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肺癌筛查与吸烟行为改变的关联研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1 314名四川省肺癌筛查及早诊早治项目地区肺癌高危人群的戒烟率从基线时的22.37%增至筛查后的41.78%(χ2=227.97, P<0.001),持续吸烟者的吸烟量从20支/d降至15支/d( t=11.76, P<0.001);肺癌筛查中出现阳性结果者更倾向于戒烟或持续保持戒烟状态,男性、年龄较小、教育程度较低将增加持续吸烟或复吸的风险( P<0.05)。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中国15岁及以上吸烟人群复吸率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描述我国≥15岁吸烟人群复吸情况,分析影响复吸行为的主要因素。方法:本研究数据来源于2018年中国成人烟草调查,覆盖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200个区/县的400个居委会/村,以面对面调查的方式收集≥15岁居民吸烟和复吸的相关数据。采用SAS 9.4软件进行数据清洗和分析,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复吸率的影响因素。结果:调查共完成个人问卷19 376份,应答率为91.50%。2018年我国≥15岁吸烟者中复吸率为66.05%,其中男性66.59%,女性55.79%;15~24岁年龄组复吸率最高(82.63%)。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15~24岁年龄组( OR=4.618,95% CI:1.981~10.763)、现在使用电子烟( OR=9.782,95% CI:3.139~30.490)、过去30 d看到过烟草广告、促销和赞助( OR=1.710,95% CI:1.291~2.265)人群的复吸率较高;与家中室内允许吸烟或没有规定相比,完全不允许吸烟( OR=0.562,95% CI:0.439~0.719)和部分允许吸烟( OR=0.487,95% CI:0.366~0.647)的人群复吸率较低。 结论:中国吸烟者的复吸率较高,尤其是年轻人。建议针对本研究发现的影响因素开展相应的干预以降低复吸率,助力实现“健康中国2030”既定的控烟目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特殊人群烟草依赖药物治疗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精神分裂症和妊娠期烟草依赖吸烟者历来被排除在大多数大型尼古丁依赖治疗研究之外。由于戒烟后容易出现体重增加,肥胖人群更容易出现戒烟意愿降低和复吸风险升高。本文就精神分裂症患者、妊娠妇女、肥胖人群3种特殊人群烟草依赖药物治疗最新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针对甲基苯丙胺依赖探索并建立基于评估的精准综合干预模式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甲基苯丙胺(methamphetamine,MA)具有神经毒性大、心理依赖更强的特点,目前MA依赖尚缺乏有效干预措施。本课题组针对MA依赖的脑病理损害及临床特征,开发构建虚拟现实渴求评估系统,认知、冲动损害评估,态势分析法分析社会心理因素等新型多维度评估指标;并研发计算机化认知康复训练技术、针对降低心理渴求的精准化神经调控干预、正念防复吸和音乐治疗技术及基于移动医疗技术社区戒毒电子系统。在此基础上,我们提出针对MA依赖建立基于评估的精准综合干预模式,即全病程(whole course)、精准化(accurate)、持续的(repeatedly)、基于临床评估的(measurement-based)综合干预模式,简称WARM模式。WARM模式从MA依赖者不同阶段面临的问题入手,致力于实现MA患者的多维度康复,并将进一步探索人工智能辅助的新布局。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神经影像技术在药物成瘾机制及治疗中的应用与挑战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神经影像技术可以无创地表征成瘾大脑结构和功能信息,揭示成瘾行为的神经机制,为脑刺激潜在靶点提供先验。神经影像技术在药物成瘾疾病中的研究、复吸预测、无创脑刺激疗效评估中都起到了重要作用,但也面临着诸多挑战。在此,我们对神经影像技术的分类与分析方法、在成瘾中的应用以及面临的挑战进行论述和探讨,以期推进神经影像技术在药物成瘾戒治工作中的应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心理弹性和抑郁在戒毒人员儿童期虐待与复吸倾向间的中介作用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儿童期受虐待经历对强制戒毒人员复吸倾向的影响,以及心理弹性和抑郁在二者之间的中介作用。方法:选用儿童期虐待问卷(childhood trauma questionnaire,CTQ)、心理弹性量表(the Connor-Davidson resilience scale,CD-RISC)、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和强制戒毒者复吸倾向性心理调查表对261名戒毒人员实行问卷调查。所有数据处理和分析均采用SPSS 25.0,采用相关分析、Bootstrap分析法等进行中介效应检验。结果:儿童期虐待得分为(44.690±18.550)分,心理弹性得分为(60.210±22.788)分,抑郁得分为(48.370±12.450)分,复吸倾向得分为(15.300±9.833)分。儿童期虐待与心理弹性呈显著负相关( r=-0.396, P<0.01),与抑郁、复吸倾向呈显著正相关( r=0.584、0.298, P<0.01);心理弹性与抑郁、复吸倾向呈显著负相关( r=-0.558、-0.147, P<0.05);抑郁与复吸倾向呈显著正相关( r=0.286, P<0.01)。儿童期虐待可以直接预测复吸倾向( β=0.202, P<0.01),也可以通过抑郁的中介作用( β=0.082,95% CI=0.007~0.165),以及心理弹性和抑郁的链式中介作用( β=0.029,95% CI=0.002~0.064)间接影响复吸倾向。 结论:具有儿童期受虐待经历的强制戒毒人员心理弹性较低,易导致较高水平的抑郁,进而引发较高程度的复吸倾向。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运动干预药物成瘾的行为学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5天前
