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腹水为主要表现的环孢子虫病一例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环孢子虫病是一种肠道寄生虫病,人体通过食入被环孢子虫卵囊污染的水和食物而感染,摄入的卵囊通过侵犯小肠上皮细胞进入人体,尤以空肠为主,进而出现慢性肠炎的临床表现。本例患者以腹水为主要表现,血、腹水和骨髓检查结果均提示嗜酸性粒细胞水平增高明显,曾拟诊为"嗜酸细胞性胃肠炎",并予以糖皮质激素治疗,患者腹胀症状一度出现好转,但在停药3个月后再次出现腹水,最终通过小肠黏膜病理和粪便直接涂片法在光学显微镜下找到环孢子虫卵囊确诊,服用复方磺胺甲噁唑得以痊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肾移植术后合并耶氏肺孢子菌肺炎20例诊疗分析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肾移植术后合并耶氏肺孢子菌肺炎(PJP)的发病特点、诊断方法及诊疗方案。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在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肾移植中心确诊的肾移植术后PJP受者20例,所有受者均出现发热、胸闷气短或咳嗽少痰等症状,行胸部CT、实验室检查及支气管镜肺泡灌洗液二代测序(mNGS)确诊。PJP受者均采用复方磺胺甲恶唑(磺胺甲恶唑:18.75~25.00 mg/kg+甲氧苄啶:3.75~5.00 mg/kg,4次/d)+卡泊芬净(50~70 mg/d)基础抗感染方案,疗程14~21 d。同时治疗其他细菌、真菌或病毒感染,并予以减量或停用免疫抑制剂、支持治疗及甲泼尼龙、免疫球蛋白、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等治疗。5~7 d行胸部CT检查评估治疗效果,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0例PJP受者,13例首发症状以发热为主,体温(38.8±0.68)℃,7例以胸闷气短症状为主;14例出现低氧血症表现,13例行无创呼吸机辅助呼吸,1例经气管插管机械通气,其余受者予以持续面罩吸氧治疗;17例受者治愈出院,住院时间12~90 d,3例受者因肺部感染持续恶化导致呼吸循环衰竭死亡。结论:PJP是肾移植术后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病情进展快、花费高昂、预后较差。及时明确诊断并针对性治疗显得尤为重要,mNGS检查对于确诊PJP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复方磺胺甲恶唑+卡泊芬净方案的基础抗感染方案效果良好;同时适当减量或停用免疫抑制剂、支持治疗及辅助呼吸也是救治成功的关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云南省洱源县人群芽囊原虫和卡耶塔环孢子虫感染情况及其分子特征
编辑人员丨2024/6/22
目的 了解云南省洱源县人群芽囊原虫和卡耶塔环孢子虫的感染情况及其分子特征,为寄生虫病防治工作提供参考.方法 2022年7-8月在云南省洱源县5个村庄采用简单随机抽样法抽取1岁以上的常住居民作为调查对象,采集调查对象新鲜粪样,收集其社会人口学信息.提取粪样DNA,使用普通PCR和巢式PCR分别扩增芽囊原虫和卡耶塔环孢子虫的核糖体小亚基RNA(SSU rRNA)基因,分析人群感染情况.对阳性PCR扩增产物进行双向测序,在NCBI进行BLAST比对分析,鉴定虫种和基因亚型,采用MEGA 11.0软件以邻接法构建系统进化树.用SPSS 21.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感染率的比较采用x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结果 共采集100份居民粪样.芽囊原虫感染率为14.0%(14/100).其中,男性、女性芽囊原虫感染率分别为14.6%(6/41)和13.6%(8/59);60岁以上的居民和家庭人口数为6人及以上的感染率最高,分别为18.5%(5/27)、3/15;未接受过教育和小学文化者感染率较高,分别为2/11和17.0%(8/47);感染者均为农民.