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例程序性死亡受体1抑制剂导致多发内分泌腺病病例报道及文献复习
编辑人员丨6天前
本文报道1例程序性死亡受体1(programmed death-1,PD-1)抑制剂导致的多发内分泌腺体功能减退病例。患者男性51岁,因非小细胞肺癌术后PET-CT检查,发现隆突下肿大淋巴结考虑转移,接受PD-1抑制剂治疗共14个周期,治疗过程中出现原发性甲状腺功能减退、1型糖尿病,停用PD-1抑制剂后5个月出现乏力、出汗、低血糖,化验提示垂体前叶功能减退[继发性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生长激素(GH)/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减低],给予泼尼松龙替代治疗后症状缓解。本例为国内报道的首例PD-1抑制剂导致的多发内分泌腺病病例,特别是停药后患者甲状腺功能减退、1型糖尿病无明显改善而垂体前叶功能减退进一步加重,提示接受PD-1抑制剂治疗的患者,治疗过程中及停药后均需注意监测甲状腺、垂体、胰腺、肾上腺等内分泌腺功能指标变化,以便及时发现并正确采取医疗措施避免漏诊误治,改善预后。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相关的多内分泌腺体损伤的病例分析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肿瘤患者使用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mmune checkpoint inhibitors, ICIs)后出现多个内分泌腺体功能异常的临床特征。方法:收集2019年1月至2022年1月期间,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内分泌科收治的使用ICIs后出现2个及2个以上内分泌腺体功能异常的病例,分析其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影像学特征、治疗及预后。结果:共纳入12例患者,男女各6例,年龄(61.2±10.0)岁。全部患者使用程序性细胞死亡蛋白1(PD-1)单抗。出现内分泌不良反应的时间为使用后的9~94周。全部患者出现原发性甲状腺功能减退。其中11例出现孤立性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缺乏,1例表现为原发性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结论:ICIs可同时或先后累及多个内分泌腺体,主要表现为原发性甲状腺功能减退及孤立性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缺乏。及时评估ICIs治疗中患者垂体及靶腺的功能,有助于提高免疫治疗的安全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信迪利单抗致自身免疫性多内分泌腺病综合征(Ⅱ型)
编辑人员丨6天前
1例52岁男性原发性支气管肺癌患者接受信迪利单抗200 mg静脉滴注、第1天,安罗替尼胶囊12 mg口服、1次/d,服用14 d;21 d为1个周期。治疗第3个周期实验室检查示患者促甲状腺激素(TSH)0.08 mU/L,未予干预;治疗第5个周期,游离甲状腺素(FT 4)11.45 pmol/L,TSH 8.19 mU/L,提示甲状腺功能减退,予左甲状腺素钠片50 μg口服、1次/d,56 d后复查甲状腺功能恢复正常;第8个周期治疗第3天,患者出现口干、多饮、多尿、恶心、呕吐等症状,实验室检查示血pH 7.02、β-羟丁酸6.740 mmol/L,随机血糖66.0 mmol/L,提示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停用信迪利单抗及安罗替尼并予补液、胰岛素等治疗,11 d后酮体转阴,空腹血糖5.8 mmol/L。约2周后实验室检查示糖化血红蛋白7.8%,空腹及早餐后2 h血清C肽均<0.01 nmol/L,胰岛细胞抗体、胰岛素自身抗体、谷氨酸脱羧酶抗体及蛋白酪氨酸磷酸酶自身抗体均阴性,符合暴发性1型糖尿病(T1DM)特征。停用信迪利单抗及安罗替尼第32天晨,实验室检查示皮质醇50.7 nmol/L,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 2.73 pmol/L,提示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予糖皮质激素治疗。考虑患者为信迪利单抗致自身免疫性多内分泌腺病综合征(APS)Ⅱ型(甲状腺功能减退症,暴发性T1DM,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症)。糖皮质激素治疗9个月后复查,皮质醇8:00、16:00和24:00分别为16.6、79.4和17.2 nmol/L,ACTH 1.12 pmol/L。患者仍需接受替代性激素维持治疗。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关节置换术后抗凝药物致双侧肾上腺出血一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编辑人员丨6天前
