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关注甲状旁腺功能增强或亢进相关转移性血管钙化和全身迁徙性钙质沉着症的防治
编辑人员丨19小时前
转移性血管钙化和全身迁徙性钙质沉着症,作为甲状旁腺功能增强或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简称:甲旁亢)较为严重的并发症,已在肾性继发性甲旁亢或原发性甲旁亢患者中引起重视,但其在钙摄入不足和(或)维生素D缺乏/不足(calcium and/or vitamin D insufficiency, CVI)所致长期负钙平衡相关甲状旁腺功能增强(亚临床甲旁亢)或亢进的患者中仍少有关注。人群中普遍存在CVI,长期CVI引起的低血钙和负钙平衡所致甲状旁腺功能增强或亢进,分泌超过生理水平的PTH,使骨吸收、大量骨钙释放入血,在导致骨量流失和骨质疏松的同时,还可形成转移性血管钙化或全身钙质沉着症,引起心血管疾病等多器官病变。早期的钙盐沉积经合理治疗多可逐步消退,而动脉中层钙化一旦发生不易消退,故临床对血管钙化和钙盐沉着应予以积极预防和早期筛查诊治。对甲状旁腺功能增强或亢进的预防及早期诊治有能防止或延缓,甚至逆转转移性血管钙化和全身迁徙性钙质沉着症的发生和发展,对此类疾病的防治和人群健康有重要意义。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9小时前
-
反复肾结石伴尿结晶患者加强补钙后结石治愈1例报道
编辑人员丨20小时前
15%的男性在其一生中会有肾结石,并有35%~50%的几率在首次发病后5年内再次复发。虽最初建议限制反复肾结石患者的膳食钙摄入量,但有研究报道较低的膳食总钙摄入量与肾结石发病风险增加相关,而增加钙摄入量可能降低肾结石风险。本文报道了一例35岁男性患者,在限制钙摄入量后,尿结晶与肾结石仍复发,但加强补充钙/维生素D后,随访5年病情未再复发。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小时前
-
关注甲状旁腺功能增强和正常血钙型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的防治
编辑人员丨20小时前
随着血钙及甲状旁腺素(PTH)等各种实验室检查技术的发展,大量无症状或正常血钙型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primary hyperparathyroidism,PHPT)得以早期诊断。PHPT已成为影响人类健康的第三大常见内分泌系统疾病。目前部分PHPT,尤其是多数正常血钙型PHPT,并非原发,可能是长期钙摄入不足和(或)维生素D缺乏/不足引起的相对低血钙,导致甲状旁腺功能增强,刺激甲状旁腺增生分泌过多的甲状旁腺激素以代偿性调节钙磷平衡。在初期处于可逆阶段时,可经内科药物纠正;如任其发展,长期的低钙刺激将导致甲状旁腺过度增生甚至瘤变,而形成所谓的PHPT,不得不接受手术治疗,临床上对此重视不足。在体检人群中常规进行骨密度及钙镁磷、25-羟维生素D、PTH等骨代谢指标的筛查,有利于骨代谢疾病、泌尿系结石等疾病的防治。同时,应注意识别维生素D缺乏/不足和(或)钙补充不足刺激甲状旁腺功能增强的"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前期"阶段,对它的积极干预是避免发展成"PHPT"的有效手段。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小时前
-
钙剂摄入不足和(或)维生素D缺乏/不足相关甲状旁腺功能增强和亢进症的转归与防治
编辑人员丨20小时前
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甲旁亢)是严重影响人类健康的常见内分泌系统疾病,据其病因不同,可分为原发性、继发性和三发性。临床中发现一些原发性甲旁亢可能是源于钙摄入不足和(或)维生素D缺乏/不足所致的继发性和三发性甲旁亢,并成为临床中常见的甲旁亢类型。我国人群每日钙摄入量普遍不足,维生素D可促进钙的吸收,但维生素D缺乏/不足是世界性公共健康问题。长期相对低血钙水平将刺激甲状旁腺增生,分泌过量的甲状旁腺素,引起甲状旁腺功能增强(甲旁亢前期)并可逐渐演变为继发性甲旁亢,破坏骨质释放骨钙入血,致全身多器官组织病变。通过钙镁磷、甲状旁腺素、维生素D等骨代谢指标和甲状旁腺超声的筛查可早期发现甲旁亢前期和甲旁亢,早期予以钙剂和维生素D的补充可控制疾病的发展,变"不可防、不可控"为"可防可控"。倡导骨代谢指标和甲状旁腺超声的健康筛查,加强钙剂摄入不足和(或)维生素D缺乏/不足相关甲状旁腺功能增强和亢进症的防治,人群中骨健康状况、泌尿系结石、转移性血管钙化及全身钙质异常迁徙沉淀等病变将得到明显改善。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小时前
-
关注甲状旁腺功能增强或亢进相关骨质疏松症的防治
编辑人员丨20小时前
