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体内实验研究五虎汤干预RSV诱导哮喘的效应物质及作用机制
编辑人员丨4天前
探讨五虎汤治疗呼吸道合胞病毒(RSV)诱发哮喘的效应物质及作用机制.使用超高效液相串联高分辨质谱仪确定五虎汤的入血成分;借助数据库对入血成分作用于哮喘的靶点进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富集分析及基因本体论(GO)功能分析.同时将靶点蛋白及代谢物-靶点-通路等信息导入STRING数据库,构建蛋白互作网络,明确五虎汤核心成分及关键通路.体内实验部分使用RSV联合鸡卵清蛋白(OVA)建立哮喘模型,通过肺功能、苏木精-伊红(HE)染色、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法、蛋白免疫印迹法及免疫组织化学法验证五虎汤对RSV诱导哮喘小鼠的干预作用.结果显示,五虎汤入血成分以黄酮类、苯丙素类、木脂素类、萜类等化合物为主,作用于儿童哮喘的核心成分有(-)-表没食子儿茶素、山柰素、异甘草素、香叶木素、桦木酸、熊果酸、瑞香素、七叶素等,钙信号通路、神经活性配体-受体相互作用、NOD样受体信号通路、T细胞受体信号通路、Toll样受体信号通路等是其靶点主要作用通路.体内实验结果表明,五虎汤能够改善肺功能指标,下调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7((IL-17)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并且能够降低肺组织中NOD样受体热蛋白结构域相关蛋白3(NLRP3)、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1(MAPK1)、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14(MAPK14)、核因子-κB亚基1(NFKB1)等蛋白的表达,减轻中性粒细胞炎症浸润及肺淤血.结果表明,五虎汤通过多组分、多靶点、多途径的协同作用干预病毒诱发哮喘,体内实验证明其能抑制NOD样受体信号通路的激活,减轻哮喘小鼠气道炎症与气道损伤.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基于全长转录组分析探讨熊果酸抗癫痫和神经保护的机制
编辑人员丨4天前
基于转录组分析探讨熊果酸(ursolic acid,UA)抗癫痫和改善癫痫诱导的GABAergic神经元损伤的可能机制.选取对照组(NC组)、癫痫组(SE组)及癫痫UA给药组(UA组)大鼠的海马组织进行全长转录组测序;测序数据利用GO(gene ontology,GO)、KEGG(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KEGG)及PPI(protein-protein interaction networks,PPI)对差异基因(differential genes,DEGs)进行分析;利用RT-qPCR验证海马组织中关键差异基因的表达量;最后在原代神经元上构建体外癫痫模型,采用RT-qPCR对差异基因的表达量进行验证,并利用免疫荧光、Western blot进一步检测神经元上GABAA受体γ2亚基(GABRG2)的表达量.两两样本表达量相关性热图及DEGs聚类分析结果显示:SE组距离NC组最远,UA治疗后,总体向正常组偏移.SE组与UA组对比,共筛选出 220个差异基因,其中 143个基因上调,77个基因下调.GO富集分析显示:在一级分类中涉及生物过程、细胞成分和分子功能 3个过程.KEGG通路富集分析表明,DEGs涉及cAMP信号通路、钙信号通路等 36条生物学通路.PPI分析表明DEGs与GABA及炎症关系密切.RT-qPCR结果表明UA处理增加了海马组织中GABA受体相关基因(Gng4)、GABA合成相关基因(Camk2a、Vgf和Npy)、炎症相关基因(Timp1和Spp1)的表达量,降低了GABA合成相关基因(Nptx2)、cAMP相关通路基因(Gnas)的表达量;并进一步证实UA处理增加了神经元上Gng4、Camk2a的表达量,降低了Gnas的表达量.免疫荧光与Western blot结果显示,与SE组相比,UA给药后原代神经元上GABRG2的表达量增加.本研究丰富了UA抗癫痫的转录组数据,也为深入研究UA抗癫痫和神经保护奠定理论基础.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甘蓝型油菜种子硫代葡萄糖苷含量的QTL定位及候选基因分析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解析甘蓝型油菜种子硫代葡萄糖苷性状的重要遗传位点及候选基因,为甘蓝型油菜硫苷基因克隆和品种品质改良奠定基础.[方法]以甘蓝型油菜KN DH群体种子为材料,对在4个种植环境的种子硫苷含量进行QTL定位和候选基因分析.