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经远端桡动脉入路在复杂冠状动脉病变患者中行介入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分析经远端桡动脉入路(dTRA)在复杂冠状动脉病变患者中行介入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纳入2021年6月至2022年5月期间在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经dTRA或常规桡动脉入路(TRA)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 10 033 例复杂冠状动脉病变(B2 型及C型病变)患者,其中TRA组 9 625 例、dTRA组 408 例;经倾向性评分匹配后,两组各纳入 391 例患者.比较倾向性评分匹配前后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PCI术中资料(包括病变特点、介入操作成功率等)、入路相关大出血事件发生情况.结果:倾向性评分匹配前,dTRA组中合并高血压、高脂血症、冠心病家族史、心肌梗死病史、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史的患者比例均明显高于TRA组(P均<0.05);经倾向性评分匹配后,两组的基线资料相似(P均>0.05).倾向性评分匹配前,与TRA组相比,dTRA组中B2 型病变患者比例较高,而C型病变、应用血管内超声(IVUS)的患者比例较低(P均<0.05),两组的慢性完全闭塞病变患者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倾向性评分匹配后,与TRA组相比,dTRA组中应用IVUS的患者比例较低,而支架置入数量较多(P均<0.05),两组在SYNTAX积分、指引导管大小、靶病变分布、应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的患者比例、介入操作成功率、入路相关大出血事件发生率方面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与TRA相比,经dTRA对复杂冠状动脉病变行介入治疗同样安全、有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介入治疗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1周前
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是一个不断增长的人群.糖尿病患者的冠状动脉病变复杂并且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预后较差.因此,介入器械的改进和抉择对糖尿病患者来说尤为重要.随着介入治疗的发展和相关研究开展,新一代的药物洗脱支架、生物可吸收支架和药物涂层球囊的应用可能会为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糖尿病患者提供潜在优势.现对近期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介入治疗的研究进行总结,以期对临床实践提供借鉴.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比较不同地域ACS患者PCI术后的二级预防依从性和长期预后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究我国真实世界中,于不同地域医院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对二级预防用药的依从性及其长期预后。方法:冠心病抗血小板治疗优选方案(OPT-CAD)研究是一项前瞻性、多中心、注册登记研究。本研究选取OPT-CAD研究中诊断为ACS且行PCI治疗的患者。以长江一线为中国南北方分界线,根据患者就诊医院的地理位置分南方组和北方组。为减少选择偏倚和潜在的混杂因素,两组间患者根据倾向性评分按1∶1最临近匹配法匹配。主要终点为患者出院后60个月随访期间发生的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MACCE),包括心原性死亡、心肌梗死和/或缺血性卒中的复合终点;次要终点为60个月全因死亡、心原性死亡、心肌梗死、缺血性卒中以及出血学术研究联合会(BARC)定义的2、3、5型出血。记录患者的二级预防用药情况,二级预防药物包括:抗血小板药、他汀类、β受体阻滞、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剂类(ACEI/ARB)等。匹配前后均比较两组患者的二级预防用药情况及临床事件发生率。结果:本研究共纳入7 049例ACS患者,其中南方组共1 958例患者,北方组共5 091例。倾向性评分匹配后南方组和北方组各1 324例。匹配前,北方组患者中吸烟、合并高血压及糖尿病、有既往史(心肌梗死、PCI及卒中)和冠心病家族史的比例较南方组高( P均<0.05)。北方组复杂病变、弥漫病变、小血管病变和血栓病变占比均高于南方组( P均<0.05)。出院后60个月,南方与北方组的抗血小板治疗模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01),其中南方组患者使用氯吡格雷单药治疗的比例高于北方组[9.8%(130/1 324)比1.1%(14//1 324)],而北方组患者使用阿司匹林单药治疗的比例高于南方组[(67.4%(893/1 324)比46.5%(616/1 324)]。其他二级预防用药的使用上,南方组患者接受β受体阻滞剂[24.5%(325/1 324)比16.8%(222/1 324), P<0.001]及ACEI/ARB[19.4%(257/1 324)比10.0%(133/1 324), P<0.001]治疗的比例高于北方组。