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塑形垫结合热塑膜在头颈部肿瘤放疗患者体位固定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塑形垫结合热塑膜在头颈部肿瘤放疗患者体位固定中的优势。方法:收集2021年2月至2021年12月于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治疗的50例头颈部肿瘤放疗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40例、女性10例,年龄(58.0±8.2)岁。按照不同固定方式将患者分为观察组(30例)和对照组(20例)。观察组采用塑形垫结合头颈肩热塑膜个性化定位方式;对照组采用标准化头枕结合头颈肩热塑膜常规定位方式对头颈部肿瘤患者进行体位固定。患者在治疗过程中每周1次采用MV级电子射野影像系统(EPID)进行摆位验证,对2组头颈部肿瘤患者腹背、头脚、左右方向的摆位误差进行比较。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 t检验。 结果:50例患者完成了258次EPID验证,其中观察组验证101次,对照组验证157次。以靶区为感兴趣区(ROI),观察组患者在腹背、头脚、左右方向的摆位误差分别为(0.057±1.805)、(0.569±1.611)、(0.020±2.946) mm,小于对照组的(-0.599±2.531)、(0.637±2.239)、(0.780±1.957) mm,且2组在腹背和左右方向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2.435, P=0.016; t=2.289, P=0.023)。以头部中心为ROI,观察组患者在腹背、头脚、左右方向的摆位误差分别为(-0.327±1.898)、(0.594±2.089)、(0.891±1.944) mm,小于对照组的(0.975±1.950)、(0.917±2.245)、(1.070±1.912) mm,且2组在腹背方向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5.320, P<0.001)。以颈部中心为ROI,观察组在腹背、头脚、左右方向的摆位误差分别为(0.010±2.278)、(0.554±2.095)、(-0.574±2.321) mm,小于对照组的(1.217±2.663)、(0.637±2.397)、(-0.764±2.600) mm,且2组在腹背和左右方向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3.947, P<0.001; t=3.431, P=0.001)。 结论:塑形垫结合热塑膜应用于头颈部肿瘤放疗患者的体位固定,可明显提高摆位精确度和患者的舒适度,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额部自体脂肪注射的解剖学研究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额部自体脂肪注射填充的安全解剖层次及注意事项。方法:2018年1月至12月新鲜成人尸体头部标本12例(郑州黄河科技大学解剖学实验室提供),男性6例,女性6例,年龄(47.5±11.7)岁。通过常规解剖和显微解剖相结合,观察额部各组织层次的形态学特点,以电子游标卡尺测量血管内径及组织厚度。结果:额部由浅至深为皮肤、皮下脂肪组织、面部表浅肌肉筋膜系统、疏松结缔组织及骨膜。额部有3个位于皮下的浅层脂肪室,浅层中央脂肪室宽度为(2.17±0.27) cm,长度为(4.16±0.38) cm,左侧脂肪室宽度为(2.09±0.31) cm,长度为(3.65±0.39) cm,右侧脂肪室宽度为(2.14±0.29) cm,长度为(3.18±0.55) cm。深层脂肪室有3个,边界类似于浅层脂肪室,为无血管区。眉部深层在眶上缘外侧2/3的区域有眼轮匝肌后脂肪垫,厚度为(2.58±0.03) mm,长度为(2.55±0.05) mm。额部供血是由滑车上动脉、眶上动脉和颞浅动脉额支提供,内径分别为(1.01±0.16) mm、(0.85±0.12) mm和(1.35±0.15) mm。