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原发性肺乳头状涎腺瘤1例并文献复习
编辑人员丨4小时前
目的:提高对罕见的原发性肺乳头状涎腺瘤(SP)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12月徐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1例原发性肺SP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患者为73岁男性,体检时CT检查见左肺上叶前段一软组织密度结节影,边缘光整,结节邻近肺门侧局部支气管闭塞,邻近远侧支气管稍扩张,支气管内见分泌物,周围见肺气肿。完善检查后行手术切除。大体观察肺膜表面见一灰白色隆起型肿块,肿物显微镜下见黏膜下导管和内生腺样结构,管腔内衬双层或多层上皮,内层细胞形态呈扁平状、立方状或柱状,部分增生呈乳头状突起,部分类似于肺腺癌丝状微乳头样的无纤维血管轴心的结构,细胞核小、胞质嗜酸,位于细胞底部;外层基底层细胞呈梭形、扁平状或立方形,胞质稀少、嗜酸;两层及多层细胞形态均温和、无异型,未见病理性核分裂,管腔内可见红染坏死样物。免疫表型:腔内上皮细胞表达AEl/AE3、CK7、EMA、BRAF V600E;基底层细胞表达p40、p63;CK5/6、SOX10、S-100则在腔内上皮和基底层细胞中同时表达;Napsin A、TTF1、SP-B及AB-PAS染色均阴性;Ki-67增殖指数约5%。病理诊断:原发性肺SP。分子学检测到BRAF V600E突变。每隔半年随访1次,预后良好。结论:SP好发于口腔小涎腺,罕见发生在肺,导致临床对其认识不足,易与其他肿瘤混淆或漏诊,需与细支气管腺瘤、腺性乳头状瘤、肺混合性鳞状细胞和腺性乳头状瘤、高分化的黏液表皮样癌、肺-支气管腺样囊性癌相鉴别。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小时前
-
肺黏液腺癌的病理诊断及分子机制
编辑人员丨4小时前
原发性肺黏液腺癌(primary pulmonary mucinous adenocarcinoma)是肺腺癌的一种少见亚型,与非黏液腺癌(non-mucinous adenocarcinoma)在病因和发病机制,临床、影像、组织形态、免疫表型、分子遗传学改变、预后和治疗等诸多方面均不相同。肺黏液腺癌主要起源于支气管基底细胞和黏液细胞,肿瘤细胞呈杯状或柱状,胞浆富于黏液,核位于基底,常见特征性的跳跃式贴壁型生长模式,其最主要的分子改变是KRAS突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小时前
-
女性原发性尿道黏液腺癌合并印戒细胞癌一例报告
编辑人员丨4小时前
女性原发性尿道腺癌临床罕见。本文报道1例原发性尿道黏液腺癌合并印戒细胞癌患者,外院行尿道肿瘤切除术,术后检查提示肿瘤残存,后再次行尿道肿瘤切除术将肿瘤完整切除。随访11个月肿瘤无残留、复发。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小时前
-
细支气管腺瘤伴基因突变合并肺腺癌2例
编辑人员丨4小时前
本文报告2例细支气管腺瘤(BA)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特点、病理学特征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等,并复习相关文献。2例BA中例1为女性,年龄63岁;例2为男性,年龄75岁。影像学均表现为磨玻璃样病变。大体为灰白色结节。显微镜下BA排列呈平坦型或乳头型,部分富含黏液,乳头表面或平坦型结构的腔面被覆不同比例的纤毛细胞及黏液细胞,其下见连续的基底细胞,肿瘤细胞无明显异型性、核分裂及坏死。免疫组织化学示基底细胞CK5/6(+)、p40(+)和p63(+)。本文2例BA均伴发原发性肺腺癌,其中例1与微浸润性腺癌同灶,例2合并右肺中叶原位腺癌。基因检测示例1中BA与微浸润性腺癌同时存在RET基因融合,例2中BA检测出KRAS基因突变,原位腺癌检测出EGFR 19基因突变。2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14~19个月。2例患者随访期间均未出现复发或转移。BA是一种少见的肺外周结节性病变,应结合典型的病理学特征及免疫表型进行诊断及鉴别诊断,尤其是术中冷冻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小时前
-
肺纤毛黏液结节性乳头状肿瘤的临床特征和外科治疗
编辑人员丨4小时前
目的:探讨肺纤毛黏液结节性乳头状肿瘤(CMPT)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9年4月在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胸外科接受外科治疗的15例肺CMPT患者的临床、影像学和病理学资料。结果:肺CMPT常见于中老年患者,12例CMPT患者的肿瘤直径<1 cm,3例CMPT患者的肿瘤直径为1~2 cm。影像学表现以实性结节最为多见(9例),表现为磨玻璃影4例,2例患者的影像学表现不明显。15例患者均采用外科手术治疗,2例患者为开胸手术,13例患者为胸腔镜手术。15例患者中,肺叶切除8例,解剖性部分肺叶切除3例,肺叶楔形切除4例。8例患者的术中冰冻结果为腺癌,其中3例为黏液腺癌,5例诊断为CMPT,2例诊断为炎性结节。2例患者术后出现心律失常,1例患者出现了肺部感染。所有患者在随访期间均无CMPT肿瘤复发。结论:肺CMPT往往无明显的临床症状,可与原发性肺癌同时发生,或由查体时影像学筛查发现。其主要治疗手段为手术切除,影像学以实性结节或磨玻璃结节为主要表现,冰冻病理结果易与腺癌或黏液腺癌混淆。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小时前
-
原发性肺黏液腺癌与非黏液性肺腺癌病例对照研究
