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儿童门冬酰胺酶相关性胰腺炎的临床影像特点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ALL)患儿继发门冬酰胺酶(Asp)相关性胰腺炎(AAP)的临床特征、影像学表现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0月—2022年1月在本院初诊为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ALL)并接受Asp联合化疗后出现急性胰腺炎的14例患儿的临床和影像资料,主要包括ALL患儿的联合化疗方案、危险度分层、主要临床表现、发生胰腺炎时所处治疗阶段、药物累积用量、实验室指标(血常规、胰酶指标、肝肾功能、血脂血糖、凝血功能等化验结果)、影像学表现(胰腺是否坏死及坏死程度、出血、积液范围等影像特征)、转归及预后等.结果:14例中,男12例、女2例,中位年龄6.5岁(1~14岁);Asp用药1~8次(中位数为5次)后发病;中度AAP 9例,重度5例.14例行腹部超声检查,均可见声像异常,主要表现为胰腺增大,包膜回声欠光滑,实质回声增强且欠均匀,坏死部分表现为液性暗区,伴有胰周和腹、盆腔积液12例.13例行腹部CT检查,1例行MRI检查,主要影像特点为胰腺肿大、胰腺边缘毛糙和胰周液体积聚,其中11例胰腺实质内出现坏死灶;伴有腹腔积液11例,盆腔积液7例.禁食及药物治疗4周后随访结果为1例间质水肿性AAP发展为胰腺假性囊肿,8例出血坏死性AAP发展为包裹性坏死.2例AAP患儿分别于治疗后21及107天后再次使用Asp进行化疗,分别随访18、20个月,均未再发胰腺炎.结论:AAP是Asp药物治疗相关的严重并发症,随访显示AAP可完全吸收或形成胰腺假性囊肿或包裹性坏死,有必要及早通过临床影像特征确诊AAP,以便提早干预,从而改善预后.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贝达喹啉联合肝爽颗粒抗耐多药肺结核效果及减毒作用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 探讨贝达喹啉联合肝爽颗粒治疗耐多药肺结核(multidrug resistant tuberculosis,MDR-TB)的应用效果及对γ 干扰素诱导蛋白10(interferon-γ inducible protein-10,IP-10)、细胞因子信号传导抑制蛋白1(suppressors of cytokine signaling,SOCS1)的影响.方法 按1:1倾向性匹配原则将2022年1月至2022年10月河北省胸科医院结核四科收治的144例MDR-TB患者分为对照1组、对照2组及联合组,各48例.3组均在予以常规治疗基础上,对照1组予以肝爽颗粒,对照2组予以贝达喹啉,联合组予以肝爽颗粒和贝达喹啉.比较3组治疗第4、8、12、24、36、48周痰菌转阴率及中位转阴时间.比较3组治疗48周后病灶吸收情况、空洞变化情况.比较3组治疗前、治疗第8、24、48周血清炎症因子[干扰素-γ(interferon-γ,IFN-γ)、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4、Il-17、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IP-10、SOCS1]水平及受试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对照2组、联合组第4、8、12、24、36、48周痰菌转阴率均高于对照1组(P均<0.05);对照2组、联合组中位转阴时间均早于对照1组(P均<0.05);对照2组、联合组病灶吸收率分别为93.75%、95.83%,均高于对照1组56.25%(P均<0.05);对照2组、联合组空洞改善率分别为95.83%、95.83%,均高于对照1组62.50%(P均<0.05);联合组第8、24、48周IL-17、TNF-α、IL-4水平<对照2组<对照1组(P均<0.05);联合组第8、24、48周IP-10、SOCS1水平<对照2组<对照1组(P均<0.05);对照2组、联合组心电图异常率分别为16.67%、12.50%,均高于对照1组(0)%(P均<0.05);联合组肝损伤和胃肠系统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为0,分别低于对照2组12.50%、16.67% 和对照1组14.58%、14.58%(P均<0.05).结论 含贝达喹啉治疗方案能提高MDR-TB的病灶吸收率、空洞闭合率、痰菌转阴率,抑制炎症反应,联合肝爽颗粒虽未增强疗效,但能进一步改善炎症反应,减少肝损伤和胃肠道不良反应的发生,可能有助于增加患者贝达喹啉治疗的耐受性和依从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关注甲状旁腺功能增强或亢进相关转移性血管钙化和全身迁徙性钙质沉着症的防治
