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Dual刀预切开在困难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中的应用(含视频)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索Dual刀预切开在困难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 ERCP)中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9年3月于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内镜中心就诊行ERCP治疗的40例患者,对插管困难的患者行Dual刀预切开,再行插管,评估该种方法对插管成功率及并发症的影响。结果:40例患者中胆管结石21例,胰腺或胆管肿瘤15例,良性乳头或胆管狭窄4例。39例Dual刀切开后插管成功,成功率为97.5%(39/40);l例未成功病例为胰腺肿瘤广泛侵犯胆管。术后发生血淀粉酶升高共11例,其中高淀粉酶血症2例,无出血、穿孔、ERCP术后胰腺炎、感染及死亡病例。结论:Dual刀预切开在增加插管成功率的同时,降低了切开过程中的出血、穿孔及ERCP术后胰腺炎风险,提高了困难ERCP的成功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双入路腹腔镜技术治疗肾上腺巨大嗜铬细胞瘤的手术经验及临床疗效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经后腹腔联合经腹腔双入路腹腔镜技术治疗巨大嗜铬细胞瘤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总结初步疗效和临床技术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陆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21例巨大嗜铬细胞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男12例,女9例。平均年龄(42.9±11.9)岁。体质指数(23.2±3.1)kg/m 2。术前收缩压150~220 mmHg(1 mmHg=0.133 kPa),舒张压80~160 mmHg。术前CT检查均提示嗜铬细胞瘤;肿瘤位于右侧12例,左侧9例;平均最大径(9.1±3.3)cm。术前21例均予甲磺酸多沙唑嗪充分控制血压。21例均全麻下行单一体位经后腹腔联合经腹腔双入路腹腔镜手术:患者取健侧折刀位,先经后腹腔充分游离肿瘤,然后纵向切开腹膜反折,于患侧锁骨中线与肋缘交点下2横指新建1个通道,联合经后腹腔操作通道转换行经腹腔手术。记录手术相关数据、术中循环监测数据、术后并发症及随访信息等。 结果:本组21例手术均顺利完成,术中无肿瘤破裂,无中转开放手术。平均手术时间(166.7±32.8)min;估计失血量(205.4±45.3)ml,5例因术中失血量大输血治疗。术中9例发生循环不稳定;术后5例出现持续>24 h的低血压,予静脉泵入去甲肾上腺素恢复正常。未出现其他并发症。平均住院时间(6.5±1.7)d。病理检查均诊断为嗜铬细胞瘤。中位随访12(6~30)个月,21例血压均恢复正常,未见肿瘤复发。结论:双入路腹腔镜技术有利于术野显露,避免暴力牵拉或压迫瘤体,可降低术中循环不稳定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该术式安全可行,为治疗巨大嗜铬细胞瘤提供了一种新的手术方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Kahook双刃刀内路小梁切除术和小梁消融术治疗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的初步效果分析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比较Kahook双刃刀(KDB)内路小梁切除术和小梁消融术治疗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POAG)的中期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前瞻性非随机临床对照研究。收集2017年5月至2022年4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北京同仁眼科中心拟接受KDB内路小梁切除术(KDB组)或小梁消融术(消融术组)的POAG患者,并分组进行手术。手术成功标准为术后眼压≤21 mmHg(1 mmHg=0.133 kPa)和眼压下降幅度≥20%。分别在术前和术后1 d、1周、1个月、3个月和6个月进行检查,记录眼压、降眼压药物使用数量以及术后的手术成功比例(主要为术后6个月眼压≤21 mmHg的比例)、手术相关并发症情况。采用独立样本 t检验、Mann-Whitney秩和检验及 χ2检验、重复测量两因素方差分析、Bonferroni检验、Friedman M检验、Wilcoxon符号秩检验、对数秩成对比较等统计学方法。