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圆运动六经辨证体系的探索
编辑人员丨5天前
《黄帝内经》基于天、地、人三才合一的整体观将阴阳、五行、六气、时空之圆运动与人体脏腑经络相合。《伤寒杂病论》在《黄帝内经》三阴三阳六经和五脏系统的基础上创造了六经辨证及脏腑经络辨证体系。六经辨证体系实则暗含圆运动理论,因此我们提出圆运动六经辨证体系的概念。构建以一气圆道周流,左升右降,上下相应,持中守恒的圆模型为核心,融阴阳五行、六气、脏腑经络、气血津液为一体,天、地、人三才合一的整体观,以“病位+病性”为着眼点,以经方为主要治疗手段,配合针灸等外治法的圆运动六经辨证体系。传承《河图》《洛书》《周易》《黄帝内经》《神农本草经》《伤寒论》《金匮要略》等经典思维,将圆运动与六经辨证有机结合,系统解读六经辨证的生理基础、病理变化、传变规律及辨证施治。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易医脐针疗法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5天前
脐针疗法是齐永教授基于对《周易》的研读和理解,通过大量临床经验总结出来的新型针灸疗法,目前在临床上正逐步被接纳和使用。脐针疗法治疗各科疾病疗效均较为显著。单独应用该疗法的临床研究较少,临床上多配合其他疗法如针刺、艾灸、中药等,来达到治愈目的。脐针与针刺配合应用,主治疾病种类广泛;与艾灸配合则多用于治疗妇科疾病;与中药结合则主治内科疾病。有关脐针疗法尚缺少系统性研究及统一的疗效标准,且实际操作有一定困难和危险,故而发展受限。而在治未病方面的研究亦较少。今后的研究应在坚持原有理论的基础上深入探讨,克服操作困难,开展系统性研究。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象思维下大枣功效浅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象思维来源于《周易》,是通过将自然界万物相似或者相近的事物,相互联系并进行整理归纳总结,从而得出事物的客观规律及其本质.象思维是中国古代哲学的主要思维方式,也是中医学的核心思维方式.对于中药大枣的认识更是离不开象思维的指导.大枣作为鼠李科植物枣的干燥成熟果实,可入脾、肺、心三经,具有补中益气,养血安神等作用.基于对象思维的认识,从大枣的生理特性、作用功效、临床应用三个方面对大枣的药用价值进行重新梳理解读,希望在临床发挥更多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基于"天地人三才"思想探析类风湿关节炎的防治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三才思想源起于《周易》,天、地、人三才是构成宇宙万物的三大要素,三者此中有彼,彼中有此,互根互用,其中以人最为关键.在中医整体观念的指导下,基于三才思想,分别从天环境、地环境、人环境探讨与之对应的气象因素、地理环境、三焦功能对类风湿关节炎病情活动的影响.曹炜教授提出通过外顺天地自然之法、内助三焦气化之司达到"天人合一"之稳态,以防治类风湿关节炎.深入理解三才与类风湿关节炎之间的关系,以期融汇哲学与中医,为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治疗提供新的理念.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基于"制器尚象"理论探讨中医人工智能装备的研发构想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象思维(Xiang thinking)是中医学的重要思维模式,指运用带有直观、形象、感性的图像、符号等象工具来揭示认知世界的本质规律,并借助比喻、比对、象征、类推、阴阳、五行等推理模式,探索万事万物的特性和疾病变化规律,具有鲜明的整体性、全息性."制器尚象"最早起源于《周易》,它是指参照世间万物的"象"来进行器物的设计和制造.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发展,在中医药装备领域也应用广泛.但目前中医人工智能装备的研发存在着一定局限性,究其根本原因是忽视了"象思维"这一灵魂思想的指导.通过对"制器尚象"的理论内涵与应用进行分析,根据中医智能装备的研发现状,提出基于"制器尚象"理论进行中医人工智能装备研发的构想,并举出仿生复现智能脉诊仪的研发实例,以期为中医人工智能装备的研发贡献力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出血性脑卒中术后并发肺部感染的影响因素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4/7/6
