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晚期肺癌患者依恋对应对方式的影响:疾病感知与希望的链式中介作用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晚期肺癌患者疾病感知和希望在依恋与应对方式之间的链式中介效应,为改善晚期肺癌患者应对方式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便利抽样法选取2021年10月至2022年6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一、二附属医院收治的354例晚期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亲密关系经历量表、简易疾病感知问卷、Herth希望量表、医学应对问卷进行横断面调查。采用SPSS 25.0软件及Bootstrap法构建并验证链式中介模型。结果:最终纳入336例晚期肺癌患者,其中男214例,女122例,年龄27~79(59.43 ± 8.61)岁。晚期肺癌患者依恋回避得分为(3.31 ± 1.01)分,依恋焦虑得分为(3.86 ± 1.17)分,疾病感知得分为(40.07 ± 12.01)分,希望得分为(34.05 ± 5.87)分,面对应对得分为(18.75 ± 5.34)分,回避应对得分为(15.47 ± 1.97)分,屈服应对得分为(9.62 ± 3.85)分。晚期肺癌患者依恋回避和依恋焦虑均与屈服应对呈正相关( r=0.448、0.747,均 P<0.01),与疾病感知呈正相关( r=0.356、0.627,均 P<0.01),与希望呈负相关( r=-0.406、-0.670,均 P<0.01);疾病感知与屈服应对呈正相关( r=0.744, P<0.01),与希望呈负相关( r=-0.628, P<0.01);希望与屈服应对呈负相关( r=-0.769, P<0.01)。中介模型表明,晚期肺癌患者依恋回避→疾病感知→希望→屈服应对的链式中介作用显著,效应值为0.009,效应量为13.95%,依恋焦虑→疾病感知→希望→屈服应对的链式中介作用显著,效应值为0.010,效应量为8.27%。 结论:依恋既能直接预测晚期肺癌患者屈服应对,又可以通过疾病感知和希望的链式中介作用间接预测屈服应对。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社会支持在中青年腹膜透析患者成人依恋和家庭抗逆力间的中介效应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社会支持在中青年腹膜透析患者成人依恋和家庭抗逆力间的中介调节作用,旨在为中青年腹膜透析患者心理健康护理提供参考。方法:2019年9月至2022年2月,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对湖南省人民医院进行腹膜透析的100例中青年患者进行调查,调查表包括一般资料调查表、亲密关系经历量表简版、社会支持量表、家庭抗逆力评定量表。通过多元线性回归和结构方程模型评价社会支持在成人依恋和家庭抗逆力间的中介作用。结果:中青年腹膜透析患者亲密关系经历量表简版中依恋焦虑和依恋回避得分分别为(46.47 ± 10.23)分和(63.67 ± 10.37)分,社会支持量表得分为(36.40 ± 7.27)分,家庭抗逆力评定量表得分为(94.21 ± 11.40)分。依恋焦虑、依恋回避与社会支持量表总分及各维度得分、家庭抗逆力总分及各维度得分均呈负相关( r值为-0.844~-0.373,均 P<0.05)。依恋焦虑和依恋回避通过社会支持对中青年腹膜透析患者家庭抗逆力的间接效应明显,社会支持的间接效用分别占总效应的41.6%和48.8%。 结论:社会支持在中青年腹膜透析患者成人依恋和家庭抗逆力中起中介作用,护理人员应以社会支持为切入点,减少成人依恋对家庭抗逆力带来的不良影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大学前不同阶段性虐待经历与成人依恋的关联研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大学前不同阶段性虐待经历与大学生成人依恋的关联。方法:于2018年10月,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从合肥市4所高校抽取4 034名大学生为研究对象,通过自制问卷收集人口学特征、大学前不同阶段性虐待经历、成人依恋等信息,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分析大学前不同阶段、不同类型性虐待经历与成人依恋的关联性。结果:研究对象大学前性虐待的总报告率为14.1%(569例),非接触性、接触性性虐待报告率分别为12.7%(512例)、5.4%(219例)。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大学前总体性虐待经历与安全型依恋得分[β(95% CI)=-0.205(-0.292,-0.117)]呈负相关,与焦虑型[β(95% CI)=0.211(0.110,0.310)]和回避型依恋[β(95% CI)=0.117(0.020,0.216)]得分呈正相关。大学前非接触性性虐待的发生阶段数与安全型依恋[β(95% CI)=-0.106(-0.171,-0.041)]得分呈负相关,与焦虑型依恋得分[β(95% CI)=0.158(0.084,0.231)]和回避型依恋[β(95% CI)=0.080(0.008,0.152)]得分呈正相关。高中阶段的非接触[β(95% CI)=0.427(0.018,0.775)]和接触性虐待[β(95% CI)=0.468(0.251,0.687)]经历均与焦虑型依恋得分呈正相关( P<0.05)。 结论:大学前不同阶段、不同类型性虐待经历均与大学生成人依恋有关联。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成人依恋和心理资本在父母教养方式与大学生心理健康间的链式中介作用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成人依恋和心理资本在父母教养方式与大学生心理健康之间的链式中介作用。