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卵泡刺激素对骨代谢作用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1周前
卵泡刺激素(follicle stimulating hormone,FSH)是由垂体嗜碱性粒细胞合成的一种促性腺激素,与FSH受体(receptor of FSH,FSHR)结合,在人类和哺乳动物生殖功能中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以往将绝经后骨质疏松(postmenopausal osteoporosis,PMOP)完全归因于雌激素水平的显著下降,但在围绝经期两种成熟的性激素特点是雌二醇骤然下降,FSH显著升高。增高的FSH与骨密度的降低有关,该过程独立于雌激素之外。研究发现FSHR在生殖系统以外的不同器官和组织中也有表达,如骨组织。FSH-FSHR可能成为骨代谢性疾病治疗的靶点,本文就FSH影响骨代谢的作用及相关机制进行综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褪黑素在女性不孕相关疾病中的生殖调节研究
编辑人员丨1周前
褪黑素是一种主要由哺乳动物松果体分泌的神经胺类激素,调控机体中枢和外周系统与昼夜节律和生殖有关的机制,并具有强大的抗氧化、抗炎、抑制凋亡、抑制肿瘤、调节自噬和内分泌功能等作用。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褪黑素在防治女性生殖系统疾病中发挥重要作用,从而改善由此导致的女性不孕症的结局。本文将对褪黑素的生殖调节以及在导致女性不孕的几种常见疾病中的作用研究进展进行总结。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m6A修饰在女性生殖发育及相关疾病中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1周前
N6-甲基腺嘌呤(N6-methyladenosine,m6A)修饰是由m6A甲基转移酶、去甲基化转移酶、阅读蛋白进行调控的一种RNA转录后水平修饰,在最为广泛,且在哺乳动物的生殖发育中发挥重要作用。一方面,m6A修饰调控着卵母细胞成熟和早期胚胎发育过程中RNA的代谢过程;另一方面,m6A修饰与卵巢和子宫疾病密切相关,尤其是妇科肿瘤,m6A修饰影响着肿瘤细胞的增殖和迁移。本文对m6A修饰在女性生殖生理及其相关疾病中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旨在为临床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附睾上皮细胞通过附睾小体调节精子成熟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1周前
哺乳动物睾丸中产生的精子缺乏运动性,而且不具备受精能力,因此在功能上尚不成熟。附睾是男性生殖道中一段非常特别、高度盘绕折叠的小管,附睾各段通过上皮细胞分泌和吸收活动的共同协作用,实现高度区域化,保证不同区段精确的功能划分。精子在附睾近端完成功能上的成熟,在远端以静息状态储存以备射精,这一过程依赖于附睾管腔特殊的微环境。附睾管腔的微环境极为复杂,目前已证实其中含有多种无机离子、蛋白质和胞外囊泡(附睾小体)。附睾小体中包含多种蛋白和sncRNA,可直接或间接促进精子成熟。本文综述了附睾管腔微环境的特点,特别关注了附睾上皮细胞产生的附睾小体对精子成熟的影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邻苯二甲酸二丁酯通过AMPK/mTOR信号通路对大鼠睾丸间质细胞凋亡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ibutyl phthalate,DBP)通过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AMP activated protein kinase/mammalian rapamycin target protein,AMPK/mTOR)信号通路对大鼠睾丸间质细胞(Leydig)凋亡的影响。方法:生殖功能损伤大鼠模型按照体质量排序分组法分为模型(DBP)组17只、模型+AMPK抑制剂[DBP+化合物C(compound C,CC)]组17只、模型+AMPK激动剂[DBP+二甲双胍(metformin,MF)]组17只、DBP+AMPK抑制剂+激活剂(DBP+CC+MF)组17只。另取11只大鼠作为空白组。空白组和DBP组腹腔注射等量生理盐水,DBP+CC组、DBP+MF组分别腹腔注射20 mg/kg CC、200 mg/kg MF,DBP+CC+MF组腹腔注射20 mg/kg CC+200 mg/kg MF,qd,连续4周。放射性免疫分析法检测各组血清黄体生成素(luteinizing hormone,LH)、卵泡刺激素(follicle-stimulating hormone,FSH)、睾酮水平;全自动精子质量分析系统分析精子质量;HE染色法观察睾丸生精小管上皮细胞病变情况;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介导的dUTP缺口末端标记(terminal deoxynucleotidyl transferase-mediated dUTP-biotin nick end labeling,TUNEL)法和流式细胞术检测Leydig细胞凋亡情况;RT-PCR法和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AMPK、mTOR、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Caspase 3)mRNA和蛋白及p-AMPK、p-mTOR蛋白的表达。