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急性期核心症状群及与生活质量相关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 构建急性期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症状网络,探索核心症状群,为医护人员开展个体化、精准化症状管理提供参考.方法 2022年12月-2024年1月便利抽取河北省三所三级甲等医院神经外科住院的423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中文版记忆症状评估量表、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脑卒中专用生活质量量表收集资料.探索性因子析取症状群,R语言构建症状网络分析中心性指标,并通过分层回归明确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最大的症状群,确定核心症状群.结果 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最常见的症状是疼痛(83.5%)、担忧(80.6%)、恶心(75.7%),最严重的症状是疼痛(2.29±0.05),其次是恶心(1.93±0.06)、担忧(1.72±0.06).探索性因子分析出5个症状群,分别是病感症状群、功能障碍症状群、精神情绪症状群、呼吸道症状群和消化道症状群,累计方差贡献率为61.832%.症状网络中预期影响值最大的症状为疼痛(rs=1.17).分层回归分析结果表明,病感症状群的对生活质量影响程度最大(β=-4.677,95%CI:-5.224~-4.131,P<0.001),对模型解释度为46.5%.结论 病感症状群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急性期的核心症状群,医护人员可基于此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开展症状管理,进一步提高症状管理的效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盆腔罕见成脂型孤立性纤维性肿瘤一例
编辑人员丨1周前
患者,女,78岁,尿频两月余,8天前于当地卫生院进行彩超检查,提示:盆腔内囊性包块.后在我院进行盆腔MRI检查提示:盆腔偏右侧多方囊性占位,体积较大,分隔及实性成分较多,内可见出血,考虑右侧卵巢交界性粘液性囊腺瘤或囊腺癌可能.实验室检查:癌胚抗原、CA199及CA125均未见明显异常.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基层医生高血压运动处方知信行现况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了解山西省基层医生高血压运动疗法实施情况,以知信行为主导分析其影响因素,以期为提升基层医生慢病管理能力进行针对性培训提供依据.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方法,对山西省 11个地级市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站点、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等49所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基层医生进行问卷调查,对其调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基层医生高血压运动处方实施知识得分为(52.23±7.74)分,态度得分为(31.68±5.93)分,行为得分为(30.21±4.96)分.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学历是高血压运动处方知识维度的影响因素,是否获得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证书是知识和行为维度的共同影响因素,所学专业、是否完成规范化培训、此前对高血压运动处方实施有无了解、对以往相关培训的满意度是高血压运动处方实施知信行的共同影响因素.结论:山西省基层医生对高血压运动处方的相关规范知识欠缺,态度相对积极,在行为实践上仍需提高.可针对相关影响因素加强对该方面培训以提升基层医生的慢性病管理技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颅内介入栓塞术治疗高分级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对症状性脑血管痉挛及神经功能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 探究高分级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aneurysmal subarachnoid hemorrhage,aSAH)患者经颅内介入栓塞术或开颅动脉瘤夹闭术治疗,对症状性脑血管痉挛(symptomatic cerebral vasospasm,SCVS)及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109例高分级aSAH病例资料,按治疗手段分为夹闭术组(n=54)和介入栓塞术组(n=55).夹闭术组给予颅内夹闭术治疗,介入栓塞术组给予颅内介入栓塞术治疗.分析两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炎症反应、神经功能、生活质量、免疫功能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介入栓塞术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夹闭术组(P<0.05).治疗后介入栓塞术组白细胞介素-17(IL-17)、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2(IL-2)、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低于夹闭术组(P<0.05).介入栓塞术组健康调查简表(SF-36)评分,免疫球蛋白IgM、IgA、IgG水平高于夹闭术组(P<0.05).介入栓塞术组并发SCVS发生率低于夹闭术组(P<0.05).结论 颅内介入栓塞术治疗高分级aSAH患者可缩短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降低炎症反应,提高神经功能、生活质量,对免疫功能影响较小,且并发SCVS发生率低.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广西乡村医生"乡聘村用"政策实施困境及其对策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梳理广西乡村医生"乡聘村用"政策实施过程中的困境,为进一步完善"乡聘村用"政策提供参考.