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慢性丙型肝炎合并胰腺性脂膜炎一例
编辑人员丨1周前
胰腺性脂膜炎是一种较为罕见的合并胰腺疾病的脂肪坏死性炎症,好发于嗜酒男性,约占胰腺疾病的2%~3%。其相关的胰腺原发疾病多为无菌性或病毒、细菌感染相关的急、慢性胰腺炎、胰腺肿瘤、胰腺假性囊肿及创伤性胰腺炎等。其中关系最为密切的为急、慢性胰腺炎,其次为胰腺肿瘤性疾病,在肿瘤性疾病中又以胰腺腺泡细胞癌关系最为密切。诊断胰腺性脂膜炎的金标准是皮肤活检病理检查。对胰腺原发疾病的诊治是识别和治疗本病的关键。本文报道了1例慢性丙型肝炎合并胰腺性脂膜炎患者,应用来迪派韦/索磷布韦抗丙型肝炎病毒,生长抑素、奥曲肽抑制胰腺分泌,甲基强的松龙针抗炎治疗,最终病情好转后出院。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开颅术后慢性疼痛的危险因素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筛选开颅术后慢性疼痛(CPSP)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9年12月到2020年5月于本院行开颅术的患者,术后依据简易麦吉尔疼痛问卷-2、患者健康问卷-9、广义焦虑症-7、欧洲五维健康量表对患者进行电话随访,确定CPSP的发生。根据调查结果把患者分为CPSP组( n=106)和非CPSP组( n=252),通过单因素分析和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CPSP的危险因素。 结果:2组患者年龄、术前疼痛病史(≥3个月)、嗜酒史、经枕手术入路和病灶切除程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60岁是开颅术CPSP发生的保护因素;术前疼痛史≥3个月、嗜酒史、经枕手术入路和部分切除病灶是开颅术CPSP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论:年龄≥60岁是开颅术CPSP发生的保护因素;术前疼痛病史(≥3个月)、嗜酒史、经枕手术入路和部分切除病灶是开颅术CPSP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烟酸缺乏症14例临床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回顾性分析2012—2021年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皮肤科诊治的14例烟酸缺乏症患者资料。14例年龄26~65岁,其中男性11例、女性3例。病因分别为嗜酒8例、有胃肠道病史者3例、有服药史者1例,2例病因不明;14例均有典型皮损,1例同时合并消化系统及神经系统症状,3例合并消化系统症状,2例合并神经系统症状。均系统行烟酰胺及复合维生素B口服治疗及外用药物治疗,治疗14~52 d 后均好转。定期随访,其中2例嗜酒者及1例腹泻患者曾复发。提示,烟酸缺乏症的临床典型三联征不常见,诊断根据病史、临床表现及相关实验室检查结果,烟酰胺及复合维生素B治疗有效;男性患者嗜酒为主要病因,且易复发。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横纹肌溶解-静脉血栓-高钙血症-多脏器功能不全
编辑人员丨1周前
患者女,83岁,因“双下肢乏力1 d”于2023年2月26日入院。患者1 d前夜间如厕时出现双下肢乏力、不能站立,伴下肢水肿,无头晕、头痛,无胸闷、胸痛,无呼吸困难,无大小便失禁,由家人搀扶至卧室,晨起后仍双下肢无力,站立困难。至我院急诊,查血常规结果示白细胞(WBC)计数12.92×10 9/L,中性粒细胞比值0.885,血红蛋白(Hb)95 g/L,平均红细胞体积(MCV)91.7 fL。尿常规结果未见红细胞、白细胞、管型、蛋白。肝功能检查结果示天冬氨酸转氨酶172 U/L,丙氨酸转氨酶38.2 U/L,白蛋白32.6 g/L,肾功能检查结果示肌酐284 μmol/L,尿素氮 19.68 mmol/L,钾3.9 mmol/L,肌酸激酶(CK)7 845 U/L,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59.4 U/L,乳酸脱氢酶(LDH)359 U/L,葡萄糖4.51 mmol/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0.89 mmol/L,肌红蛋白59.2 ng/ml、心肌肌钙蛋白I(cTnI)7.73 ng/ml,N端B型利钠肽前体(NT-proBNP)977.69 pg/ml,超敏C反应蛋白(hsCRP)8.6 mg/L。下肢静脉超声检查结果示右侧股浅静脉血栓形成,右侧腘静脉血栓形成、左侧股总静脉血栓形成、左侧股深静脉血栓形成。头颅CT检查示双侧基底节区、半卵圆中心多发腔隙灶,脑白质病,脑萎缩,垂体窝加深。膝关节CT检查可见双膝关节退行性变。腰椎CT检查可见腰椎退变,腰1~骶1椎间盘膨出。既往有高血压病史,口服厄贝沙坦氢氯噻嗪(1片/次、1次/d),平素血压约120/70 mmHg(1 mmHg=0.133 kPa),有冠心病、高脂血症病史,口服普伐他汀(40 mg/次、1次/晚)、非诺贝特(0.2 g/次、1次/晚),依折麦布(10 mg/次、1次/晚),否认吸烟、嗜酒史。老年患者基础疾病多,服用多种药物,可能由某种促发因素导致一系列病理生理改变,甚至数症并发、出现严重临床病症,治疗上往往又相互矛盾,导致临床诊治十分棘手,需要临床医生全面考虑、综合管理,关注细节、合理诊治。