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复方苦参注射液通过调控巨噬细胞极化改善大鼠急性放射性口腔黏膜炎的机制研究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 从巨噬细胞极化角度探讨复方苦参注射液(Compound Kushen Injection,CKI)对大鼠急性放射性口腔黏膜炎的防治效果及相关机制.方法 将72只SPF级雌性SD大鼠按电脑随机抽样法平均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和CKI组各24只.将模型组和CKI组暴露于单次30 Gy照射下,对大鼠左侧颊黏膜建立急性放射性口腔黏膜炎模型.CKI组给予复方苦参注射液(1.8 mL/kg)静脉注射,其余各组给予等量0.9%氯化钠溶液.观察照射后各组大鼠一般情况,颊黏膜肉眼观及病理变化.ELISA检测大鼠颊黏膜组织中白细胞介素-6、转化生长因子-β、肿瘤坏死因子-α和白细胞介素-10的浓度水平.免疫荧光法检测大鼠颊黏膜组织中CD86和CD206阳性巨噬细胞数量.RT-PCR和Western Blot-ting 法检测颊黏膜中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ducible nitric oxide synthase,iNOS)、精氨酸酶1(arginase 1,Arg1)、共刺激分子CD86和CD206 mRNA表达和蛋白水平.结果 与模型组比较,CKI组大鼠的一般情况得到改善,颊黏膜炎症明显减轻.与模型组比较,CKI组大鼠颊黏膜组织中CD86+巨噬细胞数量明显减少(P<0.05),M1型巨噬细胞标记物iNOS和CD86 mRNA表达和蛋白水平均显著下降(P<0.05),促炎因子白细胞介素-6和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显著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CKI组大鼠颊黏膜CD206+巨噬细胞数量明显升高(P<0.05),M2型巨噬细胞标记物Arg1和CD206 mRNA表达和蛋白水平升高(P<0.05),转化生长因子-β和白细胞介素-10水平明显升高(P<0.05).结论 复方苦参注射液可通过抑制巨噬细胞M1极化,下调促炎因子白细胞介素-6和肿瘤坏死因子-α蛋白表达,同时促进巨噬细胞M2极化,上调抗炎因子转化生长因子-β和白细胞介素-10蛋白表达,从而改善大鼠一般情况,减轻口腔黏膜炎症反应.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复方苦参注射液联合SOX方案治疗老年晚期胃癌的临床疗效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究复方苦参注射液联合SOX方案(替吉奥+奥沙利铂)治疗老年晚期胃癌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生命质量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5月至2021年12月武汉市蔡甸区人民医院收治的76例老年晚期胃癌患者,依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研究组( n=38)和对照组( n=38)。研究组采用复方苦参注射液联合SOX方案治疗,对照组采用SOX方案治疗,均接受至少2周期的化疗。对比两组患者疾病控制率(DCR),治疗前后血清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199(CA199)的变化;观察两组患者化疗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以及治疗前后生命质量相关指标改善情况。 结果:研究组DCR为84.2%(32/38),对照组DCR为63.2%(24/38),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4.34, P=0.037)。研究组、对照组治疗后CEA水平均较治疗前下降[7.92(5.00,50.23)ng/ml比40.08(6.37,68.18)ng/ml, Z=3.53, P<0.001;40.24(20.12,53.69)ng/ml比41.32(11.50,63.90)ng/ml, Z=2.06, P=0.044],研究组CEA下降水平较对照组更明显( Z=1.99, P=0.048)。研究组、对照组治疗后CA199水平均较治疗前下降[20.23(17.34,71.31)U/ml比70.14(12.75,96.95)U/ml, Z=2.70, P=0.007;54.25(30.54,76.75)U/ml比62.28(23.00,84.80)U/ml, Z=2.37, P=0.018],两组CA199下降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Z=0.73, P=0.463)。