编辑人员丨4小时前
目的:探讨原发性肺黏液腺癌(PPMA)的临床特征及预后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9年6月福建省立医院经术后病理组织学确诊为PPMA共54例,并获取同时期经术后确诊为非黏液性肺腺癌患者108例作为对照组,比较2组临床特征、免疫组织化学及预后情况。根据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建立PPMA预测模型公式。结果:PPMA组较对照组确诊的时间更长,更易咳黏液痰、血清胃泌素释放肽前体更高;肿瘤好发于双肺下叶,且其内部更易出现支气管充气征、空泡征;更容易出现被膜侵犯、淋巴结转移,免疫组织化学TTF-1、NapsinA低表达;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基因突变率更低。通过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得出腺癌患者诊断为PPMA预测模型公式。该模型ROC曲线下面积为0.905,当截断界点为0.395时,其敏感度达81.48%、特异度达86.11%。PPMA组与对照组总体预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亚组分析显示单纯型肺浸润性黏液腺癌(PIMA)的5年无病生存率比对照组与肺浸润性黏液/非黏液混合型腺癌更高。结论:PPMA为肺腺癌的少见亚型,恶性程度低。建立有效的预测模型,有助于帮助早期诊断。PIMA预后可能好于腺癌其他病理亚型。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小时前
-
原发性输尿管乳头状黏液腺癌1例报告
编辑人员丨5小时前
尿路上皮出现腺癌临床罕见,黏液腺癌更为罕见。本文报道1例原发性输尿管乳头状黏液腺癌,患者因左侧腰腹部钝痛伴腹胀2年,加重伴发热1周入院。CT检查提示左侧输尿管结石、左肾重度积水、肾皮质萎缩。诊断为左输尿管结石伴肾积水感染、左肾无功能。先行左肾穿刺造瘘引流,后行腹腔镜下无功能肾切除术、输尿管切开取石术。术后病理诊断为左输尿管黏液腺癌。术后患者拒绝进一步辅助治疗,术后16个月因肿瘤广泛转移而死亡。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小时前
-
同时性结直肠癌肝转移影响因素分析(附3 172例报告)
编辑人员丨5小时前
目的:探讨发生同时性结直肠癌肝转移(synCRLM)的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方法。收集2010年1月至2016年1月青岛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3 172例原发性结直肠癌病人的临床病理资料;男1 946例,女1 226例;年龄为(63±12)岁,年龄范围为21~97岁。观察指标:(1)一般资料分析。(2)临床病理资料分析。(3)synCRLM影响因素分析。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 x±s表示。计数资料以绝对数表示。剔除肿瘤分化程度、肿瘤长径、病理学T分期、病理学N分期缺失数据后进行synCRLM影响因素分析。单因素分析采用 χ 2检验或Logistic回归模型,多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 结果:(1)一般资料分析:3 172例病人中,≤29岁、30~39岁、40~49岁、50~59岁、60~69岁、70~79岁、≥80岁分别为15例、82例、342例、774例、965例、759例、235例。青岛市病人2 972例,烟台市病人172例,威海市病人28例;2 972例青岛市病人中,市南区422例、市北区658例、黄岛区457例、崂山区144例、李沧区188例、城阳区205例、即墨区252例、胶州市221例、平度市255例、莱西市170例。(2)临床病理资料分析:3 172例病人中,结肠癌1 639例(左半结肠癌972例、右半结肠癌667例),直肠癌1 533例;腺癌2 981例,黏液腺癌165例,印戒细胞癌10例,其他类型(类癌、鳞癌、管状腺癌等)16例;高分化腺癌162例,高中分化腺癌5例,中分化腺癌2 338例,中低分化腺癌80例,低分化腺癌396例,缺失191例;肿瘤长径<4 cm 708例,≥4 cm 1 957例,缺失507例;病理学T分期T1~T2期486例,T3~T4期2 169例,缺失517例;病理学N分期N0期1 563例,N1~N2期1 062例,缺失547例;synCRLM阴性2 895例,阳性277例;无糖尿病2 799例,合并糖尿病373例;无脂肪肝2 931例,合并脂肪肝241例;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阴性2 989例,阳性183例。(3)synCRLM影响因素分析。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性别、肿瘤部位、肿瘤分化程度、肿瘤长径、病理学T分期、脂肪肝、HBsAg是影响原发性结直肠癌发生synCRLM的相关因素( χ2=7.400、7.577、7.111、4.513、12.125、5.686、5.919, P<0.05);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血小板、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总胆红素、γ-谷氨酰转移酶(GGT)、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癌胚抗原(CEA)、CA19-9是影响原发性结直肠癌发生synCRLM的相关因素(优势比=1.101、0.807、1.002、1.017、1.023、1.027、1.012、0.686、1.169、1.007、1.004,95%可信区间为:1.048~1.156、0.678~0.960、1.001~1.004、1.011~1.024、1.016~1.031、1.011~1.044、1.009~1.015、0.541~0.869、1.047~1.306、1.006~1.008、1.003~1.004, 