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关注甲状旁腺功能增强或亢进相关转移性血管钙化和全身迁徙性钙质沉着症的防治
编辑人员丨19小时前
转移性血管钙化和全身迁徙性钙质沉着症,作为甲状旁腺功能增强或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简称:甲旁亢)较为严重的并发症,已在肾性继发性甲旁亢或原发性甲旁亢患者中引起重视,但其在钙摄入不足和(或)维生素D缺乏/不足(calcium and/or vitamin D insufficiency, CVI)所致长期负钙平衡相关甲状旁腺功能增强(亚临床甲旁亢)或亢进的患者中仍少有关注。人群中普遍存在CVI,长期CVI引起的低血钙和负钙平衡所致甲状旁腺功能增强或亢进,分泌超过生理水平的PTH,使骨吸收、大量骨钙释放入血,在导致骨量流失和骨质疏松的同时,还可形成转移性血管钙化或全身钙质沉着症,引起心血管疾病等多器官病变。早期的钙盐沉积经合理治疗多可逐步消退,而动脉中层钙化一旦发生不易消退,故临床对血管钙化和钙盐沉着应予以积极预防和早期筛查诊治。对甲状旁腺功能增强或亢进的预防及早期诊治有能防止或延缓,甚至逆转转移性血管钙化和全身迁徙性钙质沉着症的发生和发展,对此类疾病的防治和人群健康有重要意义。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9小时前
-
加强补充钙和维生素D治疗抗骨质疏松药相关甲状旁腺功能亢进一例报道
编辑人员丨19小时前
抗骨质疏松药是治疗骨质疏松症的重要手段,但部分患者使用后出现全身骨关节肌肉疼痛未缓解或加剧等不良反应,可能与抗骨质疏松药相关甲状旁腺功能增强或亢进相关。本文报道一例78岁女性骨质疏松患者,在常规补充维生素D和钙剂基础上,使用抗骨质疏松药后出现血钙降低及负钙平衡,致甲状旁腺功能亢进,双膝关节明显疼痛,无法行走。经充分补充维生素D和钙剂后,患者双膝关节疼痛明显缓解,可独立行走,骨代谢指标恢复正常,一年后随访病情稳定未复发。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9小时前
-
系统性红斑狼疮合并甲状旁腺功能减退一例
编辑人员丨19小时前
SLE是多个器官受累的自身免疫病,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症是由于甲状旁腺激素合成不足引起的钙磷代谢异常和一组临床症候群,发病常与自身免疫相关。SLE合并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症并不常见,且临床上易误诊、漏诊。本文结合已有文献,对1例SLE合并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症患者的临床及病理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此类疾病的发病机制和临床特征进行总结,以增强临床医生对此类疾病的认识。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9小时前
-
反复肾结石伴尿结晶患者加强补钙后结石治愈1例报道
编辑人员丨19小时前
15%的男性在其一生中会有肾结石,并有35%~50%的几率在首次发病后5年内再次复发。虽最初建议限制反复肾结石患者的膳食钙摄入量,但有研究报道较低的膳食总钙摄入量与肾结石发病风险增加相关,而增加钙摄入量可能降低肾结石风险。本文报道了一例35岁男性患者,在限制钙摄入量后,尿结晶与肾结石仍复发,但加强补充钙/维生素D后,随访5年病情未再复发。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9小时前
-
甲状腺结核伴甲状腺乳头状微小癌 18F-FDG PET/CT显像1例
编辑人员丨20小时前
患者女,59岁,因腰痛于外院发现胸、腰椎骨质破坏。2021年10月就诊本院,诉腰痛,无胸闷、午后潮热、盗汗等其他不适,精神、食欲及睡眠尚可,大小便正常,体质量无明显变化。既往史:慢性肾功能不全5期,尿毒症并规律维持性血液透析4年余;有肾性高血压,血压正常稳定;否认有传染病史、糖尿病等其他慢性病史、手术、外伤史等。入院体格检查:体温36.9 ℃,脉搏91次/min,呼吸20次/min,血压118/75 mmHg(1 mmHg=0.133 kPa)。实验室检查(括号内为正常参考值范围):尿素24.9(2.6~7.5) mmol/L,肌酐818(41~73) μmol/L,糖类抗原125 37.92(0~35.00)×10 3 U/L,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3.00(3.10~6.80) pmol/L,游离甲状腺素13.44(12.00~22.00) pmol/L,促甲状腺激素5.24(0.27~4.20) mU/L,甲状腺球蛋白56.57(1.40~78.00) μg/L,抗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5.00(0~34.00)×10 3 U/L,抗甲状腺球蛋白抗体13.31(<115.00)×10 3 U/L,降钙素3.65(≤9.81) ng/L,全段甲状旁腺激素409.1(14.9~56.9) ng/L,其他肿瘤标志物、生化指标未见明显异常。