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运用自动巢式多重PCR系统对儿童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病原体的检测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自动巢式多重PCR系统检测儿童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病原效果,了解佛山地区儿童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的病原感染情况。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入住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PICU的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患儿,采集鼻咽分泌物,运用自动巢式多重PCR检测腺病毒、冠状病毒(HKUl型、NL63型、229E型、0C43型)、人类偏肺病毒、甲型流感病毒(H1亚型、H1-2009亚型、H3亚型)、乙型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1型、2型、3型、4型)、呼吸道合胞病毒、百日咳杆菌、肺炎衣原体和肺炎支原体。结果:自动巢式多重PCR系统检测290份标本中,阳性246份(84.83%)。单一病原阳性样本166份,检出2种病原阳性样本60份,3种病原阳性样本17份,4种病原阳性样本3份。病毒检出阳性病例中,小于6月龄最常见病原为呼吸道合胞病毒(62.39%,73/117);7月龄~1岁最常见病原体为人鼻病毒/肠病毒(3.48%,20/46);1~3岁患儿最常见病原为腺病毒(37.50%,18/48);3~6岁最常见病原为人鼻病毒/肠病毒(35.00%,7/20);大于6岁最常见病原为流感病毒(46.67%,7/15)。腺病毒检出率每年5月份最高,呼吸道合胞病毒检出率8月份最高,流感病毒检出率7月份最高,肺炎支原体及百日咳杆菌感染全年均有散发。结论:自动巢式多重PCR系统可高效、快速、准确检测多种病原;不同年龄组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的常见病原体不同;不同地区因气候不同,常见病原的流行季节不同。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儿童急性呼吸道感染常见病毒分布及其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分析儿童急性呼吸道感染常见病毒的分布及其流行病学特征。方法:7 248例急性呼吸道感染患儿统计其呼吸道病毒检出情况,统计不同年龄段、性别、临床诊断及季节患儿呼吸道病毒检出情况。结果:7 248例急性呼吸道感染患儿中共检出呼吸道病毒感染2 015例,检出率为27.80%,其中单一呼吸道病毒感染1 977例,检出率27.28%,混合呼吸道病毒感染38例,检出率0.52%。不同年龄段急性呼吸道感染患儿呼吸道合胞病毒(respiratory syncytial virus,RSV)、人类偏肺病毒(human metapneumovirus,hMPV)、副流感病毒(parainfluenza virus,PIV)、乙型流感病毒(influenza B virus,FluB)、腺病毒(adenovirus,ADV)、博卡病毒(human bocavirus,hBoV)、甲型流感病毒(influenza A virus,FluA)检出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下呼吸道感染hBoV、FluA、ADV检出率高于上呼吸道感染( P<0.05)。RSV、PIV、hBoV、hMPV、FluA、FluB、ADV混合感染检出率不同季节存在差异( P<0.05)。 结论:急性呼吸道感染患儿主要呼吸道病毒检出种类为RSV、PIV、hBoV、hMPV、FluA、FluB、ADV,不同年龄段、临床诊断、季节患儿呼吸道病毒种类分布存在差异。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腺病毒性脑炎患儿23例的临床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腺病毒性脑炎患儿的临床特点,为临床诊治腺病毒性脑炎提供参考。方法:收集2012年1月至2020年12月因怀疑中枢神经系统感染而入住汕头大学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患儿的1 185份脑脊液标本,针对22种常见呼吸道病原体和脑炎常见病原体进行聚合酶链反应检测,收集腺病毒核酸检测阳性病例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结果并进行分析。