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应用离子吸收动力学方法比较鹿蕊地衣对不同氮素的吸收能力
编辑人员丨1秒前
大气氮沉降增加影响着陆地植被群落结构与功能.非固氮型地衣主要依赖大气沉降的无机氮(铵态氮和硝态氮)作为氮源,因此,成为大气氮沉降的生物指示器,但地衣对这两种无机氮的吸收能力差异尚不清楚,这严重限制了利用地衣氮含量解译大气氮沉降水平的准确性.本研究以鹿蕊地衣为对象,在光照和避光条件下对鹿蕊地衣进行单独铵根(NH4+)或硝酸根(NO3-)添加以及NH4+和NO3-按不同比例混合添加处理,分析地衣氮吸收能力差异.结果表明:鹿蕊地衣对NH4+和NO3-的吸收速率随浓度增加而增加,并呈Michaelis-Menten曲线特征.鹿蕊地衣偏好吸收NH4+,NH4+的亲和力和吸收效率均高于NO3-;随着NH4+与NO3-混合比例的增加,鹿蕊地衣吸收NO3-的速率和总量降低,但吸收NH4+的速率基本不受影响,这表明NH4+增加会抑制鹿蕊地衣对NO3-的吸收能力.避光显著降低鹿蕊地衣对NO3-的最大吸收速率和效率,但对鹿蕊地衣NH4+吸收能力的影响较小.本研究揭示了地衣具有喜NH4+和亲NH4+的氮吸收策略,因此,在利用地衣监测大气氮污染水平及评价大气氮沉降对地衣生理生态特征的影响时需要考虑大气无机氮沉降的主要类型.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秒前
-
急性肺损伤的"肥胖悖论"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6天前
肥胖一直被认为是发生急性肺损伤(acute lung injury, ALI)的危险因素。尽管肥胖患者发生ALI的风险增高,但其病死率却较正常体重的患者降低,这一现象被称为"肥胖悖论",其机制尚不明确。文章回顾肥胖相关性ALI的近期研究,从"肥胖悖论"的产生、肥胖加重和减轻ALI的可能原因、"肥胖悖论"的可能机制几方面展开讨论,围绕"肥胖悖论"的相关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肥胖患者相关性ALI的临床防治提供理论基础,同时为其他重要器官保护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程序性死亡因子-1抑制剂治疗合并中枢神经系统受累的复发/难治性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的临床分析并文献复习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程序性细胞死亡因子(PD)-1抑制剂,治疗合并中枢神经系统(CNS)受累的复发/难治性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R/R DLBCL)患者的过程,并进行相关文献复习。方法:选择2019年4月,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医院血液科收治的2例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auto-HSCT)后合并CNS受累的R/R DLBCL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采取以PD-1抑制剂卡瑞利珠单抗(200 mg/次,每2周1次)为主的多种方案治疗。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收集患者接受卡瑞利珠单抗治疗过程中的相关临床病例资料及疗效,并进行相关文献复习。对患者的随访截至2020年6月30日。本研究遵循的程序符合2013年修订版《世界医学协会赫尔辛基宣言》要求,并且与所有受试者签署临床研究知情同意书。结果:①患者1,男性,50岁,因"左眼胀痛1个月"就诊,并于2017年2月被诊断为DLBCL。患者经一线R-CHOP(利妥昔单抗+环磷酰胺+多柔比星+长春新碱+泼尼松方案)治疗后,因CNS DLBCL复发,于2018年10月行auto-HSCT,2019年3月再次出现CNS和外周DLBCL复发。患者2,女性,44岁,因"扁桃体肿痛1个月"就诊,并于2016年7月被诊断为DLBCL。患者经一线R-CHOP方案治疗后复发,经二线R-DICE(利妥昔单抗+地塞米松+异环磷酰胺+顺铂+依托泊昔)方案治疗后,再次获得完全缓解(CR),并于2018年5月行auto-HSCT。患者于2018年12月,再次复发。②患者1先后接受13次以卡瑞利珠单抗为主的方案治疗,在接受第10次卡瑞利珠单抗治疗后,获得部分缓解(PR),接受第13次治疗后,获得不确定的CR(CRu)。截至随访结束,患者仍处于良好的持续缓解状态。患者2接受5次含卡瑞利珠单抗方案治疗无效,此后死于疾病进展。③在接受第4次卡瑞利珠单抗治疗后,患者1的血清和脑脊液标本中均检测到卡瑞利珠单抗,浓度分别为34 968.86和494.57 ng/mL;患者2血清标本中卡瑞利珠单抗浓度为26 538.14 ng/mL,但其脑脊液标本中卡瑞利珠单抗检测值低于仪器检测下限。④文献复习结果:目前尚无能够预示PD-1抑制剂疗效的生物学标志物。PD-1抑制剂单药,除对几种特定类型淋巴瘤显示出较好疗效外,对于R/R DLBCL患者的治疗反应率较低,PD-1抑制剂联合其他治疗方案,可能有助于提高此类患者的疗效。结论:R/R DLBCL患者接受PD-1抑制剂后,可对其开展血清和脑脊液药物浓度检测。脑脊液中检测到PD-1抑制剂,可能预示其对CNS病灶有效,但仍需进一步研究探索脑脊液中药物浓度与疗效有无直接相关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胎盘-心脏轴在胚胎心脏发育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6天前
