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华男科学杂志》论著中、英文摘要书写要求
编辑人员丨5天前
《中华男科学杂志》论著中、英文摘要书写方法采用结构式,明确标出摘要内容,必需有标题. 包括下列标题:目的(Objective):论文研究的主要目的,用一句话概括.方法(Methods):研究中受试对象的基本情况和条件;所采用的技术方法(实验室技术扼要描述,若是常规方法只需提方法名称,无需描述);结果的主要指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调强放疗联合同步化疗治疗肛管鳞癌的远期疗效及预后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 分析肛管鳞癌调强放疗联合同步化疗的疗效并进行预后影响因素分析.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1日至2022年1月1日于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行调强放疗联合同步化疗的肛管鳞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定期随访患者.主要观测指标为无瘤生存(DFS)、无局部区域复发生存(LRFFS)和总生存(OS),并记录不良反应情况.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用Cox回归模型分析生存的影响因素.结果 共纳入65例患者,男性19例(29%),女性46例(71%).根据美国癌症联合委员会(AJCC)第7版分期,Ⅰ期、Ⅱ期、Ⅲa期、Ⅲ b期分别有7例(11%)、28例(43%)、10例(15%)、20例(31%).同步放化疗前,2例(3%)患者接受了化疗,12例(18%)接受局部切除手术.原发灶的放疗中位剂量为54 Gy(范围为45~64 Gy),同步化疗的方案以卡培他滨联合丝裂霉素为主(34例,52%).同步放化疗期间放疗完成率为100%,化疗完成率为88%,5例(8%)患者出现治疗中断但足量完成治疗,8例(12%)患者化疗剂量降低.同步放化疗期间,15例(23%)患者发生3-4级白细胞减少,17例(26%)发生3-4级放射性皮炎,无治疗相关死亡.中位随访时间为50.4个月(范围为4.4~142.2个月),7例(11%)患者出现局部区域复发,3例(5%)出现远处转移.全组5年DFS率、LRFFS率和OS率分别为78.8%、86.5%和85.1%.Cox单因素分析提示T分期与DFS率显著相关(P=0.006),并与OS率有相关趋势(P=0.054).结论 调强放疗联合同步化疗可有效治疗肛管鳞癌患者,急性不良反应基本可耐受.T分期是肛管鳞癌患者DFS率的影响因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社区嵌入式中医药特色医养结合服务绩效评价及障碍因子诊断研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背景 在"全面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和"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背景下,科学评价社区嵌入式中医药特色医养结合服务绩效是提升医养结合服务质量的关键.目的 评价社区嵌入式中医药特色医养结合服务绩效并分析其主要障碍因子,为政府部门制定相关政策及开展社区嵌入式中医药特色医养结合服务绩效评价提供现实依据.方法 于 2022 年 11 月,将构建的社区嵌入式中医药特色医养结合服务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转化为机构基本情况、工作人员满意度和老年人满意度三份调查问卷;于 2022 年 11 月—2023 年 1 月,采用问卷调查法,深入 10 家样本机构收集机构基本数据、工作人员和老年人满意度数据;于 2023 年 2-3 月,使用TOPSIS法对社区嵌入式中医药特色医养结合服务绩效进行评价,并利用障碍度模型分析服务绩效的主要障碍因子.结果 10 家机构的嵌入性总体、结构嵌入、关系嵌入Cn值和嵌入绩效Cn值的排序一致,7 家机构的认知嵌入Cn值和嵌入绩效Cn值排序一致,并且与各机构服务绩效的Cn值排序保持一致.社区嵌入式中医药特色医养结合服务绩效的主要障碍因子分别是C33(中医养生保健指导服务人次)、C44(老年人满意度)、C8(机构与合作伙伴坚持合作共赢)、C37(中医非药物疗法康复护理人次占比)、C39(服务的老年人数量).结论 社区嵌入式中医药特色医养结合的嵌入性、结构嵌入、关系嵌入对其嵌入绩效均有正向影响,认知嵌入对嵌入绩效基本有正向影响.政府部门应明确职能定位,强化政策支持,健全评价体系,注重动态评价,引导和促进社区嵌入式中医药特色医养结合高质量发展;机构应通过加强与合作伙伴的结构嵌入、关系嵌入和认知嵌入,从而不断提升其服务绩效,满足居家社区老年人多样化、多层次的健康养老服务需求,同时要把握好嵌入的度,以免产生嵌入性的负效应.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实践视角下助产方向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临床实践基地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构建全面、细化的助产方向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临床实践基地评价指标体系,为促进我国助产方向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临床实践基地的建设提供参考。方法:以国际助产实践基本能力为理论框架,通过文献分析、德尔菲法确立助产方向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临床实践基地评价指标体系,并利用层次分析法计算各级指标的权重。结果:本研究对20名专家进行2轮函询。2轮函询专家的积极系数分别为84.38%、74.07%,专家群体权威系数分别为0.91、0.94,指标体系总Cronbach's α系数分别为0.930、0.965,整体指标的肯德尔和谐系数分别为0.230、0.297( P<0.01)。最终形成包括一级指标5项、二级指标14项、内涵指标76项的助产方向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临床实践基地评价指标体系。 