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谭新华运用角药治疗男性下尿路症状的经验
编辑人员丨5天前
谭新华教授运用角药治疗男性下尿路症状经验丰富,临床疗效显著,其所用角药类型可划分为补益类与祛邪类,分别有 3 种首选角药组合.补益类:针对脾肾气虚证,首选黄芪-人参-白术组合;针对肾阴亏虚证,首选熟地黄-女贞子-墨旱莲组合;针对肾阳不足证或下焦虚寒证,首选山药-益智仁-乌药组合.祛邪类:针对肝气郁滞证,首选柴胡-白芍-川楝子组合;针对气血瘀滞证,首选怀牛膝-桃仁-莪术组合;针对下焦湿热证型,首选车前子-萹蓄-瞿麦组合.从角药配伍角度分析谭新华教授治疗男性下尿路症状,并于文末附医案 1 则加以说明,以期进一步传承和发扬其学术思想,为临床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张锡纯附子用药解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张锡纯是清末民初的代表性医家,研究其使用附子的习惯与规律对于指导临证有现实意义.在张锡纯著作《医学衷中参西录》中,含附子方剂共计 30首,其中 29首为复方汤剂,21首方剂指明使用经过炮制的附子(原文称"乌附子"),无使用生附子的实际案例,均未对煎煮法作特殊要求,其用量为 0.6~24 g,总体使用剂量较小.人参、甘草、干姜、山药、白术是常与附子配伍的药味,旨在发挥益火扶阳(温里寒)、温阳通痹、回阳固脱、引火归元等功效.张锡纯使用附子的用法较为谨慎保守,其用药经验可以为现代中医临床提供思路与启示.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基于可视化网络分析治疗小儿癫痫古方的用药特点与配伍规律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通过数据挖掘分析治疗小儿癫痫古方的用药特点,总结用药配伍规律,为临床对癫痫的中药治疗选择与相关成药开发提供参考。方法:从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药信息研究所的中医方剂数据库中筛选治疗小儿癫痫的古方。采用Excel 2013对纳入方剂中的中药及其性味归经进行频次分析;采用R 3.6.3的arules包,基于Apriori算法进行关联分析;采用R 3.6.3的sankey包及ggraph包绘制高频中药的性味归经所属及关联规则相关网络,实现数据可视化。结果:共纳入处方360首,剂型以丸剂为主;处方多由1~10味中药组成,共192首(53.33%,192/360);共涉及中药152味,使用较多的中药有甘草、麝香、防风、天麻、附子。高频用药(频次≥30)药性以温、平为主;药味以辛、苦、甘为主;归经以归脾、肝经为主。关联分析结果显示,常用的二联用药有牛黄-麝香、人参-茯苓、防风-甘草;常用的三联用药有天麻-附子-僵蚕、茯苓-甘草-人参、麝香-牛黄-雄黄。结论:治疗小儿癫痫的古方以平肝息风药、开窍药和补益药为主,核心组方思路主要为化痰息风、温经通阳、开窍止痉、清热开郁和益气和血。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从“汤液经法图”角度分析乌梅丸组方配伍原理及功效特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乌梅丸为经典的驱虫剂,用于蛔虫证、蛔厥和久利,被认为是治疗寒热错杂证的代表方,其组方以酸味药(乌梅、苦酒)与辛味药(附子、桂枝、蜀椒、当归、干姜、细辛)为主,以苦味药(黄连、黄柏)与甘味药(人参、蜂蜜)为辅。从“汤液经法图”角度看,肝德在散,虚则四肢厥逆,实则胁满腹痛,以辛补之、以酸泻之、以甘缓之;脾德在缓,虚则倦怠乏力,实则腹满吐利,以甘补之、以辛泻之、以苦燥之。故乌梅丸作用定位于肝脾,兼顾心肺,功效以泻肝泻脾为主、补泻兼施,用于肝木脾土之虚实夹杂证,以胸胁腹痛、四肢厥冷、呕吐下利、筋脉拘挛等肝木或脾土病证特点及经脉循行部位症状为主,临床常用于蛔厥、腹泻、阳痿、抑郁等疾病的治疗。同时兼顾心肺,也可用于咳嗽、焦虑等疾病的治疗。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基于数据挖掘的中成药治疗黄疸组方与用药规律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基于现有已上市的中成药数据,分析中成药治疗黄疸病的组方配伍与用药规律,为黄疸病中医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利用描述性统计与数据挖掘方法分析中成药治疗黄疸的基本信息、高频用药、常用药对与配伍组合,利用复杂网络聚类与拓扑参数分析筛选组方配伍网络的潜在药物组方与核心用药。结果:共收集79种治疗黄疸的中成药,以清热、扶正、祛湿剂为主,功效多为清热利湿、清热解毒、利湿退黄;共涉及233味中药,使用频次较高的中药为茵陈、甘草、柴胡、栀子、黄芩等。