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病人早期肺康复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天前
肺康复是对病人进行全面评估后,通过制定运动训练、呼吸锻炼、营养干预等个体化治疗方案,以期减轻症状,提高自理能力,改善长期健康状况的一种综合干预措施.自美国胸科医师学会于1974年首次提出肺康复定义以来,经过几十年的发展,肺康复的形式及内容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从仅仅作为药物治疗的补充慢慢变成了一项综合性的治疗方式.目前肺康复主要包括呼吸肌锻炼、运动训练、辅助排痰、机械通气、营养支持等多个方面内容,其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病人肺功能的康复作用已获得广大医务工作者的认可.同时,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后的入院早期进行适当的肺康复训练也已获得越来越多研究者的关注.该文通过检索国内外相关文献来综述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早期肺康复的研究进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六字诀"不同训练方式对脑卒中恢复早期患者呼吸肌功能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观察"六字诀"不同训练方式对脑卒中恢复早期患者呼吸肌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66例脑卒中恢复早期患者分成对照组、改良训练组和训练组,每组22例。3组患者均给予常规康复训练,对照组患者在此基础上辅以传统呼吸训练,改良训练组、训练组则分别给予改良"六字诀"呼吸训练、古法"六字诀"呼吸训练,3组患者均连续治疗2周。于治疗前、治疗2周后及治疗结束1个月后分别对3组患者进行疗效评定,其中呼吸肌功能指标包括最大吸气压(MIP)、最大呼气压(MEP);肺通气功能指标包括第一秒用力呼气量(FEV 1)、用力肺活量(FVC)、呼气峰值流速(PEF)、最大呼气中段流量(MMEF)、吸气峰值流速(PIF);膈肌运动幅度指标包括平静吸气位时及最大吸气位时膈肌移动度。 结果:治疗2周后及治疗结束1个月后3组患者MIP、MEP及各项肺通气功能指标均明显提高,并且改良训练组MIP、MEP及各项肺通气指标在上述时间点的改善幅度均显著优于训练组和对照组。治疗2周后及治疗结束1个月后改良训练组患者在平静吸气位和最大吸气位时其膈肌移动度均显著增加,并且改良训练组膈肌移动度在上述时间点的改善幅度亦显著优于训练组及对照组。结论:相较于古法"六字诀"呼吸训练及传统呼吸训练,改良"六字诀"呼吸训练能更有效改善脑卒中恢复早期患者的呼吸肌功能、肺通气功能及膈肌移动度,并且在治疗结束1个月后随访时其疗效仍较显著。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高压氧联合呼吸肌训练对脑卒中患者呼吸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分析高压氧联合呼吸肌训练对脑卒中患者呼吸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5月至2019年1月烟台山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脑卒中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联合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联合组给予高压氧联合呼吸肌训练,对照组仅给予呼吸肌训练治疗,比较2组临床疗效、呼吸功能、动脉血气分析指标、生活质量及不良反应。结果:联合组经高压氧联合呼吸肌训练治疗后临床总有效率为82.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后2组的用力肺活量(forced vital capacity, FVC)、第1 s用力呼吸容积(forced experatory volume in 1 s,FEV1)占预计值百分比、最大通气量(maximum ventilation, MVV)占预计值百分比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且联合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1);治疗后2组患者动脉血氧分压(arterial oxygen partial pressure, PaO 2)、动脉血压饱和度(arterial oxygen saturation, SaO 2)、氧合指数(oxygenation index, OI)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且联合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1),治疗后2组乳酸(lactic acid, Lac)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且联合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1)。治疗后2组患者生活质量指数(quality of life index, QL-Index)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且联合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1);2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高压氧联合呼吸肌训练治疗脑卒中患者可及早促进患者康复,提高呼吸功能,明显改善日常生活质量,该联合疗法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肺康复在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中的应用进展