结论:本研究以母婴健康为服务宗旨、基地功能定位为基础,构建的助产方向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临床实践基地评价指标体系科学性和可靠性较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分层递进式教学模式在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住培)中实施分层递进式教学模式的可行性。方法:培训对象为22名2016年9月至2019年9月在北京大学第一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接受3年住培的住院医师。根据住院医师培训年限分层统一制定培训目标和培训内容及考核指标。通过SPSS软件比较连续3年年度理论考核和技能考核成绩,通过配对 t检验分析规培期间学员年度考核得分变化趋势,分析分层递进式教学模式的可行性。 结果:经过3年培训,住院医师基本掌握了耳鼻咽喉头颈外科的基本技能和基本理论。其理论知识的储备和临床实践能力、自信力、医患沟通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逐年提高( P<0.05)。历年来北京市住培结业考试通过率为100%。 结论:分层递进式教学模式可逐步提升住院医师临床诊疗能力值得推广应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载文信息与引证指标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分析《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载文、作者及引证指标变化趋势,为进一步提高学术质量和编校质量,全力打造高质量科技期刊提供依据和指导。方法:于中华医学期刊网、万方数据库获取2009—2021年杂志发表的论文信息;由2002—2021版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核心版)自然科学卷获取《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及"神经病学与精神病学"学科类期刊引证指标数据。所有数据采用Excel 2010进行分析。结果: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2015—2021年载文187~314篇,年载文量逐年下降;篇均页数3.66~6.13页/篇,呈逐年增加趋势。2015以来,杂志每年设立重点号专题3~7个,发表专题文章占年发文量的6.4%~16.2%。2009—2020年杂志篇均引文量12.8~27.9,呈逐年递增趋势;篇均作者数稳定在4~`6区间。2001—2020年《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核心影响因子0.188~1.327,波浪式变化,总体呈上升趋势;核心总被引频次155~2 836次,2001—2009年呈快速增加态势,2007—2017年基本稳定在2 500次,2014以后呈下降趋势。与"神经病与精神病学"学科核心期刊比较,2009—2020年《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核心影响因子、核心总被引频次均明显高于学科类期刊均值。2009—2020年《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基金论文比为0.42~0.84,整体呈上升趋势。结论: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近年引证指标均位于学科前列,今后应着重关注论文学术质量,进一步扩大期刊影响力。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浙江省卫生健康共同富裕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为推进卫生健康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并评估其进程,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卫生健康领域共同富裕的评价指标体系。方法:根据浙江省出台的高质量发展建设卫生健康共同富裕示范区的要求,2021年7月课题组通过文献研究和理论分析建立初始指标池,以会议形式展开专家头脑风暴确定指标体系,邀请19名专家采用德尔菲法对指标体系进行2轮专家咨询,最后采用层次分析法和百分权重法计算指标权重值。结果:构建的卫生健康共同富裕评价指标体系包括4个一级指标和30个二级指标。4个一级指标分别为发展性指标、均衡性指标、普惠性指标和可持续性指标,其权重分别为0.326 4、0.242 8、0.245 8和0.185 0。其中,发展性指标包含8个二级指标,人均健康期望寿命的权重最高;均衡性指标包含6个二级指标,城镇职工与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人均筹资倍差的权重最高;普惠性指标包含6个二级指标,个人卫生支出占卫生总费用比例的权重最高;可持续性指标包含10个二级指标,政府卫生支出占财政支出比例的权重最高。结论:本研究建立的指标体系可以为全国推进卫生健康领域共同富裕建设提供一定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医学院校青年教师规范化培训考核指标体系构建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构建医学院校青年教师规范化培训考核指标体系,用于培训实践,提高培训质量。方法:通过文献分析和小样本专家访谈初步确立考核指标体系,而后采用德尔菲法对40名熟悉医学院校青年教师规范化培训的专家进行咨询,并根据专家意见对考核指标体系修改后再咨询,直到所咨询专家意见基本一致。用层次分析法对各指标赋权。使用SPSS 17.0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结果:经过两轮专家咨询,35名专家对各指标的认同率达到90%以上,意见基本一致;各指标权重变异系数( W值)为0.00~0.15,集中程度较高。最终构建了一套青年教师规范化培训考核指标体系,包括4个一级指标、11个二级指标和35个三级指标。 