结果:1 185份脑脊液标本中,病毒核酸阳性242份,阳性检出率为20.4%,其中腺病毒阳性标本23份,阳性检出率为1.9%。23例腺病毒性脑炎患儿中,男18例,女5例;发病年龄为(44.8±35.9)个月,范围为2个月19 d至10岁。23例患儿中,发热21例(91.3%),抽搐16例(69.6%),头痛4例(17.4%),呕吐11例(47.8%),意识改变11例(47.8%),情绪改变3例(13.0%)。23例患儿中,8例白细胞计数为(6~<10)×10 9/L,10例白细胞计数为(10~20)×10 9/L,且白细胞分类以中性粒细胞为主(21例,91.3%);20例(87.0%)患儿C反应蛋白在正常范围;脑脊液检查示,20例(87.0%)白细胞计数<15×10 6/L,3例白细胞计数≥15×10 6/L,最高达500×10 6/L,19例患儿的蛋白质处于正常范围,15例患儿的葡萄糖处于正常范围,19例患儿的氯化物在正常范围内。16例患儿接受头颅磁共振成像检查,8例未见明显异常,6例出现局部脑膜线状强化,1例出现颅内小软化灶,1例出现颅内广泛病变。13例患儿接受脑电图检查,7例呈正常脑电图或边缘状态,4例可见广泛中高幅慢波,1例可见棘波或棘慢波,1例同时具备上述2种改变。23例患儿中,22例治疗后病情好转出院,其中1例患儿出现继发性癫痫;另有1例患儿遗留严重大脑功能障碍,出院时无法吸吮,留置胃管,并发继发性癫痫。 结论:腺病毒性脑炎患儿的临床表现及辅助检查无明显特异性,大部分腺病毒性脑炎患儿预后较好,但少部分可遗留严重后遗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新型冠状病毒抗原胶体金免疫层析检测试剂的国际多中心临床评价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对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抗原检测试剂盒(胶体金免疫层析法)进行国际多中心临床评价。方法:1 855份具有有效检测结果的临床平行样本(分别用于核酸和抗原检测)来自德国、英国、乌克兰、法国、印度、泰国、马来西亚、美国和巴西9个国家,采样时间为2021年1月3日至9月22日。对这些样本分别采用SARS-CoV-2抗原检测试剂盒(胶体金免疫层析法)和核酸检测试剂盒(RT-PCR)进行检测,计算阳性符合率[(抗原阳性例数/核酸阳性例数)×100%]、阴性符合率[(抗原阴性例数/核酸阴性例数)×100%]、总符合率[(抗原和核酸检测一致的例数/总例数)×100%]和Kappa 值。采用变异系数评价以上指标在不同国家间的差异。分析不同核酸检测循环阈值(Ct值)样本、不同特征样本和不同突变株样本的抗原检出率。结果:所有样本SARS-CoV-2抗原检测与核酸检测阳性符合率为90.8%(569/627),阴性符合率为99.7%(1 224/1 228),总符合率为96.7%(1 793/1 855),一致性系数Kappa值为0.924;各国间的阳性符合率(除含Ct值>30样本较多的马来西亚外)、阴性符合率(除不含阴性样本的法国外)和总符合率(除法国外)的变异系数分别为6%、<1%和6%。当Ct值<25时抗原检出率可达83.3%~100%(变异系数为6%),无症状感染者和症状出现7 d内样本总体检出率和变异系数分别为93.4%(428/458)和5%,对SARS-CoV-2突变株的总检出率为97.5%(119/122),对20份其他病毒感染样本(包括甲型流感病毒H1N1、乙型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A型和B型、肠道萨奇病毒A组16、人类偏肺病毒、副流感病毒1型和4型、EB病毒和腺病毒)的抗原检测结果均为阴性。结论:SARS-CoV-2抗原检测试剂盒检测真实性好,且其各指标在9个国家间差异较小,可满足大规模早期筛查SARS-CoV-2感染的需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基于不同型别腺病毒标准品的呼吸道病原体核酸试剂最低检测限性能评价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利用不同型别呼吸道腺病毒核酸标准品对呼吸道病原体核酸检测试剂进行最低检测限性能评价。方法:选择已研制的1、2、3、4、5、7、55型呼吸道腺病毒核酸标准品,参照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协会(CLSI)的EP17-A2文件,采用Probit回归方法对28种不同方法学原理的呼吸道病原体核酸检测试剂的最低检测限(Lod)进行评估,比较各试剂盒声称Lod和评估Lod之间以及对不同腺病毒型别检测Lod之间的差异。