不同性别、年龄、家庭人口数、教育水平和职业等人群的芽囊原虫感染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x2=0.023、2.730、2.235、1.404、1.668,均P>0.05).卡耶塔环孢子虫感染率为2.0%(2/100),感染者均为女性农民.未查见芽囊原虫和卡耶塔环孢子虫的混合感染.14份芽囊原虫阳性样本中扩增出ST1和ST3亚型序列各7条,其中7条ST1序列有25个核苷酸差异,5条与芽囊原虫(GenBank:ON932511、KU 147348、MK801408、MW728079、OR754904)的序列一致性分别为 100%,2条为新序列(GenBank:PP439288、PP439289),与芽囊原虫(GenBank:OP725964、KU 147333)一致性为 99.8%;7条ST3序列有1个核苷酸差异,与芽囊原虫(GenBank:KU147372、MK801366)的序列一致性分别为100%.扩增获得的2条卡耶塔环孢子虫序列相同,与卡耶塔环孢子虫(GenBank:KY770755)的序列一致性为100%.系统进化树显示,本研究中芽囊原虫分别与ST1和ST3亚型聚在一大分支上,卡耶塔环孢子与人源卡耶塔环孢子虫聚在同一分支上.结论 云南省洱源县人群存在芽囊原虫和卡耶塔环孢子虫感染.芽囊原虫感染率较高,感染亚型为ST1和ST3亚型,ST1的遗传变异程度较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6/22
-
上海市宠物犬和猫毕氏肠微孢子虫和卡耶塔环孢子虫感染情况及分子特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4/4/27
目的 了解上海市宠物犬、猫毕氏肠微孢子虫和卡耶塔环孢子虫感染情况及分子特征,评估人兽共患传播风险.方法 2021年11月一2022年6月,采集上海市某宠物医院犬和猫的新鲜粪样,提取粪样基因组DNA,巢式PCR扩增毕氏肠微孢子虫核糖体内转录间隔区(ITS)和卡耶塔环孢子虫小亚基核糖体RNA(SSU rRNA)序列,阳性产物经双向测序后在GenBank数据库中进行BLAST比对.使用MEGA 11.0软件基于邻接法构建系统进化树.结果 本研究共采集145份粪样(犬粪样99份、猫粪样46份),毕氏肠微孢子虫总阳性率为4.1%(6/145),卡耶塔环孢子虫总阳性率为4.8%(7/145);犬的毕氏肠微孢子虫和卡耶塔环孢子虫阳性率分别为3.0%(3/99)和6.1%(6/99),猫的毕氏肠微孢子虫和卡耶塔环孢子虫阳性率分别为6.5%(3/46)和2.2%(1/46).6条毕氏肠微孢子虫ITS序列与人源基因型A(GenBank登录号:MK982500)的序列一致性均为100%,归在组1;7条卡耶塔环孢子虫SSU rRNA序列与人源卡耶塔环孢子虫(GenBank登录号:KJ569533)的序列一致性均为100%.系统进化树分析结果显示,毕氏肠微孢子虫分离株与已报道的人源毕氏肠微孢子虫基因型A分离株归为同一分支,卡耶塔环孢子虫的分离株与已报道的人源卡耶塔环孢子虫分离株归为同一分支.结论 上海市宠物犬、猫中存在毕氏肠微孢子虫和卡耶塔环孢子虫感染,均为人兽共感染型虫株.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4/27
-
上海市浦东新区常见蝇种携带肠道病原体调查
编辑人员丨2023/11/25
目的 了解浦东新区常见蝇种携带肠道传染病病原体情况,为蝇类防制和感染性腹泻病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21年4-11月每月下旬,采用网捕法,在农户、农贸市场、餐饮外环境3类场所采集家蝇,在公园、居民区、农贸市场3类场所采集丝光绿蝇和棕尾别麻蝇.对捕获的蝇种冷冻后分类鉴定,采用胃肠道感染微流体芯片V3进行感染性腹泻相关病原体筛查.采用Excel 2019和SPSS 22.0软件进行数据整理及统计分析.结果 共捕获家蝇1 544只、丝光绿蝇642只、棕尾别麻蝇509只,家蝇、丝光绿蝇和棕尾别麻蝇的病原体检出率分别为37.29%(44/118)、67.50%(27/40)和70.97%(22/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7.936,P<0.001).上述3个蝇种的细菌和病毒检出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44.547,P<0.001;x2=26.519,P<0.001).