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京市市售结球生菜诺如病毒和轮状病毒污染状况调查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调查北京市市售结球生菜诺如病毒(norovirus,NoV)和轮状病毒(rotavirus,RV)污染情况。方法:2015年11月至2016年10月,在北京市某菜市场摊位采集结球生菜54件。用离心法和直接法,分别对应3种洗脱液洗脱菜叶中病毒并浓缩,用荧光PCR法检测NoV和RV核酸。用半巢式RT-PCR方法扩增NoV阳性样本的衣壳蛋白区基因,PCR产物直接测序,用BioEdit7.0. 9.0软件进行序列比对,用MEGA6.06软件构建进化树。结果:54件结球生菜,未检出RV。NoV总检出率为11.1%(6/54),其中GI组1件、GⅡ组3件、GI/GⅡ组混合2件。春夏秋冬季检出率依次为8.3%(1/12)、0.0%(0/8)、28.6%(4/14)和5.0%(1/20)。1件GⅡ阳性样本测序成功,为GⅡ.3基因型,该毒株与2014年广东省人源毒株KY348698相似性最高100.0%。结论:北京市市售部分结球生菜存在人源NoV污染,生食未洗净结球生菜有引起病毒性急性胃肠炎的风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2017年山东省三个城市食源性腹泻中胃肠炎病毒的病原谱特征分析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分析山东省三个城市食源性腹泻病例中胃肠炎病毒病原谱的分布和流行特征。方法:于2017年1—12月,以山东省济南、烟台和临沂市的6家哨点医院为研究现场,收集1 397例食源性腹泻病例的粪便标本,同时获取其基本信息和临床症状。采用双重荧光定量RT-PCR分别检测如病毒基因Ⅰ组(NoV GⅠ)和Ⅱ组(NoV GⅡ)、札如病毒(SaV)和人星状病毒(HAstV),采用单重荧光定量RT-PCR检测轮状病毒A组(RVA),采用荧光定量PCR检测肠道腺病毒(EAdV),对病毒的特异性片段进行测序、分型。比较不同特征病例胃肠炎病毒阳性率以及阳性和阴性病例间临床症状的差异。结果:年龄 M( P25, P75)为23(1,42)岁;以男性为主,占57.48%(803例);≤5岁儿童居多,占36.36%(508例)。胃肠炎病毒阳性率为33.93%(474例),济南、临沂和烟台市分别为32.03%(147/459)、41.54%(189/455)和28.57%(138/483)( P<0.001);NoV GⅡ组的阳性率最高,为16.54%(231例),5月(24.75%,50/202)和6月(19.59%,38/194)出现高峰,以GⅡ.P16/GⅡ.2型(48.28%,56/116)为主。阳性病例中,44.51%(211/474)出现呕吐症状,高于阴性病例(34.13%,315/9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01)。 结论:山东省食源性腹泻病例中男性、5岁以下儿童居多;NoV GⅡ流行强度较高,发病高峰为春夏季,病毒性胃肠炎临床症状不典型。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北京地区五岁以下儿童病毒性急性胃肠炎病原构成与临床特征分析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了解北京地区5岁以下儿童轮状病毒、诺如病毒、腺病毒及星状病毒相关急性胃肠炎的流行特点和临床特征。方法:在北京地区6个区县6家医院肠道门诊每月收集前30名年龄在5岁以下首次就诊的急性胃肠炎患者的信息资料和粪便样本,并对轮状病毒、诺如病毒、腺病毒及星状病毒四种病原进行PCR检测,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四种病毒相关的急性胃肠炎流行特征进行描述,单因素方差分析各病毒引起的急性胃肠炎的Vesikari临床严重程度评分,采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急性胃肠炎的临床特征相关危险因素。结果:2 052份样本中,非混合感染709例(34.6%):其中轮状病毒411例(20.0%),诺如病毒153例(7.5%),腺病毒86例(4.2%),星状病毒59例(2.9%);混合感染135例(6.6%)。轮状病毒性急性胃肠炎的Vesikari评分(8.0±3.1)高于诺如病毒(6.4±2.4, P<0.001)、腺病毒(6.2±2.1, P<0.001)及星状病毒(6.1±2.0, P<0.001)。临床特征比较结果显示:以星状病毒为参照,5岁以下儿童感染轮状病毒急性胃肠炎后更易出现:≥5 d的腹泻( OR=3.33)、1 d内≥3次的呕吐( OR=8.79)、≥1 d的呕吐( OR=3.96)、Vesikari评分≥11的重症病例( OR=13.19);感染诺如病毒易出现1 d内≥3次的呕吐( OR=5.71);感染腺病毒易出现≥5 d的腹泻( OR=2.62);以轮状病毒为参照,5岁以下儿童感染诺如病毒( OR=0.40)或腺病毒( OR=0.28)后较少出现≥38.4 ℃的发热症状。 结论:本研究结果显示各病毒导致的急性胃肠炎特点不同,轮状病毒引起的急性胃肠炎临床症状较重,24月龄以下婴幼儿是轮状病毒感染的高危人群,应尽早采取有效预防措施如接种疫苗来保护易感人群。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轮状病毒相关中枢神经系统并发症的发生机制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天前
