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青春期前重度地中海贫血患者生育力保存病例1例并文献复习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青春期前重度β-地中海贫血(thalassemia major,TM)患者进行生育力保存的方法,为青春期前血液疾病患者进行生育力保存提供进一步的数据支持。方法:对1例青春期前拟行造血干细胞移植的TM患者通过卵巢组织冷冻(ovarian tissue cryopreservation,OTC)合并卵子体外成熟( in vitro maturation,IVM)行生育力保存进行病例报道,结合文献阐述青春期前地中海贫血患者进行生育力保存的时机、指征及策略。 结果:患者卵巢组织获取术后,体外穿刺抽吸共获取24枚卵丘-颗粒细胞复合体(cumulus-oocyte complexes,COCs)及11片卵巢组织皮片。COCs经48 h IVM后共有9枚M Ⅱ期卵子行玻璃化冷冻。 结论:对亟待造血干细胞移植的青春期前女童,OTC结合卵母细胞IVM技术能在短期内最大程度地保存TM患者的生育力,提高其生育力保存的治疗效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卵母细胞体外成熟技术发展现状及应用进展
编辑人员丨5天前
卵母细胞体外成熟( in vitro maturation,IVM)技术是一种在体外诱导卵丘-卵母细胞复合物成熟到MⅡ阶段的技术。为提高未成熟卵母细胞的IVM率,IVM培养系统在发展中不断改进,包括培养方案、培养液的改良及培养环境的优化,并已发展出卵母细胞成熟率高于常规IVM培养方案的双期IVM培养方案,IVM的临床妊娠率也得到了有效改善。IVM因可避免卵巢过度刺激,现已广泛应用于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另也适用于有卵巢储备但对外源性促性腺激素无反应的卵巢抵抗综合征患者;此外,IVM还可与生育力保存技术结合,适用于需进行生育力保存的癌症患者等。本文综述了IVM技术目前的发展现状及应用进展,也为IVM未来方向做一简要概括。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卵巢组织冻存与移植的发展现状
编辑人员丨2024/1/20
卵巢组织冻存(OTC)与移植目前主要用于青春期前或需尽快接受抗癌治疗的年轻肿瘤患者生育力保存,至今已有二十余年的历史,通过冻存卵巢组织再移植获得的活产已有超过200例的报道,近年来OTC与移植得到了快速发展,但仍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有效性方面,大部分患者自体冻存卵巢组织再移植后,卵巢内分泌功能可恢复至正常,活产率高达40%,然而冻存卵巢组织的回输利用率仍处于较低水平.安全性方面,通过卵母细胞体外成熟、人工卵巢等新兴技术减少肿瘤细胞在卵巢组织移植中转移、复发的风险是近年来众多研究者关注的方向.如何最大限度地保证OTC与移植过程中卵泡的存活也一直是研究的重点,目前有添加生长因子、激素、抗凋亡药物、干细胞等多种方法防治卵泡的凋亡和丢失.然而这些新兴技术大多尚处于实验室阶段,未来期待更多基础和临床研究来为OTC与移植这项生育力保存技术提供更多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保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1/20
-
卵母细胞体外成熟技术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023/8/6
卵母细胞体外成熟技术作为辅助生殖技术重要组成部分,不但能提高卵母细胞利用效率,减少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的发生,也为赠卵及女性生育力保存提供了更多选择.近年来,随着生殖医学的快速发展,卵母细胞体外成熟技术研究和临床应用得到了快速发展,但仍面临成熟率低、受精率低、优质胚胎率低及妊娠率低等问题.本文就卵母细胞体外成熟技术的研究进展和发展前景作一简要综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卵巢刺激和卵母细胞体外成熟在女性肿瘤患者生育力保存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初步探讨在女性肿瘤患者生育力保存中,不同促排卵方案以及卵母细胞体外成熟技术的临床效果.[方法]分析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生殖医学研究中心27例女性肿瘤患者冷冻卵子或胚胎的临床资料.[结果]纳入的女性肿瘤患者平均年龄为27.1岁,从就诊日开始算起,平均用6.8d获卵,促性腺激素平均总用量为910 U.其中乳腺癌患者促排卵期间的最高雌激素水平约为360 pg/mL.促排卵周期卵子成熟率约为82.6%,而紧急取卵后行卵母细胞体外成熟的成熟率为38.1%.[结论]年轻女性肿瘤患者的卵巢反应性普遍较好,不同获卵方案均能达到可观的效果,卵子及胚胎质量无明显下降;联合应用来曲唑可较好地控制患者促排卵期间体内的雌激素水平;紧急取卵后行卵母细胞体外成熟的成熟率较低.在临床应用上,我们应根据患者的原发肿瘤疾病特点、就诊时机个性化选择获卵方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未成熟卵体外培养与印记基因甲基化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023/8/6
