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儿童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合并严重高脂血症及肠坏死1例
编辑人员丨6天前
患儿女,9岁,以“多饮、多尿、精神欠佳2个月,加重半天”于2021年9月10日入西安市儿童医院儿童内分泌科。2个月前患儿无明显诱因出现多饮、多尿,每天饮水量约2 500 mL,尿7~8次/d,每次尿量约400~500 mL,食欲增加,体质量较前减轻。同时伴有乏力,睡眠增多,双下肢浮肿,无昏迷、抽搐及意识障碍,无发热、咳嗽,无呕吐、腹泻,无腹痛,曾就诊当地中医诊所,诊断为“脾胃虚、气血不足”予口服中药调理治疗2个月,效果欠佳。6 h前患儿精神反应差,意识障碍进行性加重,伴深大呼吸,全身乏力明显,就诊于我院急诊。急查血糖:31.3 mmol/L;尿常规:葡萄糖(+++),酮体(+++),隐血(++);血气分析:pH 7.06,二氧化碳分压(PCO 2)6 mmHg(1 mmHg=0.133 kPa),氧分压(PO 2)143 mmHg,血清钠(Na +)127 mmol/L,血清钾(K +)2. 5 mmol/L,血清钙(Ca 2+)1.31 mmol/L,碳酸氢盐(HCO 3-)< 3 mmol/L,剩余碱(BE)未测出。给予0.9%氯化钠注射液360 mL(20 mL/kg)后以“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收入内分泌科。患儿自发病后,食欲增加,尿量增加。近2 d无大便,2个月内体质量下降3 kg。既往史:2个月前因“急性扁桃体炎"于当地医院查尿常规:葡萄糖(++++),蛋白质(+),酮体(+++),未特殊处理、未规律复查。否认“肝炎、结核”等传染病史及接触史,否认过敏、手术及外伤史。无糖尿病家族史。入院查体:体温36.3 ℃,呼吸32次/min,脉搏124次/min,血压104/56 mmHg,体质量18 kg,嗜睡,反应差,深大呼吸,营养不良貌,口周略苍白,面色口唇欠红润,重度脱水貌。皮肤弹性差。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啰音。心音有力,律齐,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杂音。腹胀,拒按,肝脾触诊不满意,肠鸣音2次/min。双足踝及胫前轻度凹陷性浮肿。双手足及小腿下2/3温度低,毛细血管再充盈时间5 s。初步诊断: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入内分泌科后给予补液(1/2张无糖液体)、胰岛素(0.1 U·kg -1·h -1)静脉泵入等治疗。入院后急查血气分析:pH 7.01,PCO 2 9 mmHg,PO 2 140 mmHg,Na + 132 mmol/L,K + 1.8 mmol/L,HCO 3- < 3 mmol/L,BE未测出,监测血糖28 mmol/L,入院治疗1 h后患儿呼吸急促、费力,张口呼吸,不能平卧,意识障碍进行性加重,格拉斯哥评分10分,病情危重,转入儿童重症医学科。查体:意识不清,格拉斯哥评分8分,嗜睡,反应差,深大呼吸,营养不良貌,面色口唇欠红润,重度脱水貌。皮肤弹性差。腹膨隆,叩诊鼓音,拒按,肠鸣音2次/min。双足踝及胫前轻度凹陷性浮肿。双手足及小腿下2/3温度降低,毛细血管再充盈时间5 s。复查血糖27 mmol/L,甘油三酯162 mmol/L,胆固醇21.6 mmol/L,凝血因乳糜血测不出。转入后予无创辅助通气,但呼吸困难进行性加重,遂予气管插管,有创呼吸机辅助通气,同时予补液(1/2张无糖液体),胰岛素(0.1 U·kg -1·h -1)静脉泵入,同时血浆置换(置换血浆量900 mL)治疗,10 h后该患儿血糖降至19 mmol/L,仍呈嗜睡状,轻度脱水貌,无明显深大呼吸,面色口唇欠红润,四肢末梢稍暖,毛细血管再充盈时间3 s;继续补液及胰岛素泵入治疗;但1 h后,患儿意识障碍加重,呈昏睡状,腹胀加重,肠鸣音消失,四肢发绀,四肢末梢凉,毛细血管再充盈时间5 s,血压波动于50/30 mmHg~60/40 mmHg,血气分析pH 6.81,HCO 3- 2.3 mmol/L,BE-32.8 mmol/L,酸中毒无好转,考虑存在脓毒性休克,肠穿孔可能,立即给予0.9%氯化钠注射液扩容,去甲肾上腺素升压,美罗培南、万古霉素抗感染等治疗,胃肠减压引出黄绿色含粪汁液体,急查腹部B超提示肠淤张;腹部CT提示小肠多发肠壁积气,伴门静脉积气,腹腔积液。考虑肠管坏死伴穿孔可能性大,急请普外科会诊,急诊行剖腹探查术,术中发现距回盲部约20 cm肠管及距离曲氏韧带有约10 cm肠管颜色尚可,其余肠管均已发黑伴多处穿孔,切除坏死肠管,予空肠造瘘,肠腔置16号橡胶引流管,术后禁饮食,引流管及瘘口可引出大量墨绿色分泌物,术后继续行持续床旁血液净化治疗,于术后第2天行第2次血浆置换(置换量900 mL),术后第5天撤离有创呼吸机。患儿静脉用胰岛素静泵下血糖控制尚可,5 d后开始间断予温水鼻饲,逐渐过渡为配方奶。住院第11天患儿诉下腹胀、伤口疼痛,伴发热,体温最高39.0 ℃,且易反复,查体下腹部皮肤可有握雪感,考虑皮下积气。第12天,腹部皮下积气减少,左侧腹壁出现红肿热痛,考虑腹壁感染,予拔除肠腔引流管,腹壁缝线拆除,造瘘袋贴于腹壁切口周围皮肤,保持引流通畅,伤口周围涂抹氧化锌软膏保护皮肤,治疗上继续禁食、胃肠减压,小剂量胰岛素,补液,静脉营养,美罗培南联合万古霉素抗感染。动态监测血糖、血脂,均正常;经抗感染治疗后患儿逐渐体温正常,精神反应好转,于住院第20天转入内分泌科继续静脉营养治疗,住院70 d后,患儿腹部切口愈合好,行造瘘口闭合术,术后肠道恢复良好,逐渐过度肠内营养联合静脉营养,住院90 d,好转出院。随访半年,患儿精神反应好,营养状态中等,持续静脉营养及部分肠内营养中。血糖控制良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青少年视网膜中央动静脉联合阻塞1例
