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例抗生素相关性腹泻的病例分析及治疗建议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抗生素相关性腹泻不良后果严重,艰难梭菌是抗生素相关性腹泻的最常见病原体,通过分析抗生素相关性腹泻病例,为临床治疗提供建议和参考.方法:对北京医院4例抗生素相关性腹泻病例的危险因素、治疗方案、预防措施进行分析.结果:病例存在的危险因素包括高龄、抗生素治疗、长期住院、使用质子泵抑制剂等,抗菌药物治疗是发生抗生素相关性腹泻的重要危险因素.4个案例属于艰难梭菌轻中度至重度感染,口服万古霉素进行治疗后好转.病例存在用药疗程不足、未及时停用止泻药及质子泵抑制剂等问题.结论:以往甲硝唑是轻度至中度艰难梭菌的首选药物,现已被万古霉素取代.由于万古霉素口服生物利用度低,在粪便中浓度高,可口服治疗艰难梭菌感染,治疗标准疗程应为10~14 d或抗生素治疗结束后1周.同时应注意避免使用止泻剂及不必要的质子泵抑制剂,尽量使用风险较低的抗生素,减少患病风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清肺颗粒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血清TLR4与IL-6水平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 研究清肺颗粒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AECOPD)患者血清Toll样受体 4(TLR4)与白细胞介素-6(IL-6)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 西安市中心医院 2022 年 1 月—2023 年 4 月住院收治 73 例AECOPD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对照组 36 例采用常规抗感染、吸氧、化痰及平喘等治疗,研究组 37 例加用清肺颗粒口服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肺功能水平(FEV1 与FEV1/FVC)及炎症介质(血清TLR4 与IL-6 水平)差异,同时采用Speaman秩相关分析探究血清TLR4 与IL-6 水平与患者肺功能指标之间的相关性.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结果 ①治疗前对照组与研究组组间TLR4 与IL-6 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 3 周后,研究组与对照组血清TLR4 与IL-6 水平均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且研究组血清TLR4 与IL-6 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治疗前与治疗 3 周后的差值大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治疗前组间FEV1/FVC、FEV1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 3 周后,研究组与对照组FEV1/FVC、FEV1 均上升(P<0.05),研究组FEV1/FVC、FEV1 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前和治疗 3 周后的差值大于对照组,组间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Speaman等级相关分析证实,TLR4、IL-6 水平与肺功能指标呈负相关(P<0.05).④研究组临床控制率和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清肺颗粒可显著降低AECOPD患者的血清TLR4 与IL-6 水平,同时改善肺功能,且血清TLR4 和IL-6 与肺功能存在一定的负相关关系.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根因分析法联合品管圈管理对精神科住院患者院内感染的控制效果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究根因分析法联合品管圈管理对精神科住院患者院内感染的控制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3月至2021年3月期间威海市立第三医院精神科住院患者20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区组随机法将所有患者分为两组,分别为实验组106例和对照组94例。其中对照组行常规护理管理,实验组行根因分析法联合品管圈管理,比较两组患者院内感染情况及生活质量差异,并分析院内感染影响因素。结果:干预3个月后,实验组患者院内感染发生率为5.66%(6/106),对照组院内感染的发生率为22.34%(21/94)( χ2=11.870, P<0.05),且实验组干预1、2、3个月的发生率分别为2.83%、1.89%、0.94%,均分别低于对照组的8.51%、7.45%、6.38%。实验组简明状况调查量表(SF-36)评分的生理功能、生理职能、社会功能、精神健康、躯体疼痛、情感职能、活力及总体健康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抗菌药的使用、抗精神药物的使用及管理方式均为院内感染的危险因素( OR=5.223、19.151、8.138、3.456, P<0.05)。 