结论:额部自体脂肪注射应以额部深层乏血管脂肪室为主,浅层脂肪室不宜注射过多脂肪,避免产生不自然的"面具脸";额部浅层中央脂肪室及上睑区域有潜在的通道,应避免术后按摩塑形而导致上睑及眶周形成迁移性脂肪肉芽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颧骨颧弓肥大临床再认识及基于脂肪技术的治疗新思路初探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对基于以骨骼测量为参数建立的传统颧骨颧弓肥大概念进行重新认识,并探讨利用脂肪技术对软组织塑形来治疗颧骨颧弓肥大的美学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5月至2022年5月锦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和北京美莱医疗美容医院利用脂肪技术治疗的颧骨颧弓肥大求美者临床资料。术前求美者取端坐位,从侧面分别测量两侧的颧部最高点到颞部最低点的距离(颧颞值)。根据颧颞值将颧骨颧弓肥大分为轻度(6~<10 mm)、中度(10~<13 mm)及重度(≥13 mm)。利用脂肪技术对颧骨颧弓皮下脂肪垫吸脂塑形,对颞部和(或)颧弓下凹陷进行脂肪移植填充塑形。同时在面部美学设计理念指导下,把侧面部轮廓修饰成平滑曲线,内移颧部高光点。部分患者接受脂肪填充塑形增加额部、眉弓及颏部的向前凸度,增加面部中轴线的长度等,以达到视觉上缩小颧骨颧弓肥大的效果。术后6个月随访时分别对医生和求美者独立进行满意度调查。采用配对 t检验进行术前和术后颞颧值差异的比较。 结果:共纳入655例颧骨颧弓肥大求美者,均为女性,年龄(28.1±4.9)岁(18~59岁);轻度肥大376例,中度肥大244例,重度肥大35例。所有求美者均接受了颧部吸脂塑形术和颞部脂肪移植术;260例求美者接受了颧弓下凹陷脂肪填充术;289例求美者接受了额部和(或)"苹果肌"、鼻部和下颏部的脂肪填充塑形,以调整面部凸出度或面长度。其中,有5例中度肥大者、11例重度肥大者接受了2次治疗,其余求美者均只接受1次治疗。术后随访6~12个月,平均8个月。术后6个月随访时,求美者和医生满意率调查结果显示:轻度肥大者和医生的满意率均超过95.00%,中度肥大者均超过90.00 %,重度肥大者均在75.00%以上。轻、中、重度肥大求美者的术前和术后6个月的颧颞值改变均有统计学意义( P均<0.05)。 结论:(1)"高颧骨"外观与骨骼和软组织因素均有关,将颧骨颧弓肥大定义为颧部肥大可能更为准确。根据颧颞值将颧部肥大划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3种类型有利于开展个性化治疗。(2)对颧部肥大患者,采用造型艺术设计理念利用脂肪技术对面部进行软组织塑形,能获得理想的美学效果。该方法与传统颌面外科技术相比具有风险小、损伤轻微、术后恢复快及并发症少等优点。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不同体位固定方式在乳腺癌放疗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研究真空垫(VP)、真空垫联合乳腺托架(VB)和发泡胶联合乳腺托架(PB)对乳腺癌放疗中分次间摆位误差、分次内患者移动及剂量学的影响。方法:前瞻性收集2019-2021年在江苏省肿瘤医院接受放射治疗乳腺癌患者共96例,按简单随机法分为VP组、VB组和PB组,每组32例。利用锥形束CT(CBCT)和计划系统获取患者分次间摆位误差和分次内移动及剂量学分布,以及患者锁骨上区域摆位误差和真空垫、发泡胶形变数据。结果:3组固定方式分次间摆位误差在左右(LR)方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头脚(SI)方向上PB组小于VB组(3.02±2.04、3.65±2.64, t=2.35, P=0.031),腹背(AP)方向上VB与PB组均优于VP组(3.36±2.93、3.14±0.98、4.03±2.55, t=2.29、3.11, P<0.05)。分次内移动仅AP方向上VP组与PB组优于VB组(1.31±0.95、1.24±0.89、1.88±1.33, t=-2.04、-2.31, P<0.05);分次内移动对剂量学分布无影响( P>0.05);乳腺托架未能改善锁骨上区域摆位重复性( P>0.05);测量点中发泡胶塑形稳定性均优于真空垫( t=2.43~5.63, P<0.05)。 结论:使用PB固定方式能减少乳腺癌患者分次间摆位误差和患者分次内移动;发泡胶在患者整个治疗过程中能保持塑形的稳定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塑形垫加头颈肩热塑膜固定技术中有无标准枕的摆位精度对比
编辑人员丨2023/12/30
