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几丁糖-胶原-丹参素缓释复合膜预防大鼠脊髓损伤后硬膜黏连的作用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丹参素在抗瘢痕形成和抗纤维化方面的作用机制。方法: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通过建立大鼠(来自北京维通利华实验动物技术有限公司)脊髓损伤模型,随机分为3组,脊髓损伤组、脊髓损伤治疗组和假手术组,通过建立大鼠脊髓损伤(SCI)模型,脊髓损伤运动功能(BBB)评分检测各组大鼠的运动功能、通过检测瘢痕组织中HOP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含量、丙二醛(MDA)含量、脊髓水含量、碘化丙锭(PI)染色、FJB(fluoro-jade b)染色测定复合膜的神经保护作用、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药物干预下大鼠硬膜外成纤维细胞内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和β-连环蛋白(β-catenin)的表达。结果:BBB评分结果显示,与脊髓损伤组(SCI+composite membrane组,SCI+CM组)比较(3.60±0.23、5.98±0.15、6.86±0.30、6.71±0.22),脊髓损伤治疗组(SCI+chitosan-collagen-salvia miltiorrhiza slow-release composite membrane组,SCI+CCSM组)的运动功能(4.40±0.22、7.62±0.21、9.16±0.18、10.24±0.20)有显著的恢复( F=8.810, P<0.05),各组大鼠的HOP含量检测结果显示,SCI+CCSM组HOP含量明显低于脊髓损伤组(SCI+CM) (1.02±0.29) mmol/L比(3.01±0.49) mmol/L, F=6.720, P<0.05);与SCI+CM组大鼠比较,SCI+CCSM组大鼠SOD水平显著升高[(66.25±5.25) U/mg比(38.25±7.25) U/mg, F=7.650, P<0.05],MDA水平显著降低[(3.90±0.82) mmol/mg比(6.02±1.80) mmol/mg, F=5.530, P<0.05],脊髓水含量显著降低[(83.10±5.32)%比(78.25±6.05)%, F=4.360, P<0.05]。与SCI+CM组大鼠比较,PI染色显示,SCI+CCSM组小鼠脊髓损伤周围区域坏死细胞显著减少[(142.50±10.32)个比(275.50±8.70), F=1.610, P<0.05);FJB染色显示阳性细胞代表神经元变性坏死,与SCI+CM组小鼠比较,SCI+CCSM组小鼠染色阳性细胞数显著降低(105.25±10.30)个比(241.50±20.35)个, F=3.560, P<0.05)。与SCI+CM组大鼠比较,SCI+CCSM组显著增加SCI小鼠β-catenin蛋白和TGF-β1蛋白的表达(0.30±0.12比0.65±0.10、0.18±0.05比0.70±0.21, F=7.310, P<0.05)。 结论:丹参素对脊髓损伤大鼠具有神经保护作用,可抑制瘢痕组织中HOP含量,减少SD大鼠模型硬膜外瘢痕组织胶原的形成。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基于红外光谱技术结合化学计量学快速鉴别药用复合膜组合材料
编辑人员丨2024/5/25
目的 通过红外光谱技术结合化学计量学对药用复合膜的组合材料经行定性鉴别,分析判断各自的特征吸收峰.方法 利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采集不同厂家多个批次复合膜样品的红外光谱图,原始光谱进过预处理后,采用系统聚类分析(HCA)、相似度分析以及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法(OPLS-DA)对红外光谱数据进行分析.结果根据得到的红外光谱数据,将样品分为聚乙烯(PE)、聚酯(PET)和聚丙烯(PP)3 种组合材料,各自的特征频率分布基本一致,只是峰强度存在差别.通过上述 3 种化学计量学方法的辅助分析,结果一致的情况下进一步确定了分类标准,符合研究要求.结论 该方法分辨度好,可以快速、有效地识别药用复合膜的不同组合材料,为有关材料的红外光谱鉴别提供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5/25
-
羧甲基壳聚糖/醛化羧甲基纤维素聚合物的制备及其在草莓保鲜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2024/1/13
以羧甲基壳聚糖(CMCS)和醛化羧甲基纤维素(CMC-CHO)为原料,制备可溶性CMCS/CMC-CHO复合膜.结果发现:复合膜具有较好的拉伸强度、延展性、透湿性和透光性,且对近紫外光具有良好的阻隔作用;CMCS/CMC-CHO涂膜液对黑曲霉和扩展青霉的抑制效果优于CMCS.草莓涂膜保鲜实验显示,CMCS/CMC-CHO涂膜液的应用效果优于CMCS和CMCS/CMC-CHO/Gly,经7 d贮藏,草莓的腐烂率、质量损失率分别比对照减少了41.94%、10.64%,而硬度、有机酸含量、可溶性固形物含量、还原糖含量和抗坏血酸(VC)含量分别比对照提高了35.11%、36.67%、14.13%、3.51%和 44.30%.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1/13
