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鼻咽癌N 0-N 1期患者Ⅱa区临床靶区优化策略及对远期口干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分析N 0-N 1期鼻咽癌患者颈部Ⅱa区可疑淋巴结临床靶区(CTV)减量照射的安全性和对下颌下腺及远期静息口干保护的临床意义,探讨多模态影像对可疑阳性淋巴结的诊断价值。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7月至2017年4月江苏省肿瘤医院同一治疗组连续收治的T 0-4N 0-1M 0期初诊鼻咽癌患者,收集临床、放射治疗计划、多模态影像等相关资料。所有患者均采用颈部Ⅱa区个体化调强放疗(IMRT)、CTV处方剂量50.4 Gy(命名为CTV50)的优化方案。患者治疗中接受磁共振成像(MRI)、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MRI-DWI)、正电子发射计算机体层成像(PET-CT)及重复增强定位CT等检查,监测和评估可疑淋巴结影像学特征和治疗反应。用配对 t检验比较下颌下腺在降量照射后与标准治疗计划(CTV50∶CTV60)的剂量学差异。患者远期口干程度采用美国肿瘤放射治疗协作组(RTOG)晚期放射损伤标准、江苏省肿瘤医院多维度放射性口干评估量表和简化版口腔干燥量表(SXI)进行评估,用秩和检验分析口干程度差异。 结果:共106例患者纳入研究,共149侧颈淋巴结阴性,其中73侧Ⅱa区可辨认淋巴结数≤3枚,76侧>3枚。106例患者中N 1期行对侧单颈Ⅱa区优化63例,行双颈Ⅱa区优化43例(N 0期及仅有咽后淋巴结转移的N 1期患者)。共发现109枚最大横断面上短径>5 mm的可疑淋巴结,其中105枚淋巴结门结构清晰,93例长短径之比≥1.5,76例PET-CT最大标准摄取值(SUV max)≥2.5。CTV优化区域内未发现淋巴结复发。优化后肿瘤靶区的大体肿瘤体积(GTV)平均剂量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下颌下腺的D mean、V 39 Gy显著低于未优化的常规计划( P<0.01)。下颌下腺单侧和双侧优化患者的远期口干和静息口干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N 0-N 1期鼻咽癌患者颈部Ⅱa区进行CTV50减量照射的优化方案是安全有效的,下颌下腺剂量学优势明显,患者静息状态下口干主观反应良好。对于未达诊断标准的可疑淋巴结需要综合增强CT、MRI-DWI及PET-CT等多模态成像进行个体化评估处理。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基于感染防控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低剂量CT扫描方案的临床应用研究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感染防控下新型冠状病毒(COVID-19)肺炎低剂量CT扫描方案的临床应用。方法:分析2020年1月20日到2020年2月28日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确诊的COVID-19病例的CT影像140例,将患者分为低剂量组和常规剂量组。低剂量组(120 kV,31 mAs)70例,其中轻症51例,重症15例,危重症4例;常规剂量组(120 kV,自适应毫安秒)70例,其中轻症48例,重症17例,危重症5例。比较两组病例有效剂量( E)、图像信噪比(SNR)、对噪比(CNR),由两位高、中年资影像诊断医生对图像进行主观评分。 结果:低剂量组和常规剂量组 E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48.343, P<0.05)。低剂量组的SNR和常规剂量组的SN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低剂量组的CNR和常规剂量组的CN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主观评价均满足诊断需求,轻症患者中,低剂量组和常规剂量组的影像主观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重症与危重患者中,低剂量组和常规剂量组的影像主观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2.781, P<0.05);但两组图像均符合诊断要求。 结论:对COVID-19患者进行低剂量CT扫描,可在满足诊断需求的前提下降低患者辐射剂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基于水当量直径体型特异性剂量估计在儿童头部CT检查中的价值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基于水当量直径( Dw)体型特异性剂量估计(SSDE)在评价儿童头部CT辐射剂量的价值。 方法:回顾性分析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头颅CT平扫患儿187例,按年龄分为3组,1组(<1月)、2组(≥1月~6岁)、3组(≥6 ~14岁)。记录剂量报告容积CT剂量指数(CTDI vol)值。扫描范围中心层面选取CT轴位图像,勾画包含所有解剖结构(包括皮肤)的感兴趣区(ROI),测量ROI面积( AROI),头围以及平均CT值(CT ROI)。