结果:28种试剂盒中能够准确评估Lod的比例为50%(12/24)。12种试剂盒的评估Lod与声称Lod一致性较好;12种试剂盒一致性较差,其中4种试剂盒差异较小(measured Lod<5×claimed Lod),8种试剂盒差异较大(measured Lod>5×claimed Lod),最大者可达24 000倍。不同试剂间评估的Lod浓度差异可达10 6数量级以上(最低和最高分别为20拷贝/ml和4.8×10 7拷贝/ml);同种试剂对不同型别腺病毒的检测Lod均不相同,其浓度差异最高可达10 4数量级(最低和最高分别为5.0×10 3拷贝/ml和4.8×10 7拷贝/ml)。 结论:部分呼吸道病原体核酸检测试剂检测腺病毒的最低检测限性能评估缺乏准确性,使用检测范围内的多种病原体型别或亚型进行性能评估尤为必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呼吸道病原体多重核酸扩增在老年患者呼吸系统感染检测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了解多重RT-PCR方法检测13种常见呼吸道感染病原体,在老年患者呼吸系统感染病原体检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317例2016年6月至2017年5月在石家庄市第一医院老年科就诊的具有呼吸系统感染症状的老年患者,年龄60~98岁,采集其抽吸痰液,提取病毒DNA/RNA,利用多重RT-PCR技术扩增,通过毛细管电泳,同时检测13种呼吸道病原体;并以直接测序方法和荧光实时PCR法为标准,评价该试剂的临床性能。结果:使用直接测序和荧光实时PCR结果为参照,多重RT-PCR技术的准确性为99.93% (95% CI: 99.79%~99.98%),阳性预测值为99.24% (95% CI: 97.78%~99.74%),阴性预测值为100% (95% CI: 99.9%~100%),Cohen’s kappa值为0.9958 (95% CI: 0.965 2~1.026)。在317例老年患者中,呼吸道病原阳性检出率为75.7% (240/317),其中甲型流感病毒最高,为20.2% (64/317),主要为H3亚型(70.3% (45/64);其次为鼻病毒、腺病毒、肺炎支原体和乙型流感病毒,检出率分别为15.5% (49/317)、13.6% (43/317)、11.0% (35/317)和10.1% (32/317)。此外,同时检出2种以及2种以上病原体的老年患者为81例,检出率为25.6% (81/317)。 结论:多重RT-PCR方法能满足临床对呼吸道病原体检测的需求,并为老年患者呼吸系统感染的防治提供有效的临床资料。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不同病原感染肺炎患儿发生气道黏液高分泌状态的危险因素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不同病原感染的肺炎患儿发生气道黏液高分泌状态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队列研究。收集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呼吸科因肺炎支原体肺炎(MPP)、呼吸道合胞病毒(RSV)肺炎、腺病毒肺炎住院并行支气管镜检查的968例患儿临床资料。对支气管镜下黏液分泌情况进行评分,并分为气道黏液高分泌组和非高分泌组,分别比较3种病原感染肺炎患儿两组的人口学特征、临床特征、实验室检查、疾病严重度,分析其发生气道黏液高分泌状态的危险因素。应用 χ2检验、Mann-Whithey U检验、Fisher确切概率法分析组间差异,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因素。 结果:968例患儿中男559例、女409例,就诊年龄4.0(1.4,6.0)岁。642例MPP患儿中高分泌组185例、非高分泌组457例;201例RSV肺炎患儿中高分泌组41例、非高分泌组160例;125例腺病毒肺炎患儿中高分泌组39例、非高分泌组86例。