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口服补液盐散(Ⅲ)中元素杂质的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11/25
目的 建立电感耦合等离子质谱法测定口服补液盐散(Ⅲ)中元素杂质含量.方法 参照ICH Q3D元素杂质指导原则确定了口服补液盐散(Ⅲ)中潜在元素杂质,使用电感耦合等离子质谱仪测定元素杂质含量.结果 在考察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各元素杂质R2均大于0.9940;各杂质回收率均在80%~120%范围内,RSD均小于15%(n=6);各元素杂质精密度RSD均小于15%.结论 方法学验证表明本方法简单、可靠,可对口服补液盐散(Ⅲ)中元素杂质进行有效控制.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1/25
-
口服补液盐Ⅲ治疗杯状病毒腹泻患儿临床回顾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了解成都地区2012~2014年住院腹泻患儿人杯状病毒感染情况,探讨口服补液盐Ⅲ(ORSⅢ)治疗杯状病毒腹泻患儿的临床安全性与有效性.方法 采用RT-PCR方法对腹泻患儿粪便进行人杯状病毒检测.并将杯状病毒感染患儿分成两组:A组67例患儿使用口服补波盐Ⅲ;B组74例患儿不使用口服补液盐Ⅲ,其余治疗相同,比较两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结果2012~2014年病毒性腹泻住院患儿共1064例,其中杯状病毒感染267例(25.1%),三年分别为28.4%(93/328)、21.6%(100/463)、27.1%(74/273).在267例中141例人杯状病毒感染患儿纳入研究,其中A组67例患儿脱水纠正时间较B组明显缩短、入院后24小时静脉输液量较B组明显减少(P<0.05),且血钠浓度较B组患儿高,但仍在正常范围内.两组患儿血钾浓度及住院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杯状病毒感染是成都地区引起婴幼儿腹泻的常见病原体之一,口服补液盐Ⅲ治疗杯状病毒腹泻住院患儿可有效缩短腹泻病程、脱水纠正时间以及减少入院后24小时静脉输液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不同口服补液盐治疗神经介导性晕厥儿童疗效及血清电解质的比较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探讨不同的口服补液盐(oral rehydration salts,ORS)治疗儿童神经介导性晕厥(neurally mediated syncope,NMS)的疗效及血清电解质变化.方法:收集2014年5月至2017年5月因不明原因晕厥及晕厥先兆等症状在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儿童心血管专科门诊初次就诊或住院的患儿,直立倾斜试验(head-up tilt test,HUTT)阳性确诊为NMS,同期完善血清电解质检测,随机分为ORS Ⅰ组(n=27)和ORS Ⅲ组(n=49).给予健康教育结合口服ORS(ORS Ⅰ或ORS Ⅲ)干预并随访.结果:两组性别、年龄、身高、体重、初诊/复诊间隔时间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79.59% vs 62.96%;x2=2.483,p>0.05);两组HUTT转阴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1.02% vs 48.13%;x2=0.058,P>0.05).治疗前ORS Ⅲ组较ORS Ⅰ组血清钠水平[(140.20±2.26) mmol/L vs (138.39±2.72) mmol/L;t=2.856,P<0.05]增高,血清磷水平[(1.46±0.19) mmol/L vs(1.65±0.29) mmol/L;t=3.146,P<0.05]降低;治疗后ORS Ⅲ组较ORS Ⅰ组血清钠水平[(140.31±2.01) mmol/L vs(138.88±2.08) mmol/L;t=2.692,P<0.05]、血清钙水平[(2.31±0.09) mmol/L vs (2.24±0.11) mmol/L;t=2.696,P<0.05]增高,血清磷水平[(1.45±0.16) mmol/L vs (1.61±0.25) mmol/L;t=3.128,P<0.05]降低.ORS Ⅲ组治疗后HUTT阳性组和HUTT阴性组血清电解质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ORS Ⅰ组治疗后HUTT阳性组较HUTT阴性组血清钙、磷水平增加(P<0.05),血清钠、钾、氯、镁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ORS Ⅲ和ORS Ⅰ治疗前、后的血清电解质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ORS Ⅰ组和ORS Ⅲ组中的血管迷走性晕厥和体位性心动过速综合征患儿血清电解质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ORS Ⅲ与ORS Ⅰ治疗儿童NMS疗效相当,但ORS Ⅲ较ORS Ⅰ依从性更好,患儿更易接受.