匹配后,北方组出院后60个月MACCE[8.4%(111/1 324)比6.2%(82/1 324), P=0.030]和BARC2、3、5型出血[6.0%(80/1 324)比4.0%(53/1 324), P=0.016]发生率高于南方组。 结论:与南方地区相比,北方地区PCI术后的ACS患者伴合并症和危险因素的比例较高,冠状动脉病变更为复杂,对药物依从性较差,预后也相对较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主动脉夹层再次近端主动脉手术的近中期临床结果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回顾性总结主动脉夹层再次近端主动脉手术的临床结果和经验。探讨首次手术与再次手术的关系,再次手术指征、体外循环策略、术中技术细节以及术后早中期结果。方法:2017年4月至2019年12月,28例患者接受29次再次正中开胸近端主动脉手术。全组男23例,女6例;年龄(45.1±12.7)岁。马方综合征15例(15/29,51.7%),白塞病3例(3/29,10.3%)。患者首次手术方式包括主动脉瓣或二尖瓣置换、Bentall手术和升主动脉替换术,同期孙氏手术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患者再次手术指征为:急慢性A型主动脉夹层远端扩张、近端主动脉瘤、吻合口漏、炎性主动脉病变致瓣周漏、机械瓣功能障碍合并主动脉瘤和主动脉根部脓肿。再次手术方式包括Bentall手术,Cabrol手术,Wheat手术,再植法保留主动脉瓣的根部替换术手术,吻合口漏修补、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全弓替换+支架象鼻置入术(孙氏手术),升-右股动脉转流,腹主动脉替换。结果:全部患者住院死亡1例(3.4%),原因为术后出现严重肺部并发症,双肺实变,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低氧死亡。术后低心排血量综合症2例(6.9%),1例经ECMO辅助后痊愈,1例术后半年死亡。术后二次开胸止血3例(10.3%),肾衰需要透析3例(10.3%),下肢轻瘫1例(3.4%),均痊愈出院。随访期间因低心排血量综合症、多脏器衰竭死亡1例,全胸腹主动脉替换1例。1例患者Bentall术后冠状动脉开口瘤样扩张行Cabrol术,术后1年再发A型夹层行再次孙氏手术。结论:心脏和主动脉手术后的再次主动脉近端手术安全有效,近中期结果良好。术前全面评估,术中顺利开胸和建立体外循环,有效的脏器保护是手术成功的关键。主动脉疾病,特别是马方综合征患者再手术的可能性较大,要严密随访,必要时及时手术,避免主动脉破裂。孙氏手术适于复杂弓部二次手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再次正中开胸的孙氏手术近中期临床结果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总结再次正中开胸行孙氏手术(全弓替换+支架象鼻置入术)治疗主动脉疾病的临床资料。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在北京安贞医院主动脉外科中心接受再次正中开胸的孙氏手术的55例患者资料,其中男41例,女14例;年龄(45.4±12.7)岁。首次正中开胸手术的病因包括A型主动脉夹层、主动脉根部或升主动脉瘤、心脏瓣膜手术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再次手术的指征残余主动脉夹层瘤样扩张,直径超过55 mm、主动脉瘤扩张、新发A型主动脉夹层,吻合口漏及假性动脉瘤。手术均在全麻,正中开胸下完成,顺行性单侧或双侧脑灌注完成支架象鼻置入和弓部替换手术。结果:无术中死亡,术后死亡5例(9.1%,5/55),死亡原因为低心排血量综合征2例,呼吸功能衰竭、脑部并发症和消化道出血各1例。除死亡病例外,术后脑部并发症2例(2/50,4%),脊髓损伤(一过性截瘫)5例(5/50,10%);呼吸机辅助14~42 h,中位时间17 h,8例(8/50,16%)超过48 h;肾功能衰竭需要替代治疗2例。完成随访45例(90%),随访(25.9±11.2)个月(10~47个月),期间因脑并发症死亡1例,行全胸腹主动脉替换术4例,行吻合口漏修补术1例。结论:再次正中开胸行全主动脉弓替换术+支架象鼻手术(孙氏手术)治疗复杂弓部病变安全有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中国冠状动脉杂交血运重建专家共识(2022)
编辑人员丨1周前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导致冠状动脉狭窄、供血不足,引起心肌缺血坏死,进而出现心脏器质性功能改变的疾病。冠状动脉血运重建是治疗冠心病的有效方法,包括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CABG)和两者结合的杂交冠状动脉血运重建术(hybrid coronary revascularization,HCR),冠状动脉病变程度以及患者个体临床特征往往是选择血运重建策略的主要因素。近年来,随着冠心病内、外科治疗技术的进步和发展,复杂冠状动脉病变血运重建治疗策略和方法选择再次引发心脏内、外科医师的讨论,同时,由心脏内、外科医师组成的心脏团队共同执行临床决策,从而使患者获得最佳治疗方案的概念也逐步形成。建立心脏团队推动了冠状动脉杂交血运重建的迅速发展,并且取得了良好的临床疗效。目前国外尚无关于冠状动脉杂交血运重建的指南和专家共识,国内自《中国冠状动脉杂交血运重建专家共识(2017版)》发表以来,越来越多的心脏中心开展了杂交血运重建手术,随着术者和/或心脏团队的经验累积和多项临床试验的开展,逐步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冠状动脉杂交血运重建专家共识。