轮状病毒(rotavirus,RV)易引起儿童病毒性胃肠炎。RV感染后可引起广泛的全身性表现,常累及中枢神经系统(central nervous system,CNS),导致良性惊厥、脑膜炎、脑炎、脑病等。然而,目前RV引发CNS并发症的潜在机制仍缺乏明确或一致的证据。本综述旨在回顾RV感染相关的CNS并发症研究,阐述其可能的发生机制假说和相关证据,为进一步RV感染机制研究以及针对性治疗策略提供科学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2014-2017年北京市昌平区成年人急性感染性腹泻1 520例病原体检测结果分析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了解北京市昌平区成年人急性感染性腹泻的病原菌谱及流行特征。方法:收集2014-2017年北京市昌平区中医医院肠道门诊腹泻患者检测粪便标本,进行肠道常见致病菌和病毒核酸检测。结果:1 520例腹泻病例中,共检出阳性样本483份,检测阳性率为31.8%;其中细菌样本360份,阳性率23.7%,病毒样本123例,阳性率8.1%。细菌性病原体中,副溶血弧菌最高(22.2%)、其次致泻性大肠埃希菌(21.9%)和沙门菌(19.7%);病毒性病原体中,诺如病毒(15.7%)和轮状病毒(9.7%)检测阳性率较高;各年龄组中以21~30岁患者病原体检出率最高(30.8%);疾病主要流行于夏春季;大肠埃希菌以肠致病性大肠埃希菌(EPEC)最高(67.0%);沙门菌以肠炎沙门菌(44.2%)为多;志贺菌以宋氏志贺菌(86.5%)为多。结论:2014-2017年北京市昌平区感染性腹泻致病菌以副溶血弧菌及致泻性大肠埃希菌为主,沙门菌感染也是腹泻常见病原菌;病毒以诺如病毒感染为主;应加强感染性腹泻致病菌常规监测,在流行季节做好重点人群健康宣教工作,以指导感染性腹泻的防控工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轮状病毒性肠炎伴心肌损伤危险因素探讨及风险列线图模型的建立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探讨轮状病毒性肠炎伴心肌损伤的危险因素及建立风险列线图模型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湖北医药学院附属东风医院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诊治的247例轮状病毒性肠炎患儿的临床资料,按照是否发生心肌损伤分为心肌损伤组(158例)与无心肌损伤组(89例),调取所有患儿基本信息资料,采用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轮状病毒性肠炎伴心肌损伤的独立危险因素,利用R软件建立风险列线图模型,并对风险列线图模型的精准度和区分度进行验证。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呕吐、重度脱水、电解质代谢紊乱、酸中毒和心电图异常是轮状病毒性肠炎伴心肌损伤的危险因素( 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在6个月至1岁( OR=1.989,95% CI 1.123~3.524)、呕吐( OR=2.509,95% CI 1.405~4.480)、重度脱水( OR=2.782,95% CI 1.083~7.142)、电解质代谢紊乱( OR=1.655,95% CI 1.011~3.007)及酸中毒( OR=2.417,95% CI 1.348~4.332)是轮状病毒性肠炎伴心肌损伤的独立危险因素( P<0.05)。风险列线图模型显示具有较好的预测能力,同时使用Bootstrap内部验证法对该风险列线图模型进行验证,C-index指数为0.736(95% CI 0.704~0.768)。 结论:年龄在6个月至1岁、呕吐、重度脱水、电解质代谢紊乱及酸中毒是轮状病毒性肠炎伴心肌损伤的独立危险因素,相关风险列线图模型的建立有利于临床人员筛查高危人群和制定相关防治措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赖氨葡锌联合消旋卡多曲治疗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的临床观察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探讨赖氨葡锌颗粒联合消旋卡多曲治疗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的临床疗效及对心肌酶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7月至2019年7月温州市人民医院收治的轮状病毒性肠炎患儿11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55例。对照组患儿给予消旋卡多曲颗粒治疗,研究组患儿给予赖氨葡锌颗粒联合消旋卡多曲颗粒治疗。两组疗程均为7 d。记录治疗期间药物不良反应,统计患儿腹泻停止时间、发热消退时间、呕吐停止时间及住院时间,分别于治疗前后检测患儿血清心肌酶含量,评价患儿的疗效。结果:研究组腹泻停止时间、发热消退时间、呕吐停止时间及住院时间[(2.61±0.69)d、(1.31±0.48)d、(2.17±0.54)d、(4.03±0.82)d]均显著短于对照组[(3.84±0.82)d、(2.76±0.63)d、(3.39±0.71)d、(5.42±1.07)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6.207、8.154、7.316、5.593,均 P<0.05)。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4.54%(52/5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0.00%(44/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 2=5.238, P<0.05)。研究组治疗后血清磷酸肌酸激酶、磷酸肌酸激酶同功酶和乳酸脱氢酶含量[(35.02±5.36)U/L、(92.83±9.62)U/L、(112.09±12.73)U/L]均显著低于对照组[(46.54±6.93)U/L、(118.36±10.83)U/L、(118.36±10.83)U/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7.629、10.637、9.592,均 P<0.05)。治疗期间,两组患儿恶心、便秘、皮疹和嗜睡等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9.09%(5/55)比10.91%(6/55),χ 2=0.101, P=0.751]。 结论:与消旋卡多曲单独治疗比较,赖氨葡锌颗粒联合消旋卡多曲可有效缩短轮状病毒性肠炎患儿临床症状改善时间,提高总体疗效,降低心肌损伤程度,且不增加不良反应。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肠道分节丝状菌与儿童轮状病毒感染关系分析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探讨肠道分节丝状菌(SFB)定植与轮状病毒感染风险的关系及SFB抵御轮状病毒感染的可能机制。