编辑人员丨2天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阻肺)是我国乃至全球一种常见的呼吸道疾病,其致残、致死率高,已造成患者及其家庭、社会沉重的疾病负担及经济负担。肺康复是治疗慢阻肺的重要手段,通过运动训练、呼吸肌训练、膈肌和腹肌联合电刺激、气道廓清技术、长期家庭氧疗、无创正压通气、脉冲式吸入一氧化氮、营养支持多种方式,能有效降低稳定期慢阻肺患者体内的乳酸堆积、氧化应激和炎症水平,提高骨骼肌氧化能力,减少肺动态过度充气和吸气神经驱动,减轻血管内皮功能障碍,从而改善慢阻肺患者的呼吸困难、咳嗽咳痰症状,提高运动耐量、生活质量,降低肺血管阻力并改善疾病预后。加强肺康复在稳定期慢阻肺中的应用与普及,有重要的临床意义与实用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呼吸肌抗阻训练联合反馈式呼吸电刺激对脑卒中患者膈肌功能及肺功能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观察呼吸肌抗阻训练联合反馈式呼吸电刺激疗法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双侧膈肌功能及肺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6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30例。2组患者均给予常规康复干预及呼吸肌抗阻训练,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辅以反馈式呼吸电刺激治疗,每日治疗2次,每周治疗6 d,持续治疗3周。于治疗前、治疗3周后采用超声检测2组患者偏瘫侧及健侧吸气末膈肌厚度(IDT)、呼气末膈肌厚度(EDT)、平静呼吸及深呼吸时膈肌移动度,并计算膈肌增厚分数(DTF),采用便携式肺功能仪检测2组患者肺功能,同时分析比较治疗前、后2组患者偏瘫侧及健侧膈肌功能障碍发生率。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偏瘫侧、健侧膈肌功能障碍发生率均较治疗前及同期对照组明显降低( 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偏瘫侧及健侧IDT、EDT、DTF、平静呼吸及深呼吸时膈肌移动度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 P<0.05),而对照组偏瘫侧及健侧上述疗效指标均较治疗前无明显改善( P>0.05);并且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偏瘫侧及健侧IDT、DTF、深呼吸时膈肌移动度亦显著优于对照组水平( P<0.05)。治疗后2组患者各项肺功能指标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 P<0.05),并且观察组肺功能指标改善幅度亦显著优于对照组水平( P<0.05)。 结论:脑卒中偏瘫患者容易并发膈肌功能障碍,并以偏瘫侧膈肌功能受累为主;持续3周的呼吸肌抗阻训练联合反馈式呼吸电刺激治疗能有效增加脑卒中偏瘫患者双侧IDT、DTF及深呼吸时膈肌移动度,有助于提高患者膈肌收缩能力及肺功能,降低卒中患者膈肌功能障碍发生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负荷深呼吸训练联合负氧离子吸入治疗稳定期COPD患者的疗效观察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观察负荷深呼吸训练联合负氧离子吸入治疗稳定期轻中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的疗效。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40例稳定期轻中度COPD患者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20例。2组患者均给予负荷深呼吸训练(主要包括深呼吸、加压深呼吸训练、阻力深呼吸训练及自然呼吸调节等),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辅以负氧离子吸入干预。于治疗前、治疗3个月后检测2组患者呼吸肌功能[包括最大吸气压(MIP)、最大呼气压(MEP)]改善情况,同时采用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量表(GQOLI-74)中的躯体功能维度及心理健康维度对2组患者进行评价,并对比治疗结束时2组患者治疗满意度情况。结果:经治疗3个月后,发现2组患者%MIP、%MEP及GQOLI-74躯体功能评分、心理健康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 P<0.05);并且治疗后观察组%MIP(61.25±5.29)、%MEP(63.20±5.81)、GQOLI-74躯体功能评分[(75.84±6.52)分]、心理健康评分[(78.54±5.82)分]及治疗满意度(满意率为55.0%)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水平,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在负荷深呼吸训练基础上辅以负氧离子吸入治疗,能进一步提高稳定期轻中度COPD患者康复疗效,改善肺功能,同时治疗过程中患者满意度较好,有助于其长期坚持训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吸气肌训练联合膈肌抗阻训练对脑卒中患者运动和平衡功能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观察吸气肌训练联合膈肌抗阻训练对脑卒中患者呼吸、运动和平衡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符合入选和排除标准的脑卒中患者88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呼吸肌训练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44例。2组患者均给予常规康复训练,呼吸训练组在此基础上增加吸气肌训练和膈肌抗阻训练,吸气肌训练和膈肌抗阻训练均每日1次,每周训练5 d,连续训练4周。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4周后(治疗后)采用吸气肌肌力指数、Fugl-Meyer评定量表(FMA)和Berg平衡量表分别评估2组患者的呼吸肌肌力、运动功能和平衡功能,并采用相关性分析探讨呼吸肌肌力、运动功能和平衡功能的相关性。结果:治疗后,呼吸训练组患者的吸气肌肌力指数、Fugl-Meyer评分和Berg平衡评分分别为61.80%、75.00分和38.00分,均显著优于组内治疗前和对照组治疗后( P<0.05)。