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茯苓四逆汤对脓毒性心肌病患者心功能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 探讨茯苓四逆汤对脓毒性心肌病(SIC)患者心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 2021 年 1 月至2022 年 12 月北京中医药大学深圳医院(龙岗)重症监护病房(ICU)收治的 60 例SIC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 30 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茯苓四逆汤(组成:茯苓 30 g,干姜 12 g,人参 10 g,制附子 12 g,炙甘草 15g),每剂煎煮成 200 mL,每日 1 剂,分 3 次服用;两组疗程均为 8d.记录两组血管活性药物使用时间、ICU和总住院时间、28d病死率;观察两组中医症状积分、序贯器官衰竭评分(SOFA)、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PACHE Ⅱ)、降钙素原(PCT)、动脉血氧合指数(PaO2/FiO2)、血乳酸(Lac)、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心肌肌钙蛋白Ⅰ(cTnⅠ)、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收缩期末内径(LVESD)、左室舒张期末内径(LVEDD)、二尖瓣口舒张早期血流速度峰值(E)、二尖瓣口舒张晚期血流速度峰值(A)、E/A比值及三尖瓣瓣环收缩期位移(TAPSE)变化.结果 治疗组血管活性药物使用时间、ICU停留时间、总住院时间均较对照组明显缩短[血管活性药物使用时间(d):4.47±2.16 比 6.32±3.23,ICU停留时间(d):9.18±3.32 比 12.25±4.39,总住院时间(d):13.58±5.14 比 17.13±6.65,均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 28d病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0.00%(6/30)比 43.33%(13/30),P>0.05].两组治疗后APACHE Ⅱ评分、SOFA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治疗组下降更明显,且以治疗 8d两组对比最为显著[APACHE Ⅱ评分(分):13.71±3.37 比 16.21±3.82,SOFA评分(分):3.24±0.85 比 4.13±1.56,均P<0.05];两组治疗后中医症状积分亦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以治疗组下降更明显(分:治疗 3d为 26.25±6.64 比 29.43±6.83,治疗 5d为 21.42±4.22 比 24.81±4.65,治疗 8d为 14.43±3.45比 17.58±4.56,均P<0.05);两组治疗后PCT、Lac、H-FABP均较治疗前下降,而PaO2/FiO2 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治疗组较对照组变化更显著,尤以治疗 8d对比最明显[PCT(μg/L):2.47±1.18 比 3.54±1.51,Lac(mmol/L):1.86±0.41 比 2.33±0.64,H-FABP(μg/L):4.67±1.22 比 6.34±1.55,PaO2/FiO2(mmHg,1 mmHg≈0.133 kPa):297.63±53.92 比 265.44±48.38,均P<0.05].两组治疗后cTnI、NT-proBNP、LVESD、LVEDD先升高后降低,LVEF、E/A比值、TAPSE先下降后升高,于治疗 8d达到谷值或峰值,且治疗组上述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cTnI(μg/L):0.15±0.06 比 0.24±0.13,NT-proBNP(ng/L):825.43±164.73 比 1234.40±243.37,LVESD(mm):48.36±4.46 比 52.64±5.15,LVEDD(mm):38.39±3.22 比 41.87±2.65,LVEF:0.55±0.08比 0.50±0.07,E/A比值:1.23±0.12 比 1.12±0.08,TAPSE(mm):22.45±2.23 比 20.55±2.66,均P<0.05].结论 茯苓四逆汤能改善SIC患者中医证候,提高心功能,减轻心肌损伤,缩短住院时间,值得临床推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基于UPLC-TOF-MS结合网络药理学探究大黄甘草汤通便止呕作用机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 探究大黄甘草汤(DG)通便止呕的作用机制.方法 运用UPLC-TOF-MS对DG化学成分进行定性分析,结合网络药理学探讨DG发挥通便止呕功效的潜在作用机制和物质基础,并运用分子对接技术进行验证.结果 UPLC-TOF-MS法采用正负离子扫描模式,根据数据库比对和文献数据从DG水煎液中共鉴定27个化合物.网络药理学分析表明DG通便止呕功效的关键成分可能为木犀草素、圣草酚、甘草次酸、大黄素等;关键靶点可能为AKT1、IL6、IL1B、TP53、TNF、EGFR;关键通路可能为胃癌、结直肠癌、IL-17、TNF、HIF-1等信号通路.