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转录组测序分析唾液酸结合免疫球蛋白样凝集素-15在胃癌细胞中的作用机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筛选并分析唾液酸结合Ig样凝集素15(Siglec-15)在胃癌细胞中的候选靶基因及其下游信号通路并进行患者预后相关性分析。方法:构建干扰Siglec-15基因的最佳慢病毒转染至人胃腺癌AGS细胞株获得沉默组(AGS-shSiglec-15),以及空载体慢病毒转染获得的AGS细胞对照组(AGS-NC),各取三个样本进行转录组测序。根据测序数据筛选差异表达基因,通过GO分析、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分析和GESA分析进行基因的功能注释和信号通路的鉴定。构建蛋白与蛋白相互作用网络图(PPI),进行可视化分析并获取关键互作蛋白,并对靶蛋白进行生存期分析。结果:共鉴定出符合筛选标准的255个差异表达蛋白编码基因,包括119个上调基因和136个下调基因。经GO、KEGG和GSEA分析表明,差异表达基因(DEGs)主要参与甲型流感、Toll样受体信号传导途径、钙信号传导途径、NOD样受体信号传导途径、病毒蛋白与细胞因子和细胞因子受体的相互作用等进程。同时筛选出10个Siglec-15相关基因的靶蛋白,其中钙黏蛋白23(CDH23)[ HR=1.31(1.05~1.63), P<0.05]、蛋白网络成分协调蛋白(USH1C)[ HR=1.25(1.05~1.48), P<0.05]、干扰素调节因子7(IRF7)[ HR=1.7(1.41~2.05), P<0.001]、MX2[ HR=1.63(1.33~2.00), P<0.01]、干扰素调节因子9(IRF9)[ HR=1.30(1.09~1.54), P<0.01]高表达的胃癌患者总生存率(OS)较差。而RSAD2(RSAD2)[ HR=0.78(0.61~1.00), P<0.05]、CC基序趋化因子配体5(CCL5)[ HR=0.66(0.55~0.78), P<0.01]、CXC趋化因子配体(CXCL8)[ HR=0.65(0.53~0.79), P<0.01]、XIAP相关因子1(XAF1)[ HR=0.77(0.65~0.92), P<0.01]、干扰素调节因子6(IRF6)[ HR=0.51(0.41~0.63), P<0.01]高表达的患者具有较好的OS。 结论:沉默Siglec-15基因在胃癌细胞中有明显差异表达基因并参与多种生物学进程和信号通路调节,可能作为胃癌的潜在新免疫检查点标志物及治疗靶点。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SIGLEC-1与1型糖尿病自身免疫机制:新兴研究视角
编辑人员丨5天前
Diabetologia的最新研究发现,唾液酸结合免疫球蛋白样凝集素1(SIGLEC-1)阳性单核细胞在1型糖尿病早期发病中扮演关键角色。这些细胞主要通过干扰素信号通路,而非传统抗原呈递方式,激活免疫效应细胞,进而引发胰岛炎症和破坏。这一发现为1型糖尿病的早期诊断与靶向治疗开辟了新的途径。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儿童干扰素刺激基因表达检测方法的建立与应用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建立儿童干扰素刺激基因(ISG)表达检测方法,确立参考值范围,初步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纳入2017年11月至2021年9月就诊于北京协和医院儿科的Ⅰ型干扰素病患者作为疾病组,同时纳入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组。疾病组共纳入18例患儿,其中男性8例,女性10例,共采集血液样本25份,首次检测的中位年龄为8.5岁。对照组共纳入28名健康儿童,年龄1~18岁,中位年龄10.5岁,其中男性15名,女性13名。分别提取疾病组和对照组外周血总RNA并逆转录为互补DNA(cDNA)。以β肌动蛋白基因(β-Actin)和鸟氨酸脱羧酶抗酶基因(OAZ)为内参,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PCR)检测干扰素诱导的四肽重复蛋白1基因(IFIT1)、干扰素α诱导蛋白27基因(IFI27)、干扰素诱导蛋白44样基因(IFI44L)、干扰素刺激基因15(ISG15)、唾液酸结合的免疫球蛋白样凝集素1基因(SIGLEC1)、含有S-腺苷甲硫氨酸结构域2基因(RSAD2)的相对表达量,以6个ISG的中值为干扰素评分(IS)。去除正常对照中表达明显异常的样本,将其他样本的cDNA混合作为参照,重新检测各样本并计算IS,将大于对照 xˉ+2 s的IS结果判断为异常。