两组患者化疗期间不良反应大多为1~2级,给予对症处理后不良反应消失;相较于对照组,研究组胃肠道反应[26.3%(10/38)比52.6%(20/38), χ2=5.50, P=0.019]、骨髓抑制[18.4%(7/38)比44.7%(17/38), χ2=6.09, P=0.014]、外周神经毒性[21.1%(8/38)比44.7%(17/38), χ2=4.83, P=0.028]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在QOL评分[78.9%(30/38)比55.3%(21/38), χ2=4.83, P=0.028]、Karnofsky功能状态评分[71.1%(27/38)比47.4%(18/38), χ2=4.41, P=0.036]、血红蛋白[73.7%(28/38)比50.0%(19/38), χ2=4.52, P=0.034]、疼痛控制[65.8%(25/38)比24.1%(16/38), χ2=4.29, P=0.038]改善方面,研究组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复方苦参注射液联合SOX方案治疗老年晚期胃癌患者,不仅可以提高DCR,还能降低血清肿瘤标志物CEA、CA199水平,其中CEA下降更明显,降低化疗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复方苦参注射液对肺癌合并肝硬化患者辅助性T细胞17、调节性T细胞及相关细胞因子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复方苦参注射液对肺癌合并肝硬化患者辅助性T细胞17(Th17)、调节性T细胞(Treg细胞)及相关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山东省寿光市人民医院拟行手术治疗的早期非小细胞肺癌合并肝硬化患者63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33例及对照组3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保肝处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复方苦参注射液。治疗3个月后,比较两组肝纤维化指标变化、外周血Th17和Treg细胞水平及血清白细胞介素(IL)-10、IL-17、IL-6、转化生长因子(TGF)-β表达的变化。结果:治疗后观察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恢复正常15例(45.45%),对照组恢复正常6例(20.00%),两组ALT恢复正常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层黏连蛋白(LN)、透明质酸(HA)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均 P<0.05),且治疗后观察组血清LN[(156.74±30.52)ng/ml]、HA[(179.56±25.32)ng/ml]均低于对照组[(210.58±39.42)ng/ml、(203.75±28.79)ng/ml](t值分别为18.236、12.184,均 P<0.01);治疗前后两组Ⅲ型前胶原及Ⅳ型胶原水平变化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治疗后两组Th17水平及Th17/Treg均升高而Treg细胞水平均降低(均 P<0.05),且治疗后观察组Th17水平[(1.32±0.18)%]及Th17/Treg(0.23±0.04)高于对照组[(1.21±0.17)%、0.20±0.03](t值分别为3.201、1.087,均 P<0.01),而Treg细胞水平低于对照组( 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IL-10、IL-17、IL-6、TGF-β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均 P<0.05),且治疗后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均 P<0.05)。 结论:复方苦参注射液可改善肺癌合并肝硬化患者肝功能及肝纤维化指标,同时调节患者机体Th17、Treg细胞及其相关因子表达水平,可作为临床辅助用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复方苦参注射液对膀胱癌细胞株BIU-87细胞增殖及裸鼠膀胱原位移植瘤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复方苦参注射液对人膀胱癌细胞株BIU-87细胞增殖及裸鼠膀胱原位移植瘤生长的影响。方法:将对数生长期BIU-87细胞分为实验组(分别加入300.00、150.00、75.00、37.50、18.75 μl/ml复方苦参注射液200 μl)和阴性对照组(加入等量培养液),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法检测并计算BIU-87细胞的增殖抑制率及半数抑制浓度( IC50)。20只BALB/c-nu雌性裸鼠膀胱灌注100 μl细胞密度2×10 7/ml的BIU-87细胞悬液,建立膀胱原位移植瘤动物模型;灌注BIU-87细胞悬液24 h后开始膀胱腔内灌注给药(100 μl/只),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复方苦参注射液组(膀胱灌注苦参原液)、吡柔比星组(膀胱灌注1 mg/ml吡柔比星)、模型对照组(膀胱灌注等量的灭菌注射用水)、空白对照组(膀胱不灌注BIU-87细胞悬液且不给药);观察时间为90 d,观察并记录动物存活状况、膀胱湿重,计算成瘤率、肿瘤抑制率、生命延长率。 结果:不同浓度复方苦参注射液作用BIU-87细胞48 h,300.00、150.00、75.00、37.50、18.75 μl/ml复方苦参注射液组和阴性对照组吸光度( A)值分别为0.027±0.006、0.065±0.010、1.695±0.105、2.387±0.017、2.427±0.134和2.721±0.080( F=742.67, P<0.05),各浓度复方苦参注射液组 A值与阴性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复方苦参注射液对BIU-87细胞的 IC50值为70.05 μl/ml。