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温阳利水类经方辨治Ⅳ型心肾综合征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Ⅳ型心肾综合征(cardio-renal syndrome,CRS)以心肾阳虚、水湿泛滥为核心病机,属危急重症的一种,可合用"温阳利水"类经方直中病机.Ⅳ型CRS急性发作时水湿之邪较重,据张仲景分三焦论治的祛邪之法,水停上焦选桂枝去芍药加麻黄附子细辛汤,加生黄芪或参类振奋心肺阳气;出现肺水肿、心包积液时合用葶苈大枣泻肺汤或葶苈子丸,补泻同施;水停中焦选厚朴温中汤,治疗重在梳理气机,根据气机阻滞部位灵活加减以行气利水;水停下焦,心衰较重时选真武汤;若三焦水湿并重可三方合用.辨治过程中需根据疾病病机演变灵活化裁.阳虚水停可致瘀血内生,活血化瘀法需贯穿疾病始终.见阳虚甚浮阳上扰之象需与阴虚火旺之证鉴别.峻药利水后易损耗气阴,善后调护时需重视调补气阴以扶正固元.本文从分析病因病机的角度出发,探讨温阳利水类经方治疗Ⅳ型CRS的辨治思路,以期为临证遣方用药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基于网络药理学研究厚朴温中汤治疗脾胃虚寒型胃病的潜在靶点和机制
编辑人员丨2023/10/28
目的 探究厚朴温中汤治疗脾胃虚寒型胃病的潜在靶点和机制.方法 运用TCMSP数据库、疾病数据库和化合物靶点预测平台,收集活性成分、疾病靶点,预测潜在作用靶点;应用Cytoscape 3.7.2和String平台进行关键化学成分和核心靶点筛选,构建PPI网络图;将degree值大于30的活性成分与关键靶点进行分子对接,并进行细胞实验.结果 厚朴温中汤治疗脾胃虚寒型胃病的关键活性成分包括橙皮苷、厚朴酚、6-姜辣素等;关键靶点包括JUN、AKT1、IL-8等;相关通路主要涉及免疫应答、信号转导、细胞增殖与凋亡等;分子对接显示关键活性成分与关键靶点结合活性较好.细胞实验结果显示,厚朴酚、橙皮苷、6-姜辣素均对IL-8有很好的抑制作用,且呈剂量依赖关系.结论 推测厚朴温中汤可能通过关键活性成分作用于关键靶点,参与PI3K-AKT、NF-κB等信号通路调控,实现治疗脾胃虚寒型胃病相关疾病作用;首次发现6-姜辣素能够与多个治疗脾胃虚寒型胃病的疾病靶点(如AKT1、IL-8等)稳定结合,提示6-姜辣素值得进一步研究;根据IL-8细胞实验结果,推测厚朴酚、橙皮苷、6-姜辣素可能通过降低胃黏膜中IL-8含量,对幽门螺杆菌感染引起的胃病产生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0/28
-
痞满从湿论治探讨
编辑人员丨2023/10/14
痞满是临床常见的脾胃系疾病,湿是导致痞满发生的常见病理因素.湿邪所致痞满有寒湿和湿热的不同,临床常见脾胃湿热、肝郁湿热、脾虚湿热、阴虚湿热、寒湿困脾及阳虚寒湿6种证型,治疗可分别采用清热祛湿、和胃消痞,疏肝行气、清热化湿,健脾益气、清热利湿,滋阴以清热祛湿,健脾燥湿、散寒除痞及温补脾肾、散寒祛湿之法.临证处方时,脾胃湿热常用藿朴夏苓汤、三仁汤、连朴饮等加减治疗;肝郁湿热常用柴胡疏肝散、逍遥散、四逆散等加减;脾虚湿热常用六君子汤、藿朴夏苓汤等加减;阴虚湿热可用七味白术散、益胃汤等加减治疗;寒湿困脾常用藿香正气散、加减正气散、厚朴温中汤等加减治疗;阳虚寒湿常用附子理中汤、吴茱萸汤、金匮肾气丸等加减治疗.同时需注重日常起居、饮食及情志调摄,日常调护尤需顾护脾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0/14
-
《伤寒论》太阴病提纲证之主方探讨
编辑人员丨2023/8/6
本文通过对太阴病提纲证主方的不同认识加以分析,认为四逆汤、理中汤、桂枝加芍药汤、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或力不从心、或药过病所,均无法担太阴病提纲证主方之任,言太阴无主方更不合逻辑.继从方证对应、方机对应、方因相合的角度论证,认为李东垣的厚朴温中汤更契合太阴提纲证的病因、病机和主症,可作为太阴病提纲证的主方.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蔡炳勤教授以温通为核心治疗腹部术后炎性肠梗阻经验总结