方法:采用简式父母教养方式问卷(short-form egna minnen av barndoms uppfostran,s-EMBU)、亲密关系经历量表(experiences in close relationship inventory,ECR)、积极心理资本问卷(positive psycap questionnaire,PPQ)、居民心理健康自评量表(mental health scale for residents,MHSR)对北京市23所高校的1 415名大学生施测。采用SPSS 24.0进行Pearson相关分析、回归分析,用Mplus 8.0软件构建结构方程模型,并使用Bootstrap法进行中介效应检验。结果:大学生心理健康[(241.48±30.19)分]与父母积极教养方式[父亲情感温暖(2.97±0.67)分、母亲情感温暖(3.10±0.62)分]、心理资本[(4.91±0.84)分]呈正相关( r=0.40~0.84,均 P<0.01),与父母消极教养方式[父亲拒绝(1.42±0.53)分、母亲拒绝(1.42±0.51)分、父亲过度保护(2.06±0.53)分和母亲过度保护(2.18±0.55)分]、成人依恋[依恋回避(3.31±0.88)分、依恋焦虑(3.66±0.97)分]呈负相关( r=-0.36~-0.18,均 P<0.01)。成人依恋是父母教养方式(拒绝、情感温暖、过度保护)和心理健康之间的中介变量( β=-0.04、0.04、-0.04,95% CI=-0.08~-0.01、0.02~0.07、-0.07~-0.02),心理资本是父母情感温暖和心理健康间的中介变量( β=0.21,95% CI=0.14~0.26),心理资本和成人依恋在父母教养方式和心理健康间起链式中介作用( β=-0.15、0.11、-0.12,95% CI=-0.21~-0.10、0.07~0.16、-0.18~-0.07)。 结论:父母教养方式可以直接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也可以通过成人依恋的中介、成人依恋与心理资本的链式中介间接作用于大学生心理健康。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母亲的依恋模式和述情障碍对青少年非自杀性自伤风险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母亲的依恋模式和述情障碍对青少年非自杀性自伤的影响。方法:选取57例安徽省精神卫生中心门诊及住院存在非自杀性自伤(non-suicidal self-injury,NSSI)行为的青少年及其母亲作为研究组,以53例年龄、性别、受教育程度相匹配的青少年及其母亲作为对照组,采用青少年自我伤害问卷(adolescents self-harm scale)、亲密关系经历量表(experience in close relationship inventory,ECR)、多伦多述情障碍量表(20-item Toronto alexithymia scale,TAS-20)进行测评。使用SPSS 22.0软件对数据进行相关分析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两组母亲在依恋回避[(3.7±0.6)分,(3.0±0.6)分]、依恋焦虑[(4.0±0.7)分,(3.1±0.9)分]、情感辨别不能[(2.9±0.7)分,(2.3±0.7)分]、情感描述不能[(3.0±0.6)分,(2.4±0.5)分]、述情障碍总分[(57.2±8.3)分,(49.5±9.5)分]上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6.53,5.79,4.01,5.50,4.56,均 P<0.05);青少年非自杀性自伤行为与母亲依恋焦虑、依恋回避、述情障碍总分、情感辨别不能、情感描述不能呈正相关( r=0.487,0.532,0.401,0.360,0.468,均 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母亲存在不安全依恋( B=2.57, OR=3.07,95% CI=1.01~169.54, P=0.024)、高述情障碍( B=1.95, OR=2.14,95% CI=1.29~3.58, P=0.003),青少年出现非自杀性自伤风险较大。 结论:母亲不安全型依恋模式和高述情障碍可能是青少年非自杀性自伤的危险因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情绪状态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成人依恋、疼痛调适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4/6/8
目的 探讨情绪状态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成人依恋和疼痛调适间的中介效应.方法 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正负情绪量表、整体疼痛评估量表、亲密关系经历量表简版,对2021年5月至2022年5月收治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进行调查.通过多元线性回归和结构方程模型评价情绪状态在成人依恋和疼痛调适间的中介效应.结果 本研究最终纳入95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其亲密关系经历量表简版中依恋焦虑和依恋回避得分分别为(47.56± 10.15)分和(63.68±10.37)分,情绪状态总分为(54.75±3.80)分,疼痛调适总分(76.17±21.40)分.依恋焦虑和依恋回避与负性情绪以及疼痛调适得分呈正相关(P<0.05),与正性情绪得分、情绪状态总分呈负相关(P<0.05).依恋焦虑和依恋回避通过情绪状态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疼痛调适的间接效应显著,情绪状态的中介效应分别占总效应的18.9%和13.6%.结论 情绪状态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成人依恋和疼痛调适间起中介效应,护理人员应以情绪状态为干预切入点,以减少成人依恋对疼痛调适带来的不良影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6/8