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口服补液盐Ⅲ联合复方嗜酸乳杆菌片治疗婴幼儿急性腹泻病的临床观察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探究口服补液盐Ⅲ联合复方嗜酸乳杆菌片对婴幼儿急性腹泻病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16年3月~2017年3月我院儿科病房收治的急性腹泻病的婴幼儿246例,采用随机数字法将其平均分为观察组(123例)和对照组(123例),在常规对症治疗的基础上,实验组给予口服补液盐Ⅲ联合复方嗜酸乳杆菌片,对照组仅给予口服补液盐Ⅲ,对两组治疗结果进行评价分析.结果:两组患儿治疗前性别、年龄、脱水程度、血清电解质水平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72小时,观察组患儿大便次数和大便量明显减少,与对照组存在统计学意义差异,且观察组显效患儿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无效比例明显低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差异;观察组和对照组患儿均自觉服用药物,依从性100%;两组患儿在治疗期间未出现任何不良反应事件.结论:ORSⅢ联合复方嗜酸乳杆菌片治疗婴幼儿急性腹泻病比单一用药疗效更确切、具有良好的依从性,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矫味型口服补液盐散(Ⅲ)中5-羟甲基糠醛的限量检查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建立矫味型口服补液盐散(Ⅲ)中5-羟甲基糠醛的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方法.方法 以鸟苷为内标,10%甲醇为提取溶液,建立了HPLC法进行5-羟甲基糠醛限量检测的方法.采用十八烷基硅胶色谱柱,UV检测器,5-羟甲基糠醛检测波长为284 nm,内标物鸟苷检测波长为254 nm,以0.1%甲酸水溶液和乙腈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为1.0 mL·min-1.结果 本方法能在25 min内完成目标化合物的分离分析.5-羟甲基糠醛在0.019 27~3.192 μg·mL-1与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且R2为1.0000;鸟苷在0.000 039 85~0.2266 mg·mL-1与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且R2为0.9993.鸟苷定量限为39.85ng·mL-,5-羟甲基糠醛定量限为19.27 ng·mL-1,5-羟甲基糠醛回收率为95.5%,能够满足样品测定的要求.结论 该方法简便、准确、可靠,重复性好,可用于矫味型口服补液盐散(Ⅲ)中5-羟甲基糠醛的定量分析和质量控制.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曲马多致癫痫发作1例
编辑人员丨2023/8/6
1 病例资料患者,男,30岁,主因“诊断原发性肝癌3个月,心悸伴大汗1小时”于2017年3月6日入住我院肿瘤科.既往有冠心病史3个月,高血压病史2.5个月;无抽搐、外伤、感染及特殊服药史;对链霉素过敏;父母及兄弟姐妹体健.入院后生化检查:AST44 U·L-1,AKP 366 U·L-1,谷氨酰转肽酶(GGT) 501 U·L-1,血糖3.1 mmol·L-1;凝血时间:PT24.6s,国际标准化比值(INR) 2.08,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 46.6 s,纤维蛋白原(FIB) 1.51 g·L-1,凝血酶时间(TT) 30.7 s,抗凝血酶Ⅲ45.9%.人院诊断:低血糖症、原发性肝癌.给予5%葡萄糖注射液500 ml+维生素C2.0g+维生素B60.2 g,ivd,qd补液支持;0.9%氯化钠注射液250 ml+胎盘多肽8 ml,ivd,qd调节细胞免疫功能;5%葡萄糖注射液250 ml+还原型谷胱甘肽2.4g,ivd,qd保肝;美托洛尔缓释片47.5 mg,po,qd联合硝苯地平缓释片30 mg,po,bid控制血压;人血白蛋白注射液10 g,ivd,qd联合呋塞米20 mg,iv,qd减轻水肿、利尿.每日给予曲马多缓释片(奇曼丁,萌蒂制药有限公司,规格:100 mg,批号:10100302)100 mg,po,bid镇痛,连续服用5d(共900 mg)后停止口服,间断肌注盐酸曲马多注射液(舒敏,德国格兰泰有限公司,规格:2ml:0.1 g,批号:007081),每次100 mg,共200 mg.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预防性口服补液盐Ⅲ对劳力型热射病大鼠肠道功能具有保护作用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观察劳力型热射病(EHS)大鼠各器官受损情况,探讨预防性口服补液盐Ⅲ(ORSⅢ)对EHS大鼠多器官功能的保护作用.方法 将51只雄性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正常对照组(n=13)、EHS组(n=13)、EHS+饮水组(n=12)和EHS+ORSⅢ组(n=13).EHS各组大鼠均提前7 d进行适应性跑台训练.第8天开始实验前30 min,EHS+饮水组和EHS+ORSⅢ组大鼠灌胃蒸馏水或ORSⅢ 20 mL/kg,EHS组不进行任何预处理;应用热应激联合跑台运动建立EHS模型,大鼠拒绝运动且核心体温>40.5 ℃即制模成功.正常对照组大鼠置于室温(25±2)℃、湿度(50±5)%环境中,不给予任何处理.