编辑人员丨2023/8/6
炎性肠梗阻是指肠壁受到损伤或炎症刺激后,导致肠功能紊乱,肠蠕动消失,以致肠内容物不能正常通行而引起肠梗阻,以腹部术后常见.蔡炳勤教授在治疗腹部外科术后炎性肠梗阻方面有独到见解.蔡教授认为外科术后患者多虚、多瘀,术后炎性肠梗阻非燥屎内结之承气汤证,主因中阳不足,常予温中通下法,提出以温通为核心的中医整体辨证论治学术思想.温通法临床应用包括厚朴温中汤合四磨汤加减内服、大黄附子汤保留灌肠、电针足三里、吴茱萸外熨、情绪心理疏导、艾灸及叩齿等多方位、多角度的综合治疗,对温通法具体应用进行介绍,并结合临床病例加以阐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经典名方厚朴温中汤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023/8/6
厚朴温中汤源于《内外伤辨惑论》,由厚朴(姜制),橘皮(去白),甘草(炙),草豆蔻仁,茯苓,木香和干姜7味药组成,是金元时期著名医家李东垣治疗脾胃虚寒、心腹胀满及秋冬客寒犯胃、时作疼痛的经典名方,其行气温中、燥湿除满效果显著.该方已收录于国家中医药管理局2018年发布的《古代经典名方目录(第一批)》中.该文通过查阅中国知网等数据库文献,从名医方论、用法用量、化学成分、质量分析、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方面对厚朴温中汤研究现状进行系统综述,以期为充分发挥该经典名方的临床价值提供参考,同时为该复方的开发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基于尿液代谢组学比较厚朴温中汤合煎与单煎对脾胃虚寒大鼠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从代谢组学角度研究合煎与单煎厚朴温中汤对脾胃虚寒大鼠的影响,寻找相关潜在生物标志物及其代谢通路,探讨两者异同点,为该经典名方单味药配方颗粒临床替代传统汤剂的可行性分析提供参考.方法:将32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厚朴温中汤合煎组和单煎组.正常组灌胃蒸馏水,其他3组每天上午按10 mL·kg-1灌胃给予4℃冷食醋,下午按10 mL·kg-1给予精炼猪油,持续10d.造模成功后,厚朴温中汤合煎组和单煎组分别按1.8 g·kg-1(按生药量计)给予煎液,每天给药1次,持续7d.利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级杆-飞行时间串联质谱(UPLC-Q-TOF-MS)技术分析尿液中的小分子内源代谢物,通过主成分分析(PCA)和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OPLS-DA)比较正常组、模型组、厚朴温中汤合煎组与单煎组之间差异性代谢物的变化情况,将差异代谢物导入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进行代谢通路的分析.结果:与模型组相比,厚朴温中汤合煎组与单煎组共同调节13个潜在生物标志物,包括磷脂酰胆碱(PC),溶血磷脂酸(LysoPA)和胆酸等,通过影响甘油磷脂代谢、甘油酯代谢、磷脂酰肌醇信号系统、酪氨酸代谢和甾体激素生物合成等代谢通路起到治疗脾胃虚寒的作用.厚朴温中汤合煎组与单煎组均能够使脾胃虚寒大鼠的体质量、胃动素和胃泌素含量基本恢复至正常水平.结论:从生化指标来看,厚朴温中汤合煎与单煎效果没有明显差异,但从代谢组学结果来看,合煎比单煎效果稍优,提示厚朴温中汤单煎配方颗粒代替传统汤剂临床应用具有一定的可行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以厚朴温中汤为例探讨煮散类经典名方物质基准制备工艺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5