颈胸腹盆增强CT示左侧甲状腺内见数个最大径在7 mm内的稍低密度影结节影,边缘尚清,增强扫描呈均匀强化;双侧腋窝多发淋巴结显示伴部分肿大;第3胸椎、左侧第9后肋可见骨质破坏。甲状腺彩色多普勒超声示多发实性、混合性结节,最大25 mm×8 mm。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小时前
-
腹腔镜同期双侧肾上腺切除术治疗甲状腺髓样癌致异位ACTH综合征1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编辑人员丨20小时前
目的:探讨腹腔镜同期双侧肾上腺切除术(BA)治疗甲状腺髓样癌(MTC)致异位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综合征(EAS)的安全性和疗效。方法:患者男,56岁,2023年10月5日因MTC术后15个月,全身乏力7个月入院。既往因MTC行两次甲状腺开放手术。病理诊断:甲状腺髓样癌合并上纵隔、纵隔等处淋巴结转移,CRH(-)、ACTH(胞质弱+)。患者术后出现糖尿病、高血压、低钾血症。入院查体:血压200/95 mmHg(1 mmHg=0.133 kPa),体质量61.5 kg,身高160 cm,体质量指数24.02 kg/cm 2,腰围83 cm,多血质外貌,皮肤变薄。实验室检查:血钾2.71 mmol/L,血钙1.47 mmol/L,甲状旁腺素6.0 pg/ml,空腹血糖10.51 mmol/L,糖化血红蛋白8.2%,血降钙素>2 000 pg/ml,癌胚抗原70.8μg/L。内分泌激素检查:8∶00、16∶00、24∶00时血浆ACTH分别为189.0、125.0、65.0 pg/ml;8∶00、16∶20、24∶00时血清皮质醇分别为429.30、408.14、446.61μg/L;24 h尿游离皮质醇1 200μg/24 h;1mg过夜地塞米松抑制试验后8∶00时ACTH 183.0 pg/ml、皮质醇538.27μg/L;非卧位2h醛固酮8.2 pg/ml;血、尿儿茶酚胺和甲状腺功能均未见明显异常。 18F-FDG-PET/CT检查示颈部等多发淋巴结转移。腹部CT检查示双侧肾上腺增生。垂体增强MR检查示垂体变薄。肺CT、痰培养检查示双肺散在多发感染。经全院多学科讨论,诊断为EAS、MTC术后转移、糖尿病、高血压病、低钾血症、肺部感染、轻度贫血、肝功能不全、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症、低钙血症。全麻下行经腹腔入路腹腔镜BA。术中先切除左侧肾上腺,翻转体位,再切除右侧肾上腺。 结果:本例手术顺利。手术时间约60 min。术中出血量约20 ml。围术期未发生并发症。病理检查:(双侧)肾上腺皮质结节性增生;(双侧)肾上腺髓质增生,ACTH(-)。术后随访3个月,血降钙素仍>2 000 pg/ml。术后1周,以及1、3个月血ACTH分别为183.0、220.0、731.0 pg/ml。但高血压、糖尿病、低钾血症等均迅速缓解。术后1个月血压100/80 mmHg,空腹血糖4.4 mmol/L,血钾3.87 mmol/L;肺部感染好转。未发生肾上腺危像。糖皮质激素替代治疗方案:氢化可的松晨起20 mg、午后10 mg。甲状腺激素替代治疗方案:左甲状腺素100μg每日1次。基因检测示Ret基因杂合突变,患者应用Ret抑制剂临床试验性治疗。结论:对于无法根治的MTC转移病灶导致的EAS,采取腹腔镜同期BA是安全、有效的,可纠正高血压、糖尿病和低钾血症,增加了MTC的治疗机会。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小时前
-
关注乳腺癌患者维生素D缺乏/不足及相关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的防治
编辑人员丨20小时前
维生素D缺乏/不足已成为世界性公共健康问题,在乳腺癌患者中表现突出。维生素D是人体必需的一种脂溶性维生素,具有调节钙磷代谢、影响细胞增殖分化等重要生理功能,其缺乏或不足与骨骼疾病及多种骨外疾病的发生密切相关,同时也是乳腺癌发生发展和不良预后的危险因素。维生素D缺乏/不足及血钙过低是引起甲状旁腺功能增强或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简称"继发性甲旁亢")的主要原因,但因早期并无明显临床表现而常被忽视。乳腺癌患者因化疗、内分泌治疗等系统治疗及月经状态变化的影响,骨健康问题明显。维生素D缺乏/不足及相关甲状旁腺功能增强或继发性甲旁亢将进一步加重患者的骨骼健康问题。故应加强乳腺癌患者血钙、甲状旁腺素及骨代谢指标的检测,从而针对性地进行维生素D和钙剂的补充,重视维生素D缺乏/不足相关甲旁亢的防治,关注患者骨健康,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和预后。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小时前
