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缩后收缩和收缩早期伸长对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心肌微循环灌注不良的诊断价值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应用收缩后收缩(PSS)和收缩早期伸长(ESL)诊断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在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的心肌微循环灌注状况。方法:回顾性收集2021年6-10月入住武汉大学人民医院且接受急诊PCI的STEMI患者83例,于术后7 d内对所有患者行常规超声心动图和心肌声学造影(MCE)检查。根据整体心肌灌注评分指数(MPSI)将患者分为整体灌注正常组与整体灌注不良组;将左室心肌分为左前降支(LAD)、左回旋支(LCx)和右冠状动脉(RCA)供血区域,并根据有无灌注不良将各区域心肌分为区域灌注正常组与区域灌注不良组。使用改良双平面Simpson法测量左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及左室射血分数(LVEF)。应用TomTec软件分析,获取常规超声参数、整体纵向应变(GLS)及PSS和ESL参数:收缩后指数(PSI)、收缩后收缩持续时间(PSSduration)、收缩早期指数(ESI)和收缩早期伸长持续时间(ESLduration)。比较术后整体灌注不良组与整体灌注正常组间各参数间的差异,以及区域灌注不良组与区域灌注正常组间各参数间的差异,并用ROC曲线分析PSS和ESL参数及GLS对心肌微循环灌注不良的诊断价值。结果:①整体灌注不良组与整体灌注正常组间LVEF、LVESV、GLS、PSI 、ESI和PSSduratio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② LAD和LCx供血区域中,区域灌注不良组PSI、ESI和ESLduration的绝对值高于区域灌注正常组(均 P<0.05);RCA供血区域中,区域灌注不良组仅有PSI绝对值高于区域灌注正常组( P<0.05)。③对于不同心肌区域的GLS,仅有LAD-GLS绝对值在区域灌注不良组低于区域灌注正常组( P<0.05)。④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对于诊断不同区域的心肌微循环灌注不良,LAD-PSI、LAD-GLS、LCx-PSI、LCx-ESLduration和RCA-PSI均有较高价值,其中LAD-PSI的曲线下面积(AUC=0.809)最大。 结论:PSS和ESL参数有助于早期诊断STEMI患者PCI术后心肌微循环灌注的状况,并提供不同冠状动脉供血区域的心肌灌注信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儿童腺样体及扁桃体切除术后发音特征变化的研究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儿童腺样体及扁桃体切除术后发音特征变化,以及与声道结构的关系。方法:前瞻性纳入2019年7月至2020年8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行扁桃体及腺样体切除术或单纯腺样体切除术的患儿50例(男31例,女19例),年龄4~12岁,中位年龄6岁,其中同时行腺样体及扁桃体切除术者36例,单纯行腺样体切除术者14例。另选取双侧扁桃体Ⅰ度且无腺样体肥大,夜间睡眠无打鼾现象者22例(男13例,女9例)为对照组。评估腺样体及扁桃体大小,记录患儿手术后发音主观改变,分析术前、术后3 d、术后1个月平稳发/a/、/i/时的基频(F0)、频率微扰(jitter)、振幅微扰(shimmer)、噪谐比(NHR)、最长发音时间(MPT)、共振峰频率(formant frequencies,F1~F5)及带宽(bandwidths,B1~B5)变化。采用SPSS 23. 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研究组中36例(72.0%)患儿诉术后出现发音改变,发生率与年龄呈负相关,其中4~6岁,7~9岁,10~12岁组患儿发生率分别为83.3%(25/30),63.6%(7/11),44.4%(4/9)。同时行腺样体及扁桃体切除术的患儿术后发音改变的发生率(77.8%,28/36)较单纯行腺样体切除术的患儿(57.1%,8/14)更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手术后患儿发元音/a/的MPT( Z=2.18, P=0.041)、F2( t=2.13, P=0.040)增高,B2( Z=2.04, P=0.041)、B4( Z=2.00, P=0.046)降低,元音/i/的F2( t=2.035, P=0.050)、F4( t=4.44, P=0.0001)增高,B2( Z=2.36, P=0.019)降低,其他各参数与术前无明显差异( P>0.05)。同时行腺样体及扁桃体切除术较单纯行腺样体切除术的患儿术后元音/a/的F2( r=-0.392, P=0.032)和元音/i/的F2( r=-0.279, P=0.048)、F4( r=-0.401, P=0.028)增高更为显著。50.0%患儿的发音改变在术后1个月自行恢复。 结论:腺样体及扁桃体切除术引起患儿发音特征的变化与共振峰频率及带宽变化有关。同时行腺样体及扁桃体切除术对患儿发音特征的影响较单纯行腺样体切除术更为明显。除MPT外,手术前后嗓音声学参数变化不明显。