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浙江省长兴县急性心脑血管事件特征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通过分析2019—2021年浙江省长兴县急性心脑血管事件的流行病学特征,为县域急性心脑血管疾病精准预防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收集长兴县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急性心脑血管事件监测系统中户籍居民发病资料,包括一般人口学信息、生活行为方式、慢性病史以及心脑血管疾病等资料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统计推断采用 t检验、 χ2检验和Mann-Whitney U检验。 结果:2019—2021年长兴县急性心脑血管事件共报告7 201例。其中,急性心血管事件1 025例(14.2%),急性脑血管事件6 176例(85.8%)。急性心脑血管事件发病季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5),以冬春季为主。急性心脑血管事件在性别、年龄构成、婚姻状况、高血压、糖尿病、慢性缺血性心脏病、嗜烟、嗜酒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进一步分析发现,急性心脑血管疾病平均报告年龄男性低于女性( P<0.05)。急性脑血管事件从发病到确诊时间显著长于急性心血管事件( P=0.034),死亡占比显著低于急性心血管事件( P<0.001)。 结论:了解长兴县域急性心血管疾病的诊治特点、好发季节和重点人群,为长兴县急性心脑血管事件的预防提供理论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围绝经期女性脑出血患者短期预后的影响因素及BAT评分的预测效果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目的 研究围绝经期女性脑出血影响因素及BAT评分对围绝经期女性脑出血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2022年12月台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就诊的围绝经期女性脑出血(CHPW)患者100例,根据患者出院后3个月格拉斯哥(GOS)预后评分分为预后良好组(37例)和预后不良组(63例),比较两组患者基本资料,包括年龄、居住地、围绝经期阶段、职业、体质量指数(BMI)、吸烟、嗜酒、饮食偏好、运动习惯、脑出血家族史、合并糖尿病、文化水平、婚姻状况、医疗保险、社会支持度评分、产次、妊娠期高血压疾病、首次分娩年龄、早产、雌激素水平、血脂水平、血压水平、围绝经期综合征、雌激素替代治疗、焦虑评分、抑郁评分及BAT评分,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CHPW患者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绘制ROC曲线分析各影响因素及BAT评分对CHPW患者预后不良的预测效果.结果 与预后良好组相比,预后不良组患者处于绝经过渡期的人数占比更多、BMI指数更大、饮食偏好高油高盐、有脑出血家族史、妊娠期高血压病、雌激素水平偏低、患有围绝经期综合征、BAT评分>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绝经过渡期(OR=1.251,95%CI:0.942~4.649,P=0.004)、BMI>25 kg/m2(OR=1.232,95%CI:1.125~4.318,P=0.007)、高油高盐饮食习惯(OR=1.197,95%CI:1.023~3.852,P=0.012)、脑出血家族史(OR=3.971,95%CI:0.895~5.473,P=0.000)、妊娠期高血压(OR=1.289,95%CI:1.132~3.986,P=0.008)、雌激素水平偏低(OR=1.163,95%CI:1.241~3.693,P=0.014)、围绝经期综合征(OR=1.217,95%CI:1.124~3.856,P=0.016)、BAT 评分>3 分(OR=2.641,95%CI:1.441~4.823,P=0.002)可准确预测CHPW患者3个月预后不良.ROC曲线分析显示,BAT评分和其他影响因素(绝经过渡期、BMI>25 kg/m2、高油高盐饮食习惯、脑出血家族史、脑出血家族史、妊娠期高血压疾病、雌激素水平偏低、围绝经期综合征)预测CHPW患者3个月预后不良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7、0.86、0.85、0.82、0.92、0.84、0.80、0.80.结论 BAT评分、绝经过渡期、BMI>25kg/m2、高油高盐饮食习惯、脑出血家族史、脑出血家族史、妊娠期高血压疾病、雌激素水平偏低及围绝经期综合征可预测CHPW患者3个月预后不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早发冠心病发病机制与预防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冠心病传统危险因素包括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和高胆固醇血症、肥胖与超重、嗜烟、嗜酒等.冠心病发病率逐年升高,且患者呈年轻化趋势.美国胆固醇成人治疗组教育计划第3次指南(NCEPATP-Ⅲ)将早发冠心病(PCHD)定义为冠心病发病年龄在男性小于55岁、女性小于65岁.PCHD目前已成为国内外研究热点.除控制冠心病的传统危险因素外,通过探讨PCHD新的发病机制及预测因素以做好其一级预防也很重要.本文对近年来国内外相关临床与基础研究结论进行总结,旨在探讨PCHD的最新发病机制和相关预测因素,为其临床一级预防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依达拉奉右莰醇对老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脑细胞的保护作用
编辑人员丨2024/7/6