-
关注抗骨质疏松药相关甲状旁腺功能增强或亢进的防治
编辑人员丨20小时前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常见的增龄性疾病,已成为我国面临的重要公共健康问题。抗骨质疏松药是治疗骨质疏松症的重要手段,但部分患者使用抗骨质疏松药后疗效不佳,可能与抗骨质疏松药相关甲状旁腺功能增强或亢进相关。作为高钙危象的抢救用药,抗骨质疏松药应用后使血钙明显下降。在目前推荐剂量下补充维生素D和钙剂,使用抗骨质疏松药的部分骨质疏松患者中可出现血钙降低及负钙平衡,刺激甲状旁腺增生、肿大,致甲状旁腺功能增强或亢进。使用抗骨质疏松药期间,在密切监测血钙、甲状旁腺素(parathyroid hormone,PTH)及相关骨代谢指标的基础上补充足量维生素D和钙剂有利于维持血钙和PTH稳定,防治抗骨质疏松药相关甲状旁腺功能增强或亢进,进而有效防治骨量流失、骨折、身高变矮、驼背、全身骨关节肌肉疼痛、转移性血管钙化及全身钙质沉着症等疾病,提高抗骨质疏松药疗效,减少不良反应,全面改善骨质疏松患者预后,提高人民健康水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小时前
-
甲状旁腺损伤相关的临床解剖学研究与原因分析
编辑人员丨20小时前
随着甲状腺癌发病率的升高,随之开展的甲状腺手术也越来越多。甲状旁腺与甲状腺关系紧密复杂且位置多变、血供脆弱,其损伤所带来的甲状旁腺功能减退成为了术后常见并发症之一。甲状旁腺损伤或功能障碍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解剖学因素,包括形态、颜色、数量、位置和血供上的变异,也与术者操作技巧或能量器械的运用有关,而血供的破坏与组织的热损伤是主要原因。因此,熟练掌握甲状旁腺解剖位置与血供的分布规律、术中精细解剖防止甲状旁腺意外切除、合理运用能量器械防止甲状旁腺及血供的机械损伤和热损伤有利于增强甲状旁腺功能的保护,减少术后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的发生。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小时前
-
甲状旁腺全切除术在慢性肾功能衰竭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治疗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20小时前
目的:探讨术前甲状旁腺定位的影像学检查的选择,明确甲状旁腺全切除术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的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3月至2022年3月于大连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普通外科行甲状旁腺全切除术治疗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的25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在术中病理证实切除4枚甲状旁腺且术前同时行超声和增强CT检查的246例患者中术前彩超共检测出640枚甲状旁腺,其中4枚甲状旁腺同时定位准确的患者54例;术前增强CT共检测出954枚甲状旁腺,4枚同时定位准确的患者216例。增强CT的甲状旁腺检出率与彩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325.480, P<0.001),准确率与彩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215.146, P<0.001)。术前、术后当天、术后第1天、第7天全段血清甲状旁腺激素平均值分别为(1 880±890)、(137±82)、(66±46)、(34±23)pg/ml。全部患者的临床症状均得到明显缓解。 结论:增强CT在甲状旁腺术前定位的整体检出率和个体定位准确率上均优于彩超,甲状旁腺全切除术治疗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是安全可靠的。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小时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