目的:分析在头颈部肿瘤放疗中采用头颈肩塑形垫加热塑膜固定技术时使用标准枕和不使用标准枕在摆位固定精度上的差异,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方法:选取 2022 年 01 月 01 日至 2022 年 12 月 31日在本院进行放射治疗的167 例头颈部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TOMO治疗 73 例,A1 为无枕组 26 例,A2为有枕组47 例;VMAT治疗94 例,B1 为无枕组37 例,B2 为有枕组57 例.所有患者在TOMO治疗前行兆伏级扇形束CT扫描,采用骨性配准,在VMAT治疗前行机载千伏级锥形束CT扫描,采用骨配准+灰度配准,获得X轴(左右)、Y轴(头脚)、Z轴(腹背)方向上的摆位误差,使用计划靶区外扩边界公式(MPTV)= 2.5Σ +0.7σ算出对应外扩边界.结果:1 396 次摆位误差数据结果:TOMO A1 组X轴、Y轴、Z轴分别为(0.08±0.24)mm、(0.14±0.4)mm和(0.15±0.47)mm,A2 组分别为(0.49±2.02)mm、(0.22±0.7)mm和(0.12±0.45)mm,其中X轴和Y轴方向上的摆位误差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01);VMAT B1 组X轴、Y轴、Z轴分别为(0.04±0.24)mm、(0.15±0.3)mm和(-0.2±0.38)mm,B2 组分别为(0.19±0.54)mm、(0.1±0.49)mm和(-0.19±0.43)mm,三个方向上的摆位误差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外扩边界(MPTV):TOMO A1 组X轴、Y轴和Z轴分别为 2.36 mm、3.47 mm和 1.83 mm;A2 组分别为3.04 mm、4.79 mm、1.61 mm;VMAT B1 组分别为2.72 mm、2.80 mm、1.95 mm;B2 组分别为3.70 mm、3.54 mm、2.92 mm.无枕组X轴和Y轴上MPTV均小于有枕组,且在三个方向上的MPTV均匀性优于有枕组.结论:采用头颈肩塑形垫加热塑膜固定技术中无枕固定方式可减小头颈部肿瘤放疗左右和头脚方向上的摆位误差和外扩边界,提高外扩边界均匀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2/30
-
脂肪抽吸术在项背部脂肪垫治疗中的应用与展望
编辑人员丨2023/8/6
临床工作中因项背部隆起而就诊的患者众多,而手术切除后所遗留的瘢痕较明显,影响美观.行脂肪抽吸术切口较小且塑形效果较满意,并发症较少,临床效果显著,在项背部脂肪垫的治疗中得到广泛推广.现基于脂肪抽吸术在项背部脂肪垫中的应用,就其发展现状、治疗效果、抽吸术要点、并发症及诊疗难点作一综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肿瘤放疗中塑形垫结合热塑网膜体位固定方式的摆位误差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探究塑形垫结合热塑网膜体位固定方法在放疗过程中较单一热塑网膜或真空垫固定方法能否减少摆位误差.方法:分析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于湘雅常德医院接受放疗的头颈和胸腹肿瘤患者66例,其中头颈肿瘤患者27例、胸腹肿瘤患者39例.15例头颈肿瘤患者使用头颈肩热塑面罩固定(A组),12例使用塑形垫结合头颈肩热塑面罩固定(B组);19例胸腹肿瘤患者使用真空垫固定(A组),20例使用塑形垫结合热塑体膜固定(B组).对所有患者实施锥形束CT扫描,统计配准后得到左右(left-right,LR)、头脚(superior-inferior,SI)和腹背(anterior-posterior,AP)方向及旋转角度摆位误差值,分析不同体位固定方式间的摆位误差大小.结果:对于头颈肿瘤患者,B组在LR、SI以及旋转角度误差分别为(0.06±0.06)cm、(0.08±0.07)cm、(0.12±0.17)°,小于A组的摆位误差(0.10±0.11)cm、(0.13±0.14)cm、(0.25±0.4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P摆位误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于胸腹部肿瘤患者,B组在LR和旋转角度误差分别为(0.10±0.08)cm、(0.09±0.18)°,小于A组摆位误差(0.14±0.12)cm、(0.22±0.3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SI和AP摆位误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头颈肿瘤和胸腹肿瘤患者放疗过程中使用塑形垫结合热塑网膜的体位固定方式相比于其他单一体位固定方式而言,能够提升患者体位的重复性、稳定性,减少摆位误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个体化塑形垫在鼻咽癌放射治疗体位固定中的临床应用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 探讨个体化塑形垫在鼻咽癌放射治疗体位固定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2015年1月至2015年10月香港大学深圳医院收治的鼻咽癌患者40例,根据放疗定位方式的不同将入选患者分为塑形垫组和真空负压袋组,每组各20例.