编辑人员丨6天前
患者,女,15岁,因"左眼晨起突发视物不清2 d"于2021年4月7日来宁波市眼科医院就诊。无眼部红痛,无头疼及眼球转动痛。既往无遗传性及先天性疾病史,否认风湿免疫性疾病。发病前有出现课业多、用眼强度大以及夜间睡眠不足等情况。全身体格检查无异常。眼科检查示:矫正视力右眼1.0,左眼0.02;非接触式眼压计(Non-contact tonometer,NCT)检测后右眼为15 mmHg(1 mmHg=0.133 kPa),左眼为16 mmHg;双眼前节(-),相对性传入性瞳孔障碍(Relative afferent pupil disorder,RAPD) (+)。广角眼底镜检查示:右眼底正常;左眼视盘边界不清,水肿,视盘鼻侧舌形、颞侧斑点状苍白水肿区,中央静脉轻度迂曲、扩张,散在斑点状出血点(见图1A)。光学相干断层成像(OCT)示:左眼视盘鼻侧神经上皮层反射增强、增厚,其下无反射暗区增宽(见图1B),为神经上皮细胞性水肿。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示:左眼臂-视网膜循环时间20 s,40 s视网膜静脉仍然显示为层流(见图1C),视盘鼻、颞侧动脉小分支45 s仍未充盈(见图1D),提示左眼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视盘鼻、颞侧小分支完全阻塞,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诊断:左眼视网膜动脉合并静脉阻塞。当日急诊入院,给予硝酸甘油0.5 mg舌下含服;盐酸消旋山莨菪碱10 mg左眼球后注射;前房穿刺放房水0.5 ml降眼压;眼球按摩10 min;持续低流量吸氧等急症处理;地塞米松(河北天药药业有限公司)静滴15 mg/d,3 d后减量为10 mg/d,并给予扩血管、营养神经等药物口服;复方樟柳碱注射液(华润紫竹药业有限公司)每日2 ml左侧颞浅动脉旁皮下注射治疗。1周后左眼视力提高至0.15(矫正)。住院期间的血常规、红细胞沉降率、血脂、凝血、肝功能等检查均无异常。住院治疗1周后,患者到外院进行进一步治疗,给予局麻下行左侧脑血管造影联合动脉溶栓术。术后予以补液、抗血小板、降脂固斑、营养神经及积极对症治疗。血液生化检查示:抗核抗体核型(-)、自身抗体系列、狼疮抗凝物比值均无异常。炎症因子检测示:白介素-1β为10.2 pg/ml(正常范围:0~<12.4 pg/ml)、肿瘤坏死因子为14.2 pg/ml(正常范围:0~<11.5 pg/ml),白介素-6为<2.0 pg/ml(正常范围:1.0~50.0 pg/ml)、白介素-8为12.0 pg/ml(正常范围:0~20.0 pg/ml)正常。心超检查示:无异常。治疗:给予玻璃体腔内注射地塞米松玻璃体内植入剂Ozurdex(傲迪士,艾尔建制药公司)治疗。治疗9 d后出院,继续予营养神经甲钴胺胶囊(江苏德源药业有限公司)1粒,每日3次;银杏叶片(浙江康恩贝制药股份有限公司)1粒,每日3次,行扩张血管及高压氧等治疗。出院半个月后,患者左眼矫正视力恢复至1.0。左眼眼底广角彩色欧堡图像示:视盘边界欠清,盘缘少许出血,视盘及其鼻、颞侧水肿消退(见图2A)。OCT示:左眼视盘鼻侧神经上皮层反射增强、增厚较发病时改善(见图2B)。FFA示:左眼臂-视网膜循环时间13 s,25 s中央静脉完全充盈(见图2C)。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感染性腹泻诊治质量改进专家共识
编辑人员丨2024/3/16
由病原微生物感染导致的感染性腹泻在诊疗中存在病原学诊断阳性率低、口服补液盐使用率低,抗菌药物使用率高等问题。为提高感染性腹泻诊治质量,国家卫生健康委在2023年11月13日发布了《感染性疾病专业医疗质量控制指标(2023年版)》,包括感染性腹泻患者病原学诊断阳性率、抗菌药物使用率和口服补液盐使用率。为指导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应用上述质控指标,国家感染性疾病医疗质量控制中心组织专家制订本共识,对感染性腹泻诊治关键质控环节、质控指标意义、质控指标信息化采集、医院和科室感染性腹泻诊治质量持续改进提出了建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3/16
-
口服补液盐散(Ⅲ)中元素杂质的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11/25
目的 建立电感耦合等离子质谱法测定口服补液盐散(Ⅲ)中元素杂质含量.方法 参照ICH Q3D元素杂质指导原则确定了口服补液盐散(Ⅲ)中潜在元素杂质,使用电感耦合等离子质谱仪测定元素杂质含量.结果 在考察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各元素杂质R2均大于0.9940;各杂质回收率均在80%~120%范围内,RSD均小于15%(n=6);各元素杂质精密度RSD均小于15%.结论 方法学验证表明本方法简单、可靠,可对口服补液盐散(Ⅲ)中元素杂质进行有效控制.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1/25
