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含氯消毒剂在烧伤与创面修复科物表定植碳青霉烯耐药肠杆菌目的时空效应分析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耐药的肠杆菌目细菌(carbapenem-resistant enterobacteriales,CRE)是急需研发新抗生素的重要病原菌 [1],CRE的传播具有速度快、范围广等特点,给临床治疗和感染防控带来了严峻挑战。为了尽可能切断CRE菌株从环境到患者的传播路径,对患者周围环境中CRE菌株的监测和及时消毒显得尤为重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下生殖医学的新问题与挑战
编辑人员丨1天前
本文旨在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下,病毒感染、治疗药物、环境消毒剂以及由此产生的各类心理问题等对人们生殖系统及功能的潜在影响或危害。通过对既往及最新研究进行文献综述可知,COVID-19可能对两性生殖系统存在潜在影响;在抗病毒治疗期间及治疗结束后至少8个月内建议避孕,但尚无证据支持早孕期在无医学指征的情况下终止妊娠;辅助生殖实验室不建议采用含氯消毒液消毒。医务工作者应该根据患者的生育需求、疾病状况和心理状态进行综合评估,以便给予合理的生育指导和咨询。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2021年山东省菏泽市曹县一起皮肤炭疽疫情调查报告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分析山东省菏泽市曹县一起皮肤炭疽疫情的暴发原因与流行病学特征,为炭疽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现场流行病学调查方法,使用《炭疽流行病学个案调查表》,根据全民健保系统报告的炭疽疑似病例流行病学接触史及密切接触者进行个案调查( n = 83)。采集病例皮肤焦痂涂抹物、病牛组织、屠宰场地土壤样本及屠宰器具涂抹物,分别进行Real-time PCR检测、病原菌分离培养。炭疽判定标准参照《炭疽诊断》(WS 283-2020)进行。 结果:本次疫情共发现皮肤炭疽病例13例,其中临床诊断病例12例,确诊1例(Real-time PCR检测阳性且分离出1株炭疽芽孢杆菌)。经流行病学调查确定,本次疫情传染源为病牛,传播途径为屠宰病牛、接触被污染的用具及相关牛产品,患者主要是从事牛屠宰或牛产品收售相关职业。实验室共收集样本84份,其中皮肤焦痂涂抹物13份、环境样本64份、牛肉样本7份。PCR检测结果阳性36份,阳性率为42.86%(36/84)。其中皮肤焦痂涂抹物标本阳性率为100.00%(13/13),环境样本阳性率为29.69%(19/64),牛肉样本阳性率为4/7。共分离到8株炭疽芽孢杆菌,其中环境标本6株、疑似病例1株、牛肉1株,总检出率为9.52%(8/84)。排查密接者83人,对涉疫的13个家庭用含氯消毒剂(5 000 mg/L)进行喷洒消毒(200 ml/m 2),累计消毒涉疫家庭40户次,消毒面积约10 765 m 2,焚烧处理疑似污染衣物45件,对152件厨具进行了浸泡处理。 结论:屠宰染疫牛、接触被污染的用具及相关产品为本次皮肤炭疽暴发的主要原因。加强市场监管,深化畜间防疫,开展炭疽防治知识的宣传教育,增强从业人员的防病意识是预防炭疽发生的关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基于PMA-RT-qPCR的新型冠状病毒活性检测方法的建立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建立一种可以快速检测新型冠状病毒活性的方法。方法:将热灭活新型冠状病毒样本叠氮溴化丙锭(propidium monoazide,PMA)处理和曝光后对RT-qPCR检测体系进行筛选,优化PMA预处理条件,建立新型冠状病毒PMA-RT-qPCR检测方法。以建立的检测方法对不同温度和含氯消毒剂灭活的病毒进行检测,评估其检测病毒活性的效果。结果:PMA-RT-qPCR检测方法的PMA浓度确定为200 μmol/L,孵育时间为10 min,曝光时间为15 min,以CDC ORF1ab检测体系进行扩增检测;活病毒PMA-RT-qPCR和直接进行RT-qPCR检测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95 ℃热灭活和含氯消毒剂灭活病毒在不同稀释度下PMA-RT-qPCR检测 Ct值显著高于对照组;70 ℃和56 ℃热灭活病毒只有部分稀释度PMA-RT-qPCR检测 Ct值高于对照组。 