卵母细胞体外成熟(IVM)是一项试管婴儿领域的前沿技术,适用于缺乏成熟卵母细胞的患者,已被应用到临床辅助生殖技术中.它可以减少促性腺激素对患者的刺激,消除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出现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OHSS)的风险,具有减少治疗负担和成本的优势.但值得关注的是,卵母细胞的培养可能会干扰发育过程中的表观重新编程,导致子代出生缺陷.本文将从IVM对印记基因表达、早期胚胎发育能力、印记基因甲基化的影响以及胚胎培养对甲基化的影响等方面做一综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优化的助孕策略——人未成熟卵的体外成熟
编辑人员丨2023/8/5
卵母细胞体外成熟(IVM)是指从窦卵泡中获得的不同阶段的未成熟卵经过体外培养成为成熟MII卵的技术.与传统的体外受精(IVF)技术相比,IVM因使用激素量低,更加方便、经济、快速,可减少多囊卵巢(PCO)和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因激素刺激引起的过激反应的发生.此外,对于女性癌症患者,IVM技术亦是一项非常重要的生育力保存方法.然而,受制于IVM技术卵子成熟率不够高,体外成熟时间难以把握等,IVM的临床应用远低于IVF.随着大量动物实验模型和向人未成熟卵母细胞的转化研究,体外成熟培养系统不断得到优化,IVM作为一种更加经济有效的助孕方案在临床中的应用将会越来越多.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原发性卵巢功能不全患者原始卵泡体外激活技术
编辑人员丨2023/8/5
原发性卵巢功能不全(POI)是女性不孕的重要原因之一,目前主要治疗方法是通过供卵途径实现生育,但由于卵源及伦理问题,导致患者面临诸多困难.原始卵泡体外激活(IVA)技术的发展为POI带来了新的治疗思路,其可通过药物或非药物手段,在体外激活Hippo信号通路、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蛋白激酶B(AKT)信号通路、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复合物1(mTORC1)信号通路等卵泡发育相关信号通路,诱导原始卵泡发育后,将含有原始卵泡的卵巢组织重新植入患者体内,最终实现患者的生育目的.就POI患者原始卵泡IVA技术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POI的临床治疗策略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卵母细胞体外成熟技术的改进策略
编辑人员丨2023/8/5
卵母细胞体外成熟(IVM)是辅助生殖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卵母细胞IVM后成熟率低、发育潜能差.近年来,研究人员围绕如何改善卵母细胞IVM结局开展了大量研究,主要包括抗氧化剂的使用、添加激素与生长因子、添加卵泡液、与颗粒细胞共培养以及IV M前的卵母细胞培养(PM C).本文就以上5个方面综述卵母细胞IV M的改进策略,希望为卵母细胞IV M技术的完善与临床应用提供帮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泛素羧基末端水解酶L1 C90S和I93M点突变不影响小鼠卵母细胞成熟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 通过观察泛素羧基末端水解酶L1(UCHL1)点突变蛋白与野生型蛋白过量对小鼠卵母细胞成熟的影响,并分析其在小鼠卵母细胞离体成熟过程中的作用及作用方式.方法 通过原核重组蛋白技术制备UCHL1点突变(C90S和I93M)和野生型蛋白与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的融合蛋白,通过显微注射技术将UCHL1野生型蛋白与GST的融合蛋白、UCHL1点突变蛋白与GST的融合蛋白、GST、PBS分别注射到小鼠未成熟卵母细胞,或在体外培养基中添加UCHL1野生型蛋白与GST的融合蛋白,分析野生型UCHL1过量、UCHL1(I93M)点突变蛋白添加及泛素水解酶活性缺失的UCHL1(C90S)点突变蛋白添加对卵母细胞生发泡破裂(GVBD)率的影响.分离UCHL1(I93M)点突变小鼠与野生型小鼠的生发泡期卵母细胞,体外培养3 h后比较其GVBD率.结果 显微注射UCHL1野生型蛋白及其点突变体与GST的融合蛋白的各组之间、注射GST组、注射PBS组卵母细胞GVBD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在培养基中添加UCHL1蛋白与GST的融合蛋白组卵母细胞GVBD率与无注射无添加对照组相比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注射UCHL1(C90S)与GST的融合蛋白组有少量生发泡期卵母细胞体外发育为MⅡ期卵母细胞后呈现极体较对照组偏大的现象.UCHL1(I93M)点突变小鼠生发泡期卵母细胞体外GVBD率与野生型小鼠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小鼠卵母细胞中添加外源性UCHL1、有致病作用的UCHL1(I93M)突变体或泛素水解酶活性丧失的UCHL1(C90S)突变体均不影响卵母细胞成熟的GVBD进程,UCHL1(I93M)点突变小鼠卵母细胞GVBD率亦无异常,但UCHL1(C90S)点突变可能影响极体的形成.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