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医联体背景下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能力及影响因素研究
编辑人员丨1周前
背景 医联体建设是我国深化医改的重要举措,旨在促进医疗服务重心下移和资源下沉,提升基层服务能力.有研究显示,医联体建设可以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服务能力,但各整合要素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能力的影响尚不明确.目的 分析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服务能力,并探究医联体背景下服务能力的影响因素.方法 于2019 年 12 月,采用课题组自行编制的结构化问卷对成都市参与了医联体建设的 381 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开展调查,调查内容涉及人员配置、门诊和住院服务、医联体建设情况等,由当地卫生行政部门统一发放及回收问卷.以在岗职工数、注册全科医生数、床位数、门急诊人次、入院人次、病床使用率 6 项指标作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服务能力评价指标,采用秩和比法将 381 家机构的服务能力分为 3 档,采用有序Logistic回归分析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能力的影响因素.结果 381 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中位在岗职工数为 54(48)人,中位注册全科医生数为 4(8)人,中位床位数为 50(50)张,中位门急诊人次为 49 460(60 317)人次,中位入院人次为 1 440(2 071)人次,中位病床使用率为68.43%(45.18%).依据秩和比,服务能力被评价为好、中、差的机构分别有61家(16.0%)、260家(68.3%)、60 家(15.7%).有序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机构建筑面积及与医联体内机构合作开展教学查房、远程读片情况是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能力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四川省成都市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服务能力较好,机构建筑面积及医联体帮扶方式中的教学查房、远程读片会影响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服务能力.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徐州市康复医疗资源现状与患者居家康复护理需求的调查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了解徐州市康复医疗资源现状和患者居家康复护理需求的影响因素,为实施患者居家康复提供依据。方法:于2018年10—12月采用普查的方式调查徐州市所有的康复医疗机构(包括康复专科医院、设有康复科的综合医院、社区医疗卫生服务机构),采取实地走访与问卷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对徐州市康复专科医院进行现状调查,调查内容包括康复医疗专业人员状况、专业类别等。同时在徐州市选取411例需要康复的患者进行调查,调查内容包括患者的基本情况和患者的康复需求状况、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状况等。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居家康复护理需求的影响因素。结果:徐州市共有康复医疗卫生机构120所,床位量为2 675张,床位数占应配备数的57.98%(2 675/4 314);现有康复医师402名,康复护士432名,康复治疗师808名,分别占规划的31.07%(402/1 294)、16.69%(432/2 588)和31.22%(808/2 588)。30.90%(127/411)被调查的康复患者与社区医生进行了签约,且其中45.67%(58/127)的签约者对社区医生的服务感到不满意,满意率只有18.90%(24/127)。患者年龄( OR=0.557)、既往疾病是否存在偏瘫( OR=1.520)、社区医生数量( OR=1.131)是影响家庭医生签约的因素;其中年龄越小,签约程度越好,而存在偏瘫和社区医生数量增加是签约增加的因素。 结论:徐州市康复医疗资源的配置还不能满足人民群众的需求,康复医疗资源配置不足体现在康复人才较少、康复医疗机构和康复设备不足等方面,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率也处在较低水平,实施居家康复项目仍存在很大的困难。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沈阳市医养结合机构利用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了解沈阳市医养结合机构运行现状及存在问题,进一步提升医养结合服务能力。方法:采集沈阳市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和民政部门提供的2019年共273家提供养老服务机构的核定床位数、利用床位数、入住人次数等信息,以及人口结构相关数据。对28家不同类别医养结合机构的主要负责人进行现场访谈,了解机构基本状况和面临的困难。对数据进行中位数、四分位数等描述性分析。结果:沈阳市人口重度老龄化,65岁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15.77%。截至2019年年底,沈阳市共设养老床位约4.5万张,其中医养结合机构床位约4.3万张,利用床位2万余张,床位利用率仅为46.5%。结论:建议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培养医养结合护理专业队伍,建立实施长期照护保险制度,开展安宁疗护。