采用Kaplan-Meier方法计算2个组的累积手术成功率。 结果:纳入POAG患者27例(27只眼),男性17例(17只眼),女性10例(10只眼);年龄为(39.9±17.7)岁。KDB组11例(11只眼)、消融术组16例(16只眼)。2个组临床基线情况比较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KDB组和消融术组术后1周[(16.6±6.3)和(16.4±4.1)mmHg]、6个月[(17.8±5.3)和(19.9±4.4)mmHg]的眼压均低于术前[(25.1±9.3)和(27.4±9.1)mmHg],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KDB组和消融术组组间眼压总体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术后6个月眼压下降幅度KDB组为23.4%,消融术组为19.0%,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KDB组和消融术组术后3个月[2.0(1.0,4.0)和2.0(1.0,2.3)种]和6个月[2.0(0.0,4.0)和2.0(1.0,3.0)种]的降眼压药物使用数量与术前[4.0(2.0,4.0)和3.0(2.0,4.0)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2个组降眼压药物使用数量总体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2个组术后眼压下降幅度≥20%的比例总体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2个组术后眼压≤21 mmHg的比例总体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术后6个月KDB组和消融术组眼压≤21 mmHg的比例分别为81.8%和68.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2个组均未出现严重手术相关并发症。 结论:KDB内路小梁切除术和小梁消融术治疗POAG均可有效降低眼压且具有较好的安全性,在使用相同数量降眼压药物基础上均可获得更佳的眼压控制效果,在眼压的下降幅度和减少术后降眼压药物使用数量方面无明显不同。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优化手术工具行双平面假体隆乳术的效果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通过优化手术辅助工具经腋窝入路行双平面假体隆乳术,改善手术效率及整体效果。方法:2019年1月至2021年5月,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整形美容中心收治需行假体隆乳术女性患者130例,年龄23~41(32±8)岁,分为高配组63例,标配组67例。分别对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24 h引流量、术后视觉模拟(VAS)疼痛评分及满意度等进行统计。结果:高配组比标配组:手术时间(78.6±12.2) min比(93.1±12.1) min( t=15.73, P<0.05);术中出血量(3.1±1.0) ml比(14.4±3.5) ml( t=13.83, P<0.05);术后24 h引流量(37.2±8.2) ml比(61.4±10.9) ml( t=20.82, P<0.05);术后VAS疼痛评分6.1±1.7比7.5±1.6( t=8.57, P<0.05)。术后6个月,患者满意度评分97.1±1.6比95.6±2.0( t=5.58, P<0.001)。随访中未发现包膜挛缩、血肿、感染、双泡畸形等严重并发症。 结论:手术中用超声刀配合假体递送袋对内镜下经腋路双平面隆乳术的优化升级后,手术效率、安全性、效果、满意度都有提高,值得临床应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两种黏膜切开刀在食管病变内镜黏膜下剥离术中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比较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比较单极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电刀(简称T刀)与Dual刀在ESD治疗食管病变中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纳入2018年6月—2019年1月期间就诊于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诊断为食管病变且行ESD治疗的59例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Dual刀组(30例)及T刀组(29例)。比较两组操作时间、切除速度、完全切除率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等情况。