观察90 d时,空白对照组、模型对照组、吡柔比星组、复方苦参注射液组裸鼠膀胱湿重分别为(0.018±0.004)mg、(0.422±0.130)mg、(0.219±0.136)mg、(0.237±0.113)mg( F=14.01, P<0.001),裸鼠存活时间分别为(90±0)d、(54±12)d、(72±4)d、(69±8)d( F=18.53, P<0.001)。吡柔比星组和复方苦参注射液组对膀胱癌的抑制率分别为48.10%和43.84%,对裸鼠的生命延长率分别为34.95%和29.53%。 结论:复方苦参注射液可抑制BIU-87细胞增殖并具有浓度依赖性;复方苦参注射液可提高裸鼠膀胱原位移植瘤动物模型抑瘤率,延长裸鼠存活时间。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复方苦参注射液通过抑制多药耐药基因1和P糖蛋白的表达改善原位肺癌小鼠吗啡耐受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研究复方苦参注射液对原位肺癌小鼠吗啡耐受的影响,检测其对原位肺癌小鼠模型吗啡激活的多药耐药基因1(MDR1)介导的P糖蛋白(P-gp)过表达的关系。方法:建立原位肺癌小鼠吗啡耐受模型,采用梯度浓度的复方苦参注射液处理,热辐射甩尾法测定不同条件下痛阈值;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Western blot法,检测MDR1 mRNA和P-gp蛋白的表达;采用凝胶迁移技术检测MDR1基因上游启动子环磷腺苷效应元件结合蛋白(CREB)的DNA结合活性的改变。结果:吗啡组小鼠在第8天的最大镇痛百分率(MPE)为(85.21±6.53)%,第10天和第12天分别下降至(38.45±5.52)%和(28.14±4.52)%,表明原位肺癌小鼠已经形成吗啡耐受。而吗啡+300 mg/kg复方苦参注射液组小鼠在第8天的MPE为(79.34±6.50)%,第10天和第12天分别下降至(62.16±5.53)%和(40.20±4.50)%。RT-PCR检测结果显示,吗啡组、生理盐水组、吗啡+300 mg/kg复方苦参注射液组和200 mg/kg复方苦参注射液组小鼠脑组织中MDR1 mRNA的相对表达量分别为2.33±0.79、1.04±0.38、1.37±0.38和1.43±0.53。吗啡组与生理盐水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生理盐水组与200 mg/kg复方苦参注射液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吗啡组与吗啡+300 mg/kg复方苦参注射液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Western blot法检测结果显示,吗啡组、生理盐水组、吗啡+300 mg/kg复方苦参注射液组小鼠脑组织中P-gp蛋白的相对表达量分别为1.86±0.40、1.00±0.23和1.27±0.27。吗啡组P-gp蛋白的表达量明显高于生理盐水组( P<0.05);吗啡+300 mg/kg复方苦参注射液组与吗啡组比较,P-gp蛋白的表达亦明显下降( P<0.05)。吗啡+纳络酮组CREB的DNA结合活性为(0.89±0.23)Pu;生理盐水组CREB的DNA结合活性为(0.23±0.07)Pu,明显低于吗啡组[(0.81±0.23)Pu, P<0.05]和吗啡+纳络酮组( P<0.05);而吗啡+300 mg/kg复方苦参注射液组CREB的DNA结合活性为(0.79±0.21)Pu,对吗啡依赖所诱导的CREB的DNA结合活性升高未显示调节作用( P>0.05)。 结论:复方苦参注射液能明显改善吗啡耐受,同时可抑制被吗啡激活的MDR1 mRNA和P-gp蛋白的表达,这与其延缓吗啡耐受的机制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苦黄注射液治疗急性消化系统疾病的临床应用专家共识
编辑人员丨4天前
苦黄注射液是由苦参、大黄、茵陈、春柴胡、大青叶组成的中药注射液,源于《伤寒论》中治疗湿热黄疸的名方"茵陈蒿汤",经现代中医肝病学家邹良材教授结合现代临床经验及药学研究研制所得,具有清热利湿、疏肝退黄的功效。苦黄注射液是国家级二类新药,也是原国家卫生部批准生产并列入部颁标准的第一个复方中药注射液。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中医药治疗结肠癌基础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4天前
中医药治疗结肠癌在基础研究方面取得一定成果,中药有效成分如姜黄素、藤黄酸、新藤黄酸、苦参碱、氧化苦参碱、华蟾酥等,复方如四君子汤、加味乌梅丸、黄芩汤等,可通过多途径、多靶点抑制肿瘤细胞增殖、侵袭,诱导肿瘤细胞凋亡,还可增强机体免疫功能、提高化疗药物疗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复方苦参注射液治疗放疗所致口腔黏膜炎的有效性的Meta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评价复方苦参注射液预防与治疗放疗所致口腔黏膜炎的疗效,为该药的临床应用提供循证参考支持.方法:检索中国知网、维普数据库、万方数据库和PubMed,时间为2011年1月1日至2023年7月1日,纳入复方苦参注射液治疗放疗所致口腔黏膜炎的随机对照试验[对照措施为单纯使用放疗,或放疗前使用含漱液(0.9%氯化钠注射液+利多卡因+地塞米松)漱口,或放疗联合顺铂化疗;干预措施为在对照措施基础上联合复方苦参注射液治疗],应用RevMan 5.4统计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经过筛选后纳入10项随机对照试验研究,包含892例患者,根据对照措施分为单纯放疗亚组(356例)、放疗前用含漱液漱口亚组(260例)、放疗联合顺铂化疗亚组(276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单纯放疗、放疗前用含漱液漱口和放疗联合化疗比较,联合应用复方苦参注射液后,患者放射性口腔黏膜炎的严重程度均显著降低.