心脏与胎盘是胚胎最早启动发育及发挥功能的器官,在发育过程中协同生长,并受共同的遗传和环境因素的影响,这种现象称为胎盘-心脏轴。胎盘-心脏轴的双向作用机制尚未完全阐明,尤其是胎盘在其中的作用尚不清楚,小鼠模型研究提示胎盘结构和功能异常会影响心脏发育。多项临床研究提示胎盘结构功能异常与先天性心脏病的发生相关。本文就胎盘和心脏共同调控因子、胎盘-心脏轴在心脏发育中的作用及环境因素的影响进行综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抗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相关性血管炎肺受累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6天前
抗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相关性血管炎(AAV)是一类以中小血管坏死性炎症和循环抗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存在为特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肺是该病最常累及的器官之一。AAV患者起病隐匿,肺受累的严重程度又与患者预后及病死率显著相关,并且AAV患者肺受累的发病机制复杂,目前尚未完全明确。本综述就AAV患者肺受累征象的特点及相关研究进展进行初步探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细胞衰老相关分子机制及鉴定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细胞衰老指的是细胞发生稳定的、不可逆的细胞周期停滞现象,是导致机体衰老的基本机制之一。最近的研究表明,细胞衰老代表了一系列广泛,动态且具有高度异质性的细胞状态,发生衰老的细胞具有独特的表型改变。细胞衰老的主要原因是细胞损伤引起的抑癌基因如p16,p21或p53的激活,从而导致细胞周期的停滞。发生衰老的细胞通过激活NF-κB通路和C/EBP家族通路可以向细胞外分泌细胞因子,即衰老相关的分泌表型(SASP);其中SASP因子如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1(IGFBP-1)以及白细胞介素-1α(IL-1α)、白细胞介素-6(IL-6)等炎性因子会以自分泌或旁分泌的方式维持或诱导更多衰老细胞的产生,而SASP的不断累积也会促进组织的崩解和重构,从而影响器官功能。衰老细胞与老年性疾病的关系是当今的研究热点,研究表明,清除衰老细胞可以延长寿命并延缓心血管、大脑和骨骼退行性疾病的进展。虽然相关研究已取得一定的进展,但由于衰老细胞的鉴定和分离尚存在困难,故研究成果需进一步证实。而对细胞衰老的发生机制及鉴定进行综述,有利于进一步了解细胞衰老的分子机制,为从细胞衰老的角度理解老年退行性疾病提供理论基础和思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基于5G通讯技术的国产机器人辅助远程肾切除术初步结果分析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基于5G通讯技术采用国产手术机器人实施远程肾切除术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3—4月由青岛大学附属医院完成的3例远程国产机器人辅助腹腔镜无功能肾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男2例,女1例;平均年龄61(49~73)岁;体质指数平均23.73(20.00~27.76)kg/m 2。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2级1例,3级2例。患者均符合无功能肾切除术的手术指征。实施手术的主刀医生于青岛大学附属医院通过控制操作台(主系统),远程操纵其他地区3家基层医院(网络通讯距离分别为82.5、141.0、229.0 km)的床旁操作系统(从系统),利用5G无线通讯技术传输图像和操作指令,进行远程肾切除术。总结术中网络情况、机器人运行情况以及患者的围手术期数据。 结果:3例远程手术均顺利完成。3例手术的网络信号延迟时间平均27.3(23~30)ms,未出现数据包丢失现象,总延迟时间平均177.3(173~180)ms;肾切除时间平均79.3(52~111) min;术中出血量平均31.1(15.6~41.9)ml。术中未发生网络相关不良事件;器械相关不良事件发生3次,均表现为操纵臂和床旁机械臂的主、从运动不一致,按复位键清除操作误差后修复,均未对手术结果造成影响。术后排气时间平均60.5(38.5~78.0)h,术后24h VAS评分平均3.7(3~4)分;3例术后并发症Clavien-Dindo分级均为Ⅰ级。术后30d复查,患者均无明显异常,随访6个月患者均康复顺利。结论:基于5G通讯技术行国产机器人辅助腹腔镜远程肾切除术,无严重不良事件及手术并发症发生,该技术安全、可行,但结论尚需大样本多中心的前瞻性研究进一步验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囊性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生物学行为特征及诊断与治疗策略
编辑人员丨6天前