家蝇共检出11种病原体(6种细菌、3种病毒和2种寄生虫),主要病原体为人芽囊原虫(占总检出病原体数量的42.37%)、札如病毒(占20.34%)和隐孢子虫(占10.17%);丝光绿蝇共检出12种病原体(7种细菌、3种病毒和2种寄生虫),主要病原体为产志贺毒素大肠埃希菌(STEC,占18.75%)、星状病毒(占13.75%)和札如病毒(占11.25%);棕尾别麻蝇共检出10种病原体(5种细菌、3种病毒和2种寄生虫),主要病原体为STEC(占22.22%)、星状病毒(占14.81%)和札如病毒(占14.81%).浦东新区家蝇携带病原体检出率最低,与另外2个蝇种的主要病原体有所差异.结论 浦东新区常见蝇种携带感染性腹泻病原体种类多样,且不同蝇种携带的病原体有所不同,应加强环境整治,科学制定蝇类防控策略.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1/25
-
荆州市游泳儿童隐孢子虫感染调查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了解湖北荆州市游泳儿童隐孢子虫的感染现状.方法 在荆州市区域范围内随机抽取5家游泳馆,于2017年8月中旬,对其换水方式、换水频率、消毒频率等进行问卷调查;选择游泳馆内年龄<14岁的游泳儿童,调查其年龄、身 高、体重、生活习惯、生活环境、游泳习惯等;同时采集儿童24h内的新鲜粪便,并检测粪便隐孢子虫卵囊.结果 共调查216人,游泳儿童隐孢子虫感染率是3.7%(8/216).男童隐孢子虫的感染率[0.84%(1/119)]低于女童[7.22%(7/9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组、游泳习惯、游泳馆类型及游泳池消毒情况游泳儿童隐孢子虫感染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荆州市游泳儿童存在隐孢子虫感染,应进一步加强隐孢子虫有关的卫生宣传和健康教育.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疟原虫种属同检多重PCR方法的建立和应用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建立高效的疟原虫种属特异性检测方法. 方法 设计疟原虫种(核糖体18S rRNA,4对)和属(线粒体基因,1对)特异性引物,与通用引物(5'-CGAGTCCTGCGGTCTCAAATT-3')连接后,形成5对嵌合特异性引物.常规PCR确定各对引物的最佳退火温度和引物浓度,多重PCR优化5对引物混合后的最佳反应条件,建立反应体系(命名为P5-mPCR方法).用P5-mPCR检测不同原虫密度的间日疟原虫(Rv)、三日疟原虫(Pm)、卵形疟原虫(Po)、恶性疟原虫(Pf)感染者血样和模拟混合感染样品,确定P5-mPCR方法的检测灵敏度.用日本血吸虫、刚地弓形虫、杜氏利什曼原虫、猪囊尾蚴、卫氏并殖吸虫、隐孢子虫等其他寄生虫感染者血样或虫体DNA评价P5-mPCR方法的特异性.用212份疟疾送检血样,与巢式PCR方法比较评价其应用价值. 结果 优化后的P5-mPCR反应体系各组分含量(体积比)为:DNA模板10%、引物Mix 5%、ddH2035%,Taq酶预混液50%.反应体系的最佳循环条件为:95℃ 5 min;94℃15 s,58℃20 s,72℃20 s,循环5次;94℃15s,62℃20 s,72℃20 s,循环10次;94℃15s,68℃20 s,72 ℃C 20 s,循环25次;72℃3 min;10℃5 min.扩增产物的长度分别为:Rv 778 bp,Pm 582 bp,Po 400 bp,Pf256 bp,疟原虫属334 bp.其检测灵敏度分别为4.49、5.45、6.39、4.07个虫/μl血(种特异性检测平均值为4.85个虫/μl血)和0.10~ 1.07个虫/μl血(属特异性检测的平均值为0.41个虫/μl血). P5-mPCR检测含有50~ 200个虫/μl血的模拟混合样品,各特异性扩增条带均清晰可见;检测日本血吸虫、刚地弓形虫、杜氏利什曼原虫、猪囊尾蚴、卫氏并殖吸虫、隐孢子虫等其他寄生虫样品,结果均为阴性.巢式PCR和P5-mPCR检测212份疟疾送检血样,两种方法检测结果的一致性较高(Kappa=0.866,P<0.01),检出的阳性率分别为75.0% (159/212)和79.7% (169/21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8.100,P<0.01).