编辑人员丨1周前
转移性血管钙化和全身迁徙性钙质沉着症,作为甲状旁腺功能增强或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简称:甲旁亢)较为严重的并发症,已在肾性继发性甲旁亢或原发性甲旁亢患者中引起重视,但其在钙摄入不足和(或)维生素D缺乏/不足(calcium and/or vitamin D insufficiency, CVI)所致长期负钙平衡相关甲状旁腺功能增强(亚临床甲旁亢)或亢进的患者中仍少有关注。人群中普遍存在CVI,长期CVI引起的低血钙和负钙平衡所致甲状旁腺功能增强或亢进,分泌超过生理水平的PTH,使骨吸收、大量骨钙释放入血,在导致骨量流失和骨质疏松的同时,还可形成转移性血管钙化或全身钙质沉着症,引起心血管疾病等多器官病变。早期的钙盐沉积经合理治疗多可逐步消退,而动脉中层钙化一旦发生不易消退,故临床对血管钙化和钙盐沉着应予以积极预防和早期筛查诊治。对甲状旁腺功能增强或亢进的预防及早期诊治有能防止或延缓,甚至逆转转移性血管钙化和全身迁徙性钙质沉着症的发生和发展,对此类疾病的防治和人群健康有重要意义。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C3aR和晚期糖基化终产物受体对APP/PS1阿尔兹海默病小鼠模型骨代谢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研究补体C3a受体(complement C3a receptor, C3aR)和晚期糖基化终产物受体(receptor for advanced glycation end product, RAGE)对APP/PS1阿尔兹海默病小鼠模型骨代谢的影响。方法:将APP/PS1(APPswe/PS1dE9)阿尔兹海默病小鼠分别与C3aR基因敲除鼠(C3aR -/-)、RAGE基因敲除鼠(RAGE -/-)杂交产生APP/PS1-C3aR -/-和APP/PS1-RAGE -/-。在体内,通过微计算机断层扫描(Micro-CT)、骨组织骨钙素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artrate-resistant acid phosphatase, TRAP)染色和Goldner三色法染色,了解不同基因型鼠之间骨代谢的差异性;在体外,通过骨髓源成骨细胞和破骨细胞诱导培养了解C3aR和RAGE对成骨细胞和破骨细胞分化的影响。 结果:在体内实验中,与APP/PS1小鼠相比,APP/PS1-C3aR -/-和APP/PS1-RAGE -/-小鼠骨量增多,骨形成增加,骨吸收减弱,类骨质增多( P<0.05)。在体外实验中,APP/PS1-C3aR -/-和APP/PS1-RAGE -/-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成骨分化能力增强,碱性磷酸酶(ALP)、成骨转录因子2(RUNX2)表达增加,破骨细胞分化能力减弱,TRAP染色阳性减少( P<0.05)。 结论:C3aR和RAGE都参与调节APP/PS1小鼠骨代谢过程,敲除C3aR和RAGE可以改善APP/PS1小鼠的骨质疏松,为临床上阿尔兹海默病合并骨质疏松的治疗提供了新的靶点。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不同病变阶段急性梅毒性后极部鳞样脉络膜视网膜炎患眼多模式影像特征观察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观察不同病变阶段急性梅毒性后极部鳞样脉络膜视网膜炎(ASPPC)患眼的多模式影像特征。方法:回顾性病例研究。2016年7月至2019年3月于云南省第二人民医院眼科检查确诊的ASPPC患者8例11只眼纳入研究。其中,男性7例10只眼,女性1例1只眼;平均年龄(48.7±8.9)岁;平均病程(13.24±11.30)个月。患者均行眼底彩色照相、红外照相(IR)、FAF、FFA、OCT、OCT血管成像(OCTA)检查。根据病变阶段及特征将患眼分为急性期、吸收期,分别为7、4只眼。