-
聚乙二醇化聚癸二酸甘油酯/β-磷酸三钙涂层改性镁合金膜的体外生物学评价
编辑人员丨2023/9/23
目的:通过在镁锌钆合金(MZG)膜表面形成乙二醇化聚癸二酸甘油酯/β-磷酸三钙(PEGS/β-TCP)涂层,制备PEGS/β-TCP改性镁合金(PEGS/β-TCP/MZG)膜,使用材料浸提液对PEGS/β-TCP/MZG复合膜的成骨诱导活性和免疫调节性能进行评价.方法:采用溶胶凝胶法在MZG膜表面制备PEGS/β-TCP涂层,制备PEGS/β-TCP/MZG复合膜,并与PEGS/β-TCP和MZG膜进行对比,检测其形貌、成分和亲水性.检测材料浸提 3 天后的镁离子释放量和pH值.体外细胞实验观察成骨细胞MC3T3-E1 细胞在浸提液中的增殖活性、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LP)和矿化结节形成情况,以及RAW264.7 巨噬细胞在浸提液中的增殖活性、极化和细胞内相关因子的表达.采用Graph-Pad Prism 9.0 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制备出PEGS/β-TCP涂层与MZG膜紧密嵌合的PEGS/β-TCP/MZG复合膜,具有良好亲水性,可缓慢降解.细胞实验结果显示,PEGS/β-TCP/MZG复合膜浸提液对MC3T3-E1 和巨噬细胞的增殖活性无明显影响.PEGS/β-TCP/MZG组显著增强MC3T3-E1 的ALP表达和矿化结节形成,PEGS/β-TCP组和PEGS/β-TCP/MZG组在巨噬细胞极化模式上虽无明显差异,但PEGS/β-TCP/MZG膜在PEGS/β-TCP涂层的免疫调节基础上,可进一步降低炎症相关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表达,提高成骨相关转化生长因子β(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TGF-β)表达.结论:PEGS/β-TCP复合膜改性的MZG可为骨组织工程的发展提供新的材料选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9/23
-
负载褐藻多酚的丝素蛋白GBR生物膜制备及其性能的体外实验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19
目的 通过制备负载褐藻多酚(PT)的双层丝素蛋白(SF)膜,测试其力学性能、生物相容性及其对成骨分化的影响,研究其作为引导骨再生屏障膜的可能性.方法 将不同脱胶时间处理后的SF溶液通过溶液浇筑技术、定向冷冻技术以及冷冻干燥技术处理后制备成SF双层膜,采用力学万能试验机测定湿态条件下各组膜样品(n =5)的抗拉强度.取抗拉强度最大的SF双层膜所对应的SF溶液重新制备膜样品,用扫描电镜观察其微观结构.通过在粗糙面负载PT制备PT-SF双层膜,使用傅里叶红外光谱仪分析 PT 与SF双层膜的相互作用.利用扫描电镜观察人牙槽骨来源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hABMSCs)在粗糙面的黏附情况,通过CCK-8 及活死细胞染色探究 PT-SF 双层膜的生物相容性.用qRT-PCR 法、ALP染色和茜素红染色检测各组hABMSCs的成骨向分化情况.结果 由脱胶时间为 30 min的SF溶液制备出的 SF 双层膜的抗拉强度最大,达(3.293±0.122 8)MPa.SF双层膜的光滑面致密光滑,粗糙面呈纵向有序的疏松多孔结构.褐藻多酚通过氢键、疏水作用力等方式负载到SF双层膜的粗糙面上,空白组、SF组及 PT-SF组之间的CCK-8 及活死细胞染色结果均无明显差异,且与空白组和SF组相比PT-SF促进了hABMSCs的成骨向分化.结论 PT-SF双层膜兼具良好的机械性能和生物学性能,可在一定程度上促进hABMSCs的成骨向分化.该研究成功制备了PT-SF双层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19
-
杠板归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023/8/6
杠板归中含有黄酮、蒽醌、萜类、酚羧酸类化合物以及其他化合物,具有清热解毒、利水消肿、止咳等功效;有抗病毒、抗氧化、抑菌、保肝、抗肿瘤等作用;临床常用于带状疱疹、烧烫伤、痔疮、疥疮湿疹、激素依赖性皮炎、毒蛇咬伤、百日咳的治疗;制剂有汤剂、注射剂、胶囊剂、缓释栓剂和复合膜剂的研制.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对杠板归化学成分、药理作用、临床应用、制剂研究等方面的研究,为进一步研究杠板归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鹿茸多肽-PLGA复合膜提供周围神经再生微环境的实验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鹿茸多肽(VAP)与聚乳酸(PLA)和聚羟基乙酸(PGA)共聚物(PLGA)形成的VAP-PLGA复合膜对大鼠坐骨神经再生的影响.