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上海市2013-2020年肺结核病例时空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利用时空分布模型和集成嵌套拉普拉斯近似算法研究上海市肺结核的时空特征及其影响因素,为区域化肺结核疫情防控措施的制定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基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结核病管理信息系统下载的2013-2020年上海市户籍肺结核病例,采用层次贝叶斯模型对肺结核病例数据进行拟合,识别肺结核的时空变化特征,从时空角度,评估肺结核发病风险与人口、经济、卫生服务等因素的关系。结果:2013-2020年,上海市共报告肺结核病例29 281例,年均报告发病率为25.224/10万。2013-2020年的发病率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2014年的报告发病率最高(27.991/10万)。上海市肺结核的发生具有空间聚集性,通过肺结核报告发病率的热点分析和风险分析发现,上海市肺结核的高风险区域为郊区,低风险区域为中心城区。肺结核的发病风险与地区人均生产总值( RR=0.48)、每万人医疗机构床位数( RR=0.56)、归一化植被指数( RR=0.50)、夜间灯光指数( RR=0.80)有关。 结论:在上海市中心城区肺结核防控工作的稳步推进下,需要格外关注郊区的防控。在后续的研究中,应进一步探索肺结核发病与归一化植被指数和夜间灯光指数之间的联系。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新冠肺炎疫情对三级妇幼保健院运行影响的研究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分析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对三级妇幼保健院运行的影响,为卫生行政部门和医院管理者决策提供依据。方法:以资源配置、工作负荷、治疗质量、工作效率和资产运营情况为评价指标,利用全国妇幼保健机构资源及运营情况调查项目收集的数据,分析2019年(疫情前)和2020年(疫情期间)全国三级妇幼保健院的运行管理情况。采用中位数对资料进行描述分析。结果:2019年和2020年我国三级妇幼保健院数量为236所和258所。资源配置方面,2019年和2020年我国三级妇幼保健院卫生技术人员数分别为560人和548人,实际开放床位数分别为308张和305张。工作负荷方面,2020年门诊量为337 990人次,较2019年减少了23.6%;急诊总人次为28 997人,减少了32.5%;出院总人次为13 673人,减少了20.5%;共为基层举办各类妇幼保健培训班4 723期,增加了1.2%;共培训基层卫生技术人员1 953 724人次,增长了175.2%。工作效率方面,出院患者平均住院日由2019年的5.56天降至2020年的5.00天,床位使用率由88.90%降至69.15%,床位周转次数由53.69次降至44.22次。治疗质量方面,2020年住院患者危重症死亡率为0.37%,较2019年降低了0.11个百分点;新生儿患者住院死亡率为0.04%,降低了0.03个百分点。资产运营方面,2020年总收入为24 835.5万元,较2019年增长了4.46%,其中财政补助占比由11.26%增至15.72%。结论:全国三级妇幼保健院院内服务和辖区群体保健业务受疫情影响较大,但工作效率相对稳定,资源配置、治疗质量和资产运营情况总体良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辽宁省可回收医疗废物处置现况研究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通过分析医疗机构可回收医疗废物处置现况和影响回收的因素,以提高可回收医疗废物的回收利用。方法:2019年对辽宁省20家三级医院2018年1月1日至12月31日可回收医疗废物收集、处置等情况进行现况调查,对25名管理人员和5名转运人员进行现场访谈。对调查结果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有18家三级医院单独回收可回收输液瓶和输液袋;仅有1家综合医院收集青霉素及头孢类抗生素的废弃瓶。可回收医疗废物量与实际开放床位数有线性关系( F=47.177, P=0.000),综合医院医疗废物产生量和可回收医疗废物产生量均远高于中医医院和专科医院。影响回收的主要因素为医院对法律法规掌握不及时、院内规章制度不完善以及区域内缺少有资质的回收企业,转运人员依从性差。 结论:医院应及时制定、更新规章制度,建立规范化收集流程;加强人员培训和监管;建议采用废弃物追溯系统。加强卫生健康委员会与相关部门的沟通,按需评审可回收医疗废物企业资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2020年中国精神卫生资源状况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分析我国(不包括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台湾省)精神卫生资源分布及“十三五”期间变化情况,为制定全国精神卫生防治体系建设与发展规划等相关政策提供依据和参考。方法:采用自编调查表对截至2020年底的全国精神卫生医疗机构进行调查,从类型、主办单位、所属行政级别、东中西部、省份、亚专科等方面对精神卫生医疗机构、床位、人员数量等相关数据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截至2020年底,全国共有5 936家精神卫生医疗机构,精神科开放床位798 191张(5.65张/万人),精神科执业(助理)医师50 124人(3.55名/10万人),注册护士139 642人(9.89名/10万人)。5 936家精神卫生医疗机构中,649家(1.09%)设有老年精神科病房,312家(0.53%)设有儿童精神科病房,1 548家(26.08%)设有康复科。全国350个区县(12.31%)无精神卫生医疗机构,883个区县(31.05%)无精神科床位,主要集中在中西部地区。西部地区单位土地面积上精神科开放床位、医师和护士数量较中部相差4倍左右、较东部差7~11倍。结论:2015—2020年全国精神卫生医疗机构数、床位数、精神科执业(助理)医师、护士数等大幅增长,但仍存在地域分布不均衡、亚专科发展滞后等问题;未来制定精神卫生防治体系建设与发展规划时,应进一步加强县级和中西部地区精神卫生资源建设;大力支持老年、儿童、康复等精神卫生亚专科发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2017—2022年我国省级及地市级结核病定点医疗机构诊疗状况回顾性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了解我国省级及地市级结核病定点医疗机构2017—2022年结核病诊疗能力状况与结核病诊疗工作开展及其变化情况,为结核病定点医疗机构以及结核病防治服务体系的完善、发展相关政策的制定提供依据,为进一步加强结核病定点医疗机构的能力提供合理的支持。