计算 Dw、转换因子( fH16)以及SSDE。组间比较CTDI vol、SSDE值及其变化率( Δ值),建立CTDI vol与SSDE关系的回归模型。 结果:各组 Dw分别为(11.24±0.51)、(14.48±1.47)、(16.69±0.90)mm;CTDI vol分别为(15.36±2.78)、(18.83±4.60)、(23.24±4.13)mGy;SSDE分别为(27.92±4.91)、(29.16±6.64)、(32.38±5.35)mGy。 Dw、CTDI vol以及SSDE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F=207.69、38.48、8.15, P<0.001)。随年龄增加, Dw、CTDI vol以及SSDE值均逐渐增加。 Δ值逐渐减低,随着年龄增加,差异度逐渐减小。建立CTDI vol与SSDE线性回归方程为SSDE=7.252+1.137×CTDI vol。 结论:基于 Dw联合头部转换因子 fH16进行体型特异性剂量估算SSDE,可精确评估患儿头部CT扫描辐射剂量。CTDI vol低估了儿童头部CT辐射剂量,年龄越小,辐射剂量被低估的程度越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超低剂量胸部CT联合钙感知算法评估冠状动脉钙化积分的可行性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评估超低剂量胸部CT平扫(ULD-CT)联合钙感知算法对冠状动脉钙化(CAC)检测、量化和风险分类的可行性。方法:前瞻性收集2022年4月至10月于浙江省人民医院同时行标准钙化积分CT(CACS-CT)和ULD-CT扫描的患者115例。CACS-CT采用前瞻性心电门控120 kVp序列扫描,重建卷积核为Qr36(CACS-CT Qr组)。ULD-CT采用非心电门控大螺距锡滤过100 kVp(Sn100 kVp)扫描,分别采用标准卷积核Qr36(ULD-CT Qr组)和钙感知卷积核Sa36(ULD-CT Sa组)重建两组图像。以CACS-CT的CAC检出结果为参照,计算ULD-CT检测CAC的准确性,并使用kappa评估扫描协议间CAC检测一致性。使用组内相关系数和Bland-Altman图评估扫描协议间CACS量化的一致性,使用加权kappa评估扫描协议间风险分类的一致性。 结果:CACS-CT Qr组中66.96%(77/115)的患者发现CAC。以CACS-CT Qr组的CAC检出为对照,ULD-CT Qr和ULD-CT Sa检测CAC的敏感性分别为96.1%和97.4%,特异性均为94.73% ( k= 0.902,0.921)。ULD-CT Qr和ULD-CT Sa的CACS均低于CACS-CT Qr(3.6、6.2 vs. 8.5, P<0.001),但均与CACS-CT Qr有强相关性( r= 0.983, P<0.001)。ULD-CT Sa与CACS-CT Qr间CACS的平均差值(12.33)更小,一致性更好(ICC=0.992)。ULD-CT Sa与CACS-CT Qr风险分类的一致性(加权 k= 0.936)相对较高,重新分类率6.08%(7/115)较低。ULD-CT的有效辐射剂量比CACS-CT减少了约77.22%。 结论:非心电门控ULD-CT联合钙感知算法评估CACS具有可行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深度学习重建算法在低辐射剂量头颈联合CT血管成像中的应用价值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深度学习重建算法(DLIR)与自适应统计迭代重建算法(ASiR-V)在头颈部CT血管成像(CTA)中检查剂量和成像质量的差异。方法:前瞻性收集因头颈部血管疾病行头颈部CTA检查的患者80例。按照检查的先后顺序分为A组和B组,每组40例。A组采用管电压120 kV,噪声指数11.0,ASiR-V 50%重建;B组采用管电压80 kV,噪声指数9.0,分别采用ASiR-V 50%重建(B1组)和DLIR-H重建(B2组)。采用独立样本 t检验比较两组的辐射剂量和图像质量。采用Kruskal-wallis检验和Wilcoxon秩和检验用于比较两种成像方式的辐射剂量和主观、客观图像质量。比较组间强化血管CT值,感兴趣区(ROI)的信号与噪声,计算信噪比(SNR)和对比信噪比(CNR)。 结果:A、B两组有效辐射剂量分别为(0.77±0.08)、(0.45±0.05)mSv,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21.96, P<0.001)。A、B1、B2 3组图像的主动脉弓、颈动脉起始部、颈动脉分叉层面、大脑中动脉M1段强化血管CT值、SD、SNR、CNR,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F=67.69、68.50、50.52、74.10、63.10、91.22、69.16, P<0.001)。A、B1、B2 3组图像质量主观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Z=71.06, P<0.05)。 结论:DLIR算法能够在进一步降低头颈部CTA检查辐射剂量的同时,明显地减少图像噪声,保证了图像质量,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头颈联合CTA成像技术中kV值与体质量的关系研究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低千伏(kV)剂量在头颈联合计算机体层摄影血管造影(CTA)成像技术中kV值与体质量的关系。