用独立样本 t检验或Mann-Whitney U检验比较组内和组间IS的差异。 结果:对照组IS均值为1.046,标准差0.755,IS截断值为2.556。18例Ⅰ型干扰素病患者组IS异常的有15例(15/18),IS均值为27.010。与对照组相比,干扰素疾病患者组IS明显升高( t=4.247, P=0.000 1)。该检测方法的准确度为91.30%(42/46),精密度为7.47%(0.084/1.124),敏感度为15/18,特异度为96.43%(27/28)。 结论:本研究通过ISG表达的检测并计算IS,为临床筛查以及动态监测Ⅰ型干扰素疾病变化提供了新的可靠的手段。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Siglec-15在结直肠癌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结直肠癌(CRC)在我国发病率和死亡率逐年升高,而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为CRC患者带来了新选择。现阶段免疫治疗获益人群仅局限于微卫星高度不稳定(MSI-H)的CRC群体,现有免疫治疗中,无论是抗程序性死亡配体1(PD-L1)单抗单药使用还是联合抗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相关抗原4(CTLA4)免疫点抑制剂联合用药,对于微卫星稳定(MSS)CRC群体均无明显疗效。结合唾液酸免疫球蛋白型凝集素-15(Siglec-15)正常情况下仅在某些髓样细胞上表达,但在人类癌细胞和肿瘤浸润性髓样细胞表达广泛上调。最新研究显示,Siglec-15有望成为当前免疫治疗肿瘤患者的全新靶点,可为抗PD-L1治疗无效的MSS型CRC患者带来免疫治疗新希望。本文旨在阐述Siglec-15自身在肿瘤方面最新研究进展及CRC免疫治疗的研究近况,对Siglec-15在CRC免疫治疗方面的研究进行阐述,以期为CRC免疫治疗提供参考信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SIGLEC-15对喉鳞状细胞癌的作用及机制研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唾液酸结合免疫球蛋白样凝集素15(sialic acid-binding immunoglobulin-like lectin 15,SIGLEC-15)对喉鳞状细胞癌(larynge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LSCC)的作用及机制研究。方法:应用癌症基因组图谱(The Cancer Genome Atlas,TCGA)、癌细胞系百科全书(Cancer Cell Line Encyclopedia,CCLE)和基因表达谱动态分析(Gene Expression Profiling Interactive Analysis 2,GEPIA2)数据库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应用细胞计数试剂盒(cell counting kit-8,CCK8)、流式细胞术、Transwell法检测其增殖、凋亡、细胞周期、转移及侵袭的变化;应用基因芯片法检测上调及下调的基因,对差异基因进行富集分析;应用蛋白免疫印迹法(WB)和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uantitative real-time PCR,qPCR)检测蛋白表达;裸鼠体内成瘤实验检测SIGLEC-15对喉癌移植瘤生长的影响。采用 t检验、Wilcoxon秩和检验、Log-rank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SIGLEC-15在LSCC中高表达且与生存期密切相关( HR=1.1, P=0.010)。构建低表达SIGLEC-15的细胞模型,即TU686 SIGLEC-15-组;与TU686 SIGLEC-15+组相比其增殖活性显著降低(48 h:1.32±0.23比2.56±0.37),迁移[(1 036.52±51.22)个比(1 819.62±180.24)个]和侵袭[(469.21±112.25)个比(961.45±102.03)个]能力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值分别为6.59、7.22和7.85, P值均<0.05)。早期凋亡增加[(23.27±1.12)%比(5.64±1.61)%, t=11.32, P<0.05],细胞周期G 0/G 1被阻滞[(59.32±3.65)%比(35.46±3.57)%, t=9.85, P<0.05]。敲低SIGLEC-15导致864个基因上调,357个基因下调,细胞周期、凋亡及 JAK/STAT信号通路发生显著变化,p-JAK2、p-STAT3、Caspase-3、Bad、Bcl-2、Cyclin d1蛋白分子表达明显变化。