基于此,本共识编写专家组结合近十年的循证医学证据及国内、外临床实践经验,在《中国心脏内外科冠心病血运重建专家共识》 [1]《中国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指南(2016)》 [2]《中国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二级预防专家共识(2020版)》 [3]《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围术期抗血小板治疗专家共识》 [4]《冠心病康复与二级预防中国专家共识》 [5]《2018EACTS血运重建指南》 [6]和《ACC/AHA/SCAI冠状动脉血运重建指南2021》 [7]等相关指南及共识的基础上,对2017版进行更新,编写本共识,为今后推广和规范冠心病杂交血运重建提供参考和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支架增强显影技术在复杂冠状动脉病变介入治疗中的应用和疗效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应用支架增强显影技术(SBS)指导经皮腔冠状动脉内介入术(PCI)治疗复杂冠状动脉病变的疗效。方法:选择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在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住院接受PCI治疗的冠心病(CAD)患者200例,患者冠脉造影结果均为美国心脏协会(AHA)/美国心脏病学会(ACC)冠脉病变分型定义的B2或C型病变。200例患者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SBS组82例和血管内超声(IVUS)组118例,SBS组患者应用SBS技术指导PCI治疗,IVUS组患者应用IVUS指导PCI治疗。两组患者支架植入后采用定量冠状动脉造影(QCA)自动分析系统测量支架直径的相关参数(包括支架直径的最小值、最大值、均值)并计算支架偏心指数,记录两组患者PCI术中支架偏心指数、支架后扩张、开口病变支架定位不良、长病变串联支架未能重叠情况、平均每台PCI的辐射累积剂量(CD)、总剂量面积乘积(DAP)、透视时间、手术时间和手术费用。PCI术后对患者进行18个月的随访,记录随访期间患者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情况,比较两组患者无MACE事件的累积生存率。结果:两组患者在支架偏心指数、指导支架后扩张比例、开口病变支架定位不良比例、支架未能重叠比例等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0.12±0.04) vs (0.10±0.03);80.49% vs 85.49%;2.44% vs 2.54%;1.22% vs 2.54%,均 P>0.05]。SBS组PCI手术的CD、透视时间和DAP较IVUS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 394.18±42.29)Gy/cm 2 vs (1 391.82±45.06)Gy/cm 2;(18.79±3.01)min vs (18.95±3.12)min;(100.24±5.70)Gy/cm 2 vs (99.47±5.93)Gy/cm 2;均 P>0.05]。SBS组手术时间短于IVUS组[(70.91±6.51)min vs (73.89±8.95)min, P<0.05],手术费用少于IVUS组[(2.98±0.86)万元vs (3.85±0.81)万元, P<0.05]。PCI术后随访18个月,Kaplan-Meier生存分析显示SBS组患者无MACE事件生存率与IVUS组患者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91.46% vs 94.07%,Log Rank=0.480, P=0.489)。 结论:SBS技术能便捷、快速有效地指导复杂冠状动脉病变的介入治疗,取得与IVUS指导相似的效果,在不增加辐射剂量的同时缩短手术时间和减少手术费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体外膜肺氧合在高危重症冠心病患者介入治疗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动-静脉体外膜肺氧合(VA-ECMO)在冠状动脉病变复杂高危有介入治疗指征患者(CHIP)中的应用价值。方法:该研究为单中心回顾性研究,纳入2018年6月至2020年1月吉林大学第二医院收治的行VA-ECMO循环辅助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患者。收集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实验室检验结果、PCI经过、ECMO辅助治疗过程、术后并发症及预后。研究终点为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定义为包括心原性死亡、再发性心肌梗死、心力衰竭及恶性心律失常的复合事件。随访患者出院后12个月终点事件发生情况,采用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分析。结果:本研究共入选31例患者,年龄(64.6±10.1)岁,其中男性19例。纳入患者均于术前辅助应用VA-ECMO、局部麻醉下预埋ProGlide血管缝合器迅速建立循环。其中,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9例(29.0%)、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10例(32.3%)、不稳定性心绞痛12例(38.7%)。术中置入支架(2.8±1.8)枚,VA-ECMO撤机时间为[24.0(2.0,88.5)]h。与术前检查结果相比,患者术后左心室射血分数明显改善[49%(42%,55%)比43%(35%,52%), P<0.01],血红蛋白及血小板计数水平均降低,肌酐及尿素氮水平升高( P均<0.05)。术后24 h内血红蛋白下降>20 g/L者18例(58.1%),穿刺处渗血2例(6.5%),假性动脉瘤1例(3.2%),术后新发脑梗死1例(3.2%)。术中无死亡病例,院内死亡2例。