[结果](1)甘蓝型油菜种子硫苷含量变异系数较高且较为稳定,服从数量性状的遗传特点.(2)7 个一致性 QTL(cqGC.A9-5、cqGC.A9-7、cqGC.A9-9、cqGC.C2-9、cqGC.C2-10、cqGC.C9-5 和 cqGC.C9-6)为环境稳定表达 QTL,包括 3 个主效 QTLcqGC.A9-5、cqGC.C2-10 和 cqGC.C9-5).(3)在主效 QTL cqGC.A9-5 和 cqGC.C9-5 鉴定到 3 个候选基因(BnaA09g05480D、BnaC09g05620D 和 BnaC09g05810D),主要涉及硫苷生物合成途径中吲哚-3-乙醛肟、3-烷基-苹果酸的合成及硫苷的转运与分配.[结论]甘蓝型油菜种子硫苷含量为数量性状.3个甘蓝型油菜硫苷含量主效QTL被鉴定到,其置信区间候选基因的拟南芥同源基因参与硫苷合成途径中间产物合成及促进硫苷的转运与分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齐墩果酸对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生物学功能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齐墩果酸对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的生长和迁移的生物学功能的影响。方法:收集北部战区总医院整形外科9例患者手术切除的瘢痕疙瘩组织标本,并进行体外培养成纤维细胞。采用不同浓度的齐墩果酸处理成纤维细胞,实验分成3组:对照组加入0.9%NaCl;5 μmol/L齐墩果酸组加入5 μmol/L齐墩果酸;10 μmol/L齐墩果酸组加入10 μmol/L齐墩果酸。3组均进行噻唑蓝实验(MTT)检测细胞的增殖状况;流式细胞实验检测细胞周期;膜联蛋白V碘化丙啶(AV-PI)染色检测细胞的凋亡;Transwell实验检测齐墩果酸对细胞的迁移作用;蛋白质印迹法和Real-time PCR实验分别检测相关蛋白表达和mRNA水平。所有实验均设置3个复孔。3组间数据进行方差分析比较,两两比较使用LSD- t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3组MTT结果发现齐墩果酸能够抑制细胞的增殖,作用24 h时,5 μmol/L和10 μmol/L齐墩果酸组细胞增殖(吸光度 A值)分别为0.66±0.02、0.46±0.02,对照组为0.78±0.00,3组间比较 F=114.4, P<0.001;5、10 μmol/L齐墩果酸组分别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5.94、 P<0.001, t=15.60、 P<0.001)。流式细胞实验结果发现,细胞周期G1/S期的转导受到阻滞,5 μmol/L和10 μmol/L齐墩果酸组G1期细胞百分比分别为(72.17±2.04)%和(82.02±1.18)%,与对照组[(62.47±4.95)%]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3.14、 P=0.030, t=6.38、 P<0.001)。AV-PI染色发现5 μmol/L齐墩果酸组(0.9%)和10 μmol/L齐墩果酸组(3.4%)细胞的凋亡比例比对照组(0.4%)明显增加,3组间比较 F=119.6, P<0.001,5、10 μmol/L齐墩果酸组分别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4.39、 P<0.001, t=13.44、 P<0.001)。Transwell实验发现5 μmol/L齐墩果酸组(57.13±2.65)和10 μmol/L齐墩果酸组(42.15±2.55)细胞的迁移数量比对照组(72.27±3.32)明显下调,3组间比较 F=101.3、 P<0.001,5、10 μmol/L齐墩果酸组分别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6.50、 P<0.001, t=14.41、 P<0.001)。蛋白质印迹法实验发现齐墩果酸可以抑制细胞周期素D1(Cyclin D1)、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2(Bcl-2)、Bcl-2相关X蛋白(Bax)和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的表达:5 μmol/L齐墩果酸与对照组比较 t=8.70、 P<0.001, t=5.00、 P=0.040, t=12.41、 P<0.001, t=10.46、 P<0.001;10 μmol/L齐墩果酸与对照组比较 t=31.61、 P<0.001, t=23.17、 P<0.001, t=12.11、 P<0.001, t=44.52、 P<0.001。