在单纯放疗亚组中,复方苦参注射液组患者的重度放射性口腔黏膜炎发生率为34.27%(61/178),明显低于单纯放疗组的61.24%(109/1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3.49,95%CI=2.19-5.55,Z=5.27,P<0.000 01).在放疗前用含漱液漱口亚组中,复方苦参注射液组患者的重度放射性口腔黏膜炎发生率为18.46%(24/130),明显低于放疗+含漱液组的 58.46%(76/1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6.90,95%CI=2.92-16.30,Z=4.41,P<0.000 1).在放疗联合顺铂化疗亚组中,复方苦参注射液组患者的重度放射性口腔黏膜炎发生率为27.01%(37/137),明显低于放疗+顺铂化疗组的56.12%(78/1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3.68,95%CI=2.18~6.19,Z=4.90,P<0.000 01).结论:对于放疗所致口腔黏膜炎患者,使用复方苦参注射液可以有效减少口腔黏膜炎的发生.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复方苦参注射液联合阿片类镇痛药对结直肠癌晚期患者疼痛、生活质量及凝血功能的改善效果观察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复方苦参注射液联合阿片类镇痛药对结直肠癌(CRC)晚期患者疼痛、生活质量及凝血功能的改善效果,并查阅文献初步探讨相关作用机制.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4年3月该院收治的CRC晚期患者106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单药组(n=53,给予盐酸曲马多或盐酸羟考酮治疗)、联合用药组(n=53,给予复方苦参注射液联合盐酸曲马多或盐酸羟考酮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视觉模拟评分(VAS)和疼痛缓解程度、生活质量[卡诺夫斯凯计分(KPS)]及凝血功能状况(D-二聚体和纤维蛋白原表达水平).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VAS评分、KPS评分、D-二聚体和纤维蛋白原表达水平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联合用药组患者的VAS评分为(1.28±1.08)分,明显低于单药组的(2.72±0.72)分;联合用药组患者的疼痛缓解程度显著优于单药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联合用药组患者的KPS评分为(85.28±11.23)分,高于单药组的(78.87±12.8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单药组患者凝血功能指标(D-二聚体和纤维蛋白原)表达水平较治疗前轻度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用药组患者凝血功能指标表达水平较治疗前显著降低,且低于同期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方苦参注射液联合盐酸阿片类镇痛药用于CRC晚期患者,在缓解疼痛、提升生活质量及改善凝血功能方面的治疗效果满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基于芙汭新型膏剂敷料复配的复方苦参乳膏治疗湿疹的临床疗效观察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目的 观察芙汭新型膏剂敷料复配的复方苦参乳膏治疗脾虚湿蕴型亚急性湿疹患者的临床疗效及修复皮肤屏障作用.方法 选取 2022 年 4~10 月于北京中医药大学房山医院皮肤科就诊及招募的 72 例脾虚湿蕴型亚急性湿疹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 36 例.治疗组予外用复方苦参乳膏治疗,对照组予外用丁酸氢化可的松乳膏治疗,疗程均为2 周.观察并比较 2 组患者治疗前后湿疹面积及严重程度指数(EASI)评分、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经皮水分散失(TEWL)和皮肤屏障(BS)评分值变化情况,疗程结束后进行疗效比较.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愈显率明显高于对照组(40.63%比 16.67%,P<0.05);治疗组EASI评分下降程度,TEWL、BS及VAS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出现 1 例接触性皮炎,治疗组未出现不良反应.结论 基于芙汭新型膏剂敷料复配的复方苦参乳膏调配灵活,突出中医辨证论治特点,疗效显著,明显缓解皮损和瘙痒症状,促进皮肤屏障修复,突出个性化治疗,值得临床推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