有效成分与核心靶点分子对接结果良好.结论 该研究较全面地阐明了DG水煎液的化学成分,明确了DG通过减轻炎症状态、促进肠道运动等作用发挥通便止呕的功效,可为DG的进一步质量评价和临床研究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经典名方沙参麦冬汤颗粒制备工艺及质量标准研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 制备经典名方沙参麦冬汤颗粒,并建立沙参麦冬汤颗粒的质量标准.方法 以熵权法及正交实验优选沙参麦冬汤回流提取工艺,与古法煎煮工艺进行对比,并进一步筛选颗粒的成型工艺.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HPLC)建立沙参麦冬汤颗粒的指纹图谱和甘草苷、甘草酸的含量测定方法,并考察基准样品(煎液、冻干粉)、颗粒剂生产各环节(提取液、中间体、成品)指纹图谱的相似度和甘草苷的转移率.采用薄层色谱法(thin layer chromatography,TLC)对方中麦冬、桑叶、天花粉、白扁豆、甘草 5味药材进行鉴别.结果 优化的回流提取工艺为浸泡 0h,提取两次,加水量分别为 10、8 倍,提取时间分别为 2.0、1.5 h;成型工艺为以 90%乙醇为润湿剂,加入 20%的糊精制软材,经 16 目筛挤压制粒,60℃下干燥,过 80 筛整粒制备沙参麦冬汤颗粒.10批沙参麦冬汤颗粒、基准样品与颗粒生产各环节的指纹谱图相似度均大于 0.90;基准煎液、冻干粉、提取液、中间体、成品的甘草苷转移率分别为75.60%、75.24%、91.67%、90.22%、73.57%.5味中药的TLC特征斑点清晰,且阴性无干扰.结论 指纹图谱相似度结果表明,各批次、各生产环节沙参麦冬汤颗粒的质量相对稳定,且与基准样品保持一致.经回流提取、浓缩、干燥、制粒后,甘草苷的转移率有所下降,颗粒的甘草苷转移率与原方汤剂的较为接近.本研究所建立的沙参麦冬汤颗粒制备工艺稳定可靠,质量标准检测方法简便可行,重复性好,以期为沙参麦冬汤颗粒的规模生产及其质量控制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基于中医传承辅助系统的张炳厚治疗失眠用药规律研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挖掘张炳厚教授治疗失眠的组方规律。方法:收集2016年10月1日-2019年7月31日张教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和北京同仁堂中医医院门诊治疗失眠的中药内服方,通过中医传承辅助系统(V2.5)建立方药数据库,提取用药频次,聚类分析遣药组方模式、关联规则、核心药物和新方组合。结果:共纳入83首处方,其中患者中医证型主要有心肾不交、心脾两虚和肝肾阴虚型3种,涉及中药134味,使用频次较高的是酸枣仁、柏子仁、紫贝齿、珍珠母。确定了40个常用药物组合,前5位依次为柏子仁-酸枣仁、酸枣仁-紫贝齿、柏子仁-紫贝齿、柏子仁-酸枣仁-紫贝齿和柏子仁-珍珠母;并得到12首新处方,如火麻仁-白芍-麦冬-麸炒白术、黄芩-阿胶-珍珠母-肉桂-柏子仁、炙甘草-白芍-麸炒白术-黄连、炙甘草-生地黄-黄连-麸炒白术-炙黄芪及生晒参-广藿香-川木通-莲子等。结论:张教授治疗失眠组方以安神定志为主,辨证施以滋阴降火、交通心肾、健脾养心、益气养血等。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靶向大肠埃希菌外膜蛋白的18β-甘草次酸的筛选及抗菌活性评价系统构建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以大肠埃希菌桶状蛋白组装复合物的核心组分BamA和BamD作为靶点,从甘草提取物中进行抗菌活性成分的筛选,以应对日益严峻的抗生素耐药问题。方法:使用亲和超滤联合高效液相色谱-质谱(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HPLC-MS)技术,从甘草提取物中筛选能够与BamA和BamD相互作用的化合物。用荧光定量PCR检测化合物处理后大肠埃希菌外膜蛋白 bamA和 bamD基因表达量的变化,并且利用离体重组系统检测化合物对于β桶状蛋白组装(β-barrel assembly machinery, BAM)复合物整合外膜蛋白功能的影响,最后利用SDS在细菌细胞内的积累情况检测化合物处理过后细菌细胞膜完整性变化。 结果:生物亲和超滤联合HPLC-MS筛选发现18β-甘草次酸可以与BamD发生相互作用,经18β-甘草次酸处理后,大肠埃希菌 bamA基因表达水平升高1.5倍, bamD基因表达水平升高2倍,但是,离体重组系统检测未观察到18β-甘草次酸对BAM复合物的插膜功能具有抑制效果,细胞膜完整性检测实验也未发现18β-甘草次酸对于大肠埃希菌细胞膜的破坏。 结论:以BamA和BamD蛋白作为靶点,建立了使用亲和超滤联合HPLC-MS进行天然产物筛选的方法。筛选得到18β-甘草次酸能够与BamD相互作用并能够影响大肠埃希菌外膜蛋白的表达,故本研究所建立的筛选和实验流程对于以外膜蛋白为靶点的、其他来源的新型抗菌药物的筛选具有良好的借鉴价值,且本研究也提示在筛选过程中,相关靶点的选择对成功筛选到相应的天然产物至关重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基于UPLC-HRMS/MS和网络药理学探讨芍甘附子汤入血成分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物质基础及作用机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高分辨串联质谱(UPLC-HRMS/MS)技术结合网络药理学、分子对接方法,探讨芍甘附子汤入血成分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可能的药效物质基础和作用机制。