结果:T刀组与Dual刀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合并症等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T刀组、Dual刀组的手术时间分别为(57.86±24.62)min和(66.28±29.48)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1.189, P=0.024);切除速度分别为(22.80±7.31)mm 2/min和(16.20±7.24)mm 2/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3.484, P=0.001);病灶完全切除率分别为86.2%(25/29)和86.7%(26/3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χ2=0.108, P=0.742)。T刀组出现并发症2例(6.9%),Dual刀组并发症共5例(16.7%),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χ2=0.574, P=0.449)。两组均未见术后穿孔、出血情况。 结论:在食管病变ESD中,T刀相较于Dual刀能缩短手术时间,提高切除速度,安全性、有效性具有一定优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机器人辅助软性输尿管镜手术系统的体外性能评价和动物体内手术应用研究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评价新型机器人辅助软性输尿管镜手术系统(Ra-fURS)的性能,并探讨应用该系统行动物手术的可行性、效果和安全性。方法:2020年10月使用自主研发的机器人辅助软性输尿管镜手术系统,配合软性输尿管镜进行研究。研究分为3个部分。第一部分为体外基本性能测试,包括:①Ra-fURS控制软镜的3个自由度运动范围(上/下弯曲角度、轴向旋转角度、前后进退距离);②操作相应延迟;③Ra-fURS操控光纤前后运动距离。第二部分为模拟软镜手术,术者为8名泌尿外科医生,分为A、B两组,每组4名。A组无主刀经验,B组手术经验均>200例。两组术者均采用3D打印肾脏模型测试Ra-fURS探查所有肾盏的完成度(探查肾盏数/肾盏总数)和时间;集合系统内定向移位时间;激光碎石时间(结石模型为0.5 cm×0.5 cm×0.5 cm石膏块)。第三部分为动物软镜手术,实验对象为5个月龄雌性约克夏长白猪2只。两组术者对实验动物行双侧输尿管软镜探查,共完成32次Ra-fURS手术。记录每次Ra-fURS安装时间和卸载时间,以及Ra-fURS探查所有肾盏的完成度和时间。每次Ra-fURS术后,术者需行1次人工操作软镜,并对Ra-fURS和人工操作的舒适度评分(术者手指、腕、肘、肩、腰、膝每个部位,明显不适为0分,轻度不适评分为1分,无不适评分为2分,合计0~12分)进行比较。比较两组术者各项观察指标的差异。结果:Ra-fURS控制软镜实施3个基本自由度运动行程分别为进/退+11~-11 cm、轴向旋转+225°~-225°、主动弯曲+270°~-270°,操作光纤的进退行程为+2.5~-2.5 cm。体外模型下,A、B组探查集合系统的完成度均为100%;探查时间分别为(116.0±8.0)s和(110.3±15.4)s,定向移位时间分别为(71.3±16.4)s和(64.3±5.9)s,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B组模拟碎石时间短于A组[(525.8±58.5)s与(780.5±141.2)s, P<0.01]。动物手术中,第1~7次Ra-fURS安装时间平均为(234.0±43.0)s,呈下降趋势,第8~32次安装时间基本稳定,平均为(149.3±8.0)s;卸载时间均平稳,平均为(43.9±5.9)s。两只动物共51个肾盏,B组探查集合系统的完成度高于A组[(95.5±9.1)%与(59.1±9.1)%, P<0.05],探查时间短于A组[(127.3±18.2)s与(274.8±34.6)s, P<0.05]。对于所有术者,Ra-fURS舒适度评分均高于人工操作软镜[(8.9±0.3)分与(5.9±1.1)分, P<0.05]。 结论:新型机器人辅助软性输尿管镜手术系统具备控制软镜行肾内探查以及联合激光行碎石操作的功能,该系统装卸便捷、性能稳定、使用舒适,在一些基本应用中可降低手术经验差异的影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一种复合刀头多功能内镜下切开刀的动物实验安全性及有效性评估
编辑人员丨4天前