-
口服补液盐治疗急性直立不耐受患儿的疗效及对生活质量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探讨口服补液盐对急性直立不耐受患儿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2月至2016年8月我院诊治的儿童急性直立不耐受患儿78例,根据随机抽签原则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9例,对照组患儿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患儿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口服补液盐治疗,两组患儿均完成治疗并观察3个月.结果:观察组有效率97.4%(38/39),高于对照组的84.6%(33/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781,P<0.05).两组患儿治疗后直立倾斜实验阳性反应时间均长于治疗前,且观察组长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家庭生活、同伴交往、生活环境、自我认知、躯体情感评分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口服补液盐治疗儿童急性直立不耐受能提高治疗效果,增加直立倾斜实验阳性反应时间,有利于患儿生活质量的改善,有很好的应用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术前饮水与加速康复外科实践
编辑人员丨2023/8/6
加速康复外科(ERAS)是基于循证医学,采用多模式策略,通过优化一系列围手术期措施,以减少患者围手术期心理及生理应激反应,最终达到改善术后康复和临床转归,缩短住院时间及减少医疗费用的目的.措施包括术前评估和病人教育,缩短禁食水时间,择期手术口服补液溶液(ORS)最迟至术前2h,医疗风险优化,微创手术,多模式镇痛,术后尽早经口进食和早期活动.其中,口服补液不仅是治疗术前脱水,液体和电解质管理的静脉补液的一种选择,而且是重要的治疗手段之一.口服补液中的盐/糖平衡配方不影响胃排空,事实上,它有利于快速肠道吸收.择期手术前口服补液可降低术后胰岛素抵抗,而这是代谢反应的核心特征,也有利于维持正常的免疫功能.此外,胰岛素抵抗程度能更好地预测成人择期手术住院时间的长短(LOS).概述由美国(ERAS)协会和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指南提出的关于术前口服补液加速康复外科的建议和实践.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应用不同抗菌药物治疗细菌性痢疾的效果及对CRP、TNF-α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应用不同抗菌药物治疗细菌性痢疾的临床效果及对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TNF)-α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5年5月至2016年5月医院收治的94例细菌性痢疾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47例和对照组47例.两组患者均给予退热、维持酸碱平衡、纠正电解质紊乱、解痉、口服补液盐、合理饮食等常规治疗.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口服氨苄西林片;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注射用头孢哌酮钠.对于重型或中毒性患者可在两组治疗基础上加用盐酸环丙沙星注射液灌肠.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指标改善时间及治疗效果,治疗前后CRP、TNF-α水平变化情况,并记录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临床症状改善时间、退热时间、腹泻消失时间、大便次数、大便转阴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95.7%)显著高于对照组(83.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CRP、TNF-α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其中观察组CRP、TNF-α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过程中发生恶心、呕吐、头晕、头痛、皮疹、失眠等不良症状,未经处理均自行好转;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氨苄西林比较,头孢哌酮钠能有效提高细菌性痢疾的临床效果,缓解临床症状,显著降低CRP、TNF-α水平,安全可靠,具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运脾化湿方对轮状病毒性肠炎湿热证患儿的免疫调节作用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运脾化湿方对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pediatric rotavirus enteritis,PRE)湿热证的免疫调节作用.