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男性、HBsAg阳性、AST、GGT、TC、CEA、CA19-9是影响原发性结直肠癌发生synCRLM的独立危险因素(优势比=1.503、2.492、1.018、1.007、1.301、1.005、1.003,95%可信区间为:1.038~2.178、1.443~4.304、1.003~1.034、1.003~1.011、1.112~1.522、1.003~1.006、1.002~1.003, P<0.05);淋巴细胞、ALT、TG是影响原发性结直肠癌发生synCRLM的独立保护因素(优势比=0.777、0.983、0.602,95%可信区间为:0.608~0.993、0.966~0.999、0.421~0.862, P<0.05)。 结论:男性、HBsAg阳性、AST、GGT、TC、CEA、CA19-9是影响原发性结直肠癌发生synCRLM的独立危险因素,淋巴细胞、ALT、TG是影响原发性结直肠癌发生synCRLM的独立保护因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小时前
-
肺腺癌常见驱动基因变异与临床病理分型的相关性
编辑人员丨5小时前
目的:探讨原发性肺腺癌常见驱动基因变异与患者临床特征及病理分型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山东省潍坊市人民医院2015年1月至2021年12月首次确诊为原发性肺腺癌的病例4 995例。因1 983例标本病理分型评估局限,3 012例进行了驱动基因变异与病理分型相关性分析,分别分析其与浸润性非黏液性腺癌、浸润性黏液腺癌等病理分型的相关性及与形态学高、中、低分化的相关性。采用二代测序检测患者肿瘤组织样本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KRAS、间变性淋巴瘤激酶(ALK)、RET、ROS1、MET、HER2、BRAF驱动基因变异情况。结果:患者男性2 384例,女性2 611例。在临床特征分析中,肺腺癌EGFR、ALK变异多见于≥60岁女性患者,EGFR在临床分期Ⅰ期突变率(25.80%)高于其他分期突变率( P<0.05)。KRAS突变多见于≥60岁吸烟男性患者,HER2突变多见于<60岁患者,RET融合多见于非吸烟患者(均 P<0.05)。未发现ROS1、MET、BRAF基因变异与临床特征的相关性( P>0.05)。在病理分型分析中,相较于其他7个基因,1 899例腺泡型腺癌中EGFR突变率最高(67.30%),其中在浸润性黏液腺癌及浸润性非黏液性腺癌中外显子21 L858R、外显子19缺失为主要突变位点,在微乳头型中外显子20 T790M的突变率(11.63%)较高。在浸润性黏液腺癌中,KRAS总突变率检测最高(43.80%),其中外显子2 G12D、外显子2 G12V在腺泡型、实体型和浸润性黏液腺癌中突变率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KRAS各位点在低分化组比高~中分化组突变率高( P<0.05)。HER2突变多发生在浸润性非黏液性腺癌的腺泡型、乳头型和微浸润性腺癌中。BRAF在微浸润性腺癌中突变率高于其他类型( P<0.05)。 结论:原发性肺腺癌中EGFR、ALK、KRAS、HER2、RET变异与患者年龄、吸烟史及临床分期有关,且在不同的病理亚型中驱动基因变异有所不同。在浸润性非黏液腺癌中以EGFR突变为主,在浸润性黏液腺癌中以KRAS突变为主。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小时前
-
原发性阑尾肿瘤发生腹膜转移的危险因素分析
编辑人员丨5小时前
目的:探讨原发性阑尾肿瘤发生腹膜转移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2月至2019年1月于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就诊的71例原发性阑尾肿瘤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原发性阑尾肿瘤腹膜转移的危险因素。结果:71例患者中,腹膜转移(腹膜转移组)33例,无腹膜转移(无腹膜转移组)38例。腹膜转移组患者术前癌胚抗原(CEA)升高21例,无腹膜转移组3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01);腹膜转移组术前糖类抗原199升高16例,无腹膜转移组2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01);腹膜转移组病理类型为腺癌(包括黏液腺癌和结肠型腺癌)30例,无腹膜转移组12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01);腹膜转移组淋巴结转移12例,无腹膜转移组3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03)。术前CEA升高、病理类型为腺癌为阑尾肿瘤发生腹膜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均 P<0.05)。 结论:原发性阑尾肿瘤发生腹膜转移的概率高且预后差,术前CEA升高、病理类型为腺癌的阑尾肿瘤更有可能发生腹膜转移。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小时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