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压力控制容量保证通气联合个性化呼气末正压通气对脑肿瘤手术患者氧合功能及术后肺部并发症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术中采用压力控制容量保证通气(PCV-VG)模式联合个性化呼气末正压通气(PEEP)的通气策略,对脑肿瘤手术患者氧合功能及术后肺部并发症(PPCs)发生率的影响。方法:选择2023年1月至2023年6月临沂市人民医院60例择期行脑肿瘤手术的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PCV-VG通气模式组(T组)和容量控制通气(VCV)模式组(C组),每组30例。T组因病情变化排除1例,实际纳入29例患者。T组采用PCV-VG通气模式并通过滴定PEEP寻找动态肺顺应性(Cdyn)最大值,与Cdyn最大值对应的PEEP即为最佳PEEP,保持至机械通气结束。C组采用VCV加5 cmH 2O定值PEEP的通气模式。所有患者于麻醉诱导前(T 1)、设定通气模式后15 min(T 2)、拔管后15 min(T 3)进行动脉血气分析,记录动脉血氧分压(PaO 2)、二氧化碳分压(PaCO 2)、乳酸(Lac)和血糖(Glu),计算氧合指数(PaO 2/FiO 2)。记录术前、术后72 h白细胞(WBC)、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水平。观察术后72 h PPCs的发生率。 结果:C组和T组PaO 2、PaCO 2的分组效应及时间效应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交互效应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C组和T组PaO 2/FiO 2的分组效应、时间效应和交互效应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T组滴定得出的最佳化PEEP的平均值为7.48 cmH 2O,对应平台压(Pplat)的平均值为14.90 cmH 2O,对应Cdyn最大值的平均值53.37 ml/cmH 2O,与C组定值5 cmH 2O PEEP对应的Pplat和Cdyn相比,T组最佳化PEEP对应的Pplat低于C组( P<0.05),Cdyn高于C组( P<0.05)。T组术后72 h的CRP水平、PPCs的发生率明显低于C组(均 P<0.05)。 结论:与VCV相比,PCV-VG联合个性化PEEP的通气模式能够改善脑肿瘤患者术中肺通气及氧合功能,减少术后72 h肺部炎症的发生,降低PPCs的发生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呼气末正压滴定技术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机械通气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5天前
针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采用肺保护性通气策略是目前公认的方案,其中呼气末正压(positive end expiratory pressure,PEEP)的设定是肺保护性通气中的重要一环,PEEP滴定技术多样,但最佳PEEP的选择仍是临床工作中的难点。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个体化PEEP通气对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术后肺部并发症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个体化呼气末正压(PEEP)通气对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术后肺部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7月至10月择期行胸骨正中切开下心脏瓣膜置换术(单瓣/双瓣)患者64例,性别不限,年龄40~70岁,ASA分级Ⅱ或Ⅲ级,心功能分级Ⅱ或Ⅲ级,BMI18~26 kg/m 2。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2组( n=32):对照组(C组)与个体化PEEP组(P组)。充分肺复张后,C组设置PEEP为4 cmH 2O;P组采用阶梯PEEP法进行PEEP滴定。2组患者入ICU后设置PEEP 4 cmH 2O。于麻醉诱导前(T 0)、肺复张前(T 1)、PEEP通气20 min(T 2)、术后2 h(T 3)及术后24 h(T 4)时抽取动脉血样,测定血清IL-6及TNF-α浓度,T 1~T 4时记录血流动力学指标(HR、MAP、CVP)。根据术后住院期间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血气分析诊断肺部并发症。记录术后住院时间、气管拔管时间及ICU滞留时间。 结果:P组PEEP[(6.1±1.4) cmH 2O]高于C组( P<0.05)。与C组比较,P组T 3时血清IL-6和TNF-α浓度降低,T 2时CVP升高,术后肺部并发症发生率降低( P<0.05),术后住院时间、气管拔管时间及ICU滞留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CPB停机后早期应用个体化PEEP通气可降低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术后肺部并发症的发生风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呼吸危重症年度进展2022
编辑人员丨5天前
本文回顾国内外呼吸危重症领域在2022年度(2021年10月1日到2022年9月30日)的临床进展。研究发现发病前虚弱体质和有创机械通气中呼吸困难主诉是危重症患者预后不利因素,冷冻肺活检或可有效提高危重症患者疾病诊断准确率,床旁微生物形态学快速诊断技术(M-ROSE)能够在床旁快速明确是否感染和感染致病原;电阻抗成像技术(EIT)、跨肺驱动压(DP L)、气道驱动压(DP aw)在动态评估、指导个体化呼吸支持和预后评价方面具有积极的意义;巴瑞克替尼可能对合并有高炎症反应的重症感染患者具有积极的疗效,而延迟应用抗菌素会明显增加重症感染发生率及休克患者的病死率,抗菌素应用时机和感染源控制至关重要;无创正压通气会降低拔管后高风险肥胖或超体重患者再插管风险和ICU病死率,跨肺压滴定呼气末正压(PEEP)能对病情更为危重的ARDS患者(APACHE Ⅱ>27.5)带来获益,ECMO联合俯卧位通气能够进一步改善重症ARDS患者预后,因此对危重症患者在动态监测和评估的基础上采取个体化呼吸支持策略至关重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肺部超声检查在围手术期麻醉管理中的应用进展
