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双黄消痤丸治疗脾胃湿热型痤疮的临床疗效观察
编辑人员丨3天前
寻常型痤疮(acne valgaris)是一种好发于颜面、胸部以及背部等皮脂腺发达部位的常见慢性炎症性皮肤病,其特征表现为炎性丘疹、粉刺、脓疱、囊肿、结节及瘢痕,常伴有皮脂溢出和毛孔粗大,具有发病率高、易反复发作的特点,主要发生在青少年人群[1].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寻常痤疮基层诊疗指南(2023年)
编辑人员丨3天前
寻常痤疮(acne vulgaris)又称“青春痘”,是一种累及毛囊皮脂腺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好发于面部及前胸、后背,临床上主要表现为粉刺、丘疹、脓疱、囊肿或结节,常伴有毛孔粗大和皮脂溢出。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石榴皮多酚对大鼠耳廓痤疮模型mTOR/HIF-1α/RORγt信号通路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探究石榴皮多酚对大鼠耳廓痤疮模型的抗炎作用及机制。方法:将36只SPF级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石榴皮多酚低、中、高浓度组和阳性组,除空白组外,其余各组于大鼠双耳内侧面耳导管开口处均匀涂抹100%油酸,0.5 ml/次,1次/d,并于涂抹油酸的第21天开始在大鼠耳廓同一部位皮下注射痤疮丙酸杆菌液50 μl,1次/d,连续3 d,构建大鼠耳廓痤疮模型。肉眼观察提示造模成功后外用药物,石榴皮多酚组给予不同浓度(质量分数分别为1.4%、2.8%、5.6%)石榴皮多酚软膏0.5 mg,阳性组给予盐酸克林霉素凝胶0.5 mg,空白组及模型组予等量蒸馏水,2次/d,连续用药2周。末次用药24 h后,取腹主动脉血,ELISA法检测大鼠血清中白细胞介素17(IL-17)水平;剪取大鼠耳廓模型处组织,HE染色观察各组皮肤组织病理学变化,免疫组化法检测局部组织中mTOR/HIF-1α/RORγt表达水平。对满足方差齐性的数据,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对不满足的数据,采用Kruskal-Wallis H检验;两两比较采用LSD- t检验。 结果:与模型组相比,石榴皮多酚组及阳性组大鼠耳廓造模处囊肿脱屑及痂皮明显改善,表皮角化改善,真皮层炎症因子浸润减少。IL-17水平在石榴皮多酚低浓度组(61.03 ± 5.99)ng/L、中浓度组(55.35 ± 2.24)ng/L、高浓度组(54.35 ± 4.29)ng/L、阳性组(48.11 ± 4.07)ng/L及空白组(42.10 ± 5.62)ng/L均明显低于模型组(70.24 ± 3.30)ng/L, t = 3.12、5.34、5.70、8.29、10.54,均 P<0.05。免疫组化显示,HIF-1α表达水平在石榴皮多酚低浓度组(0.29 ± 0.05)、中浓度组(0.29 ± 0.03)、高浓度组(0.33 ± 0.02)及阳性组(0.30 ± 0.01)均明显低于模型组(0.41 ± 0.04), t值分别为4.89、5.50、3.62、5.21,均 P<0.05;RORγt表达水平在石榴皮多酚低浓度组(0.28 ± 0.02)、高浓度组(0.31 ± 0.04)均低于模型组(0.35 ± 0.02), t值分别为3.68、2.18,均 P<0.05;各组间mTOR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 0.119)。 结论:石榴皮多酚可以改善大鼠痤疮模型炎症反应,其机制可能与下调HIF-1α/RORγt信号通路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5种方法治疗中度痤疮的疗效比较研究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探讨药物分别联合红蓝光、果酸、强脉冲光治疗中度痤疮的疗效。方法:2014年10月至2015年10月,昆明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皮肤科及薇诺娜皮肤医疗美容中心诊治的中度痤疮患者187例,男59例、女128例;年龄16~29(21.79±2.52)岁。分为治疗A组(仅口服药物)51例、治疗B组(口服药物联合红蓝光)38例、治疗C组(口服药物联合果酸)42例、治疗D组(口服药物联合强脉冲光)26例、治疗E组(口服药物联合果酸及强脉冲光)30例5组;观察各组治疗前后皮损(粉刺、丘疹、脓疱、结节、囊肿)数量变化,比较5种治疗方法对粉刺、丘疹、脓疱和总皮损消退率、有效率,评估各治疗方法的优劣性。结果:治疗E组中,患者粉刺(86.37±9.64)%、丘疹(94.25±9.79)%、总皮损(88.80±9.40)%消退率及有效率(96.7%)明显优于其他4组( P<0.05);治疗C组中患者粉刺消退率(70.91±18.52)明显优于治疗A、B组( P<0.05);治疗D组中患者炎性丘疹皮损消退率(91.42±13.86)明显优于治疗A、B组( P<0.05)。 结论:中度痤疮可优先选择口服药物联合果酸及强脉冲光的治疗方法,口服药物联合果酸对中度痤疮的粉刺有明显改善作用,而口服药物联合强脉冲光对中度痤疮的炎性丘疹也有明显改善作用,值得临床应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化痰逐瘀健脾方联合火针治疗囊肿型痤疮的临床疗效及其对皮肤屏障功能、炎性因子水平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目的 观察囊肿型痤疮患者应用化痰逐瘀健脾方联合火针治疗的临床疗效并探究其对皮肤屏障功能、炎性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医疗美容科 2021 年 1 月—2023 年 12 月收治的 122例囊肿型痤疮患者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基础组和研究组各61 例.2 组均给予常规治疗.基础组给予化痰逐瘀健脾方(药物组成:海藻 25 g、陈皮 20 g、茯苓 20 g、半夏 15 g、昆布 15 g、皂角刺 15 g、金银花 20 g、连翘 20 g、玄参15 g、浙贝母 15 g、当归 15 g、赤芍 15 g、三棱 10g和莪术 10 g),水煎 300 mL,温服,每日 2 次,每次 150 mL.