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牡丹名实再辨
编辑人员丨6天前
通过对古代相关医药文献进行深入研究,并以古代考据学研究成果、文艺作品以及观赏牡丹的栽培时间作为旁证,对牡丹名实进行更为全面系统的考辨。经研究得出,初唐以前,牡丹主要是紫金牛属植物的名称;古代药物名实之间不完全是一对一的关系,一对多的情况也十分常见,通过开展相关考证可以为中药学研究提出新的思路与线索。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移动戒烟项目:研究方法及纳入对象的基线特征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介绍移动戒烟项目研究方法及纳入对象的基线特征。方法:本研究为纵向、真实世界研究,采用非随机对照设计。移动戒烟项目由“在线戒烟”同名微信公众号、小程序及网站组成,用户关注微信公众号、在线填写基线信息并设置戒烟日后,在6个半月内会接受162条按计划发送的戒烟消息提醒。本研究收集2021年5月26日至2022年9月30日“在线戒烟”注册用户信息,分析人口学特征、吸烟特点、烟草依赖程度、戒烟原因等基线数据。结果:研究期间共16 746例注册,经纳入排除标准及指标填写完整情况筛选后,共13 887例(82.9%)纳入分析,每年的5—6月纳入对象1 381~2 707例/月,高于其他月份的233~569例/月,且华北地区占比最多(29.3%)。纳入对象中男性有13 316例(95.9%),年龄(36±10)岁,以25~34岁(38.8%)及35~44岁(30.8%)为主。吸烟特征方面,每日吸烟者有12 564例(90.5%),吸烟起始年龄为18(15,20)岁,烟草依赖者11 866例(85.4%),程度以轻度(76.4%)及中度(20.2%)为主。戒烟原因方面,9 315例(67.1%)为预防疾病,6 742例(48.5%)为担心吸烟对家人有影响,6 731例(48.5%)为家人要求。结论:移动戒烟项目可在较短时间内有效招募有戒烟意愿的吸烟者,尤其是男性、年轻、烟草依赖人群。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端侧吻合技术在个性化游离腹股沟皮瓣移植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端侧吻合技术在个性化游离腹股沟皮瓣移植中的临床应用和效果。方法:自2015年3月至2020年7月,收治四肢软组织(骨)缺损患者88例,根据患者创面情况,在髂腹股沟区设计个性化皮瓣,并进行游离移植。皮瓣切取方式:游离旋髂浅动脉穿支皮瓣48例,游离腹壁浅动脉穿支皮瓣7例,带髂骨的复合组织瓣19例,旋髂浅动脉及腹壁浅动脉联合皮瓣8例,旋髂浅动脉及腹壁浅动脉分叶皮瓣6例。皮瓣切取面积为4.0 cm×6.0 cm~10.0 cm×30.0 cm。皮瓣动脉和受区主干动脉均行端侧吻合:与桡动脉吻合36例,与尺动脉吻合12例,与足背动脉吻合18例,与胫前动脉吻合15例,与胫后动脉吻合7例。皮瓣静脉吻合:42例皮瓣吻合2条静脉,分别为同名浅静脉和伴行静脉;46例皮瓣吻合1条同名浅静脉。皮瓣伴行静脉与受区主干动脉的伴行静脉行端侧吻合,同名浅静脉与受区主干动脉的伴行静脉或皮下浅静脉行端端吻合。术后随访内容包括皮瓣血运、肢体远端血运、受区和供区的外观以及患者的满意度。结果:83例皮瓣顺利成活;5例出现血管危象,其中2例术后48 h内出现动脉危象,探查后发现1例为动脉血栓形成,1例为动脉被吻合静脉的血管吻合器压迫所致。另外3例72 h出现静脉危象,探查后发现均为静脉吻合口处血栓形成所致。5例出现血管危象的皮瓣经重新吻合血管或血管转位后全部成活。术后随访时间3~24(平均10)个月,皮瓣移植的供区和受区均愈合良好,皮瓣血运良好,质地柔软;肢体远端无血运障碍。结论:端侧吻合技术适用于髂腹股沟区各种形式的游离皮瓣移植,不仅解决供区皮瓣血管蒂偏细的问题,而且可以保留受区肢体的主干动脉,不影响远端血供。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本草图经》中涉及今浙江省的州军冠名药图考
编辑人员丨6天前
《本草图经》中有38幅药图名称涉及今浙江省。考释出涉及今浙江省的州军冠名药图30幅,共涉及植物药20科29属30种,矿物药1种。尚有7幅植物图有待进一步考证。其中有25个涉及今浙江省的州军冠名药图品种与今品种来源一致,5个品种为浙江省北宋地方习用或异物同名品种,5个品种因形态描述及绘图过于简略,从而导致知名而不知物。在考证分析过程中,发现《本草图经》“明州黄药”图与“秦州红药”图存在图文颠倒现象。除此之外,通过比对刘甲刻本《大观本草》与张存惠刻本《政和本草》中以地冠名图发现,张存惠刻本《政和本草》中“晋州贝母”为刘甲刻本《大观本草》中的“越州贝母”图名更具合理性。浙江省道地药材“台州乌药”以及“浙八味”中“浙白术”“笕麦冬”“温郁金”“浙贝母”的历史分别可追溯到《本草图经》“台州乌药”“越州白术”“睦州麦冬”“温州蓬莪荗”“越州贝母”图,为浙江省道地药材及特色中药资源研究提供了宋代本草图文史料。《本草图经》中产地涉及今浙江省的药材分布情况及记叙风格,反映出浙江省北宋时期中药资源的利用与发展侧重于沿海地区。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钩吻药名辨析