MPP、RSV、腺病毒3种病原感染的肺炎患儿高分泌组就诊年龄均大于非高分泌组[6.0(4.0,7.0)比5.0(3.0,7.0)岁、1.5(0.5,3.6)比0.8(0.4,1.6)岁、2.0(1.2,4.5)比1.3(0.8,2.0)岁, U=35 295.00、2 492.00、1 101.00,均 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升高( OR=3.30,95% CI 1.51~7.93, P=0.004)、中性粒细胞比例升高( OR=2.24,95% CI 1.16~4.33, P=0.016)、淋巴细胞计数降低( OR=3.22,95% CI 1.66~6.31, P<0.001)、血清白蛋白降低( OR=2.00,95% CI 1.01~3.98, P=0.047)的MPP患儿发生气道黏液高分泌的风险增加;外周血嗜酸粒细胞升高( OR=3.04,95% CI 1.02~8.93, P=0.043)的RSV肺炎患儿发生气道黏液高分泌的风险增加,气道黏液高分泌与重症肺炎相关( OR=2.46,95% CI 1.03~6.15, P=0.047);年龄较大( OR=1.02,95% CI 1.00~1.04, P=0.026)、肺部听诊闻及啰音、哮鸣音或痰鸣音( OR=3.65,95% CI 1.22~12.64, P=0.028)的腺病毒肺炎患儿发生气道黏液高分泌的风险均增加。MPP患儿中高分泌组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性粒细胞比例高于非高分泌组[0.65(0.43,0.81)比0.59(0.34,0.76), U=24 507.00, P<0.01],BALF巨噬细胞比例低于非高分泌组[0.10(0.05,0.20)比0.12(0.06,0.24), U=33 043.00, P<0.05];RSV肺炎患儿高分泌组BALF有核细胞计数及中性粒细胞比例均高于非高分泌组[1 210(442,2 100)×10 6比490(210,1 510)×10 6/L、0.43(0.26,0.62)比0.30(0.13,0.52), U=2 043.00、2 064.00,均 P<0.05]。 结论:MPP患儿的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升高、中性粒细胞比例升高、淋巴细胞计数降低以及白蛋白降低均与气道黏液高分泌有关,RSV肺炎患儿外周血嗜酸粒细胞异常升高与气道黏液高分泌相关,腺病毒肺炎患儿肺部啰音、哮鸣音、痰鸣音的出现与气道黏液高分泌相关。呼吸道局部中性粒细胞浸润与肺炎支原体和RSV感染的气道黏液高分泌的发生密切相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儿童病毒感染与热性惊厥相关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热性惊厥是儿童惊厥最常见的原因,目前认为热性惊厥的发病机制涉及多种因素,国内外相关研究多关注遗传易感性,而环境因素的作用,尤其病毒感染则是被相对忽视的领域。儿童是各种病毒感染的高发人群,很多病毒的感染易致高热,当超过个体惊厥体温阈值时,可诱发热性惊厥;此外,病毒感染引发机体生成的炎症细胞因子,通过血脑屏障影响神经细胞,促使惊厥的发生。该文综述了儿童多种病毒感染所致热性惊厥的临床特点及发生机制,如人疱疹病毒-6型、呼吸道病毒(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腺病毒、新型冠状病毒等)、胃肠炎相关病毒(轮状病毒、诺如病毒等)、肠道病毒等,以助临床医生了解热性惊厥中不同病毒感染的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西多福韦在腺病毒感染治疗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5天前
腺病毒是一种双链DNA病毒,可引起呼吸道、胃肠道、眼睛、肾脏和其他器官感染,轻度腺病毒感染一般是自限性疾病,但部分患者进展为高热、呼吸困难、呼吸衰竭等严重感染或播散性感染疾病。目前尚无特异性抗腺病毒药物上市,本文总结了西多福韦在腺病毒感染临床治疗中的应用,从成人重症腺病毒感染、儿童腺病毒感染、器官移植患者感染及衍生物4个方面展开阐述。总体而言,西多福韦在治疗腺病毒重症感染中有一定作用,但多数研究样本量偏少且缺少前瞻性队列研究,今后开展相关临床研究时需重点考虑。另外基于西多福韦开发衍生化合物或寻找类似药物,降低其肾毒性,也是未来研究关注的重点。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病毒性肺炎治疗新进展
编辑人员丨5天前
近年来,病毒作为社区获得性肺炎(CAP)的重要病原体越来越受到关注,在我国,病毒性肺炎约占CAP的27.5%~39.2%,其中流感病毒最常见,属于RNA病毒,其他RNA病毒主要包括副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人偏肺病毒、鼻病毒等,而DNA病毒主要包括腺病毒、疱疹病毒,如单纯疱疹病毒、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巨细胞病毒等。然而,针对这些病毒的有效抗病毒药较少,本文综述近年来除冠状病毒外的其他抗病毒药物方面的研究进展,以便协助临床诊疗。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