方法:选取北海市人民医院2020年1月至2022年2月拟诊为头颈部血管性疾病行头颈联合CTA检查的患者120例为研究对象,按不同管电压分为三组(A组45例,管电压120 kV;B组45例,管电压100 kV;C组30例,管电压80 kV)。A组、B组根据患者体质量分为A1组15例(< 70 kg)、A2组15例(70~85 kg)、A3组15例(> 85 kg)、B1组15例(< 70 kg)、B2组15例(70~85 kg)、B3组15例(> 85 kg),C组根据患者体质量分为C1组15例(< 70 kg)、C2组15例(70~85 kg),不设C3组。患者采用的对比剂均为碘佛醇。测量各组图像动脉血管CT值、图像噪声、信噪比(SNR)和对比噪声比(CNR)、有效辐射剂量(ED),并由2名高级职称医师采用5级评分法对图像进行主观评价。结果:各组患者图像质量主观评分均 ≥ 3级,A1组、A2组和B1组、B2组、C1组评级差异不大,A3组、B3组、C2组与其他组评级差异明显。A1组、B1组、C1组4个不同层面血管CT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F=76.82、64.62、98.79、71.85,均 P < 0.001)。A2组、B2组、C2组4个不同层面血管CT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F=159.82、112.33、108.22、135.18,均 P < 0.001)。A3组与B3组4个不同层面血管CT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4.40、4.27、3.91、3.59,均 P < 0.05)。B3组和C2组的图像噪声明显增加,SNR和CNR均较其他组降低。B1组比A1组ED减少47%,C1组比A1组减少73%( F=116.18, P < 0.001);B2组比A2组ED减少49%,C2组比A2组减少66%( H=35.40, P < 0.001);B3组ED比A3组减少35%( t=3.59, P < 0.05)。 结论:在头颈联合CTA成像技术中kV值的选择与体质量有关,体质量 < 70 kg适用80 kV,体质量70~85 kg适用100 kV,体质量 > 85 kg用常规120 kV扫描,既可以降低患者ED又能保证图像质量,满足临床诊断的需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个体化低剂量方案用于冠脉支架内再狭窄评估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GE 256排Revolution CT低剂量扫描结合个体化对比剂方案在冠状动脉支架内再狭窄评估中的图像质量、辐射剂量及诊断效能。方法:回顾性选取2020年8月至2022年8月在北京市仁和医院行冠状动脉支架植入后复查的120例(共142个支架)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60例70个)和常规组(60例72个),均行GE 256排Revolution CT检查。其中,常规组注入70 ml碘普罗胺对比剂;观察组根据体质量指数(BMI)给予个体化剂量。常规组管电压120 kV,管电流534 mAs,观察组管电压、管电流根据患者BMI调节,调节范围为管电压80~120 kV,管电流150~534 mAs。两组患者均于CCTA检查后7~14 d复查冠状动脉造影。对比两组患者的CT图像质量、辐射剂量及碘摄入量、诊断效能。结果:常规组与观察组在左冠状动脉主干的CT值、对比噪声比、晕状伪影、支架内径差异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常规组在CT剂量指数、CT剂量长度乘积、有效辐射剂量及碘摄入量方面均高于观察组( t=10.30、8.75、10.27、4.60, P<0.05)。观察组、常规组与冠状动脉造影结果诊断效能的一致性分析Kappa值分别为0.904和0.879,结果一致性很好;常规组与观察组在敏感度、特异度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GE 256排Revolution CT低剂量扫描结合个体化对比剂方案所获得的图像质量及诊断效能与常规方案相当,可有效降低辐射剂量、碘摄入量,值得推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铋屏蔽联合器官管电流调制技术在颅脑CT检查中应用的体模研究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通过测量敏感器官的辐射剂量,评价铋屏蔽联合器官-管电流调制(X-care)技术在颅脑CT扫描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使用德国德国西门子公司炫速双源CT对头颈体模进行相同容积CT剂量指数(CTDI vol)下的X-care、铋屏蔽和X-care联合铋屏蔽3种方式扫描颅脑,及无铋屏蔽和铋屏蔽2种方式扫描双能量CT血管造影(DE-CTA)。选取铋屏蔽所在层面测量脑血管、邻近脑组织及脑脊液的CT值以及图像噪声,计算脑血管和脑实质的对比噪声比。通过放置热释光个人剂量计(TLD)的方式计算器官剂量当量( HT),并记录每次扫描后生成的CTDI vol和剂量长度乘积(DLP)。 