目的:探讨出血性脑卒中术后并发肺部感染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6月至2023年3月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144例行开颅手术治疗的出血性脑卒中患者,参照肺部感染诊断标准将患者分为感染组和非感染组,感染组24例(16.67%),非感染组120例(83.33%)。采用χ2检验比较2组一般临床资料[年龄、性别、疾病类型、手术方式、吸烟史、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高血压病史、糖尿病病史、胃管留置情况、尿管留置情况、术后机械通气情况、营养风险筛查(NRS)2002评分、卧床时间]的差异,采用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出血性脑卒中患者术后并发肺部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单因素结果显示,感染组与非感染组患者年龄(≥60岁/<60岁:19/5 vs 6/114)、高血压(75.0% vs 51.7%)、GCS评分(≥9分/<9分:15/9 vs 98/22)、糖尿病(54.2% vs 14.2%)、留置胃管(83.3%% vs 10.8%)、术后机械通气(62.5% vs 8.3%)、NRS2002评分≥3分(91.7% vs 8.3%)、卧床时间(≥3周/<3周:14/10 vs 20/100)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71.598、4.410、4.349、19.402、55.477、40.901、11.118、19.251,P<0.001、=0.036、=0.037、<0.001、<0.001、<0.001、=0.001、<0.001);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年龄≥60岁(OR=1.394,95%CI:1.036~2.002,P<0.001)、糖尿病(OR=1.358,95%CI:1.008~1.692,P=0.004)、术后机械通气(OR=1.485,95%CI:1.183~2.189,P<0.001)、留置胃管(OR=1.236,95%CI:0.993~1.838,P<0.001)均是患者术后并发肺部感染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患者年龄≥60岁、高血压、GCS评分<9分、糖尿病、术后机械通气、留置胃管、NRS2002评分≥3分、卧床时间≥3周易导致出血性脑卒中术后并发肺部感染,尤其要注意年龄、糖尿病、术后机械通气、留置胃管方面因素的影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7/6
-
基于"水火既济"理论探讨从心肾论治儿童特应性皮炎
编辑人员丨2024/6/22
众多医家认为儿童特应性皮炎(AD)的病机以心火脾虚夹湿为主.徐佳教授团队基于周易"水火既济"理论,结合小儿五脏"心常有余,肾常虚"的生理特点,指出心火、肾水在阴阳交感平衡的过程中发挥关键作用,认为儿童AD的核心病机为肾精不足、心火炽盛,治疗上强调滋肾水、降心火,同时通畅心肾交感之气机.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6/22
-
浅析《伤寒论》方证的"三易"思想
编辑人员丨2024/4/27
《伤寒论》的核心思想是辨证,辨相似的脉、证,予微调的方、药.变化之道无过于《周易》,其以八经卦演变出天、地、人的变化,《伤寒论》以桂枝汤、麻黄汤、柴胡汤、四逆汤等基础方治疗六经辖下百病.作者本着医易同源的思想,在类方的基础上以《周易》的"简易、变易、不易"核心变化思想,总结先贤关于《伤寒论》113方方证不同变化维度的论述,将方证的简易思想定为保胃气、扶阳气、存津液,"不易思想"定为表传里、上传下、寒化热、热蕴湿、实致虚、微变剧,方的变易思想定为裁、采、穿、化四类,证的"变易思想"定为兼、夹、变、类四种,以期对《伤寒论》方证有个动态的整体定位,临床上以不变的原则,圆活地使用经方治疗多变的疾病.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4/27
-
从八卦中“乾兑”二卦探讨肺的生理作用
编辑人员丨2023/8/6
医易是《周易》和中医药学互相联系的产物,中医药学理论的起源及发展都离不开《周易》,中医学理论思想中很多部分是从《周易》中衍生出来,可以从中找到理论依据以及模型依据的,其中包括八卦配对五脏六腑之理论,肺在八卦正配兑卦与乾卦.该文将从医易的渊源中探求兑乾二卦与肺生理作用之间的联系.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论人体内阳外阴本体结构理论与扶阳学派核心思想的贯通
编辑人员丨2023/8/6
扶阳学派从乾坤坎离卦象的分析入手,以坎离中立极之阴阳为纲纪贯穿其理论与临证的始终,并使“生命以火立极”诸观点成为必然推论.人体内阳外阴本体结构论则以阴阳运动的本质属性为线索,以《周易》《黄帝内经》相关论述为支持,提出关于人体阴阳体用关系、正邪定位与辨证论治的新认识.通过分析发现,扶阳学派和阴阳本体结构论在基本观点的认识上是贯通的,都认为人体阴阳的气化运动的一般规律为阳是自下而上、自内而外,阴是自上而下、自外而内形成交感的,从而澄清了目前中医学界在人体阴阳交感运动中认为阳在外而阴在内的模糊认识.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