于制模后6 h取下腔静脉血,采用全自动生化仪检测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乳酸脱氢酶(LDH)、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血肌酐(SCr)、尿素氮(BUN)及血钾、血钠、血氯水平;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血清肠型脂肪酸结合蛋白(I-FABP)水平.结果 EHS组大鼠LDH、ALT、AST、BUN及血钠、血氯水平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LDH(U/L):1 220±427比837±485,ALT(U/L):138(97,164)比37(33,42),AST(U/L):409(380,566)比86(78,104), BUN(mmol/L):11.7(9.6,13.2)比5.9(5.5,6.1),血钠(mmol/L):148.0(143.5,154.5)比139.0(138.0,140.5),血氯(mmol/L):100.9±2.3比97.3±1.4,均P<0.05〕,而CK-MB、SCr、血钾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K-MB(U/L):1 280±373比1 379±480,SCr(μmol/L):38.2±7.5比35.5±6.3,血钾(mmol/L):5.5(4.4,6.2)比4.7(4.4,4.9),均P>0.05〕;EHS+ORSⅢ组仅血钾水平显著低于EHS组〔mmol/L:4.0(3.7,4.4)比5.5(4.4,6.2), P<0.01〕,其他生化指标与EHS组、EHS+饮水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EHS组大鼠血清I-FABP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μg/L:36.90(29.10,45.00)比11.39(0.31,20.80),P<0.01〕;EHS+饮水组和EHS+ORSⅢ组大鼠血清I-FABP水平均明显低于EHS组〔μg/L :24.19(20.00,28.36)、0.31(0.31,5.58)比36.90(29.10,45.00),均P<0.01〕,且以EHS+ORSⅢ组降低更为显著(P<0.01).结论 EHS可造成大鼠肝脏损伤、肠道屏障功能受损及电解质紊乱;预防性ORSⅢ能够保护EHS大鼠的肠道屏障功能,降低血钾,而对肝脏无明显保护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口服补液盐Ⅲ对小儿发热患儿的效果及对CRP、PCT水平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探讨口服补液盐Ⅲ对小儿发热患儿的效果及对CRP、PCT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1月~2018年1月接诊的100例小儿发热患儿进行研究,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将患儿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取常规的抗感染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取口服补液盐Ⅲ治疗.比较分析两组患儿治疗后的临床效果、治疗前和治疗后3d、5d、7d的C反应蛋白(CRP)、血清降钙素原(PCT)水平以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的总有效率(98.00%)明显高于对照组(84.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前,两组患儿的CRP、PCT水平比较差异不明显,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3d、5d、7d,观察组患儿的CRP、PCT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2.00%)明显低于对照组(22.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口服补液盐Ⅲ能够提高小儿发热患儿的临床疗效,改善其CRP、PCT水平,且能够减少患儿不良反应的发生.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低渗丙酮酸钠口服补液盐对50%总体表面积烫伤大鼠血管通透性、胃肠及脏器功能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低渗丙酮酸钠口服补液盐对严重烧伤大鼠血管通透性、胃肠及脏器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雄性SD大鼠80只,建立50%总体表面积(TBSA)Ⅲ度烫伤模型,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大鼠分为4组:烫伤不补液组(NR组)、低渗丙酮酸钠口服补液盐组(PR组)、低渗枸橼酸钠口服补液盐组(CR组)、假烫伤对照组(SR组),每组20只.NR组、PR组及CR组采用96℃水浴浸泡大鼠背部15 s、双下肢15 s、腹部8 s,造成50% TBSAⅢ度烫伤模型(经病理切片证实,为严重烧伤);SR组采用37℃水浴浸泡相同时间.PR组、CR组于伤后即刻开始采用灌胃输入的方法口服补液,补液量和速度均依据Parkland公式,即每1% TBSA补液4 mL/kg,伤后第1个8h补补液量的一半,之后16h补另一半,每0.5h均严格按照计算所得补液量灌注.SR组自由饮水,NR组不予口服补液.观察烫伤后8、24 h各组大鼠各脏器组织含水率、脏器功能指标变化及胃肠功能变化.