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原作业电网施工人员急性高原病发病率及其危险因素分析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分析高原作业电网施工人员急性高原病(AMS)发病率及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将10 956名2019年1月1日—2020年12月31日阿里联网工程高原施工人员纳入研究。由阿里联网工程职工医疗站医疗记录数据库获取对象的基线资料(包括年龄、性别、体质指数、发育及营养状态、相关临床指标等)和AMS发病情况的随访资料,生命早期居住地所在地和工作环境海拔高度由网站( https://zh-cn.topographic-map.com/legal/)获取。计算不同特征对象AMS发病率,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探索AMS发病危险因素。 结果:研究对象年龄为(36.1±10.5)岁,其中男性占95.27%(10 438名),随访时间为(17.46±4.23)个月,生命周期居住地和工作环境海拔分别为(1 959±937)和(4 533±233)m。随访期AMS发病率为15.58%(1 707例),其中急性高原反应和高原肺水肿(HAPE)发病率分别为15.53%(1 702例)和0.05%(5例),未发现高原脑水肿(HACE)患者。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显示:工作环境海拔高度每上升100 m,AMS发病风险升高45%[ HR(95% CI):1.45(1.41~1.51)];生命早期居住地海拔高度越高,发病风险越低[ HR(95% CI):0.84(0.80~0.88)];以基线时氧饱和度90%~94%作为对照组,氧饱和度<75%会增加AMS的发病风险( HR=1.67,95% CI:1.24~2.23)。 结论:高原作业电网施工人员AMS发病率较低,发病危险因素包括高工作环境海拔、低生命早期居住地海拔和基线时氧饱和度低于75%。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超声引导下胸椎旁神经阻滞和竖脊肌平面阻滞应用于肾癌根治术的镇痛效果比较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对比超声引导下竖脊肌平面阻滞(ESPB)与胸椎旁神经阻滞(TPVB)应用于肾癌根治术的镇痛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5月至2020年7月于邯郸市河北工程大学附属医院行肾癌根治术治疗的97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镇痛方案不同分为ESPB组(48例)和TPVB组(49例)。ESPB组于超声引导下行ESPB,TPVB组于超声引导下行TPVB,对比两组患者的镇痛效果、血流动力学指标及不良反应。结果:在拔管时,两组患者在静息以及咳嗽状态下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术后12、24、48 h,在静息以及咳嗽状态下,TPVB组患者的VAS评分更低( P<0.05)。推入手术室时,两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切皮时、拔管后,TPVB组的HR、MAP水平均低于ESPB组(均 P<0.05)。 结论:肾癌根治术应用超声引导下TPVB的镇痛效果更好,总体效果更优,可有效改善血流动力学,值得临床推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T细胞免疫治疗实体肿瘤的临床试验疗效分析
编辑人员丨2天前
过继性T细胞治疗(adoptive cell transfer therapy,ACT)是以肿瘤浸润淋巴细胞(tumor infiltrating lymphocyte,TIL)、基因工程编辑的T细胞受体T细胞(T cell receptor engineered T cells,TCR-T)和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chimeric antibody receptor engineered T cell,CAR-T)为主的特异性细胞免疫治疗手段。目前TIL和TCR-T疗法,尤其是TIL和TCR-T联合其他方案如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 )-2、程序性死亡受体1(programmed death-1,PD-1)抗体、放疗等在部分晚期实体肿瘤患者的临床试验中取得显著疗效,但相关研究尚处于临床前研究阶段,现就TIL和TCR-T疗法治疗实体肿瘤的临床疗效及常见不良反应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SRY相关人类转录因子9重编程种子细胞治疗骨关节炎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前,临床治疗骨关节炎(OA)的方法存在很大局限,组织工程(TE)为OA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TE包括种子细胞、信号因子和支架,目的是诱导种子细胞向软骨方向分化,修复软骨损伤。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是目前使用最为广泛的种子细胞,但仍存在缺点,重编程的BMSCs具有效果好、不良反应少等优点。SRY相关人类转录因子9(SOX9)是软骨生成的主转录因子,将其作为重编程的目的基因是研究的热点。