双侧肾上腺出血是导致原发性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的少见原因之一,而因抗凝药物使用导致双侧肾上腺出血则更为罕见。本文介绍了1例双侧膝关节置换手术的患者,术后常规应用抗凝药物预防深静脉血栓,抗凝第8天,出现发热、呕吐、腹痛、严重乏力和低钠血症。直到症状出现后4个月,患者方被确诊为双侧肾上腺出血导致原发性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给予长期糖皮质激素替代治疗后症状消失。本文对关节置换手术后出现肾上腺出血的病例报告进行了汇总和分析,以期能够提高临床医生对此类患者的认识、缩短诊断时间并改善患者预后。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度伐利尤单抗相关糖尿病病例报道并文献复习
编辑人员丨6天前
近年来,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mmune checkpoint inhibitors,ICPis)作为肿瘤免疫治疗领域的一项重大突破,广泛用于治疗不同类型的实体肿瘤和血液肿瘤 [1]。ICPis包括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相关抗原4(cytotoxic T lymphocytes-associated antigen-4,CTLA-4)抑制剂(伊匹单抗、替西利姆单抗)、程序性细胞死亡蛋白1(programmed cell death 1,PD-1)抑制剂(如纳武利尤单抗、帕博利珠单抗)及其配体(programmed death ligand 1,PD-L1)抑制剂(如阿替利珠单抗、阿维单抗、度伐利尤单抗)。然而,阻断免疫检查点的同时也会使机体正常免疫功能紊乱,导致免疫相关不良事件(immune-related adverse events irAEs),引起垂体炎、甲状腺功能障碍、糖尿病和原发性肾上腺功能减退症等内分泌相关疾病 [2]。在ICPis相关糖尿病中,与CTLA-4(伊匹单抗)抑制剂治疗相比,PD-1或PD-L1抑制剂(或联合治疗)出现糖尿病的频率更高 [3]。应用纳武利尤单抗、帕博利珠单抗、度伐利尤单抗治疗的患者发生糖尿病概率分别为0.9%、0.2%、0.1% [4]。虽然发病率不高,但随着ICPis的广泛应用,必须重视此类糖尿病,若诊断不及时,很可能出现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危及生命。本文报道了1例转移性肺小细胞癌的患者在应用度伐利尤单抗治疗后出现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以提高临床医师对ICPis相关糖尿病的认识,争取早期诊断,及时治疗。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先天性类脂性肾上腺皮质增生症33例临床特点及StAR基因分析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类固醇生成急性调节蛋白(StAR)基因变异所致的先天性类脂性肾上腺皮质增生症(CLAH)患儿的临床和分子遗传学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至2021年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诊断及随访的33例CLAH患儿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基因检测结果及随访情况(截至2021年12月)。结果:33例CLAH患儿中17例染色体核型为46,XX,16例为46,XY;31例社会性别为女性,2例为男性。33例CLAH确诊年龄为9.0(3.0,34.5)月龄,其中包含30例经典型和3例非经典型,30例经典型CLAH均于新生儿或婴儿期起病,表现为皮肤色素沉着(28例,93%)、呕吐和(或)腹泻(19例,63%)、体重不增(8例,27%)等,患儿均表现为女性外生殖器。实验室检查提示血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均升高[21例患儿(70%)>275 pmol/L]、皮质醇降低[47(31,126)nmol/L]、低血钠[(126±13)mmol/L]、高血钾[(5.7±1.1)mmol/L]、17α-羟孕酮水平均正常。3例非经典型CLAH患儿同样有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表现,其中2例(1例46,XY和1例46,XX)于1岁后起病且外生殖器分别为男性和女性,另外1例(46,XY)于2月龄起病,外生殖器为男性伴小阴茎和尿道下裂。17例46,XX女性患儿中,≥10岁的4例均有自发性青春期发育。共发现25种StAR基因变异,常见的变异为p.Q258*(27%,18/66)、p.K236Tfs*47(12%,8/66)和p.Q77*(9%,6/66),发现6种未报道的新变异(c.358T>G、c.713_714del、c.125del、c.745-1G>A、c.179-2A>C和外显子1缺失)。结论:经典型CLAH主要表现为婴儿早期出现原发性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且外生殖器为女性外观。p.Q258*、p.K236Tfs*47和p.Q77*是CLAH患者常见的致病性变异。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艾滋病合并原发性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症二例