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是一种常见的全身性骨病,已成为我国面临的重要公共健康问题。临床实践发现,目前认为的一些原发性OP可能源于钙摄入不足和(或)维生素D缺乏/不足引起的负钙平衡和低血钙所致的甲状旁腺功能增强(亚临床甲旁亢)或亢进,可防可治,故将此类OP称为甲状旁腺功能增强或亢进相关骨质疏松症。我国人群每日钙摄入量普遍不足,维生素D缺乏/不足也是世界性公共健康问题。长期钙摄入不足和(或)维生素D缺乏/不足引起的低血钙和负钙平衡所致甲状旁腺功能增强或亢进相关骨量流失和骨质疏松临床广泛存在,对它的防治可有效防治低骨量和骨质疏松,从而有效防治身高变矮、驼背、腰酸背痛、乏力、骨关节疼痛、骨折、转移性血管钙化和全身钙质沉着症等疾病,提高人民健康水平,助力实现"健康中国2030"的目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小时前
-
1352例孕妇血清25-羟维生素D营养状况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分析该地区孕妇血清25-羟维生素D[25-(OH)-D]的营养状况及缺乏原因,针对其营养状况提供合理的补充建议.方法 选取2014年-2016年在该院门诊进行产检的1 352例孕妇为研究对象,通过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维生素D水平,并发放调查问卷详细统计孕妇年龄、孕周、体重指数、健康状况、产次、分娩方式等资料,分析血清25-羟维生素D不足/缺乏的危险因素与保护性因素.结果 1 352例孕妇中,血清25-(OH)-D水平正常的有325例,占24.0%;25-(OH)-D不足和缺乏者1 027例,占76.0%.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孕周、取血季节、文化程度、每周户外活动时间、补充维生素D、补充钙剂、服用奶制品和妊娠期糖尿病与血清25-(OH)-D水平有关(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35岁和妊娠期糖尿病为维生素D不足或缺乏的危险因素,夏季、每周户外活动时间≥10 h、补充维生素D、补充钙剂为保护性因素.结论 本地区孕妇血清维生素D营养状况较差,有必要指导其延长光照时间并适当提高维生素D和钙剂的摄入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维生素D缺乏与老年相关疾病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023/8/6
维生素D为固醇类衍生物,是一种脂溶性维生素.维生素D有5种化合物,与健康关系较密切的是维生素D2和维生素D3[1].维生素D的活性形式是1,25-二羟维生素D,但其半衰期短,故目前临床上主要用25-羟维生素D水平表示维生素D水平.维生素D除具有调节钙磷代谢的作用,近年来研究显示还具有抗肿瘤、免疫调节、调控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等多种生物学作用,维生素D缺乏可导致骨质疏松、高血压、糖尿病或肿瘤等临床疾病.维生素D缺乏定义为25(OH)D小于10 ng/mL(25 nmol/L)为严重缺乏,<20 ng/mL(50 nmol/L)为缺乏,<30 ng/mL(75 nmol/L)为维生素D不足[2-3].目前维生素D缺乏很普遍.一项针对中东136个国家60 979例患者的大型研究发现,82.5%的患者缺乏维生素D[4].老年人由于自身活动限制、维生素D摄入或合成少及慢性疾病等影响,维生素D缺乏较常人更为常见.研究显示我国70%~90%的60岁以上老年人存在维生素D缺乏,80~89岁人群中90%以上的人存在维生素D不足[5].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尘肺病患者血清中25-羟维生素D3水平和钙离子浓度观察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 了解尘肺病患者血清中25-羟维生素D3水平和钙离子浓度,探究其与尘肺病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9年1-12月住院治疗的196名男性尘肺病患者为观察组,选取190名未接触粉尘等有毒有害物质的健康男性体检者为对照组,检测两组人群血清中25-羟维生素D3[25(OH)D3]及钙离子(Ca2+)浓度.结果 观察组血清25(OH)D3水平为(26.68±4.29)ng/mL,低于对照组的(29.33±4.55)ng/mL;观察组血清Ca2+浓度为(2.23±0.24)mmol/L,低于对照组的(2.68±0.43)mmol/L;以上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维生素D缺乏或不足率为67.34%,对照组维生素D缺乏或不足率为60.53%.叁期尘肺组血清25(OH)D3水平、血清Ca2+浓度低于壹期、贰期组(P<0.05);尘肺病患者血清25(OH)D3水平、血清Ca2+浓度均有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递减的趋势(P<0.05).观察组、对照组血清25(OH)D3水平与Ca2+浓度均为正相关关系(r=0.80、0.73,P<0.05).结论 尘肺病患者血清25(0H)D3水平普遍较低,提示维生素D3可能参与了尘肺病的发展,尘肺病患者应该增加维生素D的摄入.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