编辑人员丨6天前
对马钱科钩吻属植物钩吻 Gelsemium elegans (Gardn. & Champ.) Benth.植物中文名和药材名的同名异物、同物异名混淆现象进行了较为深入的历史考证和名义解析。古今文献书籍著录钩吻的各种不同的正名、别称不下38种,经过整理分析,认为有一些名称是误写或对形态、功能理解的错误造成的,随后提出马钱科植物 G. elegans的中文名和以其全株药用的药材名均以"钩吻"作正名为好,并对加强中药名称的研究整理提出了建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黄龙汤源流考
编辑人员丨6天前
“同名异方”是中医方剂中的常见现象,黄龙汤因其变化较多可视作其中的代表,为明确黄龙汤的类型,有必要对其究源溯流。运用传统文献学方法对1911年以前有关黄龙汤的文献进行梳理,探究各类黄龙汤的起源和流变过程。经过梳理发现,黄龙汤主要有以下7类:粪汁黄龙汤、小柴胡汤加减方类黄龙汤、陶氏黄龙汤、《太平圣惠方》黄龙汤、《圣济总录》黄龙汤、傅氏黄龙汤、《竹林女科证治》黄龙汤。其中小柴胡汤加减方类黄龙汤包括4种小类,即姚氏黄龙汤、《古今录验》黄龙汤、《类证活人书》黄龙汤、钱氏黄龙汤。而陶氏黄龙汤又衍化出新加黄龙汤。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缩泉丸用茴香考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缩泉丸是由乌药、益智仁和山药组成的,出自《魏氏家藏方》,原名"固真丹",在《魏氏家藏方》方后服法中提到"嚼茴香数拾粒,盐汤或盐酒下",但后世古籍传抄过程中常与另一首同名方相混淆,大多数《方剂学》教材也陈陈相因,未提及"嚼茴香数十粒"。经考证发现,缩泉丸中运用茴香可增强全方缩尿作用。《方剂学》教材再版时应遵照原版古籍,在煎服法中注明"嚼茴香数十粒"。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备急千金要方》三个复杂针灸术语考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备急千金要方》中有些针灸学术语含义复杂,指向不明,造成文本理解障碍,也为针灸学史研究带来困难.为此,选取其中的"手心主""足太阴""足太阳"等三个复杂的术语进行考证.发现"手心主"经穴同名,兼指手厥阴心包脉和大陵穴;"足太阴"乃指今之三阴交穴,即"内踝上三寸",而今之三阴交穴位名,在六朝之前文献中位于"内踝上八寸";"足太阳"异穴同名,在不同的著作中分别指足太阳膀胱经的申脉穴和昆仑穴.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石榴名-性-效-制考证
编辑人员丨2024/7/27
通过查阅古今本草专著、方书及其它文献,对石榴名称、药用品种、药用部位、性能、功效应用、炮制等进行考证.结果表明,石榴名称除正名外,异名众多,命名方式各异;石榴药用品种有酸、甘之分,区别较大,存在同名异物现象,药用部位除果皮外,尚有根(皮)及果实、花等.石榴皮药性除酸、涩、温,归大肠经外,尚有寒(凉),归肾经,有毒性等.石榴果皮功效主治除《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收载内容之外,尚有止精漏,外用治痈肿疮毒,体癣,水火烫伤,发白等,驱虫则以根皮为主.炮制时须忌铁器,除炒炭增强收涩之性外,尚有煅炭、醋制、炒焦、炒黄等,须深入研究.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7/27
-
王乐亭透刺针法治疗乳腺增生症理论探微
编辑人员丨2024/7/13
王乐亭六寸金针"曲池透臂臑"的特色针法采用本经浅刺横透法.其穴位的选取依据同名经穴"同气相通"理论,以一针透刺穴性相近四穴,增强通调气血、理气止痛之效;根据脏腑别通理论,肝与大肠相通,"曲池透臂臑"通过别通肝脏,达到标本兼治的目的;根据藏象学说理论,针刺大肠经腧穴,通过布散津液而起到化痰散结消瘀之效.本文主要探究王乐亭透刺针法治疗乳腺增生症的理论依据,得出金针质软温润的特性、透刺一针四穴等特点是治疗乳腺增生症取得疗效的关键因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7/1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