Spe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吸气肌肌力指数与FMA评分( r=0.649, P<0.001),Berg平衡评分与FMA评分( r=0.607, P<0.001),吸气肌肌力指数与Berg平衡评分( r=0.475, P<0.005),3者间均呈显著相关性。 结论:吸气肌训练联合膈肌抗阻训练可显著改善脑卒中患者的吸气肌肌力水平,同时还可促进其运动功能和平衡功能的恢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抗荷体能训练方案制定及效果评价研究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研究制定一套提高力量耐力的抗荷体能训练方案,并进行效果评价研究。方法:依据歼击机飞行员实战化训练的抗荷体能需求,研究制定出一套抗荷体能训练方案,并将HP抗荷动作的呼吸方式融入各训练项目动作中。训练项目主要包括杠铃深蹲、屈腿硬拉、杠铃卧推、斜板卷腹、坐蹬以及呼吸肌训练。8名健康男性志愿者,按照制定的抗荷体能训练方案进行12周训练,每周3 d,隔日训练;每个动作训练4组,训练强度按照"中-高-中-较高"、"中-较高-高-较高"的训练模式实施。测试受试者训练前后抗荷体能相关指标,利用SPSS统计软件对训练前、后的数据进行配对 t检验,评价抗荷体能训练方案的效果。 结果:与训练前相比,训练后受试者的杠铃深蹲、屈腿硬拉、杠铃卧推的1次重复最大力量(1 repetition maximum,1 RM)及10 RM均明显提高( t=6.382~16.767, P<0.01),3个训练项目的10 RM分别平均提高了51.5%、27.6%、46.0%;1 RM分别平均提高了57.7%、34.0%、45.2%。训练后双腿负重加倍的条件下斜板卷腹抬腿次数平均增加69.9%( t=7.508, P<0.01);腹肌耐受时间相等时,训练后能够耐受的负重是训练前的2倍。训练后双下肢蹬力力量耐力平均提高188.7% ( t=8.213, P<0.01)。训练后呼吸肌最大呼气压力(maximal expiratory pressure,MEP)与最大吸气压力(maximum inspiratory pressure,MIP)分别平均提高了42.4%和19.7% ( t=7.361、4.119, P<0.01);呼吸肌力量耐力平均提高了270.0%( t=7.800, P<0.01)。 结论:本研究提出的抗荷体能训练方案可有效提升与抗荷能力密切相关主要肌群的力量与耐力,对于提升抗荷体能水平效果明显,为进一步在我军歼击机飞行员中试用验证奠定了基础。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吸气肌耐力训练对高血压患者肺功能、呼吸肌力量及运动能力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观察吸气肌耐力训练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水平、肺功能、呼吸肌力量以及运动能力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6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给予8周吸气肌耐力训练(采用德国产POWERbreathe呼吸训练器),训练时吸气阻力强度设定为55%最大吸气压(MIP)水平,连续训练30次为1组,每天训练2组,每周训练4 d,持续训练8周;对照组患者同期也进行吸气肌训练,但吸气阻力强度设定为10%MIP水平,其他训练参数同观察组。于干预前、干预8周后检测2组患者血压、肺功能及呼吸肌力量,同时采用6 min步行试验(6MWT)检测2组患者运动能力改善情况。结果:干预后观察组MIP[(123.6±13.9)cmH 2O vs (83.5±9.8)cmH 2O)]及6MWT距离[(597.1±52.7)m vs (541.3±49.6)m)]均较干预前明显增加( P<0.05),但血压水平、肺功能以及最大呼气压(MEP)均较干预前无明显变化( P>0.05)。对照组上述各参数均较干预前无明显变化( P>0.05)。 结论:8周吸气肌耐力训练能显著改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吸气肌力量及运动能力,但对患者血压水平及肺功能并无明显影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PNF有序呼吸肌拉伸训练对COPD患者肺功能和颈肩活动度的作用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评价采用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通技术(PNF)有序拉伸呼吸肌训练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肺功能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连续选择60例中度COPD稳定期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2组。对照组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每天进行30 min蹬功率自行车的有氧训练;试验组在此基础上,加做呼吸肌有序PNF拉伸,每天2次,每次10 min。每周训练5 d,连续6周。2组患者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6周后评估CAT评分、肺功能、6分钟步行距离(6MWD)和颈肩活动度。肺功能检查包括用力肺活量(FVC)、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 1),颈肩活动度包括头前伸活动度(HP)、主动肩前屈活动度(ASF)和非优势侧胸小肌长度(PmM length)。 结果:治疗后CAT评分和6MWD均比治疗前明显改善(CAT: t=15.78、7.66,6MWD: t=25.98、19.23, P值均<0.05)。试验组CAT评分、6MWD和颈肩部活动度(HP和ASF)较对照组明显改善( t=5.80、5.20、7.67、4.49, P值均<0.05);但FVC、FEV 1和PmM length较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t=1.30、1.88、1.43, P值均>0.05)。患者肺功能参数FEV 1与ASF和PmM length存在相关性(β=-0.452, P<0.05)。 结论:在有氧训练的基础上增加PNF有序呼吸肌拉伸训练,可以更快更好地改善COPD稳定期患者的肺功能和颈肩部活动度。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