B组颗粒数量在全部滤膜上均明显少于C组( t=9.960、8.019、5.790,均 P<0.01),在0.4 μm滤膜上显著少于A组( t=7.810, P=0.000)。 结论:新型镀碳基纳米多层膜钛合金球头摩擦磨损性能明显优于国产球头,部分超过进口球头水平,对预防UHMWPE颗粒诱导的骨溶解和无菌性松动有积极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中国乳腺癌患者预后改善的思考
编辑人员丨5天前
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是一种严重影响女性身心健康甚至危及生命的恶性肿瘤。乳腺癌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是提升患者生命质量、改善预后、提高生存率的关键。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我国人民生活不断富足,人民健康意识不断提高,同时我国的医疗技术水平也在不断改善,目前以超声为主的早期乳腺癌筛查与诊断符合率可以达到84%,钼靶摄片的符合率可以达到50.79%,这是乳腺癌早期诊断率不断提高的内部原因。在我国进入新的发展时期之际,党中央始终坚持以人民健康为中心,坚持生命至上的理念,统筹推进健康中国战略。在此背景下,乳腺癌综合治疗所需的条件和手段得到了充分保证,这是乳腺癌患者的治愈率不断提高的外部原因。在乳腺癌发病率不断升高的背景下,我国女性乳腺癌的整体治愈率大幅提升,其背后无不极大地彰显了中国制度的优势与效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酸碱稀释剂对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测定全血19种元素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分析直接稀释法的酸性或碱性稀释剂对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测量全血多种元素结果的影响,探讨2种稀释剂是否在元素测定结果上存在相互替代的可能性。方法:采用国家人体生物监测项目2018年8月份收集到的162份人全血样本,使用不同的稀释剂将全血样本进行稀释后离心,使用ICP-MS测定样本上清液。分别对使用酸性稀释剂(0.1%硝酸+0.01%曲拉通溶液)和碱性稀释剂(0.05%正丁醇+0.01%曲拉通+5%氢氧化铵溶液)的2种前处理方法进行方法学特性评估,使用Spearman相关系数分析2种稀释剂测定的全血中19种元素结果的相关性,通过Passing-Bablok线性回归和Bland-Altman图评估162个全血样本中19种元素使用2种稀释剂的测定结果的一致性。结果:使用2种稀释剂的19种元素方法学技术指标数据良好,19种元素使用酸性稀释剂定量限范围为0.1~15.8 μg/L;碱性稀释剂定量限范围为0.3~19.2 μg/L,19种元素酸、碱稀释剂标准曲线的线性相关系数均≥0.995,除锶、镉、锡、铊外的元素回收率范围均在80%~120%,所有元素在酸性、碱性稀释剂的批内、批间的总变异系数范围为0.5%~12.4%。2种稀释剂对铬、锰、钴、锌、铜、砷、硒、锶、钼、银、镉、锑、钡、汞、铅测定值的相关性较强( R2均>0.8),钒、镍、锡、铊相关性较弱( R2均<0.8)。钒、镉、锡、钡、汞的斜率95%置信区间<1。铬、镍、砷、银、钡、汞,截距95%置信区间包含0点。Bland-Altman图显示,钒、铬、砷、锶、银、镉、锡、汞使用酸性和碱性稀释剂的一致性较好。 结论:不同元素之间使用2种稀释剂测定的均值结果存在差异,无法完全替代。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2018—2019年河北省城市人群乳腺癌筛查结果的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2018—2019年,河北省城市癌症早诊早治项目共筛查高危人群3 453例,年龄为(53.94±8.00)岁;共发现乳腺癌阳性患者和可疑阳性患者147和686例,阳性率和可疑阳性率分别为4.26%和19.87%;45~49岁年龄组可疑阳性率最高(28.32%),70岁以上年龄组阳性率为最高(7.32%)。乳腺钼靶X线联合乳腺超声检查阳性检出率为5.16%,高于单独行乳腺超声(2.46%)(χ2=30.28, P<0.001)和乳腺钼靶X线检查的阳性率(3.06%)(χ2=14.56, P<0.001)。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左腋下副乳腺癌新辅助化疗1例
编辑人员丨5天前