结果:与DBP组的血清FSH水平[(9.07±0.52)U/L]相比,DBP+MF组血清FSH水平[(9.88±0.67)U/L]升高,DBP+CC组[(6.82±0.60)U/L]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01);与DBP组血清LH、睾酮水平、精子浓度及(a+b)级精子占比[(4.51±0.75)U/L、(3.25±0.11)mg/L、(16.46±3.40)×10 6/mL、(25.43±4.36)%]相比,DBP+MF组血清LH、睾酮水平及精子浓度、(a+b)级精子占比[(3.97±0.70)U/L、(2.96±0.11)mg/L、(13.15±2.63)×10 6/mL、(22.20±4.13)%]降低,DBP+CC组[(6.52±0.71)U/L、(4.48±0.15)mg/L、(25.47±2.18)×10 6/mL、(45.60±4.78)%]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DBP组比DBP+MF组 PLH=0.038,其余均 P<0.001)。HE染色显示,空白组睾丸组织结构正常;DBP组和DBP+CC+MF组生精小管上皮细胞萎缩、扭曲呈不规则形态,DBP+MF组病变更为严重,核周现大量空泡;DBP+CC组病变较DBP组有所改善。与DBP组Leydig细胞凋亡数、p-AMPK/AMPK蛋白及 Caspase 3 mRNA和蛋白相对表达量(142.40±26.78、0.70±0.07、1.85±0.14、0.80±0.09)相比,DBP+MF组Leydig细胞凋亡数、p-AMPK/AMPK及 Caspase 3 mRNA和蛋白相对表达量(286.60±30.17、0.95±0.08、2.17±0.18、1.23±0.10)升高,DBP+CC组(88.00±21.34、0.42±0.04、1.35±0.15、0.54±0.06)]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01);与DBP组p-mTOR/mTOR(0.45±0.06)相比,DBP+MF组(0.23±0.04)降低,DBP+CC组(0.84±0.07)升高(均 P<0.001)。 结论:DBP可致大鼠生殖系统受损,Leydig细胞凋亡率升高,其机制可能与AMPK活化、mTOR抑制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SOX家族基因在男性性别决定及男性生殖功能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1周前
SOX家族基因由于与SRY基因结构域相似而得名。在SOX家族基因中,SRY基因是哺乳动物性腺分化决定基因,直接决定了性腺向睾丸分化的方向;SOX9基因是性别分化过程中启动睾丸发育程序的重要基因;与SOX9结构域相似的SOX8、SOX2基因则在男性性发育与维持男性生殖功能中起到一定的作用。这些SOX家族基因的序列中都包含一段高度保守的结构域HMG序列。HMG的编码产物中都包含一组由79个氨基酸组成的蛋白质,起到结合和弯曲DNA的作用。因此,这些SOX家族基因的功能类似。该文综述了SRY、SOX9、SOX8、SOX2等SOX家族基因在男性性别决定及男性生殖功能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母乳科学研究的现状及发展方向
编辑人员丨1周前
乳汁是哺乳动物进化的结果,人类的母乳给婴儿不仅提供营养,还提供了生物活性物质、微生物以及细胞等更丰富的内容物;母乳喂养是生殖健康的重要阶段,是生命早期营养最重要的获取方式,但其健康效应至今无法准确评估。母乳科学已成为交叉学科新的研究热点,在探索生命健康、疾病预防、临床救治、社会伦理和经济发展等领域的规律方面成为新的范式。本文综述并探讨了国内外母乳科学研究的进展及其差距,并提出了未来发展的思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染色质重塑因子对哺乳动物配子发生及早期胚胎发育进程影响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真核生物中染色质重塑因子种类繁多,根据ATP酶和其他组成蛋白亚单位的不同大致可以分为四类:SWI/SNF、ISWI、CHD和INO80。不同的染色质重塑因子在不同的层面通过对染色质结构的改变来影响基因转录调控等,以确保细胞内各种生物学进程的准确运行。目前,关于染色质重塑因子在哺乳动物配子发生及早期胚胎发育过程中发挥作用的研究尚不普遍。本文将以四类染色质重塑因子为切入点对此进行简单综述,为深入了解染色质重塑因子在生殖发育等方面的功能提供理论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干细胞分化为生殖细胞及重构胚胎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1周前
随着辅助生殖技术(assisted reproduction technology,ART)的发展,其需求日益增长。但是ART目前对于缺少功能配子的患者尚无有效的解决方案。由于实验材料的稀缺和伦理限制,科研人员只能对人类配子和胚胎进行有限的研究,该领域迫切需求能够模拟生殖细胞及胚胎的体外模型。人工配子和体外重构胚胎的出现为生殖医学的基础研究和临床应用带来了新的希望。从成体干细胞和胚胎干细胞(embryonic stem cells,ESCs)分化来源的生殖细胞以及通过干细胞分化或不同类型干细胞组装构建类囊胚结构的技术已在一些非人类哺乳动物中实现,部分也可在人的细胞中实现。本文综述了人工配子和体外重构胚胎在小鼠、猴子和人类等不同物种中的研究进展和可能的应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Kisspeptin调控生殖及性相关情感
编辑人员丨1周前
Kiss1基因编码的Kisspeptin及其受体在哺乳动物体内分布广泛,目前Kisspeptin已被确认为哺乳动物生殖轴的重要调控因子,通过调控下丘脑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的分泌,进而控制垂体黄体生成素和卵泡刺激素的分泌及性行为的调节。此外,Kisspeptin还参与情感方面的调节,包括恐惧、焦虑和认知等。生殖和情感关系密切,在临床中,生殖功能异常与情感障碍伴随的疾病十分常见,然而关于协调生殖与情感方面的研究还较少。目前的研究表明,Kisspeptin可能是介导生殖及情感协调的控制中心。本文将对Kisspeptin在生殖与情感功能两方面的调控作用进行综述,以期为防治因情感障碍导致的生殖疾病提供新的靶点和思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