关联规则支持度较高的药对为黄芩-茵陈、栀子-茵陈、甘草-茵陈等。基于组方配伍网络得到4个紧密连接的聚类组合,包含23味中药;按度数、紧密度指标筛选得到茵陈、牛黄、红花、甘草、木香、香附、大黄、柴胡、丹参等核心药味。结论:分析发现治疗黄疸的中成药组方用药符合中医经典理论与临床实践,可为中医临床治疗黄疸及相关中成药研究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基于数据挖掘探讨中药复方专利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的用药规律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分析国家专利中药复方治疗PCOS的用药及配伍规律,为治疗PCOS的中药新方提供参考。方法:检索国家知识产权局中国专利公布公告网站建库至2023年4月20日发布的治疗PCOS的中药复方专利,采用SPSS 25.0、IBM SPSS Modeler 18.0及Cytoscape 3.8.0等软件对数据进行频次统计、关联规则分析,构建中药核心复杂网络,并进行系统聚类分析。结果:纳入复方专利126项,涉及中药392味,总频次为1 709次,用药药性以温性为主,药味以甘味为主,归经以肝经为主;高频药物有当归(46次)、菟丝子(44次)、香附(42次)、熟地黄(41次)、丹参(37次)等;常用药对有茯苓-苍术(支持度16.67%,置信度76.19%)、当归-白芍(支持度15.87%,置信度80.00%)等,常用角药有香附-半夏-茯苓(支持度12.70,置信度81.25%)等;核心处方有“茯苓、半夏、陈皮、香附、丹参、淫羊藿、白术、巴戟天、皂角刺、石菖蒲”等;潜在处方有“麦芽、谷芽、大血藤、葛根、茺蔚子”等。结论:中药复方专利治疗PCOS以燥湿健脾、补肾阳并滋肾阴、活血化瘀消癥等治法为主。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补肺益肾组分方Ⅲ调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黏液高分泌的配伍特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评价补肺益肾组分方Ⅲ(ECC-BYFⅢ)阻抑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黏液高分泌的配伍特点。方法:将ECC-BYFⅢ组分按原方药物功效分成补气(人参皂苷Rh1+黄芪甲苷)、补肾(淫羊藿苷)、化痰(川陈皮素)、活血(丹皮酚)4组,按数学排列组合的方法将其分为不同组分配伍组(14组)。①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大鼠分为对照组、模型组、ECC-BYFⅢ及不同组分配伍组,共17组。采用香烟烟雾暴露联合反复细菌感染的方法复制COPD稳定期大鼠模型。于制模第9周开始给予相应的药物灌胃,16周结束后取材。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血清及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1(TIMP-1)水平,以及肺组织和BALF中黏蛋白(MUC)5AC水平。②将人肺上皮细胞BEAS-2B分为空白组、模型组、ECC-BYFⅢ及不同组分配伍组。于相应药物预处理后4 h建立缺氧诱导的BEAS-2B细胞黏液高分泌模型。采用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MUC5AC、MUC5B、MUC1的mRNA表达。采用Region(R)值综合评价法评价大鼠及BEAS-2B细胞黏液分泌指标。结果:①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血清及BALF中MMP-9显著升高,TIMP-1水平显著降低;肺组织及BALF中MUC5AC显著升高。R值综合评价结果显示,除补气组和补肾组外,ECC-BYFⅢ及其组分配伍均能显著纠正COPD大鼠黏液高分泌,以ECC-BYFⅢ、补肾祛邪、扶正化痰、祛邪组分配伍效果较优(R值分别为2.15±0.42、2.11±0.23、2.16±0.23、2.16±0.55),与模型组(R值:3.00±0.00)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②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细胞MUC5AC、MUC5B、MUC1的mRNA表达均升高;但不同组分配伍对BEAS-2B细胞黏液分泌没有明显的作用特点。③综合体内外实验,R值综合评价结果显示,ECC-BYFⅢ及其活血、祛邪、补肾活血、扶正化痰、补气祛邪组分配伍可显著纠正COPD黏液高分泌状态(R值分别为2.30±0.43、2.33±0.44、2.12±0.68、2.27±0.64、2.24±0.27、2.29±0.47),与模型组(R值:3.00±0.00)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1);其作用强度为:祛邪>扶正化痰>补肾活血>补气祛邪>ECC-BYFⅢ>活血。 