裸鼠成瘤结果表明TU686 SIGLEC-15-细胞组裸鼠移植瘤增长速度缓慢,种瘤后8周,肿瘤重量分别为(0.382±0.054)g和(1.277±0.126)g,而且SIGLEC-15敲低组移植瘤组织中SIGLEC-15表达更低[(11.29±2.17)比(36.25±7.5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值为8.44和9.28, P值均<0.05)。 结论:SIGLEC-15在LSCC中高表达并与预后相关,可通过JAK2-STAT3通路促进LSCC的进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基于M2型巨噬细胞来源的Siglec15对食管鳞癌细胞恶性生物学行为影响的生物信息学分析及实验验证
编辑人员丨3周前
目的:采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M2型肿瘤相关巨噬细胞(M2-TAMs)来源唾液酸结合免疫球蛋白样凝集素15(Siglec15)促进食管鳞状细胞癌(ESCC)恶性生物学行为的作用,并通过细胞实验对其进行验证.方法:应用肿瘤免疫评价资源(TIMER)数据库分析Siglec15在泛癌和癌旁正常组织中的表达差异及免疫浸润情况,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法检测M2-TAMs和ESCC EC109及KYSE150细胞中Siglec15 mRNA表达水平.在M2-TAMs与ESCC细胞非接触性共培养基础上,分别设置EC109/KYSE150组、EC109/KYSE150+si-NC组(转染si-NC序列)和EC109/KYSE150+si-Siglec15组(分别转染 si-Siglec15#1 和 si-Siglec15#2序列),采用 CCK-8法检测各组细胞增殖活性,细胞划痕实验检测各组细胞划痕愈合率,Transwell小室实验检测各组细胞中迁移和侵袭细胞数,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细胞凋亡率.结果:生物信息学分析,与癌旁正常组织比较,食管癌、结肠癌和头颈部鳞状细胞癌等泛癌组织中Siglec15 mRNA表达水平升高(P<0.05或P<0.01),且食管癌组织中Siglec15 mRNA表达水平与巨噬细胞浸润呈明显正相关关系(P<0.05);与EC109细胞和KYSE150细胞比较,M2-TAMs中 Siglec15 mRNA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1).EC109/KYSE150组、EC109/KYSE150+si-NC组和EC109/KYSE150+si-Siglec15组细胞增殖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EC109/KYSE150组比较,24和48 h时EC109/KYSE150+si-NC组细胞划痕愈合率升高(P<0.01),迁移和侵袭细胞数增加(P<0.05),细胞凋亡率降低(P<0.01);与EC109/KYSE150+si-NC组比较,EC109/KYSE150+si-Siglec15#1组和 EC109/KYSE150+si-Siglec15#2组细胞划痕愈合率降低(P<0.05),迁移和侵袭细胞数减少(P<0.05),细胞凋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2-TAMs来源Siglec15可能是促进ESCC细胞迁移和侵袭的关键因子.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周前
-
重组人Siglec-1蛋白的制备及基于超滤亲和-液质联用技术天然配体的筛选
编辑人员丨3周前
目的 构建唾液酸免疫球蛋白凝集素1(Siglec-1)原核表达载体,表达纯化Siglec-1重组蛋白,构建超滤亲和-液质联用技术(UF-LC-MS)筛选Siglec-1蛋白天然配体.方法 利用DNA重组技术构建Siglec-1重组蛋白原核表达载体,转化到BL21(DE3)感受态细胞中表达Siglec-1重组蛋白,通过Ni柱亲和色谱柱进行蛋白纯化,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SDS-PAGE)电泳分析Siglec-1重组蛋白纯度.建立UF-LC-MS技术研究金银花、甘草、迷迭香、菊苣中6个主要组分绿原酸、迷迭香酸、阿魏酸、甘草酸、甘草次酸、菊苣酸对Siglec-1蛋白的亲和力,通过比较样品组和蛋白变性组超滤液中待测物的峰面积,计算各待测物特异结合率.结果 经双酶切及测序鉴定证明,重组表达质粒pET-22b-Siglec-1-His构建正确;纯化的人Siglec-1重组蛋白质量分数达90%以上;建立了UF-LC-MS筛选体系,筛选出甘草次酸可与Siglec-1蛋白特异性结合.结论 成功表达了高纯度、高产量的人Siglec-1重组蛋白,筛选出甘草次酸可与Siglec-1蛋白特异性结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周前