-
依恋回避对特质抑郁的影响:情感性触摸的调节效应
编辑人员丨2024/4/27
目的:修订情感性触摸量表,检验其在中国居民中的信度和效度,考察以依恋回避和触摸体验对特质抑郁的影响,并探讨其内在机制.方法:研究1使用触摸体验和态度问卷(Touch Experiences and Attitudes Questionnaire,TEAQ)、成人依恋量表(Adult Attachment Scale,AAS)和人际触摸诊断量表对1 061例被试施测,修订情感性触摸量表.研究2在研究1的基础上,使用情感性触摸量表、AAS和特质抑郁量表(Trait De-pression Scale,T-DEP)对1 077例被试施测.结果:情感性触摸量表包含表达亲密的触摸、表达友好的触摸、表达安慰的触摸、童年时期的触摸4个维度,共27道题.总量表以及各个维度的α系数在0.831~0.941之间,重测信度0.782~0.902;验证性因素分析显示4因子模型和数据的拟合度较为理想,量表总分与各效标得分均显著相关(P<0.001).情感性触摸在依恋回避和特质抑郁关系之间的调节效应显著(β=0.01,r=5.90,P<0.001).结论:情感性触摸量表符合测量学指标,可用于测量中国居民的触摸体验和态度.情感性触摸在依恋回避和特质抑郁关系之间起调节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4/27
-
农村老年人老化期望的潜在剖面分析及影响因素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4/3/2
目的 分析农村老年人老化期望潜在类别及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老化期望量表、老年人夫妻依恋问卷和一般疏离感量表对湖南省6 个农村的437 名老年人进行调查,采用潜在剖面分析建立了3 个农村老年人老化期望潜在类别模型,采用无序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农村老年人老化期望潜在类别的影响因素.结果 农村老年人老化期望分为"低老化期望组"(13.96%)、"中老化期望组"(37.07%)、"高老化期望组"(48.97%)3 种潜在类别,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子女性别(OR=0.480、0.014)、慢性病患病数量(OR=0.300)、依恋安全(OR=0.776、1.187)、依恋回避(OR=1.225、1.094)与一般疏离感(OR=1.133、0.955、0.843)为各农村老年人老化期望潜在类别的影响因素.结论 农村老年人老化期望位于中等水平,3 个类别在子女性别、慢性病患病数量、依恋安全、依恋回避和一般疏离感上具有显著差异.提示社会应当正视女儿在老年人养老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基层卫生机构应当加强农村老年人的慢性病管理知识普及;夫妻应当重视形成依恋关系解决回避困境,积极表达自身情绪,基层护理人员应对社交关系薄弱的农村老年人给予社交活动指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3/2
-
儿童亲密关系经历量表简明修订版在我国初中生中的信、效度检验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修订儿童亲密关系经历量表简明版(Experiences in Close Relationships Scale-Short Revised Child version,ECR-SRC),检验其在中国初中生中的信度和效度.方法:通过3次抽样,初测394人对ECR-SRC中文版进行项目分析和探索性因素分析(EFA);再测320人进行验证性因素分析(CFA),被试同时完成Hong氏逆反问卷、同伴关系量表、基本心理需求量表和青少年社交焦虑量表,以检验效标关联效度.6周后对初测样本随机抽取136人进行重测信度检验.结果:ECR-SRC中文版包括回避和焦虑2个维度,每个维度各6个条目.父-子依恋焦虑、依恋回避的α系数分别为0.81、0.87,重测组内相关系数分别为0.80、0.92;母-子依恋焦虑、依恋回避的d系数分别为0.82、0.87,重测组内相关系数分别为0.82、0.91.EFA和CFA结果支持了ECR-SRC中文版的二因素模型.父-子依恋焦虑、母-子依恋焦虑均与同伴关系适应、社交焦虑正相关,与归属需求负相关;父-子依恋回避、母-子依恋回避均与逆反、同伴关系适应和社交焦虑正相关,与胜任、自主以及归属需求均呈负相关.结论:ECR-SRC中文版在中国初中生群体中具有较好的信、效度,是测量其与父母依恋类型的适宜工具.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护理专业学生专业适应性与团体依恋、学业求助的关系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索护理专业学生专业适应性、团体依恋与学业求助间的关系.方法 2015年7月,采用分层抽样方法选取某医科大学护理专业全日制一年级至五年级本科学生(以下简称护生)840名为研究对象,采用大学生专业适应性量表、团体依恋问卷和学业求助行为量表对其进行调查.结果 本组护生的专业适应性总分及各维度得分与团体依恋总分及各维度得分均呈负相关(r= -0 .38~ -0 .08 ,均 P<0.05) ;护生的专业适应性总分及各维度得分与回避性求助得分呈负相关(r= -0 .24~ -0 .16 ,P<0.001) ,与工具性求助得分呈正相关(r=0 .26~0 .30 ,P<0 .001).采用结构方程模型验证发现,工具性求助、回避性求助在团体依恋回避与专业适应性间存在部分中介效应,中介效应分别占总效应的22%、21%.结论 护理教育者应该根据学生学业求助特点,干预学生团体依恋水平,从而提高学生对护理专业的适应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