结论:ECC-BYFⅢ组分配伍对COPD黏液分泌相关指标效应不同,含化痰(川陈皮素)或活血(丹皮酚)的组分配伍抑制黏液分泌效果较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中医方剂大辞典》治疗不孕症方剂用药规律挖掘研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分析《中医方剂大辞典》治疗不孕症方剂的组方配伍规律。方法:收集《中医方剂大辞典》中治疗不孕症的内服方剂,采用中医传承辅助系统(V2.5)的关联规则分析、改进的互信息法、复杂系统熵聚类及无监督的熵层次聚类等方法进行分析。结果:共收集明确治疗不孕症的内服处方302首,涉及中药352味,药性以温性为主,药味以甘味多见,其次是辛、苦二味,主要归肝、脾、肾、心经,使用频次>30次的有37味,排名前十的分别是当归、川芎、茯苓、熟地黄、白芍、人参、香附、白术、肉桂、生地黄;频次>60次的常用药物组合40个,排名前四的分别是当归-川芎、当归-白芍、熟地黄-当归、川芎-白芍;复杂系统熵聚类得到3~5味药的核心组合13组,进一步聚类形成13个新方。结论:《中医方剂大辞典》中治疗不孕症的方剂用药以调补气血、滋养五脏为主,适当配以理气开郁、燥湿化痰、温经通滞之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枸杞子-菊花药对提取物对豚鼠光源性近视模型的影响及机制研究
编辑人员丨2周前
目的 考察枸杞子与菊花药对配伍对发育期豚鼠光源性近视发生及发展的影响.方法 采用三基色荧光灯照射发育期豚鼠,建立光源性近视模型,枸杞子-菊花提取物添加饲料饲养豚鼠,利用眼科A型超声测量仪检测眼轴,HE染色观察豚鼠视网膜病理损伤,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检测豚鼠视网膜多巴胺(DA)及褪黑素(MT)含量,转录组学分析等方法探讨枸杞子-菊花对豚鼠光源性近视的影响.结果 造模 6 周后,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豚鼠眼轴显著增长(P<0.01),近视模型建立成功;枸杞子-菊花提取物可有效减缓模型组豚鼠晶状体加厚、玻璃体腔加深,进而延缓整体眼轴的过度增长;模型组豚鼠视网膜组织变薄,视网膜内核层及外核层的厚度及细胞数目显著降低,神经节细胞核稀疏,神经节细胞层空泡化明显,枸杞子-菊花提取物能保护视网膜细胞,视网膜内核层及外核层的厚度及细胞数目增加,神经节细胞核增多;ELISA检测显示模型组豚鼠视网膜内DA、MT水平显著降低(P<0.05),中、高剂量枸杞子-菊花提取物能够有效提升模型组豚鼠视网膜及血清中DA含量(P<0.01,P<0.001);眼部转录组学分析筛选的差异基因主要富集于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PPAR)信号通路、含胶原蛋白的细胞外基质等相关途径;ELISA结果显示,高剂量枸杞子-菊花提取物能显著增加PPARγ、COL1A1 含量(P<0.01),降低SMA含量(P<0.05).结论 枸杞子-菊花药对具有延缓发育期豚鼠光源性近视发生及发展效用,保护视网膜细胞,改善人工光环境导致的DA分泌紊乱,参与调控眼部PPARγ水平,对光源性近视的防控具有积极意义,为临床合理用药和创制眼功能健康产品提供了科学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周前
-
川芎及其药对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周前
作为一味我国传统的活血化瘀类的中药,川芎及其药对在临床上有着悠久的应用历史.梳理了近年来围绕基于川芎-黄芪、川芎-益母草、川芎-赤芍、川芎-延胡索、川芎-当归、川芎-丹参、川芎-栀子、川芎-天麻、川芎-牛膝、川芎-青蒿等药对的网络药理学和最新中国知网(CNKI)资料中常用的川芎-丹参、川芎-当归、川芎-天麻、川芎-黄芪药对配伍的现代实验研究,以及从川芎-淫羊藿、川芎-天麻、川芎-丹参、川芎-白芷、川芎-葛根、川芎-香附、川芎-当归等药对配伍前后化学成分的变化和有效物质溶出率等方面的现代研究内容.以上研究内容为揭示含川芎方剂分子机制和川芎药对临床应用的内涵阐释以及川芎药对配伍应用的科学性提供了参考和依据.通过系统对川芎药对的现代研究现状与进展的总结及川芎药对配伍理论的研究提供重要依据与方法,这为揭示川芎配伍的科学性和科学阐释川芎药对使用规律、配伍理论以及临床应用等相关方面提供新的思想与新的方向.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周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