观察不同病变阶段ASPPC的眼底彩色照相、IR、FAF、FFA、OCT、OCTA的影像特征。结果:急性期,眼底彩色照相可见后极部视网膜下黄白色鳞状病变、神经上皮脱离、黄白色渗出物;IR可见病灶区域内可见不均匀红外反光;FAF可见后极部类圆形或鳞片状强自身荧光,范围较眼底彩色照相更广泛;FFA动静脉期病灶呈模糊弱荧光,随时间延长荧光逐渐增强,晚期呈类圆形强荧光,其周围环绕弱荧光环,渗出浓厚区域呈荧光遮蔽;OCT可见病变区域神经上皮脱离,其内可见均匀强反射信号。吸收期,眼底彩色照相可见后极部视网膜下黄白色鳞状病变吸收,色素轻度脱失;IR可见病变区域内斑驳状红外反光较急性期明显减少;FAF可见后极部斑点状强自身荧光,其中"豹斑样"改变3只眼;FFA可见病灶内斑驳状荧光染色,未见荧光素渗漏和积存;OCT可见RPE层针尖样突起,外界膜、椭圆体带均显示不清;OCTA可见脉络膜毛细血管血流信号减弱,部分区域内信号缺失。结论:ASPPC急性期,患眼后极部视网膜下黄白色鳞状病变、神经上皮脱离、黄白色渗出物,FFA可见病灶区晚期荧光素渗漏;吸收期,眼底可见黄白色病灶已吸收,FFA呈现荧光素着染,无渗漏。OCT提示RPE、外界膜及椭圆体带均有不同程度破坏,OCTA提示病变区脉络膜有血流信号减弱。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尾肠囊肿1例
编辑人员丨1周前
患者女,59岁,因“排便时肛周疼痛7 d”就诊。直肠指诊:距肛缘约5 cm至肛缘直肠后壁可触及肿物,大小约4.5 cm×4.0 cm,触之较软,黏膜光滑,活动度尚可。腹部CT检查示:直肠下段肠壁不均匀增厚,最厚处约4.4 cm,增厚肠壁内见斑片状低密度影,增强扫描明显不均匀强化,相应节段肠腔变窄,与周围组织关系尚可(图1)。肠镜检查见直肠距肛缘约5 cm至肛缘广基扁平隆起,大小约5 cm×4 cm,表面尚光滑,黏膜未侵及。初步诊断:骶前囊肿。行经肛门骶前囊肿切除术,于隆起处切开直肠全层直达骶前见囊性肿物,沿肿物囊壁将肿物完整切除,确定无残留后用可吸收线间断缝合直肠全层。病理检查示:(骶骨前肿物)符合尾肠囊肿,囊壁内衬鳞状上皮及立方上皮,局部伴慢性炎症,可见泡沫细胞(图2)。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脑淀粉样血管病相关炎症的MRI表现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脑淀粉样血管病相关炎症(CAA-ri)的MRI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6月至2020年6月在遵义医科大学附属贵航三〇〇医院(9例)、兴义市人民医院(2例)及安顺市人民医院(1例)就诊,并诊断为很可能和可能CAA-ri患者12例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12例患者中女3例、男9例,年龄57~89(71±10)岁。诊断为很可能CAA-ri 5例、可能CAA-ri 7例。病程30 min~2年,1例接受基因检测为过表达ApoE ε4/ε4基因。12例均接受头颅MR检查(包括12例磁敏感加权成像、10例DWI、9例增强MR、3例MRS,7例MRA、1例磁共振灌注成像)。结果:CAA-ri的影像表现包括脑病样表现、瘤样表现及经典脑淀粉样血管病(CAA)表现。12例呈脑病样表现,T 2加权液体衰减反转恢复序列(FLAIR)见累及U形纤维的斑片状白质高信号(WMH),多不对称,不同程度占位效应,DWI无扩散受限,无强化。1例瘤样表现呈单发的肉芽肿样病变,增强后不规则强化;经典CAA表现为出血性病变(微出血灶8例、脑叶出血6例、蛛网膜下腔出血3例、脑表面铁沉积7例)及缺血性病变(微梗死灶1例、扩大的血管周间隙与脑叶腔隙4例)。5例复查可见病变吸收好转及新发病灶。 结论:CAA-ri的影像特征主要为T 2 FLAIR上累及U形纤维的斑片状WMH,多不对称,具游走性,此起彼伏,临床与影像不相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谷氨酰胺与肠道损伤的关系及相关机制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1周前