方法:于2023 年7-8 月运用目的抽样对广西3 个镇的37 名乡村医生和9 名乡镇卫生院院长进行访谈,基于扎根理论对访谈资料进行开放式编码、主轴编码和选择性编码.结果:经过编码提取了13 个副范畴、7 个主范畴以及职业适应、治理失效、制度缺陷3 个核心范畴,总结出"乡聘村用"政策实施效果影响因素的运行机制,宏观层面的制度缺陷、中观层面的治理失效影响微观层面乡村医生的职业适应,并最终影响政策实施效果.结论:"乡聘村用"政策实施过程中存在制度缺陷、治理失效、职业适应 3 个方面的困境,建议持续提升乡村医生的薪酬水平,建立适度的农村医疗卫生服务竞争机制.增派县域医共体中的县级医疗单位人员协同卫生院对村卫生室进行绩效考核,出台文件明确界定乡村医生发生医疗纠纷和工伤事故后乡镇卫生院的权责.运用信息化管理手段助推乡村医生更好地提供连续性卫生服务.细化乡村医生职称评定倾斜政策,缓解乡村医生角色超载问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京津冀基层医疗机构心血管疾病诊疗服务能力的综合评价研究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评估京津冀地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PHC)心血管疾病诊疗服务能力。方法:2016年9月至12月,通过对京津冀地区43个区县327个基层卫生机构提取客观文件、对机构医务人员开展问卷调查,对心血管疾病诊疗相关的基础设施和服务、人力资源、信息化系统、药物可及性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结果:⑴基础设施和服务:30.0%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CHC)和100.0%的乡镇卫生院(THC)可提供住院服务,20.5%的村卫生室(VC)不能检测血糖,98.1%的VC不能检测血脂;⑵人力资源:19.6%的CHC、THC、社区卫生服务站(CHS)医生学历在大专以下,32.4%的VC村医学历在中专以下,56.3%的CHC、THC和CHS,以及99.5%的VC没有为非在编职工提供法定的"四险一金",30.0%的乡村医生已经超过60岁;⑶信息化系统:电子病历系统的普及率在CHC、THC、VC中分别为40.0%、41.7%、0;⑷药物可及性:71.9%的基层机构备有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CEIs/ARBs)、β-受体阻滞剂、钙通道阻滞剂(CCBs)、利尿剂全部四类常用抗高血压药物,2.1%的基层机构没有其中任何一种。结论:京津冀地区基层医疗机构心血管疾病诊疗服务能力整体较好,但仍应该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基层医生薪酬待遇,提升基层医生队伍整体素质,优化城乡卫生资源布局,加强信息化建设,在提高三省市基层医药供应系统的协同性等方面需继续努力。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磁共振在脑梗死诊断及高压氧治疗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核磁共振(MRI)弥散加权成像(DWI)中的表观弥散系数(ADC)值对脑梗死的诊断价值,同时运用ADC值评估高压氧治疗脑梗死的疗效。方法:选取2019年5月至2021年4月在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接受诊疗的脑梗死患者18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9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治疗基础上辅助高压氧治疗。比较常规MRI与DWI检查对不同分期脑梗死患者的检出率;观察不同分期脑梗死患者病灶的DWI影像特征;比较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及ADC值;分析ADC值与NIHSS评分的相关性。结果:DWI检查对急性期与超急性期脑梗死患者的检出率显著高于常规MRI检查( P<0.05);不同分期患者的病灶最长径及ADC值比较,亚急性期>急性期>超急性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后NIHSS评分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ADC值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 P<0.05);ADC值与NIHSS评分存在负相关( P<0.05)。 结论:MRI-DWI检查对急性期与超急性期脑梗死诊断效能显著优于常规MRI检查,ADC值可反映脑组织的生理病理情况,并评估高压氧的治疗效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穿刺引流术与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疗效对比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对比穿刺引流术与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以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南华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152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开颅组(76例)和穿刺引流组(76例)。开颅组进行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穿刺引流组进行微创血肿外引流术,两组均观察至患者出院,并随访6个月。统计两组手术情况及住院期间并发症、预后情况,统计两组术前、出院时神经损伤情况及术前、术后1、3、7 d颅内压。结果:穿刺引流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开颅组( P<0.05),下床活动时间和住院时间短于开颅组(均 P<0.05)。出院时,两组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NIHSS)评分、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较术前降低(均 P<0.05),且穿刺引流组NIHSS评分、mRS评分低于开颅组(均 P<0.05);出院时,两组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相对各向异性(rFA)、各向异性(FA)值较术前升高(均 P<0.05),且穿刺引流组rFA、FA高于开颅组(均 P<0.05)。