编辑人员丨6天前
原发性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症是一种因感染、肿瘤或自身免疫等因素破坏双侧肾上腺而导致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的疾病。在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者中,原发性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症的症状易被基础疾病掩盖,造成诊断困难,且其治疗对艾滋病病程的影响尚不明确。现报道艾滋病合并原发性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症2例,2例患者的临床表现差异较大,最终均经肾上腺计算机断层成像检查和血皮质醇检测确诊,给予抗病毒治疗和糖皮质激素治疗后病情缓解。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双侧肾上腺结核误诊肾上腺肿瘤一例
编辑人员丨6天前
我国肾上腺结核仍是原发性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primary adrenal insufficiency,PAI)也称Addison病的主要原因。本文探讨如何诊断早期肾上腺结核,降低误诊率,以利最大限度保留残余肾上腺功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一个X-连锁肾上腺脑白质营养不良家系的临床特征及致病基因分析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对1例以肾上腺皮质功能减低症起病的X-连锁肾上腺脑白质营养不良(X-ALD)患儿及其家系的临床特征、ATP结合盒转运子超家族成员D1(ABCD1)基因突变进行分析。方法:纳入1个2代中有2例发病的汉族X-ALD家系,收集该患者家系成员的临床资料,并运用二代测序技术对先证者及其父母、弟弟行ABCD1基因测序分析。结果:2例发病患儿均为男性,先证者表现为原发性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和神经系统功能异常,大脑白质广泛脱髓鞘改变,血极长链脂肪酸浓度明显升高。先证者弟弟2岁10个月时出现原发性肾上腺皮质功能减低症状,目前无神经系统症状。先证者及其弟弟基因测序结果均显示:ABCD1基因第7号外显子区域(Exon7)存在c.1666C>T杂合突变,经家系验证,该突变遗传自其母亲。结论:ABCDl基因c.1666C>T突变可导致肾上腺脑白质营养不良,原发性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和神经系统异常为X-ALD典型临床表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儿童原发性肾病综合征合并肾上腺危象临床特点及相关因素分析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儿童原发性肾病综合征(NS)合并糖皮质激素相关肾上腺危象(AC)的临床特点及相关因素。方法:病例对照研究。选取2016年1月至2021年5月在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儿科确诊的1~18岁全部原发性NS合并AC患儿7例为病例组(AC组)。按病例组∶对照组1∶4比例匹配同期住院同年龄原发性NS不合并AC 28例患儿为对照组(非AC组)。收集并分析两组患儿临床资料,组间比较采用 t检验、Mann-Whitney U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AC的预测指标截断值。 结果:AC组男4例、女3例,年龄6.9(4.6,10.8)岁;非AC组男20例、女8例,年龄5.2(3.3,8.4)岁。AC均发生在NS复发后未缓解期,存在感染诱因。7例均有胃肠道症状如恶心、呕吐、腹痛,6例有精神差或意识障碍。两组间NS病程、激素疗程、剂型、剂量、服药间隔方式、胃肠炎和发热的比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与非AC组比较,AC组患儿从NS复发距入院时间短[0.2(0.1,0.6)比1.0(0.4,5.0)个月, U=25.50, P=0.005],24 h尿蛋白定量(UTP)高[193(135,429)比 81(17,200)mg/kg, U=27.00 ,P=0.036],血白蛋白水平低[(13.1±2.1)比(24.5±8.7)g/L, t=-6.22, P<0.001],外周血白细胞计数高[(26±9)×10 9 比(11±5)×10 9/L, t=4.26, P=0.004],中性粒细胞比值高(0.71±0.08 比 0.60±0.19, t=2.56, P=0.017),C反应蛋白≥8 mg/L患儿比例高(3/7 比 0, P=0.005)。ROC曲线分析示24 h UTP预测AC的截断值为122 mg/(kg·d),灵敏度100.0%,特异度70.4%;血白蛋白截断值为17.0 g/L,灵敏度100.0%,特异度82.1%。 结论:胃肠道症状和精神差是NS患儿合并AC突出表现。NS复发早期24 h UTP高、血白蛋白水平低、外周血白细胞计数高、中性粒细胞比值高及C反应蛋白高可能与AC发生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