塑形垫组患者采用个体化塑形垫进行体位固定,真空负压袋组患者采用传统的头颈肩真空负压袋联合头颈肩热塑膜进行体位固定.两组患者在放疗前使用机载影像系统拍摄1次头颈部的正侧位片,将获得的图像与治疗计划系统生成的数字重建图像进行比较,记录其在三维方向和旋转角度上的摆位误差,并对两组患者放疗期间出现的不良反应进行比较.结果 塑形垫组患者在左右方向(lateral,Lat)、头脚方向(longitudinal,Lng)、前后方向(vertica,Vrt)的摆位误差分别为(0.78±0.79) mm、(1.04±0.97) mm、(0.63±0.70) mm,旋转误差为0.34°±0.39°;真空负压袋组患者在Lat、Lng、Vrt方向的摆位误差分别为(1.05±1.15) mm、(1.60±1.55) mm、(0.91±1.12) mm,旋转误差为0.38°±0.51°.塑形垫组患者在Lat、Lng、Vrt方向的摆位误差均显著小于真空负压袋组(均P< 0.05),两组患者旋转误差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塑形垫组患者出现皮肤反应、口腔黏膜反应、吞咽困难、声音嘶哑的时间均晚于真空负压袋组(均P<0.05).结论 使用个体化塑形垫进行鼻咽癌放疗体位固定精确度高,能延缓放疗不良反应的发生,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图像引导放射治疗技术在分析不同体位固定系统对非小细胞肺癌放疗摆位误差中应用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 探讨图像引导放射治疗(IGRT)技术分析不同体位固定系统对非小细胞肺癌(NSCLC)放疗摆位误差的影响.方法 选取自2017年3月至2018年10月桂林医学院附属医院收治的50例NSCLC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选取的固定系统将其分为A组(n=24)与B组(n=26).A组给予立体定向体架联合真空负压垫体位固定系统,B组给予体部固定底板联合塑形垫及热塑成形网膜体位固定系统.两组患者均应用千伏级锥形束CT进行在线验证.结果 A组患者x轴和z轴线性误差明显小于B组,y轴线性误差明显大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的旋转角度误差明显小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计划靶体积外扩边界值:x轴5.02 mm、y轴10.23 mm,z轴3.80 mm;B组计划靶体积外扩边界值:x轴3.79 mm,y轴9.57 mm,z轴7.16 mm.结论 立体定向体架联合真空负压垫体位固定系统与体部固定底板联合塑形垫及热塑成形网膜体位固定系统所产生的摆位误差均较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塑形垫联合头颈肩膜在头颈部肿瘤放疗体位固定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 探讨塑形垫联合头颈肩膜固定法进行头颈部体位固定的临床效果.方法 随机抽取头颈部肿瘤放疗患者150例进入临床研究,分为3组,每组50例.A组为塑形垫联合头颈肩膜固定组;B组为发泡胶联合头颈肩膜固定组;C组为常规头枕结合头颈肩膜固定组.从前后方向、头脚方向、左右方向、三维角度上分析3组体位固定的差异.结果 A组与B组头脚方向线性、前后方向和头脚方向旋转误差无统计学意义.A组与C组比较,各方向线性和头脚方向旋转误差有统计学意义;前后方向和左右方向旋转误差无统计学意义.B组与C组比较,各方向线性和前后及头脚旋转误差有统计学意义,左右方向旋转误差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塑形垫与发泡胶和传统使用较广泛的透明头枕相比,具有更适形、重复性更好的特点,且可减小大部分摆位的三维误差,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