从分型诊断来看,两者的差异主要来源于Pf(P<0.01)和Po(P<0.05)样品,对Pv、Pm和混合感染血样的检测结果,两种方法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 建立的P5-mPCR方法具有敏感性高,特异性好,操作简便快速,检测结果易于判断,一次反应即可确定4种人体疟原虫.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微小隐孢子虫CyPs家族蛋白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微小隐孢子虫(Cryptosporidium parvum)Iowa Ⅱ株亲环素(CyPs)家族蛋白与微小隐孢子虫感染、致病、生存及与宿主免疫调控之间的关系.方法 利用生物信息学工具,获取微小隐孢子虫Iowa II株CyPs家族蛋白的序列信息,然后进行结构域预测、重要氨基酸位点的分析、motif搜索、蛋白的理化性质分析、信号肽预测和跨膜区预测,最后对不同物种的CyPs进行多重比对与进化树分析,并结合Blast-P同源比对和文献分析结果进行C.parvum Iowa Ⅱ株CyPs家族蛋白的功能预测.结果 搜索到了C.parvum基因组中7个含有cyclophilin superfamily典型结构域的CyPs编码基因,分别是cgd1_870、cgd2_1660、cgd2_4120、cgd5_3350、cgd7_520、cgd8_1560和cgd8_2350.通过功能预测发现,cgd1_870的N端含有信号肽,是一个典型的分泌型肽酰脯氨酸顺反异构酶(PPIase),很有可能是隐孢子虫和宿主相互作用的重要分子基础;cgd2_1660属于Cyclophilin_PPIL3 like亚家族,缺乏环孢菌素A(CsA)结合需要的关键氨基酸残基,无法结合CsA发挥免疫抑制作用;cgd2_4120属于cyclophilin_ABH_like亚家族,且含有CsA_PPIase_1 motif,在隐孢子虫细胞内可以作为CsA的胞内受体发挥着对隐孢子虫的免疫抑制作用;cgd7_520不仅具有CyPs家族的典型功能而且还具有WD40家族蛋白的相关功能,可能在隐孢子虫的生存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cgd8_2350还含有一个RRM结构域,不仅具备亲环素家族典型的PPIase活性,并且能够结合核酸参与基因表达过程的各种RNA加工过程,是一个对基因转录后水平有重要影响的蛋白.结论 隐孢子虫基因组中存在7种CyPs的编码基因,其特征与功能均存在异同,其中c#1_870具有分泌型的信号肽,是一个分泌性蛋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环孢子虫分子生物学检测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023/8/6
环孢子虫是一种主要寄生于肠道上皮细胞的人畜共患寄生虫,在世界范围内引起流行性腹泻.环孢子虫种属内含有多个具有宿主或组织特异性的虫种,其传播方式主要是饮用或食入被卵囊污染的水或食物,感染的宿主类型广泛,在全球呈地方性和散发性流行,严重危害人类和动物的健康.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在寄生原虫中的广泛应用,利用分子生物学方法在环孢子虫的分类和流行病学调查中也有了更深入的研究.本文对近年来国内外环孢子虫分子生物学检测技术的研究进展作一概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进展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前,临床上严重感染的病原微生物仍以各种革兰阴性杆菌(肠杆菌科细菌、不动杆菌属、假单胞菌属等)、葡萄球菌(金葡菌、表皮葡萄球菌)为最多见;真菌(主要为念珠菌属)也有增多趋势;免疫缺陷者合并的感染尚可由病毒(水痘-疱疹病毒、巨细胞病毒等)、原虫(卡氏肺孢子虫、弓形体等)等多种病原所引起。尤其各种医院内感染的病原菌常对多种抗菌药物耐药,造成治疗上的困难。因此,近年来抗菌药物开发的目标主要为:①扩大抗菌谱;②克服耐药菌;③降低毒、副反应。研制的重点为:①β内酰胺类;②喹诺酮类;③氨基糖甙类。此外,大环内酯类和抗HIV病毒药物也有较大进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