研究组增加火针,1 次/周,于周一进行.2 组均治疗 4 周后比较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后,研究组有效率(96.72%)高于基础组有效率(83.6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 组皮损情况、皮损数量、皮损颜色及肿硬程度分值均较治疗前下降(均P<0.05),且研究组低于基础组(P<0.05);经皮水分散失(TEWL)、皮肤红斑情况(α值)和黏脱蛋白质含量均较治疗前下降(均P<0.05),且研究组低于基础组(P<0.05);角质层含水量较治疗前均升高(P<0.05),且研究组高于基础组(P<0.05).白细胞介素-1(IL-1)、IL-4、IL-6 水平均较治疗前下降(均P<0.05),且研究组低于基础组(P<0.05);干扰素-γ(IFN-γ)水平较治疗前升高(P<0.05),且研究组高于基础组(P<0.05).2 组治疗期间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化痰逐瘀健脾方联合火针能够有效地减轻囊肿型痤疮患者症状,改善皮肤屏障功能,减轻炎性反应,提高治疗效果,且安全性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四白祛痤汤联合盐酸米诺环素治疗湿热蕴结型痤疮的疗效及对外周血TLR2、IL-4水平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目的:观察四白祛痤汤联合盐酸米诺环素治疗痤疮的疗效及外周血单核细胞Toll样受体2(Toll-like receptor 2,TLR2)、白细胞介素-4(IL-4)水平.方法:选取笔者医院在2020年1月-2022年12月收治的120例痤疮患者进行研究,按照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四白祛痤汤联合盐酸米诺环素治疗,60例)和对照组(盐酸米诺环素治疗,60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粉刺、炎性丘疹、脓疱、结节、囊肿的皮损积分,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外周血TLR2、IL-4水平,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情感功能、自我感知、社会功能、痤疮症状的生活质量评分,比较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皮损积分均显著下降,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外周血TLR2、IL-4水平均显著下降,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情感功能、自我感知、社会功能、痤疮症状评分显著上升,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分别为10%和11.6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四白祛痤汤联合盐酸米诺环素能有效缓解痤疮患者的临床症状,降低外周血TLR2、IL-4水平,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安全性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寻常痤疮的全程管理
编辑人员丨2024/8/17
痤疮是一种累及毛囊皮脂腺的慢性炎症性疾病,最常影响青少年,在成人中也并不罕见.寻常痤疮是最常见的痤疮类型,主要由皮脂分泌增加、毛囊皮脂腺角化异常、细菌定植和炎症反应引起,表现为开放性或闭合性粉刺,以及继发感染形成的丘疹、脓疱、结节和囊肿.寻常痤疮虽然并不会对身体健康造成威胁,但反复发作的活动性皮损以及遗留的色素沉着或痤疮疤痕,会给患者造成巨大的心理压力和经济负担.临床上除了要根据不同类型的皮损表现和严重程度给予个性化治疗方案,更要重视健康教育和科学全程管理,帮助患者有效预防,并积极改善后遗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8/17
-
枇连消痤胶囊治疗痤疮的临床疗效观察
编辑人员丨2024/8/17
痤疮是一种主要累及毛囊、皮脂腺的慢性炎症性疾病,好发于面部、前胸及后背部位[1].临床上以粉刺、丘疹、脓疱或结节、囊肿为特征,易反复发作[2].痤疮的发病机制主要与毛囊皮脂腺导管角化、雄激素分泌过多、免疫失常、情志因素等有关[3].本研究选择2023年3月-2024年3月在黑龙江省中医医院皮肤科治疗的70例痤疮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本院制剂枇连消痤胶囊治疗痤疮的效果进行观察并与丹参酮胶囊作同期对照,疗效满意,报道如下.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8/17
-
面部囊肿型痤疮光动力治疗后瘢痕增生伴慢性创面形成一例
编辑人员丨2024/5/25
报道1例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治疗面部痤疮后致局部瘢痕增生伴皮肤慢性创面形成的临床案例.患者为25岁的年轻女性,因面部囊肿型痤疮行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治疗,治疗结束后患者双侧颊部逐渐出现瘢痕增生伴表皮反复结痂渗液,迁延不愈.患者曾口服异维A酸、外用呋喃西林溶液、甲硝唑乳膏、多磺粘多糖乳膏及脉冲激光等方式治疗,效果均不理想,颊部瘢痕及表皮剥脱、渗液情况无明显好转.给予患者行面部瘢痕分次切除治疗,术后创面愈合良好,未见明显瘢痕增生及渗液等情况出现.光动力治疗面部痤疮后是否会导致治疗区域瘢痕增生、皮肤愈合不佳等长期不良反应值得进一步探究.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5/25
-
试论"治疮不离脾"的理论与实践
编辑人员丨2024/5/11
中医学中"疮"的范围较广,皮肤病中常见的湿疮、粉刺、疖肿、疔疮等,均可纳入该范围.程宏斌教授在临床上针对反复发作、缠绵难愈的这些狭义疮病,基于"治疮不忘湿"的核心思想,提出了"治疮不离脾".程教授通过对湿邪产生的关键--脾的调理,清除体内湿邪,恢复脾的运化功能,治疗顽固性疮病,如湿疮、囊肿性痤疮、单纯疱疹等,取得了较好的近、远期疗效.本文从临床常见疮病入手,通过列举常用治法和方药,深入分析"治疮不离脾"的理论与实践.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5/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