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pNETs)是一类异质性较高的肿瘤,多为实性,囊性较少。近年来随着CT、MRI等断层影像学检查技术的发展和广泛应用,极大地提高了无症状囊性pNETs的检出率。目前,囊性pNETs的病因仍不明确,存在多种假说,但尚缺乏研究结果验证。与实性pNETs比较,囊性pNETs多为无功能性和无症状,生物学行为更为惰性,具有较低的Ki-67增殖指数和核分裂象,较少发生淋巴结和远处器官转移,其长期预后亦优于实性pNETs,但应警惕仍有部分囊性pNETs具有侵袭性的生物学行为。囊性pNETs无特异性影像学特征,术前定性诊断仍具有挑战性。超声内镜检查联合细针穿刺可极大提高囊性pNETs诊断的灵敏度与特异度。应根据患者临床症状、肿瘤部位、肿瘤大小、囊性成分比例及危险因素分析等综合评估后个性化制订囊性pNETs治疗方案。手术是囊性pNETs的标准治疗方法,但鉴于其相对惰性的生物学行为,对于无功能、完全囊性、直径≤2 cm的囊性pNETs亦可考虑定期随诊。笔者结合团队经验及相关文献,对囊性pNETs的病因、临床特征及其诊断与治疗策略进行探讨,旨在为广大外科医师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贝利尤单抗治疗儿童难治性系统性红斑狼疮15例的疗效及预后随访研究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分析15例应用贝利尤单抗治疗的儿童难治性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儿的转归,初步评价该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采用回顾性、真实世界临床研究方法,选取2020年4月1日至2022年3月31日北京儿童医院风湿科明确诊断并完整随访的难治性SLE患儿15例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比不同治疗时期(治疗前、治疗4周、8周、12周、6个月和12个月)患儿的临床症状、辅助检查结果、SLE疾病活动指数(SLEDAI-2000)、医师整体评估(PGA)评分的变化情况及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判断贝利尤单抗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其中计数资料采用百分比表示,计量资料满足正态分布的采用 ± s表示,计量资料两样本比较采用 t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患儿男女比例为3∶2,起病年龄(7.93±4.99)岁;基础治疗时间4个月~5年1个月;以狼疮性肾炎(LN)为主要靶器官损害者8例,持续1年以上低补体血症为主者2例,中枢神经系统受累为主者2例;合并抗磷脂综合征2例;婴幼儿早发型SLE 1例。其中1例LN患者合并神经精神性狼疮及双膝关节股骨头远端梗死、3例合并腰椎压缩性骨折及髋关节梗死。患儿均经规范传统治疗诱导缓解3个月及以上,维持期存在疾病活动度轻-中度活动,糖皮质激素减药困难。应用贝利尤单抗基线时,SLEDAI-2000评分4~13分;PGA评分1~2.50分。基础治疗包括糖皮质激素联合免疫抑制剂(环孢素、吗替麦考酚酯、来氟米特片)和抗疟药,依据靶器官损伤情况不同,同时应用环磷酰胺和/或雷公藤治疗。接受静脉注射贝利尤单抗后的药物安全性显示,本研究患儿中有1例治疗后4周出现呼吸道感染症状;另外1例患儿于治疗后8周出现谷丙转氨酶轻度升高,分别给予对症治疗后恢复正常。余13例患儿未发现与药物相关的不良反应。治疗后4周,SLEDAI-2000与PGA评分较基线水平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SLEDAI-2000 P=0.002;PGA P=0.006),临床无复发病例。1例家族性冻疮样红斑狼疮患儿,治疗2周后,皮疹明显改善,治疗8周后出现低热伴皮疹增多;治疗16周后,体温正常,皮疹基本消退。 结论:贝利尤单抗治疗难治性儿童SLE临床有效,至今无严重不良事件记录。但其长期疗效及安全性尚需进行多中心、大样本、长期深入的研究。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重症肺结核定义的概况性评价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通过对国内外重症肺结核研究进行汇总分析,梳理重症肺结核的定义及其纳入标准。方法:计算机系统检索Medline、The 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Epistemonikos、Embase、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和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搜集在2017—2022年发表的研究对象为重症肺结核患者的研究。检索采用主题词与自由词结合的方式进行。检索词包括:结核、重症、呼吸衰竭、气胸、多器官功能衰竭、肺源性心脏病。提取纳入研究中的重症肺结核相关的定义及纳入标准。结果:从上述数据库中共获取19 981篇文献,最终共纳入100篇文献,共涉及8 309例重症肺结核患者。共8篇(8.00%)研究明确提及重症肺结核的定义,共53篇(53.00%)研究明确了重症肺结核患者的纳入标准。共提取到5种定义和30种纳入标准。纳入研究所关注的重症肺结核患者相关的结局指标中,共有132种二分类变量,113种连续型变量。结论:重症肺结核的定义和诊断标准尚不明确,亟须制订明确的定义及诊断标准,帮助指导临床实践。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