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基于深度学习的心肌声学造影定量分析预测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短期预后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索深度神经网络(DNN)辅助的心肌声学造影(MCE)定量分析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成功开通梗死相关动脉后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短期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纳入2021年6-11月于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接受PCI成功开通梗死相关动脉(心肌梗死再灌注后血流分级3级)的STEMI患者97例。PCI后48 h内进行MCE检查,随访至术后120 d。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定义为心源性死亡及因充血性心力衰竭、再发心肌梗死、卒中、再发心绞痛再入院。心肌分割框架由基于U-net和LSTMs的组成,输出各心肌节段平台期增强强度(A)、灌注速率常数(β)和微循环血流量(MBF),并进行MCE定量参数重复性检验。通过MBF将患者等分为低MBF组与高MBF组,比较两组间基线特征、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差异。其他纳入变量包括常规生化检查、室壁运动分析、MCE定性分析及左室射血分数等。通过Cox风险回归分析探索各变量与预后的关系。绘制ROC曲线以评估模型预测效能,使用综合判别改善指数(IDI)进行模型间的预测效能比较。结果:自动心肌分割所有帧(3 810帧)耗时377 s。其中92.89%、7.11%的帧由经验医师评价为"良好分割"和"需要校正"。A、β、MBF的观察者内及观察者间组内相关系数为0.97~0.99。20例患者在随访期间出现心血管不良事件,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梗死相关动脉支配区域MBF每增加1 IU/s,短期发生心血管不良事件的风险降低6%( HR 0.94,95% CI=0.91~0.98)。低MBF组短期内发生心血管不良事件的风险比高MBF组高4.5倍( HR 5.50,95% CI=1.55~19.49)。在MCE传统定性分析中加入DNN辅助的MCE定量分析后,预后预测IDI为15%(AUC 0.86,敏感性0.78,特异性0.73)。 结论:STEMI患者PCI术后的梗死相关动脉支配区域微循环血流量是短期心血管不良事件的独立保护因素。基于DNN的MCE心肌分割框架可快速、客观、可重复地输出微循环定量灌注参数。在传统定性分析中加入DNN的定量分析对预后预测提供了增量价值,有望成为STEMI-PCI术后患者风险分层与临床随访的有力工具。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骨科手术机器人安全策略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前,机器人辅助手术是医学领域的研究热点。全面的安全策略可大大增加手术精确度与安全性,“操作型”机器人手术也需要更完善的安全策略设计。规划术前方案设计、感知术中多元信息、人-机反馈与补正算法均是机器人安全策略的重要部分,平衡性能与经济性也需要对策略进行了解。本文回顾文献总结目前骨科手术机器人安全策略的研究进展,涵盖骨科机器人辅助手术的安全需求、基于术前准备的安全策略、基于术中多元信息的安全策略(包括基于声学信号的参数分析、基于光学信号的参数分析、基于电磁信号的参数分析、基于力学信号的参数分析、基于术中算法补正的安全策略等)等方面内容,以期为研究者深入现有研究和研发“操作型”骨科机器人提供思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松质骨的衰减和弥散——超声引导脊柱导航的意义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结合Micro-CT扫描数据了解椎体松质骨的声学特性,以此作为脊柱融合手术中超声导航后路椎弓根螺钉固定的理论依据。方法:以2块牛脊椎松质骨块和2块人同种异体脊椎松质骨块模拟椎弓根螺钉通道内松质骨的情况,用Micro-CT扫描获得各骨标本的CT参数,用中心频率分别为2.2、2.5、3、12 MHz的无聚焦宽频换能器,分别对其进行超声透射实验,通过水听器检测穿过骨块样品的超声波振幅、声衰减和声速数据,计算骨块样品对不同频率超声波的衰减及声速影响。结果:高密度人同种异体骨的骨体积分数和骨小梁数高于低密度人同种异体骨(均 P<0.05),骨小梁分离度和结构模型指数低于低密度人同种异体骨(均 P<0.05)。4块骨样本在4个不同频率下,超声波振幅随骨块厚度的增加而减小(均 P<0.05),声衰减随骨块厚度的增加而增大(均 P<0.05)。随着频率的增加,低频超声(2.2、2.5、3 MHz)下2 mm薄牛松质骨的声衰减逐渐减小[( r(牛骨1)=0.95, r(牛骨2)=0.89,均 P<0.05],4块骨样本声速均逐渐增大[ r(牛骨1)=0.71, r(牛骨2)=0.81, r(高密度人同种异体骨)=0.35, r(低密度人同种异体骨)=0.61,均 P<0.05]。牛松质骨中,在相同的低频超声(2.2、2.5、3 MHz)下,声速随骨厚度的增加而增加(均 P<0.05)。 结论:松质骨骨块的CT参数特征和多种频率超声透射下的声学特性具有相关性,为超声导航系统的研发奠定了理论基础。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溶栓后早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心肌灌注及左心功能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溶栓后早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对心肌灌注及左心功能的影响。