方法 收集2014年9月至2016年4月江苏省第二中医院收治的确诊的83例轮状病毒性肠炎患儿,临床症状符合湿热证,随机分为对照组(40例)和观察组(43例).对照组给予口服补液盐,黏膜保护剂蒙脱石散及微生态制剂枯草杆菌二联活菌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口服运脾化湿方.分别采用流式细胞仪和透射比浊法检测所有患者治疗前后的淋巴细胞亚群和免疫球蛋白水平,并进行组间比较.结果 治疗前,两个组别的CD3、CD4 T淋巴细胞亚群和CD4/CD8等,IgA、IgG和IgM等免疫球蛋白,大便次数、大便性状、发热和呕吐等主要症状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T淋巴细胞亚群明显增高(P<0.05),免疫球蛋白水平明显增高(P<0.05),主要症状积分明显降低(P<0.05).与对照组比,观察组的无效例数较少,总有效人数较多(P<0.05).结论 运脾化湿方可用于治疗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湿热证,其机理可能与改善免疫功能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口服补液盐Ⅲ治疗杯状病毒腹泻患儿临床回顾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了解成都地区2012~2014年住院腹泻患儿人杯状病毒感染情况,探讨口服补液盐Ⅲ(ORSⅢ)治疗杯状病毒腹泻患儿的临床安全性与有效性.方法 采用RT-PCR方法对腹泻患儿粪便进行人杯状病毒检测.并将杯状病毒感染患儿分成两组:A组67例患儿使用口服补波盐Ⅲ;B组74例患儿不使用口服补液盐Ⅲ,其余治疗相同,比较两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结果2012~2014年病毒性腹泻住院患儿共1064例,其中杯状病毒感染267例(25.1%),三年分别为28.4%(93/328)、21.6%(100/463)、27.1%(74/273).在267例中141例人杯状病毒感染患儿纳入研究,其中A组67例患儿脱水纠正时间较B组明显缩短、入院后24小时静脉输液量较B组明显减少(P<0.05),且血钠浓度较B组患儿高,但仍在正常范围内.两组患儿血钾浓度及住院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杯状病毒感染是成都地区引起婴幼儿腹泻的常见病原体之一,口服补液盐Ⅲ治疗杯状病毒腹泻住院患儿可有效缩短腹泻病程、脱水纠正时间以及减少入院后24小时静脉输液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口服补液盐治疗血管迷走性晕厥疗效及与血流动力学类型的关系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观察口服补液盐治疗血管迷走性晕厥(VVS)的临床疗效,并评价其对不同血流动力学类型VVS患者的影响.方法 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选择2013年9月至2016年6月东莞东华医院收治的80例VVS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n=25)给予健康教育,观察组(n=55)在健康教育基础上给予口服补液盐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直立倾斜试验(HUTT)转阴率、平卧血压和心率;另外根据不同血流动力学类型,观察组又分为血管抑制型(n=29)和混合型及心脏抑制型(n=26),观察口服补液盐对不同血流动力学类型VVS患者的影响;对照组和观察组治疗6个月后若无晕厥或晕厥先兆发展则停止治疗并随访12个月,观察晕厥或晕厥先兆复发率.结果 治疗6个月后,观察组HUTT转阴率(70.9%)明显高于对照组(24.0%),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平卧血压和心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患者治疗后的HUTT过程中倾斜开始与基础平卧位血压和心率差值的变化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12个月,观察组的晕厥或晕厥先兆复发率(43.6%)明显低于低于对照组(68.0%),差异有显著性(P<0.05);血管抑制型HUTT转阴率(79.3%)、随访晕厥或晕厥先兆复发率(34.5%)略优于混合型及心脏抑制型(61.5%,53.8%),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口服补液盐治疗VVS的疗效要优于单纯健康教育;口服补液盐适用于不同血流动力学类型VVS患者,疗效相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