近年来,经典名方的开发与应用备受关注,然而古今差异导致实际工作的开展困难重重.该文以小见大,以厚朴温中汤为例,在文献调研充足的基础上,考察了煮散的粒度、加水量、煎煮时间等关键工艺及样品检测前处理方法.实验结果表明,不同粒度(2,3~5 mm)的饮片粉末和不同煎煮时间(30,60 min)煎煮后,指标成分浓度整体无显著性差异,但饮片粉末粒度为2 mm及煎煮30 min时所得出膏率均相对较高;煎煮时随着加水量的增加,指标成分浓度和出膏率均呈不同程度的上升趋势;厚朴温中汤物质基准样品检测前采用一定比例的甲醇水溶液作为复溶溶剂,可兼顾方中水溶性成分和脂溶性成分的谱图信息,有助于更全面的展示处方化学成分信息的全貌.同时对《古代经典名方目录(第一批)》中煮散经方进行多层次整理归纳,多角度分析煎煮工艺的关键影响因素,提出初步研究建议.以期为厚朴温中汤质量标准的建立和煮散类经典名方的开发研究与临床应用提供一定方向和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厚朴温中汤化学成分快速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 建立厚朴温中汤中化学成分的快速鉴定分析方法.方法 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飞行时间串联质谱联用(UPLC-Q-TOF-MS/MS)技术,Waters Cortecs UPLC T3色谱柱(150 mm x2.1 mm,1.6 μm),以乙腈-0.1%甲酸水溶液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流速:0.2 mL·min-1,柱温:40℃.采用电喷雾离子源(ESI),在正负离子模式下采集数据,通过分析各成分的精确质荷比和二级碎片离子信息,并结合质谱数据库信息、对照品的保留时间和文献报道,对其碎片离子的裂解规律进行匹配,实现厚朴温中汤中主要化学成分的快速鉴定,并明确成分的药材归属.结果 共鉴定出制剂中的51 个化学成分,其中黄酮类化合物31 个,生物碱类5 个,苯丙素类4个,有机酸类3 个,三萜类、酚类、倍半萜内酯及柠檬苦素类各2个,并将各化合物归属到了各中药中.结论 该方法快速、准确地鉴定了厚朴温中汤中的主要化学成分,为制剂的质量控制及物质基础研究奠定了基础.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经典名方厚朴温中汤的物质基准量值传递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5
通过制备15批厚朴温中汤物质基准冻干粉样品,测定其特征图谱、指标成分含量及出膏率,明确特征峰的归属及其与对照图谱的相似度范围,厚朴酚、橙皮苷、甘草酸、乔松素的含量范围及转移率范围,出膏率范围及变化幅度范围等.结果 表明物质基准特征图谱与15批物质基准生成的对照图谱R的相似度大于0.90;明确除茯苓外其余药味在全方特征图谱中特征峰的归属,共归属19个特征峰,经对照品指认12个特征峰信息,其中,4个来自姜厚朴、5个来自橘红、2个来自木香、3个来自炙甘草、4个来自草豆蔻、1个来自干姜、生姜;15批物质基准指标成分含量范围及转移率范围分别为橙皮苷0.80%~1.14%,20.25%~39.61%,甘草酸0.49% ~0.79%,23.09% ~ 33.87%,乔松素0.03% ~0.07%,3.55%~ 10.09%,厚朴酚0.15%~0.38%,8.08%~24.35%;出膏率范围及出膏率变化幅度分别为22.60% ~ 25.57%,12.67% ~ 23.68%.该研究引入特征图谱、指标成分含量、出膏率等概念,探索厚朴温中汤物质基准量值传递关系,初步拟定厚朴温中汤物质基准的质量标准,为类似方剂的开发研究提供思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