谷氨酰胺(Gln)是人体内最丰富的游离氨基酸,是肠道细胞利用的主要底物。其通过多种信号通路发挥对肠道损伤的修复作用,主要体现在维持肠道结构的完整性,增强肠道屏障的功能,改善肠道的微生态,及促进营养物质的吸收。因此,其在肠道损伤的临床应用中也逐渐普及。本文将概括总结谷氨酰胺的生物学作用、与肠道损伤的关系、作用机制和临床应用等方面的研究进展,旨在探讨谷氨酰胺在肠道疾病领域的研究现状和发展前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增强现实技术辅助实施腓骨皮瓣游离移植修复胫骨及其软组织缺损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增强现实(AR)技术在实施腓骨皮瓣游离移植修复下肢胫骨与软组织缺损的临床价值。方法:2017年5月至2019年5月,收治下肢胫骨与软组织缺损9例,术前先对双侧小腿进行CTA扫描,获得胫骨缺损的DICOM数据,通过虚拟手术辅助技术,将设计的腓骨皮瓣及其血供模型图像导入Sina软件,运用AR技术将虚拟腓骨皮瓣信息投影叠加到患者小腿供区体表,进行精准定位下手术。本组实施腓骨皮瓣游离移植切取,皮瓣面积6.0 cm×4.0 cm~12.0 cm×6.0 cm,切取腓骨长度6.0~13.5 cm,修复下肢胫骨缺损长度5.0~12.5 cm,软组织缺损面积5.0 cm×3.0 cm~10.0 cm×4.5 cm。术后定期随访,观察腓骨皮瓣成活情况及修复下肢的功能恢复情况,评价临床效果。结果:本组术后腓骨皮瓣全部成活,无血管危象等并发症发生,供区及受区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术后随访8~12个月,成活皮瓣质地柔软,血运良好,修复部位外形不臃肿;腓骨与胫骨连接端在3~5个月开始出现骨痂形成,8~12个月时骨性愈合良好,未见骨吸收及骨不连,无螺钉松动或脱落等情况;受区小腿无疼痛症状,站立及行走自如,负重功能接近正常。依照Enneking系统评分:平均27分;优7例,良2例。结论:AR技术应用于腓骨皮瓣移植修复胫骨骨缺损辅助手术,临床效果良好,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球囊复位终板椎体增强结合经皮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球囊复位终板硫酸钙椎体增强结合经皮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期间合肥市第二人民医院骨科收治的23例载荷分享评分>6分的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资料。男14例,女9例;年龄为20~60岁,平均43岁。采用经皮椎弓根螺钉附加伤椎置钉复位、固定,再通过经皮球囊复位伤椎塌陷的终板,推注注射型硫酸钙骨水泥(CSC)。记录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伤椎前缘高度比、伤椎中部高度比、矢状面cobb角、CSC吸收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等。结果:本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平均为110 min;术中出血量平均为75 mL。23例患者术后获12~48个月(平均24个月)随访。CSC平均在3个月内完全吸收。23例患者术后3 d及末次随访时腰背部疼痛VAS评分[(2.1±0.9)、(1.1±0.3)分]均较术前[(7.8±1.3)分]显著改善,术后1周、3个月及末次随访时伤椎前缘高度比(93.22%±6.39%、92.79%±6.41%、92.38%±6.60%)、伤椎中部高度比(90.66%±6.28%、89.92%±6.05%、86.54%±6.96%)、矢状面cobb角(4.88°±2.35°、5.32°±2.34°、5.84°±2.43°)也均较术前(51.68%±8.32%、63.37%±9.24%、20.77°±7.35°)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而术后各时间点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随访期间无一例患者发生内固定物松动、断裂及后凸cobb角丢失达10°以上。 结论:球囊复位终板硫酸钙椎体增强结合经皮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载荷分享评分>6分的胸腰椎爆裂性骨折安全、微创,可有效复位塌陷的伤椎终板和恢复伤椎力学性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