方法:前瞻性收集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于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就诊的STEMI患者108例,分为溶栓后早期PCI组(65例)和直接PCI(pPCI)组(43例)。比较两组患者一般临床资料、PCI术后1 d及出院前常规超声心动图参数,应用心肌声学造影(MCE)评估PCI术后1 d及出院前心肌灌注情况。结果:溶栓后早期PCI组及pPCI组一般临床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溶栓后早期PCI组及pPCI组患者出院前与PCI术后1 d相比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溶栓后早期PCI组与pPCI组相比出院前及PCI术后1 d LVEF差值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与PCI术后1 d相比溶栓后早期PCI组及pPCI组出院前左心室整体纵向应变(LVGLS)升高(均 P<0.05)。溶栓后早期PCI组与pPCI组相比出院前与PCI后1 d LVGLS差值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溶栓后早期PCI组与pPCI组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左心房容积(LAV)、二尖瓣口舒张早期血流速度与舒张晚期血流速度比值(E/A)、二尖瓣环舒张早期运动速度的平均值(Em)及E/Em在PCI术后1 d及出院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MCE显示,与PCI术后1 d相比,溶栓后早期PCI组与pPCI组在出院前MCE评分指数明显减低(均 P<0.001)。与PCI后1 d相比,溶栓后早期PCI组在出院前心肌灌注正常(nMVP)比例升高,心肌灌注延迟(dMVP)及心肌微循环障碍(MVO)比例降低(均 P<0.05)。与PCI后1 d相比,pPCI组出院前nMVP比例升高,dMVP比例降低(均 P<0.05),MVO比例减少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急性STEMI患者采用溶栓后早期PCI和直接PCI均可以改善左心室收缩功能及心肌灌注,溶栓后早期PCI在改善患者的左心室收缩功能及心肌灌注方面可能更具优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左心室压力-应变环评估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心肌收缩功能和灌注水平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应用左心室压力-应变环(PSL)评估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左心室收缩功能,并探讨其对心肌灌注的评估情况。方法:选择2020年8-12月于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重症监护室已完成PCI治疗的AMI患者47例,于术后72 h内(T1期)行心肌声学造影(MCE)和超声心动图检查,并于3个月以后(T2期)复查。获取左心室各节段心肌灌注评分(MPS),计算整体心肌灌注评分指数(PSI),并根据PSI将患者分为灌注良好组与灌注不良组;获取常规超声参数、二维左心室整体纵向应变(2D-GLS)及心肌做功参数:整体做功指数(GWI)、整体有用功(GCW)、整体无用功(GWW)、整体做功效率(GWE)。比较术后两组间各参数间的差异,以及同一组各参数在T1、T2期的差异,并用ROC曲线分析应变和心肌做功参数对灌注不良的诊断价值。结果:灌注良好组与不良组间常规超声参数在T1、T2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2D-GLS和心肌做功参数(除T2期GWI)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T2期两组2D-GLS和心肌做功参数(除GWW)较T1期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而GWW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灌注良好组GWW T2期较T1期降低,灌注不良组则相反。ROC曲线分析显示2D-GLS、GWI、GCW、GWE均有较高的曲线下面积。 结论:PSL为AMI患者PCI术后心功能的评估提供了新的敏感方法,且有望成为初步评估AMI患者微循环的新指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超声生物显微镜观察急性闭角型青光眼与慢性闭角型青光眼眼前节结构差异的对比研究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比较急性闭角型青光眼(AACG)急性发作眼的对侧眼与慢性闭角型青光眼(CACG)青光眼性损伤较轻眼的眼前节结构差异。方法:病例对照研究。收集2016年9月至2018年10月就诊于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青光眼门诊确诊为单眼急性发作的AACG患者的对侧眼(41只眼,F-AACG组)和不对称CACG患者损伤较轻眼(46只眼,F-CACG组)的临床资料。在超声生物显微镜(UBM)图像上测量晶状体拱高(LV)、前房深度、虹膜厚度、房角开放距离、小梁虹膜夹角,分析两组眼前节结构特征和差异。统计学方法采用独立样本 t检验及logistic回归分析。 