统计数据表明,由于人们存在高盐高脂饮食、吸烟、嗜酒、缺乏运动、熬夜等不良生活习惯,在此基础上合并如高血压、糖尿病等疾病,脑卒中的发病逐渐趋向于年轻化,并呈逐年上升趋势,严重危害了人民的健康[1].目前认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的发病有多种机制及通路参与,包括:能量代谢发生障碍、多种自由基生成、大量神经递质释放、钙离子超载、大量炎症因子和致炎蛋白释放等通路[2].多种通路机制可以在相同和(或)不同时期发生,影响患者预后,及时的再灌注治疗和脑细胞保护可明显改善患者的预后.针对上述通路,理论上治疗策略有改善能量代谢、促进脑血管新生、改善脑部血液供应、清除自由基、抑制钙离子内流、抑制炎性因子表达、抑制细胞凋亡等[3].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7/6
-
NA-AION患者昼夜血压、外周血ACA变化与BCVA、GC-IPL厚度的相关性
编辑人员丨2024/6/22
目的 分析非动脉炎性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NA-AION)患者昼夜血压及外周血抗心凝脂抗体(ACA)变化与最佳矫正视力(BCVA)和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内丛状层(GC-IPL)厚度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沧州市人民医院 2021 年 6 月至 2022 年 6 月收治的 96 例NA-AION患者(共 96 眼)为NA-AION组,另择本院同期50岁以上无眼科疾病的40名体检者纳入对照组.对比两组性别、年龄、昼夜血压变化、外周血ACA、BCVA及GC-IPL厚度差异,并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NA-AION的危险因素;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NA-AION患者昼夜血压、外周血ACA水平及BMI值与BCVA、GC-IPL厚度的相关性;采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NA-AION患者血压昼夜节律与BCVA、GC-IPL厚度的相关性.结果 NA-AION组高血压、BMI≥25 kg/m2、嗜酒、匹兹堡睡眠指数量表(PSQI)评分>7分、血压昼夜节律异常的比例均大于对照组,且白昼平均收缩压、夜间平均收缩压、舒张压及外周血ACA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s回归分析显示,高血压、BMI≥25 kg/m2、嗜酒、PSQI评分>7分、血压昼夜节律异常、夜间平均收缩压及外周血ACA水平均是NA-AION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NA-AION组的BCVA(LogMAR视力)明显高于对照组,GC-IPL厚度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NA-AION患者夜间平均收缩压、舒张压及外周血ACA水平及BMI均与BCVA(LogMAR视力)呈正比(P<0.05),与GC-IPL厚度呈反比(P<0.05);血压昼夜节律与BCVA(LogMAR视力)呈反比(P<0.05),与GC-IPL厚度呈正比(P<0.05).结论 血压昼夜节律异常、外周血ACA表达异常及BMI值与NA-AION的发病相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6/22
-
生活方式管理对老年冠心病患者生活质量的干预效果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4/6/15
目的 探讨生活方式管理干预对老年冠心病患者生活质量(quality of life,QOL)的干预效果.方法 选择2020年2月至2021年2月北京世纪坛医院的住院老年冠心病患者78例,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39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程序化生活方式管理干预,主要包括降胆固醇治疗、降压治疗、制订健康生活方式目标、鼓励低脂饮食和适当体育锻炼、心理干预等,干预6个月.采用健康状况调查简表(SF-36)评估QOL,采用纽约心脏协会(New York Heart Association,NYHA)心功能分级评估心功能.观察和比较干预前后两组QOL、血糖、LDL-C、TG、BP、生活习惯和心功能等.结果 78例患者中,研究组失访3例、对照组失访4例,共调查71例患者;其中男50例、女21例;年龄63~77岁,平均(65.9±4.7)岁.两组性别、年龄、体质量、病程、文化程度等方面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SF-36评分和各项指标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两组血糖、LDL-C、TG、BP控制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研究组血糖、LDL-C、TG均比干预前下降,且各指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研究组不良生活习惯的发生率(吸烟、嗜酒、熬夜)和再住院率低于对照组,冠心病管理的知识和态度知晓率高于对照组,且心功能改善率高于对照组(91.67%比68.5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生活方式管理干预可以有效提高冠心病患者的生活质量、改善心功能,并增加冠心病生活方式管理的认知水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6/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