方法 健康雄性Wistar大鼠36只,随机分成4组,每组9只.将大鼠坐骨神经进行手术显露,假手术组神经游离后不进行处理;模型组神经切断后断端直接吻合;对照组神经切断吻合后包裹PLGA复合膜;治疗组神经切断吻合后包裹VAP-PL-GA复合膜.术后第2、4、6周取材,分别行组织学、免疫组化观察和检测.结果 在3个时相点,组织学:假手术组为正常神经轴突,治疗组有髓神经纤维数量明显多于模型组、对照组,轴突再生率和再生轴突成熟度明显高于模型组、对照组(P<0.05).免疫组化染色:治疗组再生神经纤维轴突及髓鞘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抗原染色和抗原表达均较假手术组、模型组、对照组高(P<0.05).结论 VAP-PLGA复合膜能够提供神经修复所需要的微环境和神经活性因子,从而促进周围神经再生,是理想的神经修复生物材料.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新型纳米氧化锌/细菌纤维素复合膜的制备与性能评价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制备一种新型纳米氧化锌/细菌纤维素复合膜,评价其物理特性和抗菌性能.方法 采用二步法制备纳米氧化锌/细菌纤维素复合膜.对细菌纤维素膜(bacterial cellulose membrane,BCM)进行羧基化修饰,然后以此为模板,进行纳米氧化锌(zinc oxide nanoparticles,nZnO)的原位合成,制备成nZnO/BCM复合膜;以BCM为对照,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nZnO/BCM复合膜的形态及nZnO分布;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nZnO的含量,评价经高压灭菌和浸提处理后nZnO/BCM复合膜中nZnO的结合稳定性;水蒸气透过率检测评价nZnO/BCM复合膜的透气性;万能材料测试仪检测nZnO/BCM复合膜的抗张强度、断裂伸长率及杨氏模量,评价其力学性能;振荡抑菌实验评价nZnO/BCM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的抑制作用.结果 电镜观察结果显示,二步法合成的nZnO/BCM复合膜的纤维网络呈三维立体结构,其孔隙大小和密度均显著大于单纯BCM;原位合成的nZnO附着于纤维,呈串珠状排列,nZnO直径为30 ~90 nm.对nZnO/BCM复合膜(含40% nZnO)进行高压灭菌和浸提处理后,其nZnO的脱失率为8.98%.nZnO/BCM复合膜(含40% nZnO)的水蒸气透过率、抗张强度和杨氏模量均显著高于BCM(P <0.05).nZnO/BCM复合膜(含40% nZnO)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的抑菌率分别为96.72%、60.14%,显著高于BCM组(P<0.05).结论 二步法制备的nZnO/BCM复合膜具有良好的孔隙率和nZnO结合稳定性,其透气性和物理力学性能得到进一步提高,且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具有较好的抗菌活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仿生鱼胶原复合膜引导牙周/骨组织再生的体外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研制一种综合性能优异的仿生鱼胶原复合膜,探讨其作为引导牙周/骨组织再生(GTR/GBR)膜的生物学潜能.方法 制备一种新型仿生静电纺鱼胶原/生物玻璃/壳聚糖(Col/BG/CS)复合纳米纤维膜,分别研究复合膜的结构、性能、抗菌性及其诱导人牙周膜韧带细胞(HPDLCs)的生物学效应.结果 复合膜具有仿生结构和一定的力学强度.相比单纯的鱼胶原膜,复合膜对变形链球菌显示出一定的抑菌效果.复合膜被证明能明显促进HPDLCs的粘附、增殖成骨分化以及RUNX-2,OPN蛋白的表达.结论 本研究首次开发一种具有主动诱导牙周组织再生能力并兼有一定抗菌性的多功能仿生鱼Col/BG/CS复合纳米纤维膜,为其作为GTR/GBR膜的应用提供可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超声微弧氧化制备纯镁-硅烷-人乳铁蛋白复合膜层的细胞生物相容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制备纯镁超声微弧氧化(UMAO)-硅烷载不同浓度人乳铁蛋白(HLF)复合膜层,研究其对成骨细胞的影响.方法 以纯镁UMAO-硅烷为对照组,分别添加浓度为0.05 mg/ml、0.1 mg/ml、0.2 mg/ml的HLF为实验组,研究细胞黏附、增殖、形态情况.结果 Cell Counting Kit-8(CCK-8)测定的光密度(OD)值,细胞黏附与增殖均为C组>D组>B组>A组,各组随时间增长呈递增趋势,各组数据分析均具有统计学差异.激光共聚焦镜下示C组细胞数量与形态最优.结论 纯镁UMAO-硅烷-0.1 mg/mlHLF复合膜层成骨细胞相容性最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