结果:颅脑扫描在相同的CTDI vol下,采用X-care、铋屏蔽和X-care联合铋屏蔽3种扫描方法的 HT,晶状体均值分别为(37.89±2.00)、(42.20±2.96)、(28.21±1.31)mSv,较颅脑常规序列扫描有明显下降( F=186.52, P<0.05);采用铋屏蔽和X-care联合铋屏蔽, HT,甲状腺为(0.77±0.07)和(0.89±0.08)mSv,较颅脑常规扫描和仅采用X-care有明显下降( F=103.26, P<0.05);DE-CTA采用铋屏蔽扫描后 HT,晶状体和 HT,甲状腺分别为(11.56±1.04)和(0.32±0.03)mSv,较屏蔽前有明显下降( t=5.07, P<0.05)。用与不用X-care、铋屏蔽及X-care联合铋屏蔽,颅脑常规扫描的噪声和对比信噪比(CNR)值无显著性改变;用与不用铋屏蔽,双能量CTA扫描的噪声和CNR无显著性改变。 结论:铋屏蔽联合器官管电流调制技术能够在保证一定图像质量的前提下,降低颅脑CT扫描中晶状体及甲状腺的器官剂量当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双层探测器光谱CT虚拟平扫应用于肺结节人工智能诊断的可行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利用双层探测器光谱CT肺部虚拟平扫(VNC)图像进行肺结节人工智能(AI)诊断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5-11月间,在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行胸部CT平扫联合双期增强扫描的52例患者资料。选择静脉期扫描数据重建肺窗VNC图像。用AI诊断软件对常规平扫(TNC)和VNC图像进行分析,测量肺实质的CT值和噪声并计算信噪比(SNR),并由2名放射医师对图像质量进行主观评分。记录各期扫描的剂量长度乘积(DLP),并计算有效剂量( E)。采用配对 t检验比较2组图像质量客观指标和辐射剂量,采用Wilcoxon非参数检验比较图像质量主观评分。采用Wilcoxon符号秩检验比较2组图像AI诊断的敏感性和假阳性检出率(FPDR)。 结果:与TNC相比,静脉期VNC图像的噪声降低了13.8%,SNR升高14.9%,DLP和 E均降低了3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t=5.82、-5.35、22.93、22.92, P <0.05)。2组图像肺实质的CT值及主观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 >0.05)。对于不同类型的肺结节,2组图像AI诊断的敏感性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 >0.05)。但对于直径≤4 mm实性结节和全部肺结节总体而言,VNC组的FPDR略有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Z=-2.03、-3.09, P <0.05),对于其他类型的肺结节,FPDR差异则无统计学意义( P >0.05)。 结论:基于光谱CT的肺部静脉期VNC图像,在保证图像质量和肺结节AI诊断准确性,且FPDR没有显著升高的情况下,大幅降低患者辐射剂量,可以替代TNC进行常规应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2019—2020年某院眼科住院患者X射线检查模式的变化及其对辐射剂量水平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通过分析比较眼科病房住院患者X射线检查部位及辐射剂量构成,探讨近年X射线检查模式的变化与推行的技术优化对患者辐射剂量水平的影响。方法:采用简单随机抽样法回顾性调取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2019年7月1日至2019年11月31日及2020年7月1日至2020年11月31日眼科病房住院患者的影像学资料,共516例,根据检查时间选取2019年258例、2020年258例。依据前期研究成果并结合低剂量CT筛查的相关文献,项目组在2020年对CT扫描参数与流程进行了一系列优化,统计优化前后单次检查剂量,统计两年数字X射线摄影(Digital Radiography,DR)和CT检查的人次、人均检查次数、CT与DR的构成比、人均X射线受检剂量。结果:2020年眼科住院患者胸部CT、眼眶CT的平均有效剂量分别为2.587±1.586 mSv和0.877±0.733 mSv,明显低于2019年( F=0.52、0.72, P<0.05),分别降低34.82%、37.13%;胸部DR与头颅CT的平均有效剂量2020年与2019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F=6.01、1.81, P>0.05);人均X射线检查频率增加0.15次,人均X射线有效剂量增加1.44倍(1.589 mSv);2019年X射线检查以胸部DR为主,占全部检查的68.79%,2020年以胸部CT为主,占全部检查的71.05%;2020年胸部CT构成比较2019年增加63.17%,胸部DR、眼眶CT、头颅CT的构成比分别较少53.88%、5.79%、2.89%。 结论:经过剂量优化,2020年眼科住院患者CT单次检查剂量较2019年有所降低。胸部CT检查频率明显增加,并代替胸部DR成为其主要的X射线检查手段,使眼科住院患者X射线有效剂量明显增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