Real-time PCR反应发现Cyclin D1、Bcl-2、Bax、MMP2的mRNA表达水平也受到了抑制,5 μmol/L齐墩果酸与对照组比较 t=5.42、 P<0.001, t=3.11、 P=0.040, t=16.11、 P<0.001, t=11.71、 P<0.001;10 μmol/L齐墩果酸与对照组比较 t=51.78、 P<0.001, t=30.89、 P<0.001, t=10.64、 P<0.001, t=17.10、 P<0.001。 结论:齐墩果酸作用于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24 h后能够抑制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的增殖和迁移并诱导其凋亡,10 μmol/L的齐墩果酸作用强于5 μmol/L,齐墩果酸可以用于防治瘢痕疙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化学剥脱术治疗黄褐斑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4天前
黄褐斑是好发于颜面部的色素代谢障碍性皮肤病,多见于女性;常见于深色皮肤人群,在拉美裔、亚洲人、非洲人中常见。临床表现为淡褐色至黑棕色斑疹、斑片,常对称分布于面颊、颧部、眼周、口周等,通常无自觉症状。黄褐斑病因复杂,容易复发,治疗较难。化学剥脱术已广泛用于治疗黄褐斑,其机制是通过抑制黑素生成及转运、加速黑素代谢等达到治疗目的。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袖状胃切除术对肥胖合并糖尿病大鼠的降糖效果分析及机制探索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袖状胃切除术(sleeve gastrectomy,SG)对肥胖合并糖尿病大鼠术后血糖的影响及相关机制。方法:32只12周龄Goto-Kakizaki(GK)糖尿病大鼠随机分成4组:假手术组(A组)、袖状胃手术组(B组)、袖状胃手术+胆汁外引流组(C组)及袖状胃手术+胆汁外引流+齐墩果酸组(D组)。对比术前及术后各组空腹血糖及血胆汁酸变化。采用ELISA法检测各组血清GLP-1表达水平,采用Western blot检测末段回肠黏膜组织胆汁酸G蛋白耦联受体(TGR5)蛋白表达差异。结果:术后4周A组血糖术前术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8.89±1.37)vs(18.87±1.53)mmol/L( P>0.05)],B组、D组血糖较术前明显降低[(18.74±1.33)vs(9.30±1.43)mmol/L( P<0.05),(19.10±1.21)vs(9.17±1.41)mmol/L( P<0.05)],C组术后血糖低于术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8.90±1.47)vs(16.81±1.76)mmol/L( P>0.05)];术后4周血清总胆汁酸水平A组术前术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6±1.0)vs(2.8±1.5)μmol/L( P>0.05)],B组术后胆汁酸水平明显高于术前[(2.4±1.4)vs(5.1±1.7)μmol/L( P<0.05)]、C组和D组术后胆汁酸水平则明显低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7±1.3)vs(1.1±0.6)μmol/L,(2.7±1.2)vs(10±0.4)μmol/L( P<0.05)];术后4周各组大鼠血清GLP-1水平A组术前术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7.12±0.32)vs(7.22±0.19)μmol/L( P>0.05)],B组、D组术后较术前明显升高[(7.24±0.41)vs(15.11±0.74)μmol/L,(7.27±0.28)vs(16.09±0.14)μmol/L( P<0.05)],C组GLP-1术后术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7.07±0.32)vs(6.91±0.36)mmol/L( P>0.05)];B组和D组末端回肠的TGR5蛋白表达均较A组增高,而C组表达与A组相似。 结论:袖状胃切除术对T2DM大鼠降糖效果确切,SG治疗糖尿病的机制中,胆汁酸及其相关受体TGR5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全胸照射引起的大鼠血浆辐射损伤早期代谢特征研究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索大鼠全胸照射(WTI)后早期血浆代谢特征的变化,为寻找非均匀局部照射辐射损伤生物标志物以及揭示辐射损伤机制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雄性Wistar大鼠按完全随机分组法分为健康对照组和WTI照射组。