编辑人员丨5天前
肺部超声(lung ultrasound, LUS)检查是一种重要的影像学检查,它便捷、无辐射、准确性高、重复性好,可以用于围手术期麻醉管理,减少术后肺部并发症(postoperative pulmonary complications, PPC)。文章就近年来LUS在围手术期麻醉管理中的应用进行综述,包括LUS对常见肺部疾病(如肺不张、胸腔积液、气胸和肺水肿)的评估,利用肺部超声指导的液体管理(fluid administration limited by lung sonography, FALLS)方案、反FALLS方案来指导补液及利尿治疗,在LUS下进行肺复张及呼气末正压(positive end-expiratory pressure, PEEP)滴定,利用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I)分析LUS图像。关于LUS的临床应用还需要进一步研究和探索,以充分发挥其巨大的医学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驱动压指导个体化PEEP滴定对机器人辅助前列腺癌根治术老年患者肺不张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评价驱动压指导个体化呼气末正压(PEEP)滴定对机器人辅助前列腺癌根治术老年患者肺不张的影响。方法:择期全麻下行机器人辅助前列腺癌根治术老年患者50例,年龄65~80岁,ASA分级Ⅱ或Ⅲ级,BMI 19~28 kg/m 2。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 n=25):传统肺保护性通气组(C组)和驱动压指导个体化PEEP组(D组)。PEEP设置方法:C组患者术中PEEP全程采用5 cmH 2O。D组患者分别于气管插管机械通气和Trendelenburg体位-气腹构建后滴定最佳PEEP,初始值为麻醉机允许的最低PEEP,每隔4 min增加1 cmH 2O(PEEP≤12 cmH 2O),记录此时平台压和PEEP计算驱动压,当驱动压达到最小所对应的PEEP为该个体的最适PEEP。分别于桡动脉穿刺置管后(T 0)、麻醉诱导后(T 1)、Trendelenburg体位-气腹建立最佳PEEP通气4 min后(T 2,C组为Trendelenburg体位-气腹建立通气4 min后)、体位恢复后(T 3)、气管拔管前(T 4)和进入PACU 2 h(T 5)时行超声检查,T 0、T 1、T 4和T 5时记录肺不张通气损失评分;T 0~4时测量双侧视神经鞘直径;于T 0、T 2、T 3和T 5时行动脉血气分析,记录PaO 2和PaCO 2并计算氧合指数;记录术后3 d内肺部并发症的发生情况。 结果:与C组比较,D组T 4和T 5时肺不张通气损失评分、T 2,3时PaCO 2降低,T 2,3,5时PaO 2和氧合指数升高( P<0.05)。2组患者双侧视神经鞘直径和术后肺部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驱动压指导个体化PEEP可增加机器人辅助前列腺癌根治术老年患者术中氧合,降低肺不张的形成。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经胸电阻抗成像和重症超声导向的儿童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个体化肺保护通气策略实施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肺部电阻抗断层成像(electrical impedance tomography,EIT)和重症超声导向的儿童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pediatric 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pARDS)个体化肺保护通气策略的实施。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重度pARDS患儿实施保护性通气策略的治疗过程,在救治过程中采用EIT和重症超声指导保护性通气策略的实施。结果:EIT指导肺复张和最佳呼气末正压滴定,重症超声评估pARDS血流动力学和肺部状态,指导右心保护通气和循环保护通气的实施。最终患儿成功救治。结论:pARDS保护性通气的理念,已由传统的肺保护通气走向右心保护和循环保护通气的理念,最终达到对肺血管内皮的保护。EIT和重症超声丰富了对pARDS病理生理的认识和对保护性通气的理解。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重症患者食管压监测的临床应用进展
编辑人员丨5天前
食管压在临床上可用于肺应力的监测及指导肺保护性通气策略的实施,主要包括呼气末正压的滴定、吸气末跨肺压的监测及自主呼吸的评价,但食管压对肺保护性通气策略的实施仅是其临床应用的一部分,基于食管压对胸腔内压的反应,其对呼吸功的监测、人机同步性的评价、血流动力学跨血管壁压力的校正等均是食管压在临床应用的指征,因此,对重症患者进行食管压的监测,可以达到临床精准治疗的目的。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呼吸危重症年度进展2021
编辑人员丨5天前
呼吸危重症领域在2021年度(2020年10月1日到2021年9月30日)有了一些临床进展,重症肺炎发病早期、高炎性反应和病情较重的患者应用糖皮质激素有效;右美托咪定对年龄>65岁和外科术后有创机械通气患者能够获益;在呼吸支持领域,经鼻高流量湿化氧疗用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经鼻高流量湿化氧疗联合清醒俯卧位通气、有创机械通气患者采用电阻抗交点法指导滴定呼气末正压、早期应用体外膜氧合、结合神经调节辅助通气指导尽快撤机等相关研究,说明在动态评估的基础上采取个体化呼吸支持的重要性,这些研究成果相信也会对呼吸危重症患者临床救治提供证据支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电阻抗断层成像技术在成年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电阻抗断层成像(electrical impedance tomography, EIT)技术具备床旁、无创、无辐射、动态功能成像等特点,可评估整体及局部肺通气和灌注,监测肺内不同区域间的差异,进一步优化呼吸治疗,制定个体化方案。文章对EIT的监测原理,在肺通气、灌注监测时常用的参数,以及在成年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中的应用,包括经鼻高流量氧疗、机械通气(呼气末正压滴定、肺复张、撤机)、俯卧位及静脉-静脉体外膜肺氧合进行综述,旨在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