结果:F-AACG组患者年龄为(65±10)岁,F-CACG组患者年龄为(67±12)岁,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F-AACG组的前房深度为(1.79±0.25)mm,距巩膜突750 μm处的虹膜厚度为(0.39±0.07)mm,距巩膜突500 μm处房角开放距离为(0.12±0.06)mm,距巩膜突500、750 μm处的小梁虹膜夹角分别为10.91°±5.23°、9.33°±5.02°,均低于F-CACG组[(1.99±0.34)mm、(0.43±0.05)mm、(0.15±0.07)mm、13.93°±6.33°、13.93°±6.8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F-AACG组的LV为(0.99±0.44)mm,高于F-CACG组[(0.72±0.30)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距巩膜突750 μm处的小梁虹膜夹角每减少1°(比值比为0.872,95%置信区间:0.794~0.958, P<0.01),LV每增加1 mm(比值比为14.138,95%置信区间:2.348~85.130, P<0.01),AACG的发生显著增加。 结论:与CACG损伤较轻眼相比,AACG急性发作眼的对侧眼周边虹膜厚度较薄,房角较窄,前房深度较浅,LV较大。LV和距巩膜突750 μm处的小梁虹膜夹角可能是AACG区别于CACG的重要结构参数。 (中华眼科杂志,2021,57:672-678)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声带外侧自体脂肪注射填充术疗效的长期随访研究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单侧声带麻痹导致发音障碍患者行声带外侧自体脂肪注射术治疗的临床长期随访观察结果。方法:回顾性队列研究2003年7月至2020年6月就诊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的因单侧声带麻痹致发音障碍并于支撑喉镜下行自体脂肪声带外侧注射术的163例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86例,女77例,年龄9~73(34.50±12.94)岁。比较患者手术前后主观听感知评估(GRBAS评估)、客观声学评估、嗓音障碍指数(VHI)量表评价及频闪喉镜检查。所有患者随访1~18年,中位随访时间6年。应用SPSS 22.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63例患者中术前轻度声嘶(G1)17例(10.4%),中重度声嘶(G2~3)146例(89.6%);频闪喉镜下见患侧声带呈弓形,固定于旁正中位或外展位,声门闭合不良。术后139例患者(85.3%)发声恢复正常(G0),18例(11.0%)患者轻度声嘶(G1),6例患者(3.7%)中度声嘶(G2)。其中,131例患者(80.4%)声嘶明显改善,29例患者(17.8%)声嘶轻度改善,3例患者(1.8%)声嘶无明显改善。患者的客观声学参数中频率微扰(Jitter)、振幅微扰(Shimmer)、噪谐比(NHR)和最长发声时间(MPT)均有明显改善,VHI评分亦明显好转。频闪喉镜下见患侧声带内移,声门闭合改善,声带黏膜波接近或恢复正常。当脂肪注射量为3.0~4.5 ml时,术后3个月内患者的主观听感知评分G、R、B、A改善更为明显,VHI和MPT均自术后1年明显好转。双侧声带注射时,自术后1个月起B、A评分较单侧注射明显改善(术后1个月单双侧注射对比: tB评分=1.42, tA评分=1.51, P值均<0.05)。 结论:声带外侧声门旁间隙自体脂肪注射填充手术治疗单侧声带麻痹引起的发音障碍远期疗效良好,手术疗效与脂肪注射剂量和注射侧别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基于汉语普通话共振峰参数的腭裂高鼻音自动识别研究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提取腭裂语音中过高鼻音特征性共振峰参数建立的级联声道模型和小波包变换结合线性预测系数(LPC)2种算法模型,在识别腭裂患者高鼻音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0月至2018年12月,在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院语音矫治专科就诊的859例腭裂患者,其中男421例,女438例,平均年龄12.1岁。正常语音216例,轻度高鼻音220例,中度高鼻音213例,重度高鼻音210例。按照汉语普通话测试工具收集包括词组、短句的语音样本共62 707份。运用级联声道模型、小波包变换结合LPC的语音信号识别方法提取共振峰参数,采用K近邻分类器,对数据进行分类,判别有无过高鼻音及具体等级。将2种算法模型的分类结果与人工语音评估金标准结果进行对比,运用卡方检验分析其准确性。结果:级联声道模型和小波包变换结合LPC提取共振峰参数这2种方法判断高鼻音有无的正确率分别为80.56%(692/859)和89.99%(773/859),对高鼻音等级判断的总正确率为72.29%(621/859)和88.13%(757/859),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2种算法对每个高鼻音等级自动判别的正确率均为小波包变换结合LPC优于级联声道模型,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2种方法对高鼻音等级类别的识别错误类型中,最严重的错误均为将正常语音判断为轻度高鼻音,小波包变换结合LPC法与级联声道模型分别达到了18.98%(41/216)与14.81%(32/216),但前者的其余错误率均在5%以下,优于后者。 结论:小波包变换结合LPC的算法与级联声道模型相比,在判断腭裂患者高鼻音有无及等级方面正确率更高,可辅助人工语音师对腭裂患者的语音评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