结论:根因分析法联合品管圈管理可有效降低精神科住院患者院内感染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同时加强抗菌药物、抗精神药物及院内管理有助于院内感染发生率降低。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浙江台州地区婴幼儿诺如病毒感染特征及危险因素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了解浙江台州地区婴幼儿腹泻病例诺如病毒的感染情况,并分析其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7年1—12月台州地区腹泻哨点监测医院0~6岁腹泻患儿670例,对患儿粪便样本进行诺如病毒核酸检测,与轮状病毒感染患儿进行症状对比,同时根据病毒阳性情况,选取396例健康体检儿童作为对照组,分析诺如病毒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670例腹泻患儿中诺如病毒阳性率为19.70%(132例),其中GⅡ基因型110例,GⅠ基因型22例;不同性别和年龄腹泻患儿诺如病毒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2017年1—2月和10—12月阳性率呈现高峰;诺如病毒感染患儿腹泻≥5次/d、水样便、呕吐及发热的比例明显高于轮状病毒感染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 2=43.147、12.563、49.847、28.589, 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菜板生熟未分( OR=1.958,95% CI:1.243~3.086)和发病前1周接触胃肠炎患者( OR=2.438,95% CI:1.247~4.765)是诺如病毒感染的危险因素。 结论:婴幼儿腹泻病例诺如病毒感染呈明显的季节性分布,菜板生熟未分、发病前1周接触胃肠炎患者是诺如病毒感染的危险因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2型糖尿病合并败血症患者病原菌分布及药物敏感性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合并败血症患者的病原菌种类及其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性。方法:回顾性分析仪陇县人民医院2017年7月至2020年7月收治的2型糖尿病合并败血症患者139例的临床资料,总结其病原菌分布及其药物敏感性。结果:139例患者中共检测到139株病原菌,其中革兰阴性菌105株[75.5% (105/139)],革兰阳性34株[24.5%(34/139)],真菌0株[0.0%(0/139)]。革兰阴性菌以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为主;革兰阳性菌以葡萄球菌属为主,其中以金黄色葡萄球菌、肠球菌、人葡萄球菌亚种多见。医院感染和社区感染常见病原菌均为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常见革兰阴性病原菌对头孢唑林、氨苄西林、头孢他啶、头孢曲松、妥布霉素、复方磺胺甲噁唑的耐药性较高;常见革兰阳性菌对青霉素、红霉素、克拉霉素的耐药性较高。结论:2型糖尿病合并败血症患者病死率较高,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是最常见的病原菌。同时应重视原发感染部位对2型糖尿病合并败血症的影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心导管室接诊疑似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管理流程
编辑人员丨5天前
本文介绍了心导管室接诊疑似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管理流程,从制度流程优化、全程质量防控管理、特殊消毒隔离等多方面实现全面管理。旨在为医护人员提供借鉴,保证患者得到快速高效救治的同时实现医护人员零感染,为临床护理和防控工作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Dual刀预切开在困难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中的应用(含视频)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索Dual刀预切开在困难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 ERCP)中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9年3月于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内镜中心就诊行ERCP治疗的40例患者,对插管困难的患者行Dual刀预切开,再行插管,评估该种方法对插管成功率及并发症的影响。结果:40例患者中胆管结石21例,胰腺或胆管肿瘤15例,良性乳头或胆管狭窄4例。39例Dual刀切开后插管成功,成功率为97.5%(39/40);l例未成功病例为胰腺肿瘤广泛侵犯胆管。术后发生血淀粉酶升高共11例,其中高淀粉酶血症2例,无出血、穿孔、ERCP术后胰腺炎、感染及死亡病例。结论:Dual刀预切开在增加插管成功率的同时,降低了切开过程中的出血、穿孔及ERCP术后胰腺炎风险,提高了困难ERCP的成功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下肢延长术并发症的分类与治疗策略