本综述讨论目前OA的治疗方法以及以SOX9重编程种子细胞的研究进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侧链二氧酸脱氢酶复合体E2蛋白关键性氨基酸在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诊断中的意义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探究与自身抗体抗线粒体抗体Ⅱ型(AMA-M2)发生反应的侧链二氧酸脱氢酶复合体E2蛋白(BCOADC-E2)关键性氨基酸在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PBC)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克隆能够表达BCOADC-E2蛋白抗原表位同源目的基因序列BCKD,与工程质粒pGEX-4T1进行DNA重组,通过PCR获得15个点突变质粒,转入原核表达菌株中进行蛋白表达与纯化;ELISA法、蛋白质印迹法鉴定其与PBC患者血清AMA-M2特异性反应程度并进行分析比较,定位出对BCOADC-E2蛋白和AMA-M2特异性反应有关键影响的氨基酸,探讨其在PBC诊断中的价值。统计学处理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两两比较采用LSD- t检验。 结果:共获得14个突变型蛋白、1个野生型蛋白。突变型蛋白pGEX-BCKD-S1A和pGEX-BCKD-C3A与PBC患者血清AMA-M2特异性反应程度均高于野生型蛋白pGEX-BCKD与AMA-M2特异性反应程度;突变型蛋白pGEX-BCKD-S1A(1.634±0.328)和pGEX-BCKD-C3A(1.744±0.345)与PBC患者血清AMA-M2特异性反应程度均高于野生型蛋白pGEX-BCKD(1.000±0.000)与AMA-M2特异性反应程度;突变型蛋白pGEX-BCKD-E4A(0.157±0.067)、pGEX-BCKD-V5A(0.057±0.029)、pGEX-BCKD-Q6A(0.580±0.166)、pGEX-BCKD-S7A(0.744±0.125)、pGEX-BCKD-D8A(0.351±0.135)、pGEX-BCKD-S10A(0.496±0.158)、pGEX-BCKD-V11A(0.149±0.089)、pGEX-BCKD-T12A(0.061±0.043)、pGEX-BCKD-I13A(0.007±0.017)、pGEX-BCKD-T14A(0.198±0.101)、pGEX-BCKD-S15A(0.156±0.087)、pGEX-BCKD-R16A(0.884±0.099)与AMA-M2特异性反应程度均低于野生型蛋白pGEX-BCKD(1.000±0.000)与AMA-M2特异性反应蛋白。结论:BCOADC-E2蛋白的1号和3号位半胱氨酸是提高蛋白BCOADC-E2与PBC患者血清AMA-M2特异性反应关键性氨基酸;4、5、6、7、8、10、11、12、13、14、15、16号位氨基酸被丙氨酸代替后形成突变型蛋白会降低其与AMA-M2特异性反应程度;5号位和13号位氨基酸是影响蛋白BCOADC-E2与AMA-M2特异性反应关键性氨基酸,对BCOADC-E2蛋白功能有着重要影响,对BCOADC-E2关键性氨基酸进行深入研究对PBC诊治有重要意义。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抗降钙素基因相关肽及其受体单克隆抗体预防性治疗偏头痛有效性和安全性的系统评价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系统评价抗降钙素基因相关肽及其受体单克隆抗体(monoclonal antibodies to calcitonin gene-related peptide and its receptor, CGRP-mAbs)预防性治疗偏头痛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美国国立医学图书馆生物医学信息检索系统PubMed、Embase、Cochrane在线图书馆、中国知网中国知识基础设施工程(CNKI)、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VIP)以查找CGRP-mAbs预防性治疗偏头痛的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s,RCTs),使用Cochrane Collaboration提供的Review Manager 5.3进行质量评价,采用StataMP14进行荟萃分析。结果:共纳入13项RCTs,涉及6 218例成年偏头痛患者(试验组2 679例,对照组3 539例)。荟萃分析结果示:与安慰剂组相比,CGRP-mAbs预防性治疗成人偏头痛减少了每月偏头痛发作天数[标准均数差(SMD)=-0.35;95% CI-0.4~-0.3];CGRP-mAbs增加了每月发作天数减少≥50%的应答率[相对危险度( RR)=1.65,95% CI1.54~1.76];CGRP-mAbs减少了每月应用特异性药物的天数(SMD=-0.38;95% CI -0.43~-0.32);CGRP-mAbs的不良反应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RR=1.06,95% CI 1.01~1.10)。 结论:CGRP-mAbs可安全有效地预防性治疗偏头痛。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下肢延长术并发症的分类与治疗策略
编辑人员丨2天前