所有患者术后均完成了12个月的随访,MACE事件的发生率为13.8%(4/29),其中死亡2例,再发心肌梗死入院1例,心力衰竭1例。生存分析结果显示,术后12个月的累积生存率为80.0%。 结论:CHIP介入治疗中应用VA-ECMO安全有效,具有可行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STEMI患者炎症反应水平及罪犯斑块特征与PCI术前TIMI血流分级的关系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明确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的炎症反应水平及罪犯斑块形态特征与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前心肌梗死溶栓(TIMI)血流分级的关系。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研究。选取1 268例PCI术前对罪犯斑块行光学相干断层成像(OCT)检查的STEMI患者,按照TIMI血流分级分为TIMI 0~1组964例(76.0%)和TIMI 2~3组304例(24.0%)。收集2组的基线临床资料;采集血样检测炎症反应标志物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心肌损伤标志物及血脂等指标;行心脏超声检测左心室射血分数;行冠状动脉造影及OCT检查,收集梗死相关动脉的病变长度、狭窄程度,有无复杂病变,以及罪犯斑块类型、狭窄程度及易损性相关指标并比较。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TIMI 0~1级的独立相关因素,并确定其最佳截断值。结果:1 268例STEMI患者年龄为(57.6±11.4)岁,男性923例(72.8%)。与TIMI 2~3组相比,TIMI 0~1组患者年龄较大,N末端B型钠尿肽原水平较高,左心室射血分数及肌钙蛋白I水平较低,hsCRP水平较高[5.16(2.06,11.78)mg/L比3.73(1.51,10.46)mg/L],且斑块破裂亚组中TIMI 0~1组患者hsCRP水平较高( P均<0.05)。冠状动脉造影结果显示与TIMI 2~3组相比,TIMI 0~1组梗死相关动脉为右冠状动脉的比例较高,血管病变长度更长,最小管腔直径更小,直径狭窄度更大( P均<0.05)。OCT显示TIMI 0~1组罪犯斑块破裂发生率(75.8%比61.2%)和斑块易损性高于TIMI 2~3组,斑块易损性更高表现为平均脂质角度更大[(241.27±46.78)°比(228.30±46.32)°],薄纤维帽粥样硬化斑块更多(72.4%比57.9%),具有更多的巨噬细胞聚集(84.4%比70.7%)和胆固醇结晶(39.1%比25.7%);最小血流面积更小[1.3(1.1~1.7)mm2比1.4(1.1~1.9)mm2]且血流面积狭窄更严重[(78.2±10.6)%比(76.3±12.3)%, P均<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平均脂质角度>255.55°、胆固醇结晶、病变长度>16.14 mm和hsCRP>3.29 mg/L是STEMI患者TIMI血流分级降低(TIMI 0~1级)的独立相关因素。 结论:斑块易损性和炎症反应与STEMI患者PCI术前TIMI血流分级降低密切相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同时伴有LDLRAP1及ABCG8基因异常的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一家系的临床及分子生物学特征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究同时伴有低密度脂蛋白受体衔接蛋白1(LDLRAP1)及胆固醇转运蛋白三磷酸腺苷结合盒转运体G8(ABCG8)基因异常的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FH)一家系的临床及分子生物学特征。方法:2020年9月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收治1例FH患者,采集该家系成员外周静脉血样本,检测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血清豆固醇和谷固醇含量。二代基因测序检测先证者及家系成员基因变异情况。采用Pymol软件对基因变异位点进行致病性分析,并使用Uniprot Modelling软件行蛋白结构建模。结果:先证者表现为贫血合并多部位黄色瘤、早发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冠状动脉造影示冠状动脉三支严重病变;腹部超声示脾肿大;血涂片示异型红细胞、大血小板散在可见;血清TC、LDL-C、豆固醇和谷固醇浓度均升高[分别为8.54 mmol/L(正常值2.3~5.7 mmol/L)、4.84 mmol/L(正常值1.3~4.3 mmol/L)、44 μmol/L(正常值1.0~10 μmol/L)、28 μmol/L(正常值1.0~15 μmol/L)]。基因测序示:LDLRAP1:NM_015627.2:exon 4 c.415 C>T(p.Q139X),该纯合突变形成的蛋白截断体丢失多个稳定蛋白结构区域,不具备正常功能。同时,先证者发现ABCG8基因变异:exon13 c.1895T>C(p.V632A),exon8 c.1199C>A(p.T400K)。2例家系成员HDL-C增高(Ⅱ5:2.33 mmol/L,Ⅱ6:2.96 mmol/L);3例带ABCG8基因变异的成员豆固醇(Ⅱ8:23 μmol/L,Ⅱ7:24 μmol/L,Ⅰ2:18 μmol/L)、谷固醇(Ⅱ8:41 μmol/L,Ⅱ7:33 μmol/L,Ⅰ2:45 μmol/L)轻度增高。结论:同时伴有LDLRAP1及ABCG8基因异常的FH患者,可出现植物固醇浓度异常,其临床表现更加复杂,应综合考虑家族史及LDL-C、植物固醇水平及基因检测结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