结论:建立的PMA-RT-qPCR新型冠状病毒活性检测方法对95 ℃热灭活和含氯消毒剂灭活病毒具有良好的检测效果,为判断样本中病毒的感染性大小提供了辅助手段。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轮状病毒实验室污染检测与常用消毒剂灭活效果研究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了解微生物实验室环境中轮状病毒污染状况,识别实验室内容易发生污染的重点部位,同时评价三种常用消毒剂对轮状病毒的灭活效果。方法:用病毒采样拭子对实验操作后的物表、常用仪器、实验室环境以及个人防护用品表面进行采样,并用荧光定量RT-PCR进行轮状病毒核酸检测。同时依照2002年版的《消毒技术规范》分别对含氯消毒剂、乙醇和苯扎氯铵这三种消毒剂进行轮状病毒灭活实验。结果:采集标本174份,共检测到13份轮状病毒核酸阳性标本,总体阳性率7.47%。用含有效氯500 mg/L次氯酸钠消毒剂作用5 min,75%的乙醇作用1 min,1 500 mg/L苯扎氯铵作用1 min,对轮状病毒的灭活对数值均可达到4.00以上。结论:在操作轮状病毒的实验室存在病毒污染的风险,用次氯酸钠、乙醇和苯扎氯铵消毒剂均可有效灭活轮状病毒,可用于轮状病毒去污染。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嵌入式培训方案在传染病医院保洁人员培训中的探索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实施并评价传染病医院保洁人员嵌入式培训方案的有效性。方法:2021年8月对传染病医院保洁人员按照嵌入式培训方案进行培训并应用柯氏评价模式进行效果评价。嵌入式培训方案包括同伴招募、案例导入、情景教学、专项培训、同伴培训、病房实地培训6个模块。使用柯氏评价模式反应层了解保洁人员的培训感受,学习层评价保洁人员学到的理论知识和临床操作能力。理论考核内容主要包括手卫生指征、二级防护用品、物体表面清洁消毒知识;操作考核内容主要包含七步洗手法、二级防护、医疗废物处理、应急处置等。结果:培训后93.30%的保洁人员对培训方案内容满意,96.00%的保洁人员认为同伴培训更易掌握学习内容,96.00%的保洁人员认为培训方案能够提升应变能力;保洁人员手卫生指征知晓率由52.00%提升到92.00%,防护面屏知晓率由40.00%提高到100.00%;除N95口罩和防护服外,培训后其余项目知晓率均明显高于培训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保洁人员七步洗手法、二级防护操作考核正确率提升到100.00%;保洁人员对消毒频次、消毒液使用、地巾使用、清洁消毒流程的知晓率明显高于培训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少数保洁人员不能够正确掌握含氯消毒剂配置方法和终末消毒流程,需继续加强培训;保洁人员医疗废物处理、应急处置等关键环节正确率均明显高于培训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嵌入式培训方案实施过程中保洁人员满意度高,更易掌握学习内容,可有效提高保洁人员理论水平、临床操作能力。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上海市94所医疗机构内镜终末漂洗用水管理现场调查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 调查上海市各级医疗机构内镜中心终末漂洗用水的管理现状,为提高用水质量、制定质控标准及监管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2023年上海市院内感染质量控制(简称质控)督查期间,现场对所督查医疗机构的内镜中心进行终末漂洗用水的管理调研,调研内容包含终末漂洗水的管理、采样和检测方法、水路消毒方法.