在下肢不等长矫形和侏儒症患者增高方面,下肢延长尤以股骨延长、胫骨延长技术最为常用和有效,但在临床上仍有一些并发症发生,某种程度上限制了这项技术的应用和发展。其原因可能与以下两点有关:①国内卫生和医学教育系统缺乏肢体延长亚学科建制,各大医院骨科极少有设立"肢体延长与重建"专科,学术与临床难以正确引领;②下肢延长与重建是个系统工程、整合学科,现代肢体延长技术具有自己的理论原则、医疗模式与医疗流程,不能完全应用经典骨科医疗范式指导。有学者将下肢延长的并发症按局部、全身,即刻、早期和晚期划分,或以感染和非感染分类,或按程度分为问题、障碍、并发症等,秦泗河提出将并发症按性质划分为软组织性、关节性、骨性、感染性和复合性五大类。这种分类方法能体现不同类型的特点,反应出层层递进的关系,便于记录、区分、强调和规避。下肢延长的不同时期可发生不同性质的并发症,不同性质的并发症可单独发生,也可以同时发生,不同程度的并发症亦可相互转化,互为因果。这就要求任何从事肢体延长的手术医生必须有坚实的矫形外科基础,能快速识别和有效处理各种并发症;下肢延长过程中患者应充分理解和执行整个医疗流程风险管控的每个环节要点,共同规避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去细胞心内膜作为小口径组织工程血管内膜层材料的研究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探讨去细胞心内膜作为新型生物材料构建小口径组织工程血管内膜层的可行性。方法: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分离新鲜猪心内膜,用包含DNase Ⅰ、RNaseA的Triton X-100+十二烷基硫酸钠(SDS)去细胞液进行消化,获得去细胞心内膜材料,并检测其形态学和力学特征。将去细胞心内膜内表面接种CD34 +骨髓干细胞构建小口径血管,连接脉冲生物反应器,研究其在模拟动态状态下对细胞的黏附力。 结果:去细胞液可完全去除材料中的细胞成分,去细胞心内膜与新鲜心内膜弹性模量分别为(2.35±0.41) MPa和(2.13±0.36) MPa( n=3, P>0.05),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显示了良好的力学顺应性。对CD34 +骨髓干细胞具有良好的黏附性。在脉冲生物反应器下培养,当灌注压为40 mmHg(1 mmHg=0.133 kPa)时脱落细胞数为(15.84±4.22)×10 2( n=3, P>0.05),对比10、20 mmHg时无显著增加,细胞在去细胞心内膜表面存留较好,并形成完整、融合的细胞单层。 结论:去细胞心内膜具有独特表面形态结构和良好的力学顺应性等特征,有利于提高其在动态血流下对CD34 +细胞黏附和存留,可作为有用的小口径组织工程血管内膜层材料。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PD-L1靶向单域抗体的定点标记及生物学评价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设计合成 68Ga-1,4,7,10-四氮杂环十二烷-1,4,7,10-四乙酸(DOTA)-半胱氨酸-天冬氨酸-缬氨酸(CDV)-Nb109,探讨其用于检测不同肿瘤中程序性细胞死亡蛋白配体1(PD-L1)表达水平的潜力。 方法:采用基因工程技术将CDV引入单域抗体Nb109序列的尾部,通过马来酰亚胺-半胱氨酸定点偶联策略,将马来酰亚胺-DOTA与CDV-Nb109(物质的量比1∶1)反应制备前体DOTA-CDV-Nb109,随后进行 68Ga标记并用PD-10脱盐柱纯化。建立人黑色素瘤A375、人源性PD-L1转染的A375-hPD-L1及人胶质瘤U87荷瘤裸鼠模型,通过稳定性分析、细胞摄取和microPET显像评价 68Ga-DOTA-CDV-Nb109的诊断价值。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和最小显著差异 t检验分析数据。 结果:68Ga-DOTA-CDV-Nb109放射化学产率为(69.79±4.69)%,放化纯大于97%,摩尔活度为(12.85±1.51) GBq/μmol。 68Ga-DOTA-CDV-Nb109与A375-hPD-L1细胞具有较强的亲和力,解离常数( Kd)为(66.43±17.89) nmol/L。 68Ga-DOTA-CDV-Nb109在A375-hPD-L1细胞[(3.17±0.15)百分加入放射性剂量(%AD)]、U87细胞[(2.08±0.03) %AD]中的摄取明显高于A375细胞[(1.21±0.14) %AD; F=82.87, t值:15.23、9.98, P值:<0.001、0.003]。 68Ga-DOTA-CDV-Nb109在A375-hPD-L1[(5.21±0.35)每毫升百分注射剂量率(%ID/ml)]和U87[(3.44±0.69) %ID/ml]荷瘤裸鼠肿瘤中的摄取显著高于A375荷瘤裸鼠[(2.17±0.36) %ID/ml; F=249.72, t值:35.70、3.43,均 P<0.001]。 结论:成功制得定点标记的PET探针 68Ga-DOTA-CDV-Nb109,可无创、动态监测不同肿瘤中PD-L1表达水平的变化,在PD-L1免疫检查点阻断治疗潜在受益患者筛选方面具有应用潜力。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胆管癌动物模型建立方法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疾病动物模型的意义是为了研究疾病的发生、发展规律和研究防治措施。在对疾病动物模型的研究中,有意识地改变自然条件下不可能或不容易排除的因素,能更加准确地观察模型的变化,并将研究结果推及于人类疾病。胆管癌是一种发生在胆道系统的侵袭性上皮恶性肿瘤,具有高度异质性和不良的预后。为了研究胆管癌的发生发展机制和和开发潜在药物,建立合适的胆管癌动物模型显得尤为重要。本文综述目前常用的胆管癌动物模型,包括致癌物和寄生虫诱导模型、移植瘤模型和基因工程小鼠模型。这些模型各有优劣,能够从不同角度模拟人类胆管癌的特征,如肿瘤微环境、免疫反应、分子变异等。本文讨论这些模型在药物筛选和评价方面的应用,并指出目前存在的一些问题和挑战,以期为胆管癌的研究和治疗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