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危重症患儿早期活动的最佳证据总结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 对危重症患儿早期活动的最佳证据进行整理总结,为临床制定相关干预策略提供参考.方法 通过检索加拿大安大略省注册护士协会网(RNAO)、英国国家卫生与临床优化研究所(NICE)、苏格兰学院间指南网络(SIGN)、Web of Science、Cochrane Library、PubMed、Best Practice(BMJ)、UpToDate、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中国知网等数据库中危重症患儿早期活动的相关文献,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3年8月14日,按照JBI循证卫生保健中心的相应评价标准进行质量评价,对纳入的文献进行证据提取.结果 最终纳入文献10篇,提取内容包括团队、评估、绝对禁忌、相对禁忌、运动状况监测和活动内容6个维度共20条最佳证据.结论 提取的危重症患儿早期活动的最佳证据可作为重症患儿早期活动的循证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危重症患者肠内营养中断预防及管理的最佳证据总结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 总结危重症患者肠内营养喂养中断预防及管理最佳证据,为防范肠内营养喂养中断提供指引.方法 以循证护理方法学构建护理问题,按照"6S"证据模型检索BMJ Best Practice、UpToDate、JBI循证卫生保健中心数据库、欧洲临床营养与代谢学会、美国肠外肠内营养学会、医脉通(指南版)、PubMed、Web of Science、中国知网、万方数据、中国生物医学文献等数据库中关于危重症患者肠内营养喂养中断预防及管理相关主题的文献,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3年6月10日.由2名研究者独立对纳入的文献进行评价和证据提取.结果 共纳入34篇研究,总结了 23条最佳证据,包括肠内营养中断定义、肠内营养启动时机、肠内营养评估与监测、肠内营养中断原因、肠内营养中断时机、预防和管理肠内营养中断策略、培训与教育7个方面.结论 本研究总结的危重症患者肠内营养中断预防及管理的最佳证据,可为临床医护人员分析肠内营养中断原因、制定临床肠内营养中断干预方案提供循证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脑室出血相关手术编码探讨
编辑人员丨1周前
脑室出血是危重的急性脑血管病,多继发于自发性脑出血,且常引发脑积水,手术是治疗脑室出血及相关并发症的主要方式.目前国内对脑室出血相关手术治疗基本框架虽已确定,但随着医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医疗理念的推陈出新,衍生出多种术式,编码时对各种术式的鉴别存在难度.通过依据《全国医疗技术项目服务技术规范(2023年版)》、国际疾病分类第九版临床修订本手术与操作(ICD-9-CM-3,2011版)的编码规则,总结术式核心理念与编码查找路径比较术式之间的异同并举例.相关编码有脑室血肿穿刺术01.09、脑室血肿清除01.39、脑室外引流术02.21、颅内脑室分流02.22、颅外脑室分流02.31-02.39.编码员在实际工作中应深入理解相关术式的临床分类,通过编码分类轴心提取关键信息,结合实际与编码规则进行另编码或省略编码,提高编码的准确性与完整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成人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急性加重频率与锌缺乏关系的研究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锌缺乏与成人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单位时间内急性加重次数之间的关系.方法:回顾性选择 2022年 1 月—2023年12月佛山市南海区第七人民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收治的49例患者资料为研究对象,根据病案资料及辅助检查结果将其分为试验组(n=26)和对照组(n=23).试验组为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患者,对照组为非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患者.对两组进行血清锌含量检测,根据结果在两组中各自分成锌缺乏亚组与锌正常亚组,并统计所有患者在研究期间罹患呼吸道感染且需要抗生素或抗病毒药物干预的次数(以下简称急性感染次数)与锌缺乏的关系.结果:在 49例患者中,总缺锌39例(79.59%).试验组中缺锌 4例(15.38%),边缘性缺锌 17例(65.38%);对照组缺锌 8例(34.78%),边缘性缺锌10例(43.48%),两组锌缺乏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急性感染次数多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锌缺乏亚组感染次数多于锌正常亚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锌缺乏亚组与锌正常亚组感染次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锌缺乏会导致机体免疫力下降,进而容易引起呼吸道感染,其在有慢性呼吸道基础疾病患者中尤为明显,在慢性呼吸道疾病患者的日常管理中,需要更加注重维持微量元素锌的稳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混合现实技术在重症医学理论和实践教学中的应用与展望
编辑人员丨1周前
重症医学是一门对知识、技能以及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要求极高,专门从事危重病症诊疗的学科.然而,重症患者病情复杂且变化快速,常规面授等教学方法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虚拟现实(VR)和增强现实(AR)作为新兴的教学方式,能提供一定的模拟教学环境,但无法实现与真实世界的深度交互,教学效果受限.混合现实(MR)是结合了VR和AR特性的一种新技术,能对虚拟世界与真实世界无缝对接,提供一种沉浸式、互动性强的学习体验.目前,MR在医学领域已有初步探索,但在重症医学领域的应用仍处于起步阶段.因此,本文旨在探讨MR的特性和形成,以及在重症医学教学中的应用和潜在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中国成人ICU患者营养评估与监测临床实践指南
编辑人员丨1周前