方法:病例对照研究。选择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门诊因腹泻经粪便检测轮状病毒阳性的0~5岁患儿50例为研究对象,即轮状病毒性肠炎组,并以非胃肠道疾病、非感染性疾病的外科疾病患儿55例为对照组,年龄、性别组成与轮状病毒性肠炎组相匹配。提取粪便菌群的DNA,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测定SFB,将轮状病毒性肠炎组及对照组患儿分别按照年龄和性别分组,分析SFB的阳性率在不同组间的差异,并进一步比较分析这两组患儿在≤2岁组及>2~5岁年龄组SFB阳性率的差异。通过p3340蛋白与轮状病毒进行中和试验,确定Vero细胞轮状病毒感染率与p3340浓度之间的关系。组间比较采用 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 结果:轮状病毒性肠炎组患儿50例,年龄(1.7±0.9)岁,对照组患儿55例,年龄(1.8±1.1)岁。轮状病毒性肠炎组患儿SFB 的阳性率在各个年龄中呈递减分布,其中≤1岁组最高,为10/14,>1~2岁组为67%(14/21),>2~5岁组为9/1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867);对照组患儿≤1岁组SFB阳性率为12/15,>1~2岁组为95%(19/20),>2~5岁组为50%(10/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04)。轮状病毒性肠炎组患儿男童SFB阳性率为74%(20/27),女童为56%(13/2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χ2=1.71, P=0.192);对照组患儿男童SFB阳性率为79%(22/28),女童为70%(19/2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χ2=0.49, P=0.485)。轮状病毒性肠炎组SFB阳性率66%(33/50),对照组为75%(41/5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χ2=0.56, P=0.454)。在≤2岁患儿中,轮状病毒性肠炎组SFB阳性率69%(24/35),对照组为89%(31/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4.16, P=0.041);在>2~5岁患儿中,轮状病毒性肠炎组SFB阳性率为9/15,对照组为50%(10/2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734)。经Pearson相关性分析,随着SFB阳性率的增加,轮状病毒的感染率呈下降趋势( r=-0.87, P<0.001)。随着p3340特异蛋白浓度的增加,适合培养轮状病毒的Vero细胞荧光素酶的发光强度呈下降趋势( F=4.17, P=0.001)。 结论:2岁以内婴幼儿肠道SFB定植与降低轮状病毒感染风险相关;克隆特定SFB功能蛋白p3340可以中和轮状病毒感染Vero细胞,且这种针对轮状病毒感染的机制可能不同于常见的抗病毒机制。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思维导图对轮状病毒性肠炎患者康复护理的效果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探讨思维导图对轮状病毒性肠炎患者康复护理的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2月至2020年3月湖南省儿童医院收治的轮状病毒性肠炎患儿80例,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接受轮状病毒性肠炎常规健康教育。干预实施思维导图宣教,贯通入院到出院全过程。评价两组患儿退热时间、止吐时间、止泻时间、住院天数、临床疗效,家属对护理的满意度。结果:干预组患儿退热时间、止吐时间、止泻时间、住院天数低于对照组;干预组患儿临床疗效、家长平均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思维导图应用于轮状病毒性肠炎患者,可缩短退热时间、止吐时间、止泻时间、住院天数,提高患儿疗效、家长满意度。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葛根芩连汤加味联合西药治疗儿童轮状病毒性肠炎湿热证临床研究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目的:观察葛根芩连汤加味联合西药治疗儿童轮状病毒性肠炎湿热证的临床疗效,以及对心肌酶谱的影响.方法:选取180例轮状病毒性肠炎湿热证患儿,依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90例.对照组给予西药对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葛根芩连汤加味治疗,2组均治疗5 d.比较2组临床疗效、症状消失时间,以及治疗前后心肌酶谱指标水平、中医证候积分.结果:治疗5 d后,观察组总有效率94.44%,高于对照组84.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腹泻消失、退热、呕吐消失、脱水消失及粪便RV转阴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5 d后,2组血清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谷草转氨酶(AST)、乳酸脱氢酶(LDH)、α-羟丁酸脱氢酶(α-HBDH)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观察组上述5项心肌酶谱指标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5 d后,2组大便频数、脘腹胀满、口渴烦躁、神疲乏力、食欲不振积分均较治疗前降低,观察组上述5项中医证候积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葛根芩连汤加味联合西药治疗能够快速缓解轮状病毒性肠炎湿热证患儿的症状和体征,缩短病程,减轻心肌损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