方法:利用UPLC-HRMS/MS技术分析芍甘附子汤的入血成分;通过PubChem数据库和SwissTargetPrediction数据库预测芍甘附子汤入血成分的作用靶点;通过DrugBank数据库、Therapeutic Target Database(TTD)数据库和GeneCards数据库筛选类风湿关节炎相关靶点,通过韦恩图获得共同靶点;通过STRING数据库构建PPI网络,筛选得到关键靶点和关键成分;通过DAVID 6.8数据库进行GO功能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通过Cytoscape 3.2.1软件构建“入血成分-靶点-通路”网络;利用AutoDock软件将网络中预测到的关键成分与关键靶点进行分子对接验证。结果:得到芍甘附子汤入血成分26个及相关作用靶点526个,类风湿关节炎相关靶点478个,共同靶点111个;筛选出桔皮素、山柰酚、甘草次酸、甘草素、皂皮酸、光果甘草内酯等关键成分,作用于TNF、IL6、VEGFA、PTGS2、JUN、PPARG等关键靶点,主要参与炎症反应、类固醇代谢过程、细胞外区域、细胞质、RNA聚合酶Ⅱ转录因子活性、类固醇结合等生物过程,主要调控类固醇激素生物合成、PI3K-Akt信号通路、细胞凋亡、IL-17信号通路、类风湿关节炎等信号通路。分子对接结果显示,关键成分与关键靶点均有较好的结合活性。结论:芍甘附子汤可通过桔皮素、山柰酚、甘草次酸等成分作用于TNF、IL6、VEGFA、PTGS2、JUN、PPARG等靶点,调节PI3K-Akt等信号通路,抑制细胞增殖并促进其凋亡,减轻炎症反应,从而治疗类风湿关节炎。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18α甘草次酸对葡聚糖硫酸钠诱导小鼠急性溃疡性结肠炎的保护作用及机制研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究18α甘草次酸(18α-GA)对葡聚糖硫酸钠(DSS)诱导小鼠急性溃疡性结肠炎(UC)的保护作用,为18α-GA的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和实验基础。方法:将40只雄性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5组:DSS模型组,阳性药对照组,18α-GA高、中、低剂量组,每组8只,5组小鼠均采用3% DSS溶液连续喂养7 d建立急性UC动物模型,同时各组分别每天腹腔注射100 mg/kg生理盐水、100 mg/kg柳氮磺吡啶、40 mg/kg 18α-GA、20 mg/kg 18α-GA、10 mg/kg 18α-GA。每天测量并记录小鼠的体重,评估小鼠疾病活动指数(DAI)。第8天处死小鼠,取小鼠结肠测量其长度;切片观察结肠黏膜并进行病理学评分;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结肠组织中NOD样受体热蛋白结构域相关蛋白3(NLRP3)炎症小体通路相关蛋白表达;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结肠组织中IL-1β含量。结果:与DSS模型组比较,18α-GA高、中剂量组第7天时的体重减轻幅度明显更小(均 P<0.05);结肠长度更长(均 P<0.05),结肠黏膜病理学评分明显更低(均 P<0.05);结肠组织中GSDMD、cleaved-caspase1及IL-1β的表达显著更低(均 P<0.05);18α-GA高剂量组DAI评分更低( P<0.05);结肠组织中NLRP3表达更低( P<0.05)。 结论:18α-GA可通过抑制NLRP3炎症小体通路的激活,改善DSS诱导的小鼠急性溃疡性结肠炎。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基于古今医案云平台挖掘中药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组方用药规律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基于古今医案云平台探索胃食管反流病的中药组方规律。方法:选取古今医案云平台(V2.3.8)中古代医案库、现代医案库、共享医案库及名医医案库所收录的相关医案,对中药进行频次分析、属性分析、关联分析、聚类分析及复杂网络分析。结果:共获得医案107个,涉及中药225味,其中核心用药为甘草、陈皮、黄连、茯苓、吴茱萸等;药性以寒、温为主;药味以苦、辛为主;药物归经以脾经、胃经为主。核心药对为甘草-陈皮。核心处方由甘草、陈皮、黄连、吴茱萸、茯苓、海螵蛸、蒲公英、枳壳、白芍、柴胡、姜半夏、香附、木香、竹茹、枳实、砂仁、白术等17味药组成。结论:胃食管反流病的中药治疗主要以柴胡疏肝散、左金丸、温胆汤为基础,同时结合临床进行药物加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超高效液相色谱波长切换法同时测定二母宁嗽丸中7个成分含量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建立超高效液相色谱(ultra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UPLC)波长切换法同时测定二母宁嗽丸中栀子苷、橙皮苷、黄芩苷、甘草苷、甘草次酸、甘草酸铵和五味子醇甲的含量。