编辑人员丨5天前
在下肢不等长矫形和侏儒症患者增高方面,下肢延长尤以股骨延长、胫骨延长技术最为常用和有效,但在临床上仍有一些并发症发生,某种程度上限制了这项技术的应用和发展。其原因可能与以下两点有关:①国内卫生和医学教育系统缺乏肢体延长亚学科建制,各大医院骨科极少有设立"肢体延长与重建"专科,学术与临床难以正确引领;②下肢延长与重建是个系统工程、整合学科,现代肢体延长技术具有自己的理论原则、医疗模式与医疗流程,不能完全应用经典骨科医疗范式指导。有学者将下肢延长的并发症按局部、全身,即刻、早期和晚期划分,或以感染和非感染分类,或按程度分为问题、障碍、并发症等,秦泗河提出将并发症按性质划分为软组织性、关节性、骨性、感染性和复合性五大类。这种分类方法能体现不同类型的特点,反应出层层递进的关系,便于记录、区分、强调和规避。下肢延长的不同时期可发生不同性质的并发症,不同性质的并发症可单独发生,也可以同时发生,不同程度的并发症亦可相互转化,互为因果。这就要求任何从事肢体延长的手术医生必须有坚实的矫形外科基础,能快速识别和有效处理各种并发症;下肢延长过程中患者应充分理解和执行整个医疗流程风险管控的每个环节要点,共同规避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宏基因组高通量测序协助诊断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术后患者感染病原体的价值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宏基因组高通量测序技术(mNGS)在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术后感染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4月至2020年11月于北京大学血液病研究所进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术后出现局部或全身感染症状的83例患者,并进行mNGS检测。标本包括外周血、脑脊液、肺泡灌洗液、脓腔穿刺液等,同时分析同期细菌/真菌培养、病毒PCR检测结果,将mNGS结果和常规检测结果进行比对。结果:83例患者112份样本进行了mNGS检测,共确定病原微生物34种。其中细菌11种,共17例次,最常见为大肠埃希菌(4/17)。真菌7种,共10例次,白色念珠菌(2/10)。病毒16种,共129例次,细环病毒30.2%(39/129)、CMV 25.6%(33/129)、EBV 14.0%(18/129)。以常规检测手段为金标准,mNGS敏感性为86.5%,特异性为45.0%。单一病原体感染的样本,mNGS与常规检测手段结果一致的共82.9%(29/35);共感染样本中,mNGS与常规检测结果一致的占16/17。结论:mNGS有助于确定感染病原体,可作为常见手段的补充诊断方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上尿路结石成分与循环维生素水平的相关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上尿路结石患者的血浆维生素水平与结石成分的关系。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8月在本院收治的上尿路结石患者(结石组,320例)和同期非尿路结石患者(对照组,90例)的临床资料,再将结石组分为感染性结石组(80例)和非感染性结石组(240例),并将结石组患者按结石成分分为磷酸盐结石组(162例)、草酸盐结石组(106例)、尿酸盐结石(29例)和碳酸钙结石组(20例)、磷酸镁铵(2例)和胱氨酸结石(1例)。记录所有患者的血浆维生素水平,同时收集并分析患者术后的结石成分,分析两组的维生素水平差异和引起上尿路结石的相关影响因素。结果:结石组中占比最大的是磷酸钙结石,其次是草酸钙结石,占比最小的是胱氨酸结石。结石组和对照组患者的血浆维生素A、维生素B1(2、6、9、12)、维生素C、维生素D及维生素E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感染性结石组和非感染性结石组的上述血浆维生素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与对照组相比,磷酸盐、草酸盐、尿酸盐和碳酸钙结石组患者中的血浆维生素B2(6、12)、维生素C、维生素D及维生素E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但维生素B1、维生素B9、维生素A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碳酸钙结石组患者的血浆维生素A较其他组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尿酸结石组中的维生素B1、维生素B9水平低于草酸钙结石组、磷酸钙结石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结石组的血尿酸水平高于对照组( P<0.05),尿酸结石组的血尿酸升高最明显。维生素B1与血尿酸水平存在相关性( r=-0.878, P<0.05)。 结论:碳酸钙结石患者的血浆维生素A升高,尿酸结石患者的血浆维生素B1、维生素B9降低,调整患者维生素水平可能有助于降低特定结石的形成风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