结论:该考核指标体系为科学评价医学院校青年教师规范化培训效果提供了保障,通过发挥“以评促建、以评促导”作用,提高了医学院校青年教师规范化培训质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凝血功能动态变化对急性颅脑损伤患者孤立性下肢远端深静脉血栓发生和进展的预测价值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分析影响急性颅脑损伤(ABI)患者围手术期孤立性下肢远端深静脉血栓(IDDVT)发生和进展的危险因素,并探讨凝血功能指标D-二聚体的动态变化对IDDVT发生和进展的预测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方法,选择2019年9月至2020年5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重症科(NCCU)收治的ABI围手术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并比较是否发生IDDVT及IDDVT是否进展患者基本特征、疾病特征、治疗方案、预后,以及术后1、2~4、5~7、>7 d凝血功能指标的差异。采用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IDDVT发生和进展的独立危险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曲线(ROC曲线),分析D-二聚体对IDDVT发生和进展的预测价值。结果:共纳入164例ABI患者,以老年人〔年龄为60(51,69)岁〕、男性〔99例(占60.4%)〕和重型损伤〔入院时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为6(5,8)分〕患者为主。164例ABI患者中围手术期IDDVT发生率和进展率分别为61.6%(101例)和16.8%(17例),下肢近端深静脉血栓形成(DVT)发生率为12.8%(21例)。与发生IDDVT组(101例)比较,未发生IDDVT组(59例)患者年龄更小(岁:55±13比62±13),重症监护病房(ICU)住院时间更短(d:12±6比15±7),体质量指数(BMI)和入院时GCS评分更高〔BMI (kg/m 2):23±5比19±8,GCS评分(分):7±2比6±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与IDDVT进展组比较,IDDV未进展组男性更少〔61.9%(52/84)比88.2%(15/17)〕,输注红细胞和接受抗凝治疗的比例更小〔8.3%(7/84)比29.4%(5/17)和47.6%(40/84)比94.1%(16/17)〕,脑疝发生率更高〔42.9%(36/84)比11.8%(2/1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随时间延长,是否发生IDDVT两组D-二聚体升高,发生IDDVT组于术后5~7 d达峰值,随后下降;而未发生IDDVT组>7 d达峰值;IDDVT是否进展两组D-二聚体均逐渐升高,于术后5~7 d达峰值,随后下降。术后2~4 d起发生IDDVT组患者D-二聚体显著高于未发生IDDVT组〔mg/L:4.1(2.3,8.0)比2.4(1.7,3.4), P<0.05〕,持续到术后5~7 d〔mg/L:5.5(3.3,11.4)比3.9(2.6,5.8), P<0.05〕;术后2~4 d起IDDVT进展组D-二聚体水平即显著高于未进展组〔mg/L:11.2(4.7,20.0)比3.7(2.1,6.8), P<0.05〕,持续到>7 d 〔mg/L:11.0(3.0,18.9)比4.1(2.6,6.5), 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60岁〔优势比( OR)=3.43,95%可信区间(95% CI)为1.69~6.96, P=0.001〕、GCS>8分( OR=0.35,95% CI为0.17~0.76, P=0.008)、ICU住院时间>13 d( OR=2.25,95% CI为1.08~4.70, P=0.031)是影响IDDVT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女性( OR=0.19,95% CI为0.02~0.71, P=0.019)、输注红细胞( OR=6.50,95% CI为1.33~31.94, P=0.021)、脑疝( OR=0.18,95% CI为0.37~0.90, P=0.036)均是影响IDDVT进展的因素。ROC曲线分析显示,年龄和术后5~7 d D-二聚体对ABI患者IDDVT的发生均有一定预测价值〔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是为0.68和0.72,95% CI分别为0.60~0.75和0.64~0.80, P值均为0.000 1〕;当界值年龄为60岁和D-二聚体为5.4 mg/L时,其诊断的敏感度分别为60.6%、54.4%,特异度分别为71.2%、80.9%,阳性预测值分别为78.7%、84.5%,阴性预测值分别为51.2%、48.1%。术后5~7 d D-二聚体较术后1 d的增高值对IDDVT进展有一定预测价值(AUC=0.81,95% CI为0.71~0.88, P=0.000 1);当增加值的界值为3.9倍时,诊断IDDVT进展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76.5%、74.6%、41.9%、90.3%。 结论:危重ABI患者围手术期有较高的IDDVT发生率和进展率。D-二聚体的动态变化,特别是5~7 d的增加值对于预测患者IDDVT的进展有较高价值,从而利于指导施行全下肢深静脉超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麻醉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临床实践课程体系构建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构建麻醉方向护理专业学位研究生(MNS)临床实践课程体系。方法:以我国《专业学位类别(领域)博士、硕士学位基本要求》及国卫办医函〔2019〕884号文件为指导,参照国际麻醉护士联盟(IFNA)提出的核心能力标准以及我国麻醉方向MNS核心能力要求,运用加拿大医师能力框架(CanMEDS)理论框架结合文献回顾、半结构访谈结果,拟定麻醉方向MNS临床实践课程体系专家函询问卷,采用德尔菲法进行专家函询。结果:对23名专家进行2轮函询,问卷有效回收率分别为91.30%和95.24%;专家权威系数均为0.94;2轮专家函询的肯德尔协调系数分别为0.098和0.1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01),最终形成11个一级指标、46个二级指标组成的麻醉方向MNS临床实践课程体系。 结论:麻醉方向MNS临床实践课程体系可借鉴性强,且构建过程科学、可靠,可为麻醉方向MNS的临床培养提供借鉴与指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