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技术考察大鼠WTI后第2、3、5天血浆代谢物水平的动态变化,筛选出辐射损伤特征差异代谢物,并对其涉及的代谢通路进行探讨。结果:主成分分析(PCA)显示健康对照组和WTI照射组的代谢差异随照后时间的延长愈加明显。与健康对照组相比,WTI后3~5 d,丙氨酸、棕榈酸、硬脂酸、乳酸、葡萄糖等代谢物在血浆中显著性上升( F=13.51、5.20、9.87、10.59、7.05, P<0.05),蛋氨酸、缬氨酸、苏氨酸、富马酸、苹果酸、α-酮戊二酸、磷酸、赖氨酸等显著性下降( F=15.68、5.63、3.78、12.83、2.88、8.93、4.68、6.43, P<0.05)。 结论:WTI照射可引起血浆代谢轮廓改变,差异代谢物主要涉及氨基酸代谢、三羧酸(TCA)循环、脂类代谢等代谢途径。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孕期、哺乳期高碘摄入对子代雄鼠脂代谢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孕期和哺乳期高碘摄入对子代雄鼠脂代谢的影响。方法:将48只6周龄Wistar大鼠(雌雄各半),适应性喂养1周后,按雌雄1∶1合笼;采用随机数字表法根据体重(220~240 g)将孕鼠分为2组进行干预。(1)孕期、哺乳期10倍高碘(10 HI)摄入至子代出生后(PN)21 d(PN21):将孕鼠分为适碘组(NI组,饮用去离子水),10 HI组(饮用碘含量为2 250 μg/L的碘化钾溶液);母乳喂养子代大鼠至PN21,以子代雄鼠为研究对象,每组6只。(2)孕期、哺乳期100倍高碘(100 HI)摄入至子代PN120:将孕鼠分为NI组(饮用去离子水),100 HI组(饮用碘含量为24 750 μg/L的碘化钾溶液);母乳喂养子代大鼠至PN21,此后子代继续饮用与母代相同碘含量的碘化钾溶液至PN120,以子代雄鼠为研究对象,每组6只。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测定血清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 3)、游离甲状腺素(FT 4)、促甲状腺激素(TSH)以及血清和肝组织匀浆中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水平;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肝组织中低密度脂蛋白受体(LDLR)、胆固醇7α-羟化酶(CYP7A)、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SREBP)-1c、苹果酸酶(ME)、甲状腺激素受体β(TRβ)mRNA的表达水平。 结果:(1)孕期、哺乳期10 HI摄入至PN21对子代雄鼠的影响:NI和10 HI组子代雄鼠血清FT 3[(7.53 ± 0.74)、(8.88 ± 0.99)pmol/L],FT 4[(5.58 ± 0.56)、(7.68 ± 0.30)pmol/L],TSH水平[(16.69 ± 1.05)、(14.49 ± 0.16)ng/ml]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 2.91、- 8.76、3.59, P均< 0.05)。10 HI组子代雄鼠血清和肝脏LDL-C、TG、TC水平均明显低于NI组( t = 3.28、8.71、3.44,3.70、3.49、2.74, P均< 0.05)。NI和10 HI组子代雄鼠肝脏LDLR、ME、SREBP-1c mRNA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 3.50、- 3.92、5.58, P均< 0.05);其中,10 HI组LDLR、ME mRNA水平均高于NI组,而SREBP-1c mRNA水平低于NI组。两组间CYP7A、TRβ mRNA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t=- 2.44、3.20, P均> 0.05)。(2)孕期、哺乳期100 HI摄入至PN120对子代雄鼠的影响:NI和100 HI组子代雄鼠血清FT 3、FT 4、TSH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 4.39、- 3.19、4.72, P均< 0.05);其中,100 HI组血清FT 3、FT 4水平均低于NI组,TSH水平高于NI组。