数据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t检验及x2检验.结果 (1)伤后8、24 h,4组大鼠的脏器组织(心脏、肝脏、肺、肾脏和肠)含水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小于0.05);与NR比较,其余3组大鼠脏器组织含水率均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小于0.05).伤后8h,PR组心脏、肝脏、肺、肾脏和肠的组织含水率分别为(75.66±1.21)%、(72.83±1.12)%、(75.91 ± 1.24)%、(77.67±1.17)%、(79.16±1.01)%,均低于CR组(79.48±1.25)%、(74.16±1.12)%、(78.87 ±0.88)%、(79.39±1.19)%、(81.23 ±0.8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698、4.368、5.112、5.287、4.257,P值均小于0.05);伤后24 h,PR组心脏、肝脏、肺、肾脏和肠的组织含水率分别为(71.78±1.08)%、(66.89±1.11)%、(71.42±1.18)%、(71.64±1.17)%、(73.91±1.03)%,均低于CR组(77.12±1.22)%、(71.13±1.09)%、(75.81±1.14)%、(76.78±1.15)%、(78.42±0.9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4.165、4.572、4.981、4.653、5.017,P值均小于0.05).(2)伤后8、24 h4组大鼠各脏器功能指标[磷酸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血清谷丙转氨酶(ALT)、肌酐]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小于0.05);与NR组比较,PR组和CR组大鼠伤后8、24 h CK-MB、ALT、肌酐均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小于0.05);伤后8h,PR组CK-MB、ALT和肌酐分别为(2575.6±165.1)U/L、(270.3±61.2) U/L、(46.1±6.4) μmol/L,均低于CR组(3949.4±165.5) U/L、(542.6±60.1)U/L、(66.7±6.8) μmol/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396、5.465、5.146,P值均小于0.05);伤后24h,PR组CK-MB、ALT和肌酐分别为(1652.8±167.8)U/L、(226.9±12.1)U/L、(38.2±4.8) μmol/L,均低于CR组(3247.2±121.2) U/L、(418.1±10.9)U/L、(51.1±5.4) μmol/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382、4.957、4.060,P值均小于0.05).(3)伤后8、24h,PR组胃排空率(85.1±1.4)%、(91.2±1.8)%,均高于CR组(45.7±1.8)%、(66.1±1.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37.327,38.421,P值均小于0.05).(4)伤后8、24h,PR组肠吸收总量(20.07±0.78)、(44.07±2.54) mL,均高于CR组(14.81 ±0.69)、(31.53±1.62) 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4.716、5.217,P值均小于0.05).结论 低渗丙酮酸钠口服补液盐能显著改善严重烫伤大鼠血管通透性、胃肠及脏器功能,可能对严重烫伤大鼠的复苏提供一定的治疗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5家儿童医院门/急诊微生态制剂处方调查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了解我国儿科临床微生态制剂使用现状及存在问题,为儿童合理应用微生态制剂提供参考.方法:通过全国范围内5家"三甲"儿童医院的信息系统,检索2019年1-3月使用含微生态制剂的全部门/急诊处方,对微生态制剂使用的品种情况、患儿年龄分布、临床诊断、联合用药、超说明书用药等进行调查分析.结果:共抽取门/急诊处方74210张,涉及18种微生态制剂,其中酪酸梭菌二联活菌散处方数排序居第1位(31146张,41.97%),其次为布拉氏酵母菌散(14289张,19.25%)、复方嗜酸杆菌活菌片(10281张、13.85%)等;患儿年龄为<18岁,以1~<3岁婴幼儿占比最大(33753张,45.48%);临床诊断为消化道疾病的最多(54009张,72.78%),其次为呼吸系统感染性疾病(11744张,15.83%);与微生态制剂联用的有健脾胃类中成药(18546张,24.99%)、抗菌药物(10595张,14.28%)和口服补液盐Ⅲ(8238张,11.10%);19532张(26.32%)处方存在超说明书用药的情况,主要表现为超适应证用药(15590张,21.01%)、超用法用量用药(8098张,14.52%),少数处方存在超人群用药(48张,3.91%).结论:微生态制剂在儿童中超说明书用药的发生率较高,医务人员应规范处方行为,促进合理用药.同时应鼓励相关部门完善药品说明书中儿童用药信息,保证患儿用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