结果 在质控调查的106所医疗机构中,有94所医院配备了内镜中心;不到30%的医疗机构对检查性内镜和治疗性内镜分区域进行独立的清洗和消毒,而大约15%的内镜中心无独立的纯化水处理系统;三级医院、二级医院和社会办医院的内镜终末漂洗水中使用纯化水的比例分别为85.7%、87.8%和90.9%;调查发现78.6%的三级医院、51.2%的二级医院和81.8%的社会办医院每月对终末漂洗水进行采样监测(P<0.05);通过投放含氯等化学消毒剂的方式消毒管路的比例分别为14.3%、22.0%和18.2%;使用R2A平板培养纯化水的比例分别是35.7%、36.6%和27.3%,而各级医院之间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上海市内镜用水现状不容乐观,存在管理人员认知不足,医院重视程度不够,临床执行不统一,监管力度不够等现象,今后应开展针对性培训,以降低感染发生风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一种新型口腔黏膜消毒液消毒相关性能观察
编辑人员丨3周前
目的 观察一种口腔黏膜消毒液消毒相关性能,为实际使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悬液定量杀菌试验和动物试验方法,对某口腔黏膜消毒剂消毒相关性能进行观察.结果 该消毒液为电解产生,其原液含有效氯120 mg/L.该口腔黏膜消毒液原液作用10 s对悬液内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变异链球菌、牙龈卟啉单胞菌、乙型溶血性链球菌、白念珠菌和幽门螺旋杆菌的平均杀灭对数值均>5.00;原液作用30 s对脊髓灰质炎病毒及肠道病毒71型的平均杀灭对数值均>4.00.原液对完整皮肤、破损皮肤均无刺激性,急性眼刺激试验强度为无刺激.结论 该口腔黏膜消毒液对多种细菌繁殖体、病毒和真菌均有快速杀灭效果,属实际无毒级物质,对皮肤、黏膜无刺激.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周前
-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测定消毒湿巾中5种氯型季铵盐含量
编辑人员丨3周前
目的 建立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同时检测消毒湿巾中5种氯型季铵盐含量的方法.方法 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测定法,对消毒湿巾中 5 种氯型季铵盐含量进行检测,确定检测方法的实用性.结果 在建立优化检测条件下,对消毒湿巾中氯型季铵盐在5~60 μg/mL的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 3),方法检出限均为1.1~1.6 μg/mL,平均回收率在 86.2%~106.6%,RSD在 1.4%~6.7%.结论 本研究建立的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具有操作简便、快速、重现性好等优点,可同时对消毒湿巾中5种氯型季铵盐含量进行测定.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周前
-
终末消毒作业过程中消毒剂对消毒人员职业健康损害分析
编辑人员丨3周前
目的 探讨消毒过程消毒剂对消毒作业人员的危害,从职业健康角度提出合理的消毒方案及个人防护用品配备措施.方法 依据国内外相关标准,通过理论分析和资料查阅,分析消毒人员在对某面积100m2、高度3 m的病家进行终末消毒过程中可能接触的消毒剂浓度,评价人体潜在损害,并提出个人防护措施建议.结果 空气消毒过程中病家内过氧化氢、二氧化氯或过氧乙酸的空间浓度分别为600、10和100 mg/m3,8 h加权接触浓度分别为31.5、0.52和5.20 mg/m3,危害指数分别为400、33.3和83.3.物体表面消毒时,含氯消毒剂、二氧化氯、过氧乙酸或过氧化氢的空间浓度分别为33.3、16.7、166.5和999 mg/m3,8 h加权接触浓度分别为1.39、0.6、6.95和41.63 mg/m3;除含氯消毒剂外,其余3种消毒剂的危害指数分别为55.7、138.8和666.结论 空气消毒时,尽量选择危害指数较低的二氧化氯消毒剂;物体表面消毒时,尽量选择二氧化氯消毒剂和暂无国家职业接触限值的含氯消毒剂;采用高流量消毒器械进行消毒作业,从而减少作业时间,并按照GB/T 18664-2002要求,佩戴合适的防护用品,以降低作业人员职业病危害因素接触风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周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