与NI组比较,100 HI组子代雄鼠血清、肝脏LDL-C、TG、TC水平均明显较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4.49、12.85、16.62,4.35、11.04、16.01, P均< 0.05)。NI和100 HI组子代雄鼠肝脏CYP7A、LDLR、ME、SREBP-1c、TRβ mRNA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 = 26.40、54.85、- 10.98、10.50、32.52, P均< 0.05);其中,100 HI组CYP7A、LDLR、ME、TRβ mRNA水平均低于NI组,而SREBP-1c mRNA水平高于NI组。 结论:孕期、哺乳期10 HI高碘摄入至子代雄鼠PN21出现甲状腺功能亢进的血清学改变,血脂和肝脂水平下降,肝脏LDLR、ME mRNA水平上调,SREBP-1c mRNA水平下调;而孕期、哺乳期100 HI高碘摄入至子代雄鼠PN120出现甲状腺功能减退的血清学改变,血脂和肝脂水平上升,肝脏CYP7A、LDLR、ME mRNA水平下调,SREBP-1c mRNA水平上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18F-FDG全身PET/CT动态显像评价熊果酸对MCF-7乳腺癌裸鼠模型放疗增敏的早期疗效
编辑人员丨4天前
近半数的Ⅳ期乳腺癌患者在治疗上涉及放化疗 [1],然而放疗抵抗性的存在,导致该部分患者预后不良,生存率低。研究表明,五环三萜类化合物熊果酸(ursolic acid, UA)可以通过阻滞G2/M细胞周期,增加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 ROS)水平,从而提高人结直肠癌HCT 116、人前列腺癌DU145等细胞的放射敏感性 [2,3],而其对乳腺癌MCF-7细胞的放疗增敏价值鲜有报道。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齐墩果酸对糖尿病大鼠心肌保护作用及机制研究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观察研究齐墩果酸(oleanolic acid,OA)对糖尿病心肌病(diabetic cardiomyopathy, DCM)大鼠心脏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50只健康4周龄雄性SD大鼠随机(随机数字法)分为正常对照组(CON)、糖尿病组(DM)、糖尿病+齐墩果酸组(DM+OA)、糖尿病+氯喹(chloroquine,CQ)组(DM+CQ)和糖尿病+齐墩果酸+氯喹组(DM+OA+CQ),每组10只。通过喂食高脂高糖食物(质量百分比35.5%)和腹腔注射链脲霉素建立糖尿病动物模型。OA 80 mg/(kg·d)灌胃喂药4周,CQ 10 mg/(kg·d)腹腔注射4周。于20周后进行超声心功能检测后麻醉取大鼠心脏组织。采用超声心动图检测SD大鼠心脏功能,并通过Western blot技术对自噬相关蛋白LAMP2、p-ULK1、p-p70S6K、p-raptor、LC3、p62进行蛋白半定量分析,观察大鼠心功能及心肌细胞中自噬相关蛋白表达的变化。正态分布计量资料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组间两两比较采用SNK- q检验。 结果:与CON组相比,DM组大鼠心脏舒张末期心肌前壁厚度、左室舒张末期容积、左室收缩末期容积[(7.58±0.25)mm、(376.6±13.6)μL、(132.6±10.8)μL]低于CON组[(8.37±0.11)mm、(458.3±16.4)μL、(166.6±12.8)μL](均 P<0.05)。与DM组比较,DM+OA组大鼠心脏舒张末期心肌前壁厚度、左室舒张末期容积、左室收缩末期容积[(8.63±0.14)mm、(473.6±18.6)μL、(174.6±12.7)μL]高于DM组(均 P<0.05)。DM+OA+CQ组大鼠心脏舒张末期心肌前壁厚度、左室舒张末期容积、左室收缩末期容积[(7.97±0.17)mm、(393.6±15.6)μL、(147.6±10.2)μL]低于DM+OA组(均 P<0.05)。DM组心肌细胞自噬相关蛋白p-ULK1表达升高、p-p70S6K及p-raptor表达降低(均 P<0.05)。与DM组比较,OA治疗组心脏功能障碍减轻,伴随p62表达降低、LC3 Ⅱ/Ⅰ表达升高(均 P<0.05)。与DM+CQ组比较,DM+OA+CQ组p62表达降低,LC3 Ⅱ/Ⅰ表达升高(均 P<0.05)。 结论:OA对糖尿病大鼠的心肌具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增强自噬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