患者女,64岁,因发现“左腋下肿块1个月”入院。查体:左腋下可触及约3.0 cm× 2.0 cm肿物,质硬,双侧乳腺未触及肿块。乳腺钼靶检查示:左腋下可见1个大小2.7 cm × 1.9 cm肿块,边界不清,形态不规则。左腋窝淋巴结肿大(图1)。全身检查未见远处转移征象。左腋下肿块穿刺病理提示:浸润性导管癌,考虑来源于副乳(图2)。免疫组化染色:Her2(3+),Ki67(约40%+)。采取Allred评分:ER=0分,PR=0分。左腋窝肿大淋巴结细针穿刺可见癌细胞。临床诊断:左侧副乳腺癌。8个周期化疗后行左侧副乳腺癌切除、左腋窝淋巴结清扫术,术后病理示:肿瘤瘤床区见纤维组织增生伴胶原化和慢性炎细胞浸润,未见明确癌组织残留,Miller-Payne分级5级。左腋窝16枚淋巴结未见癌转移。术后患者完成放疗及1年靶向治疗,随访至今未见转移复发。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一例"无尿酸"血症患者的临床和基因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黄嘌呤尿(xanthinuria)非常罕见。本文回顾了1例以"无尿酸"为临床表现患者的详细病例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液相色谱串联质谱(LC-MS)检测血清嘌呤代谢产物,发现患者黄嘌呤升高,尿酸水平极低。全外显子测序结果显示患者1号外显子上钼辅因子硫化酶(MOCOS)基因109位点纯合突变(G>T)。根据病例资料及基因检测结果,确诊为黄嘌呤尿Ⅱ型。通过本例患者的诊治和文献复习,加深对嘌呤代谢和尿酸功能的认识。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影像学技术对三阴性乳腺癌临床诊断及预后分析价值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5天前
三阴性乳腺癌是一种预后最差的乳腺癌分子分型,具有发病年龄早、侵袭性强及5年内复发风险高的特点。缺乏特异性治疗靶点及明显的肿瘤异质性也给临床治疗带来了明显的困难,化疗为其主要的辅助治疗方法,针对复发病例缺乏有效的治疗方案。近年来,三阴性乳腺癌的基因靶点及分子分型研究成为临床研究热点问题,以寻找特异性治疗靶点。其影像学的早期及精准诊断对改善三阴性乳腺癌的预后也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笔者就影像学技术对三阴性乳腺癌的临床诊断及预后分析方面的价值进行综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数字乳腺X线摄影中管电流量与影像质量的关系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数字乳腺X线摄影中不同乳腺压迫厚度时管电流量与影像质量的关系。方法:全数字乳腺摄影机中采用钼-铑靶滤过组合,对2~7 cm厚度的CDMAM模体选择适宜的管电压,不同管电流量下,进行手动曝光,参数(压迫厚度、管电压、管电流量)设定分别为2 cm、27 kVp、10~90 mAs,3 cm、29 kVp、20~120 mAs,4 cm、29 kVp、20~200 mAs,5 cm、30 kVp、40~220 mAs,6 cm、31 kVp、40~260 mAs和7 cm、32 kVp、80~280 mAs,计算图像影像质量因子(IQF)、对比噪声比(CNR),记录平均腺体剂量(AGD)。通过计算品质因子(FOM),找出各种厚度下最优管电流量及对应的AGD。根据2~7 cm压迫厚度下优化参数表和机器在各种厚度下自动曝光特性,列出2~7 cm厚度下自动曝光参数调整表。同时对不同厚度下IQF、CNR和AGD进行Pearson相关分析,对CNR和管电流量进行曲线拟合。结果:在钼-铑靶滤过组合下,不同压迫厚度时,随着管电流量增加,AGD线性增加,FOM先增加后下降或平缓变化。AGD和CNR在2~7 cm厚度下均呈高度正相关, r值均>0.97, P均<0.01。AGD和IQF在2~6 cm时呈高度正相关, r值均>0.87, P均<0.01。参考IQF和FOM因子,不同压迫厚度下,管电压和管电流量适宜匹配参数分别为2 cm、27 kVp、20~30 mAs,3 cm、29 kVp、30~50 mAs,4 cm、29 kVp、80~100 mAs,5 cm、30 kVp、80~120 mAs,6 cm、31 kVp、100~140 mAs,7 cm、32 kVp、80~120 mAs。压迫厚度-自动曝光档的设置对应关系为2 cm-1档、3 cm-2档、4 cm-3档、5 cm-2档、6 cm-0档、7 cm--1档。 结论:不同乳腺压迫厚度下,具有适宜的管电流量范围,临床实践中应选择相应的自动曝光条件。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