-
Siglec-15在肿瘤免疫微环境中的表达及意义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023/12/30
阻断程序性细胞死亡-1(PD-1)/PD-1 配体1(PD-L1)是最广泛使用的免疫检查点阻断疗法,但PD-1/PD-L1 通路在肿瘤免疫逃逸机制中所占比例不到40%,唾液酸结合免疫球蛋白样凝集素15(Siglec-15)虽与PD-L1 的同源性超过30%,但Siglec-15 的免疫抑制功能独立于PD-1 轴.目前国内外对其研究主要集中于Siglec-15 在肿瘤免疫微环境(TIME)中的表达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本文回顾并总结了Siglec-15 在TIME中的表达、预后以及治疗等方面的研究进展,阐述关于Siglec-15 研究前景以及研究存在的不足,为Siglec-15 进一步的研究奠定基础.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2/30
-
唾液酸结合性免疫球蛋白凝集素6的生物信息学分析及多克隆抗体制备
编辑人员丨2023/12/9
目的 表达并制备唾液酸结合性免疫球蛋白凝集素6(Siglec-6)的多克隆抗体,并对其特异性进行鉴定.为下一步探讨Siglec-6在介导细胞信号转导和调节造血细胞及免疫细胞的功能,研究其在免疫调节和炎症反应中的作用奠定基础.方法 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方法预测Siglec-6蛋白的跨膜结构、理化特性、疏水性等因素,设计出两个多肽,两个多肽各自与血蓝蛋白(KLH)交联后对新西兰兔进行免疫,结果发现这两个多肽均可作为抗原免疫生物试剂,并成功获得高效价的抗Siglec-6多克隆抗体.通过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其效价,经过亲和层析纯化,用Western blotting测定抗体的特异度.结果 通过ELISA检测其效价分别为1∶51 200和1∶12 800,Western blot结果表明该方法所制备的抗体具有特异度.结论 该研究通过生物信息学方法成功预测了抗原表位,并据此预测成功制备了高效价、高特异度的抗Siglec-6多克隆抗体.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2/9
-
血清及胎盘中Siglec-6、Glycodelin-A水平与子痫前期发病和妊娠结局的相关性
编辑人员丨2023/12/2
目的 探讨血清及胎盘中唾液酸结合免疫球蛋白样凝集素6(Siglec-6)、子宫糖基化蛋白(Glycodelin-A)水平与子痫前期发病和妊娠结局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8年1月到2020年6月本院产科收治的子痫前期患者55例作为子痫前期组,年龄(30.1±3.3)岁,孕周(36.6±3.6)周,依据《妊娠期高血压疾病诊治指南(2020)》分为早发型子痫前期组21例,晚发型子痫前期34例;轻度子痫前期31例,重度子痫前期24例.同期分娩的正常孕妇55例作为对照组,年龄(29.6±2.8)岁,孕周(37.1±4.1)周.均为单胎初产妇,检测各组血清及胎盘中Siglec-6、Glycodelin-A水平.结果 血清及胎盘中Siglec-6水平,子痫前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且重度子痫前期组显著高于轻度子痫前期组(P<0.05),早发型子痫前期组明显高于晚发型子痫前期组(P<0.05).血清中及胎盘中Glycodelin-A水平,子痫前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且重度子痫前期组显著低于轻度子痫前期组(P<0.05),早发型子痫前期组明显低于晚发型子痫前期组(P<0.05).子痫前期组血清及胎盘中Siglec-6与Glycodelin-A水平均呈负相关(P均<0.05),子痫前期组血清中Siglec-6水平与不良妊娠结局呈正相关(P<0.05),而Glycodelin-A水平与不良妊娠结局呈负相关(P<0.05).结论 血清及胎盘中Siglec-6、Glycodelin-A水平的变化在子痫前期发病及病情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且和不良妊娠结局密切相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