通过动物实验评价一种新型复合刀头的内镜下电切开刀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该多功能电切开刀可随时切换Dual刀模式和IT刀模式。制作猪胃组织黏膜病变模型和黏膜下肿瘤模型各30例进行离体实验,选择6只实验用猪各10处胃肠位置进行黏膜病灶切除活体实验。实验组使用多功能电切开刀进行手术,对照组使用Dual刀结合IT刀进行手术,记录手术时间并切取创面观察是否存在肌层损伤。在离体实验中,对胃黏膜病变与胃黏膜下肿瘤病变,实验组手术时间比对照组均缩短[(17.93±2.52)min比(21.07±3.58)min, t=-2.774, P=0.010;(25.73±2.66)min比(31.80±3.78)min, t=-5.081, P<0.001]。在活体实验中,实验组手术时间比对照组缩短[(21.67±4.10)min比(25.36±3.83)min, t=-3.602, P=0.001],实验组肌层损伤率较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3%(1/30)比10.0%(3/30), χ2=1.071, P=0.612]。带有复合刀头的多功能内镜下电切开刀在动物体内、体外实验中安全有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基于外科与免疫视角思考结直肠癌区域淋巴结处理的功与过
编辑人员丨2024/3/16
淋巴结是结直肠癌最常见的转移部位,也是外科医生手术切除的重要区域。由于目前转移性淋巴结诊断准确性较低,尤其是反应增生性淋巴结往往被误诊为转移性淋巴结,这也就导致相对激进的淋巴结清扫方式成为结直肠癌外科治疗的常规模式,旨在最大程度清除转移性淋巴结。然而,淋巴结不仅是肿瘤转移的常见靶点,它还是二级淋巴免疫器官,肩负着机体重要的抗肿瘤免疫功能。肿瘤周围区域淋巴结存储大量肿瘤特异性杀伤免疫细胞,这为促进免疫治疗疗效提供极为重要的支撑。因此,"一刀切"式的根治性淋巴结清扫势必会打击和破坏机体免疫状态。基于此,如何看待淋巴结"亦敌亦友"的双重身份,如何对淋巴结进行精准诊治,既能彻底清除转移性淋巴结的同时,又能保留正常淋巴结生理功能,这已成为当下包括结直肠肿瘤在内多数恶性肿瘤亟待解决的重要命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3/16
-
微光刀立体定向放射治疗系统剂量学测试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对微光刀立体定向放射治疗系统(Dual Camera 2 mm Stereotactic Radiosurgerg,D2SRS)临床剂量学可靠性进行测试、研究.方法 随机选取20例已接受放射治疗的病例,其中包括7例颅内肿瘤、6例肺部肿瘤和7例肝癌病例,将20例病例的CT图像和RT Structures通过DICOM网络分别传输至雷泰TiGRT计划系统和Eclipse11.0计划系统,进行放射治疗计划设计,统计两组靶区及危及器官的剂量学参数并进行统计学分析,将两组调强计划分别进行绝对剂量和二维面剂量验证,并比较两组计划的绝对剂量和二维平面剂量验证结果.结果 两组计划均能满足临床剂量要求,靶区剂量学参数D98、D50、D02、CI以及HI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危及器官受照剂量如全脑、心脏、食管、肝脏和肾脏的Dmean、脑干和脊髓Dmax、双肺V20等剂量学参数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Eclipse与TiGRT两组计划的验证结果显示,点剂量误差统计结果为(0.70±1.44,0.57±1.86,t=0.268,P=0.796);二维面剂量Gamma分析统计结果为(96.8%±0.9%,97.3%±1.2%, t=2.031,P=0.056).结论D2SRS在剂量精确性上达到同类型进口设备相似水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Flush刀和SB刀在经口内镜下肌切开术治疗贲门失弛缓症中的临床应用
编辑人员丨2023/8/6
背景:经口内镜下肌切开术(POEM)目前已被广泛用于治疗贲门失弛缓症(AC)且效果显著.然而,POEM手术操作难度大,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高.目的:探讨Flush刀和SB刀在POEM治疗AC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13年4月-2017年4月武汉大学人民医院确诊为AC且接受POEM治疗的111例患者,将其分为Flush刀组、SB刀组和Dual刀组.比较三组手术相关指标、并发症和术后随访等方面的差异.结果:111例AC患者均顺利完成了POEM,三组平均手术时间、平均止血次数和平均更换设备的次数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进一步两两比较显示,Flush刀组和SB刀组上述手术相关指标均明显低于Dual刀组(P均<0.05).三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进一步两两比较显示,SB刀组显著低于Dual刀组(P=0.011),而Flush刀组与Dual刀组无明显差异(P=0.056).三组手术治疗成功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Flush刀和SB刀能有效缩短POEM治疗AC的手术时间,且其成功率与常规Dual刀相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