方法:本研究使用问卷调查的方法,由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胸科医院 中国疾控中心结核病防治临床中心(简称“临床中心”)发起,调查开展时间为2023年3至11月。在此期间,临床中心向“北京市结核病诊疗技术创新联盟”的医院成员单位发放调查问卷,回顾性收集其2017—2022年结核病相关诊疗数据,采用描述性统计方法对医疗机构的结核病床位数、门诊量及住院量进行分析,结果以绝对数(百分比)表示,绘制三线表、柱状图、折线图等描述分析结果及变化趋势。结果:本次调查的54家医疗机构,包括21家省级定点医疗机构及33家地市级定点医疗机构;大多数医疗机构都设置了开展结核病诊疗所需的临床科室、辅助科室以及承担传染病公共卫生任务的职能科室。医院结核实验室能力全面,具备大多数结核病诊断所需的检测技术;结核病床位数、儿童结核病床位数和ICU床位数在2017—2022年均呈增长趋势。结核床位数在全院中的占比略有下降,由2017年的39.31%下降至2022年的34.76%。所调查医院2019年的结核病门诊量为562 029人次,2020—2022年的门诊量依次为462 328人次、519 630人次、424 069人次,较2019年相比均显著下降。分析不同类型肺结核患者的比例,2017—2022年门诊就诊的敏感肺结核患者比例由2017年的84.49%下降到2022年的78.05%,呈现逐年下降趋势;而耐多药/利福平耐药肺结核患者比例由2017年的2.03%增加至2022年的7.18%。2017—2019年,结核病患者住院病例总数呈上升趋势,与2019年相比,2020、2021、2022年住院量均呈下降趋势,2020年下降幅度较大(较2019年下降14.94%)。住院患者中,敏感肺结核患者绝对数以及占比相对保持稳定,耐多药/利福平耐药肺结核住院患者数及占比逐年增加。结论:绝大多数医疗机构具备开展结核病常规诊疗工作的能力,但公共卫生职能有待加强。医疗机构的转型需要正确的引导和合理的支持。2019—2022年,大多数医疗机构由于受到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的影响,其结核病诊疗业务也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化,在此期间,医院采取各种措施克服困难,尽可能维持结核病诊疗工作的正常开展,各机构的结核病诊疗工作在2022年逐步恢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2011-2018年中国手足口病发病的时空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分析我国手足口病的时空特征,探讨社会、经济、人口和卫生服务等因素对我国手足口病发病的影响,为手足口病疫情防控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贝叶斯时空模型对手足口病数据进行拟合,评估手足口病的时空变化,并识别手足口病发病风险与社会、经济、人口和卫生服务等因素的潜在关联。结果:2011-2018年,我国共报告手足口病例17 118 050例,死亡2 283例,2011-2014年报告发病率呈波动上升趋势,2014-2018年报告发病率呈波动下降趋势,报告死亡率一直呈波动下降趋势。手足口病的发病具有空间聚集性,报告发病率最高的地区为华南地区且为热点区域及高风险区域,报告发病率最低的为西北地区,冷点区域及低风险区域也集中在其部分区域。手足口病发病风险与人均地区生产总值( RR=3.54)、每万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单位数( RR=1.61)、城市化率( RR=3.00)、人口出生率( RR=2.36)、每万人医疗机构床位数( RR=3.40)和人均公园绿地面积( RR=0.57)有关。 结论:2011-2018年我国手足口病防控重点区域为东南沿海地区,在加快城市化进程的同时需考虑增加人均公园绿地面积,以降低手足口病的发病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基于数据包络分析的我国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配置效率研究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分析我国各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卫生资源的投入产出状况及其配置效率,为优化我国基层医疗卫生资源在地区间的配置提供实证依据。方法:从《2021中国卫生健康统计年鉴》中提取2020年我国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投入指标数据(床位数、人员数)和产出指标数据(诊疗人次数、家庭卫生服务人次数、入院人数),基于数据包络分析(DEA)的BCC(Banker, Charnes, Cooper)模型,利用Bootstrap-DEA方法纠偏,测算我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基层医疗卫生资源的配置效率,并分析地区差异。结果:纠偏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资源配置综合技术效率值下降了0.102。我国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技术效率平均值为0.669,存在较严重的技术无效使用。东、中、西部地区的综合技术效率值分别为0.694、0.663、0.649,中部地区内部两极分化明显。对非DEA有效省份的效率改进进一步分析发现,2个DEA弱有效省份和16个DEA无效省份有若干个效率配置改进的参考省份;被参考频次超过10次的省份分别为浙江、重庆、四川、宁夏,而被其他省份列为第一参考的省份为宁夏、重庆、浙江和西藏。结论:我国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资源配置效率相对较低,且地区差异明显。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进行资源配置时需考虑不同投入、不同产出之间的平衡。非DEA有效省份可以通过DEA分析,寻找最合适的参考对象,在短期内进行参考改进。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