方法:采用Phenomenex Kinetex C18色谱柱(4.6 mm×100 mm,2.7 μm),以甲醇(A)-0.05%磷酸溶液(B)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0.6 ml/min;栀子苷、甘草苷、甘草酸铵、甘草次酸检测波长为237 nm,黄芩苷、橙皮苷检测波长为280 nm,五味子醇甲检测波长为250 nm;柱温35 ℃,进样量2 μl。结果:栀子苷、橙皮苷、黄芩苷、甘草苷、甘草次酸、甘草酸铵和五味子醇甲分别在10.294~205.888、4.552~91.036、6.212~124.248、8.974~179.484、2.629~52.580、5.371~107.416、8.905~178.104 n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 r为0.999 6~0.999 9);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98.47%、99.04%、100.76%、98.27%、100.50%、98.79%、99.37%( RSD<2.0%, n=6);精密度、重复性、稳定性(24 h)试验的 RSD<2.0%( n=6)。 结论:该方法简单、有效、结果准确,可用于二母宁嗽丸中上述7个成分含量的同时测定。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中药利胆合剂调节氧化应激拮抗婴儿胆汁淤积性肝纤维化的临床观察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利胆合剂治疗胆汁淤积性肝纤维化患儿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方法,入选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武汉儿童医院中西医结合科和消化内科2021年1月至12月收治的符合婴儿胆汁淤积性肝纤维化诊断标准的患儿,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治疗组和利胆合剂组。常规治疗组按照指南给予常规治疗;利胆合剂组在常规治疗组基础上给予自拟中药复方利胆合剂(组方:茵陈、连翘、熟大黄、制首乌、赤芍、桂枝、枳壳、白术、五味子、鳖甲、甘草)口服、灌肠或鼻饲治疗,每日60 mL,分2~3次给予,共治疗28 d,门诊随访4周。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肝纤维化4项〔Ⅳ型胶原(Ⅳ-C)、透明质酸酶(HA)、Ⅲ型前胶原(PCⅢ)、层黏连蛋白(LN)〕、肝功能及胆汁淤积相关标志物〔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总胆汁酸(TBA)、碱性磷酸酶(ALP)、γ-谷氨酰转肽酶(γ-GGT)、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氧化应激指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谷胱甘肽(GSH)〕、瞬时弹性成像(TE)检测肝脏硬度值(LSM)、天冬氨酸转氨酶/血小板比值指数(APRI)以及肝脾回缩时间。结果:观察期间共收治40例胆汁淤积性肝纤维化患儿,其中常规治疗组21例,利胆合剂组19例。两组治疗前血清肝纤维化4项、血清肝功能及胆汁淤积相关标志物、氧化应激指标、LSM及APRI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治疗后肝纤维化4项、肝功能及胆汁淤积相关标志物、LSM、APRI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且利胆合剂组上述指标明显低于常规治疗组〔HA(ng/L):165.81±21.57比203.87±25.88,PCⅢ(μg/L):69.86±9.32比81.82±7.39,Ⅳ-C(μg/L):204.14±38.97比239.08±24.93,LN(μg/L):162.40±17.39比190.86±15.97,TBil(μmol/L):37.58±27.63比53.06±45.09,DBil(μmol/L):20.55±19.34比30.08±27.39,ALP(U/L):436.50±217.58比469.60±291.69,γ-GGT(U/L):66.78±35.84比87.00±32.82,ALT(U/L):64.75±50.53比75.20±50.19,AST(U/L):77.25±54.23比96.80±59.77,TBA(μmol/L):74.35±44.44比85.45±39.50,LSM(kPa):5.24±0.39比7.53±3.16,APRI:0.52±0.39比0.98±0.29,均 P<0.05〕。两组治疗后MDA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SOD和GSH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其中利胆合剂组SOD明显高于常规治疗组(kU/L:64.56±6.69比51.58±5.98, P<0.05)。此外,利胆合剂组肝脏回缩时间(d:20.13±10.97比24.33±13.46)和脾脏回缩时间(d:25.93±13.01比29.14±14.52)均较常规治疗组明显缩短(均 P<0.05)。 结论:采用利胆合剂中药治疗胆汁淤积性肝纤维化能有效改善患儿的胆汁淤积、肝纤维化、氧化应激指标及临床症状。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