为实现监测指导下的危重症个体化营养治疗的理想目标,中华医学会重症医学分会(CSCCM)组织专家制订了针对中国成人重症监护病房(ICU)患者营养评估与监测的临床实践指南。指南构成与编写由重症领域专家及循证指南方法学专家共同完成,经过临床问题收集与遴选,证据检索与系统评价,形成推荐意见并通过重症医学、临床营养学等多学科专家讨论,审阅,达成共识。最终形成基于当前可得证据的18条临床问题的推荐意见,主要涉及营养风险筛查与评估、肠内营养不耐受评估与判断、营养治疗中代谢与营养监测、营养供给相关的器官功能评价几个方面。按照PICO原则对每个问题逐一进行解构。此外,对于未达成共识但可能具有临床意义及进一步研究价值的4个问题进行了诠释。计划在3~5年内按照国际指南更新方法(CheckUp)对本指南的推荐意见进行更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外周血嗜酸粒细胞水平与AECOPD临床特征及预后的相关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外周血嗜酸粒细胞(EOS)不同的分类方法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AECOPD)临床特征及预后的关系。方法:收集2018年12月至2019年12月入住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就诊的134例AECOPD患者的住院时间、机械通气频率等临床资料,血细胞分析、降钙素原(PCT)、凝血指标、白蛋白(ALB)、肺功能、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NLR)、纤维蛋白原/血清白蛋白(FAR),血小板/淋巴细胞(PLR)等辅助检查结果。分别根据外周血EOS两种不同节点值,即EOS百分比为2%和绝对值计数为100/μl,将所有患者分为非EOS增多型和EOS增多型,比较2种分类方式下,患者临床特征、炎症指标及预后相关因素的变化。结果:以住院日、机械通气率反映患者转归,EOS%<2%、EOS<100/μl的患者住院日更长、机械通气率更高,预后更差,纤维蛋白降解产物、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NLR、FAR、PLR、PCT、肺动脉高压合并率均较EOS%≥2%、EOS≥100/μl的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值均<0.05),2种分类方法在反映患者临床特征及预后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EOS可作为评价AECOPD的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一项重要指标,非EOS增多型患者预后较差,不同节点值分类(EOS%为2%和EOS为100/μl)均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患者临床特征及预后。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ICU获得性衰弱发生的机制、诱因及长期影响
编辑人员丨1周前
随着重症医学的发展,重症监护病房(ICU)患者的病死率有了显著下降,但大多数患者在出院后仍受相关并发症的长期困扰,严重影响出院后的生活质量和社会融入。在重症患者治疗全程,ICU获得性衰弱(ICU-AW)、ICU经历综合征(PICS)等并发症并不少见。危重症患者的救治重点不仅应放在疾病的治疗上,也应逐渐拓展到患者ICU内、住普通病房期间以及出院后的全过程生理-心理-社会医学干预模式。在确保患者安全的基础上,入ICU早期即对患者进行生理、心理状态评估,尽早进行疾病预防,可减少对出院后生活质量以及社会工作带来的长期影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基于感染防控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低剂量CT扫描方案的临床应用研究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感染防控下新型冠状病毒(COVID-19)肺炎低剂量CT扫描方案的临床应用。方法:分析2020年1月20日到2020年2月28日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确诊的COVID-19病例的CT影像140例,将患者分为低剂量组和常规剂量组。低剂量组(120 kV,31 mAs)70例,其中轻症51例,重症15例,危重症4例;常规剂量组(120 kV,自适应毫安秒)70例,其中轻症48例,重症17例,危重症5例。比较两组病例有效剂量( E)、图像信噪比(SNR)、对噪比(CNR),由两位高、中年资影像诊断医生对图像进行主观评分。 结果:低剂量组和常规剂量组 E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48.343, P<0.05)。低剂量组的SNR和常规剂量组的SN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低剂量组的CNR和常规剂量组的CN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主观评价均满足诊断需求,轻症患者中,低剂量组和常规剂量组的影像主观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重症与危重患者中,低剂量组和常规剂量组的影像主观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2.781, P<0.05);但两组图像均符合诊断要求。 结论:对COVID-19患者进行低剂量CT扫描,可在满足诊断需求的前提下降低患者辐射剂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危重患者能量和蛋白质摄入目标及计算方法最佳证据总结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总结成人危重患者能量和蛋白质摄入目标及计算方法的最佳证据,为临床重症营养管理提供循证依据。方法:系统检索美国国立医学图书馆PubMed数据库、护理和辅助医学文献累积索引(CINAHL)、荷兰医学文摘Embase数据库、Cochrane图书馆数据库、UpToDate临床顾问、BMJ最佳临床实践、JBI循证卫生保健中心、科学网(Web of Science)、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中国医脉通、中国知网、万方、维普、国际指南协作网(GIN)、英国国家卫生与临床优化研究所指南库(NICE)、美国国立指南库(NGC)、加拿大安大略注册护士协会(RNAO)数据库、美国重症医学会(SCCM)数据库中与成人危重患者能量和蛋白质摄入目标及计算方法相关的证据,包括临床指南、专家共识、系统评价、证据总结,检索时间为2012年1月至2022年6月。由2名研究者采用JBI循证卫生保健中心评价工具和临床实践指南研究与评价系统Ⅱ(AGREEⅡ)量表分别对纳入的不同类型文献进行质量评价,提取并汇总成人危重患者营养摄入目标及计算方法的最佳证据,并进行证据描述。结果:共纳入18篇文献,其中临床指南5篇,专家共识8篇,系统评价3篇,证据总结2篇。经过文献质量评价,18篇文献均纳入。最终从能量目标计算方法、剂量体质量、能量摄入目标和蛋白质摄入目标及计算方法4个方面形成了24条最佳证据。结论:基于循证总结成人危重患者能量和蛋白质摄入目标及计算方法的最佳证据,临床医务人员可在有条件情况下选择间接测热法计算能量目标,准确获取患者身高、体质量数据并根据体质量指数(BMI)确定剂量体质量,根据使用的能量目标计算方法调整早期能量目标,同时应采用血尿素氮(BUN)损失、去脂体质量、简易公式等方法持续评估并调整蛋白质摄入目标,以达到最优化重症营养支持的目的。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