运动对于预防药物成瘾及复吸具有积极作用。运动对药物成瘾各个阶段(包括起始阶段、维持阶段、戒断阶段以及复吸阶段)均有保护作用,运动的有益作用取决于运动程度、类型、时间以及不同的成瘾药物、吸毒人群和吸毒所处阶段,但过度运动不仅无效、甚至还会带来有害作用。本文着重从行为学角度综述了运动在预防成瘾以及对成瘾不同阶段的调节作用,提示运动可作为一种潜在的预防及治疗药物成瘾的有效措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Nrf2在μ-δ异源二聚体下调EAAT3表达导致大鼠吗啡复吸中的作用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评价核因子E2相关因子2 (Nrf2)在μ-δ异源二聚体下调兴奋性氨基酸转运体3(EAAT3)表达导致大鼠吗啡复吸中的作用。方法:清洁级健康雄性SD大鼠32只,体重200~240 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 n=8):对照组(C组)、吗啡戒断组(E组)、吗啡复吸组(R组)和吗啡复吸+干扰质粒组(RI组)。腹腔注射吗啡10 mg/kg,建立大鼠条件性位置偏爱(CPP)模型;停止给药使CPP逐渐消退;再次腹腔注射小剂量吗啡5 mg/kg诱导已消退的CPP恢复,记录伴药箱停留时间。CPP模型建立成功后RI组大鼠侧脑室注射μ-δ异源二聚体干扰质粒5 μl。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海马谷氨酸含量,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海马内Nrf2和EAAT3的表达,采用RT-PCR法检测海马内Nrf2 mRNA的表达,采用蛋白免疫共沉淀法检测μ-δ异源二聚体与Nrf2相互作用情况。 结果:与C组比较,R组和RI伴药箱停留时间延长,海马谷氨酸含量和μ-δ异源二聚体/Nrf2比值升高,E组和RI组海马Nrf2和EAAT3表达上调,E组、R组和RI组海马Nrf2 mRNA表达上调( P<0.05);与E组比较,R组和RI组伴药箱停留时间延长,海马谷氨酸含量和μ-δ异源二聚体/Nrf2比值升高,Nrf2和EAAT3表达下调( P<0.05),海马Nrf2 mRNA表达差异无统计意义( P>0.05);与R组比较,RI组伴药箱停留时间缩短,海马谷氨酸含量和μ-δ异源二聚体/Nrf2比值降低,海马Nrf2和EAAT3表达上调( P<0.05),海马Nrf2 mRNA表达差异无统计意义( P>0.05)。 结论:μ-δ异源二聚体形成后结合Nrf2,导致海马Nrf2含量减少,引起EAAT3表达下调,从而导致大鼠吗啡复吸的形成。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内观认知疗法对女性强制戒毒者身心症状的干预效果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评价内观认知疗法对女性强制戒毒者身心症状干预效果。方法:选取符合入组标准并自愿参加本课题研究的戒毒人员70名,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到两组,干预组35例,对照组35例。干预组接受连续10天的内观认知疗法(Naikan cognitive therapy,NCT)治疗,对照组接受相同时间的心理健康教育。两组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后进行症状自评量表(SCL-90)、领悟社会支持量表(PSSS)、简易应对方式量表、强制戒毒者复吸倾向性心理调查表测评。结果:干预前两组人员间各评估指标间比较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与干预前比较,干预组NCT干预后SCL-90总分[(176.49±40.85)分,(152.60±31.17)分]和躯体化、强迫、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恐怖、偏执、精神病性因子评分均显著降低(均 P<0.05);领悟社会支持总分[(59.09±14.60)分,(64.43±10.42)分]和家庭支持、朋友支持、其他支持分量表得分均显著升高;干预后干预组与对照组比较,积极应对得分[(25.54±6.09)分,(22.37±7.04)分]显著增高,消极应对得分[(8.20±3.59)分,(10.17±4.03)分]和复吸倾向性总分[(15.66±9.57)分,(22.11±10.18)分]显著下降(均 P<0.05)。对照组的各量表得分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 结论:内观认知疗法可显著改善女性强制戒毒者身心症状,显著提高女性强制戒毒者的领悟社会支持能力,增强积极应对方式,降低消极应对和复吸倾向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盐酸纳曲酮联合曲唑酮在海洛因成瘾者脱毒后防复吸中的效果研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盐酸纳曲酮联合曲唑酮在阿片类海洛因成瘾者脱毒后防复吸中的效果。方法:选取北京高新医院2016年6月至2019年1月收治的阿片类海洛因兴奋剂成瘾者274例。先采用美沙酮脱毒,然后选取12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1组(盐酸纳曲酮联合曲唑酮抗复吸治疗6个月)、2组(盐酸纳曲酮抗复吸治疗6个月)各60例,观察两组抗复吸效果。结果:两组年龄分布、性别构成、婚姻状况、毒品使用方式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抗复吸治疗6个月后,在个人生活状态不变的情况下,1组未复吸率为86.7%(52/60),2组未复吸率为6.7%(4/60),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 2=77.1, P<0.001)。 结论:盐酸纳曲酮联合曲唑酮在阿片类海洛因成瘾者脱毒后防复吸中的疗效显著优于单独使用盐酸纳曲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