与术前比较,两组术后1、3、7 d颅内压逐渐降低(均 P<0.05),且术后1、3、7 d两组间颅内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住院期间,穿刺引流组总并发症发生率(5.26%)低于开颅组(15.79%, P<0.05);随访期间,穿刺引流组预后良好率(94.74%)高于开颅组(84.21%, P<0.05)。 结论: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穿刺引流术均可有效降低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颅内压,但穿刺引流术可有效减少患者术中出血量,缩短术后恢复时间,减少神经损伤和并发症的发生,改善患者预后,疗效较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经鼻肠梗阻导管置入术在基层医院的推广效果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经鼻肠梗阻导管置入术在基层医院推广应用的效果。方法:2018年4月至2019年3月,余姚市人民医院为区域内4家市级医院、3家中心卫生院的40名医务人员提供经鼻肠梗阻导管置入术的理论与操作培训,并辅助开展该适宜技术的临床应用。分析基层医务人员在接受适宜技术培训前、培训后的理论与操作考核结果,以及基层医院应用适宜技术救治急性肠梗阻的临床效果。结果:培训前基层医务人员对经鼻肠梗阻导管置入术理论知识掌握程度优秀率、合格率分别为10.0%(4/40)、12.5%(5/40),培训后分别为30.0%(12/40)、55.0%(22/40),培训前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 2=5.000、16.157,均 P<0.005);培训前基层医务人员对经鼻肠梗阻导管置入术操作考核熟练、一般分别为5.0%(2/40)、15.0%(6/40),培训后分别为25.0%(10/40)、52.5%(21/40),培训前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 2=6.275、12.579,均 P<0.005)。适宜技术推广期间,基层医院共收治急性肠梗阻患者429例,实施鼻胃管减压218例、肠梗阻导管减压211例,有效率分别为62.8%、8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 2=18.555, P<0.01)。 结论:在基层医院推广应用经鼻肠梗阻导管置入术,能提高急性肠梗阻的临床救治效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血清缺血修饰蛋白、钙调蛋白表达水平与脑小血管病患者神经功能受损的相关性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研究血清缺血修饰蛋白(ischemia modified albumin,IMA)、钙调蛋白(CaM)表达水平与脑小血管病(cerebral small vessel disease,CSVD)患者神经功能受损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4月至2021年12月在聊城市第三人民医院住院治疗的CSVD患者的140例临床资料,在患者入院时,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患者血清中CaM水平,采用白蛋白-钴结合实验测定患者血清中IMA水平,采用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IHSS)量表对患者的神经功能进行评价,参照国立神经病学与中风研究所(NINDS)评价患者短暂性脑缺血情况,评价患者尿失禁情况、步态障碍情况,采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MoCA)量表对患者的认知功能进行评价。分析CSVD患者血清IMA和CaM表达水平的影响因素,分析CSVD患者神经功能受损程度的影响因素及其与患者血清IMA和CaM表达水平的相关性。结果:患者的性别、年龄、有无步态障碍、有无尿失禁等与患者血清IMA、CaM表达水平均无相关性(均 P > 0.05);认知功能障碍患者、头晕和眩晕患者、短暂性脑缺血患者的血清IMA表达水平[(38.5±5.3)×10 3U/L、(38.5±4.7)×10 3U/L、(39.0±4.4)×10 3U/L]、CaM表达水平[(190.4±34.5)μg/L、(191.2±26.7)μg/L、(199.7±24.8)μg/L]均显著高于认知功能正常患者、无头晕和眩晕患者、无短暂性脑缺血患者[(27.3±4.4)×10 3U/L、(21.0±3.8)×10 3U/L、(20.5±5.1)×10 3U/L、(180.6±29.6)μg/L、(179.5±28.6)μg/L、(168.6±32.4)μg/L]( t=14.10、24.36、22.50,均 P < 0.05)。轻度、中度、重度神经功能受损患者的认知功能障碍(38/16/9)、头晕和眩晕(39/16/8)、短暂性脑出血(35/16/9)、NIHSS评分[(3.6±0.8)分、(7.5±0.9)分、(16.2±3.2)分]、CaM表达水平[(125.3±20.5)μg/L、(185.5±23.6)μg/L、(237.9±54.3)μg/L]、IMA表达水平[(21.2±3.5)×10 3U/L、(38.5±4.3)×10 3 U/L、(74.9±5.4)×10 3U/L],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32.87、11.28、12.42、34.59、151.73、147.84,均 P < 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认知功能障碍( OR=1.578,95% CI:1.043~2.386)、短暂性脑缺血( OR=2.396,95% CI:1.156~4.969)、头晕和眩晕( OR=1.906,95% CI:1.086~3.345)、NIHSS评分( OR=2.171,95% CI:1.162~4.056)、CaM水平( OR=2.022,95% CI:1.268~3.224)、IMA水平增加( OR=2.090,95% CI:1.313~3.325)均是患者神经功能受损加重的独立影响因素(均 P < 0.05)。患者血清IMA、CaM表达水平与神经功能受损程度呈明显的正相关( r=5.45、8.33,均 P < 0.05)。 结论:脑小血管病患者血清IMA、CaM表达水平的升高是神经功能受损的独立危险因素,其表达水平与神经功能受损程度呈正相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