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多模式神经电生理监测在脊柱骨折行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患者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1秒前
目的 探讨多模式神经电生理监测在脊柱骨折行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PSF)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2020年5月至2023年5月开封市中心医院骨科收治的因外伤致脊柱骨折的58例患者,均行PSF治疗,术中实施体感诱发电位(SEP)、运动诱发电位(MEP)及肌电图(EMG)多模式神经电生理监测,比较患者手术前后胫后神经的神经电生理指标、伤椎后凸Cobb角、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及日本骨科协会(JOA)腰椎评分.患者术后行CT复查评估螺钉发生破壁情况,以Gertzbein分级≥1级为标准,分析多模式神经电生理监测报警的准确性.结果 58例患者均成功进行手术,手术时间为(143.72±14.38)min、出血量为(175.92±24.62)mL、术后首次下床时间为(5.68±1.15)d、住院时间为(9.35±1.48)d;术后患者胫后神经SEP潜伏期缩短,波幅及运动神经、感觉神经传导速度均升高(P<0.05);术后患者后凸Cobb角及VAS评分低于术前,JOA评分高于术前(P<0.05);58例患者共置入螺钉384枚,46枚(11.98%)螺钉置入时神经电生理监测报警.术后CT 复查 Gertzbein 分级 0 级 337 枚(87.76%)、≥1 级 47 枚(12.24%),SEP、MEP 和 EMG 监测的敏感性分别为91.49%、87.23%和59.57%,特异性分别为94.66%、92.58%和89.32%;多模式监测的敏感性为97.87%,特异性为96.74%.结论 多模式神经电生理监测可准确发现PSF术中置入螺钉时患者发生神经损伤的情况,提醒术者修正手术操作,使患者术后脊柱神经功能获得较大改善.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秒前
-
成人重度牙周病患者应用隐形矫治器对牙槽骨改建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秒前
目的:探究成人重度牙周病患者应用隐形矫治器矫治对牙槽骨改建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1年6月河北中石油中心医院口腔科采用隐形矫治器矫治的重度牙周病患者82例,观察患者治疗前后上颌切牙位置、唇倾度、牙槽骨高度及牙槽骨密度变化,记录患者牙周健康状况.结果:患者治疗后的牙齿松动度较治疗前明显减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治疗前后CEJ-BM-La、CEJ-BM-Li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患者的唇倾度、Cu-PP、Cu-PL、Aa-PP均低于治疗前,Aa-PL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患者的唇侧、舌侧、近中、远中牙槽骨高度及平均牙槽骨高度均高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患者牙槽嵴顶区舌侧的牙槽骨密度低于治疗前(P<0.05),而治疗后患者的牙槽嵴顶区唇侧、根中区唇侧、根中区舌侧、根尖区唇侧、根尖区舌侧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患者的牙槽骨吸收情况较治疗前减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患者的PLI低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的GI、PD、SBI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成人重度牙周病患者牙槽骨应用隐形矫治器可达到满意效果,能有效改建牙槽骨,并改善口腔菌斑情况,患者需注意定时进行复查,关注牙槽骨状态变化及口腔健康的维护.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秒前
-
根管治疗后牙周治疗时机的选择对牙周牙髓联合病变临床疗效及美观性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秒前
目的:选择不同牙周治疗时机,对比分析对牙周牙髓联合病变根管治疗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3月-2020年3月于笔者医院就诊的80例牙周牙髓联合病变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早期组(40例)和晚期组(40例).两组患者均先进行根管治疗,早期组在根管治疗结束后1周进行牙周治疗,晚期组则在根管治疗结束后4~6周行牙周治疗.治疗后1个月复查,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不良反应、龈沟液炎症因子和美学效果,比较治疗前后的牙周指标.结果:治疗后1、6个月,两组牙周探诊深度、龈沟出血指数和菌斑指数均降低(P<0.05),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龈沟液白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α和白介素-1β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早期组低于晚期组(均P<0.05).治疗后两组红色美学指数评分均升高,且早期组高于晚期组(P<0.05).两组均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且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牙周牙髓联合病变,在根管治疗结束后1周行牙周治疗可明显牙周抑制炎症,且美学效果显著.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秒前
-
数字断层融合摄影技术在股骨干骨折内固定术后的应用研究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 探讨数字断层融合摄影(DTS)在股骨干骨折内固定术后复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90例股骨干骨折内固定术后患者,于术后6月时完成了数字化X线摄影(DR)及DTS检查.由两名放射科医师采用5分法对两种影像学检查方法所获图像进行图像质量评价及对比.同时由临床医师对DTS及DR的骨折愈合显示率进行对比.结果 术后6月时,DTS图像质量评分为(3.689±1.148)分,DR图像质量评分为(2.778±1.197)分,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DTS图像骨折愈合情况显示率为95.56%(86/90),DR图像骨折愈合情况显示率为72.23%(65/9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股骨干骨折内固定术后复查中,DTS能清晰显示术区骨质结构,准确判断骨折愈合情况,图像质量较DR更优,可作为股骨干骨折内固定术后复查较为理想的影像学检查方法,临床实用性较强.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2010-2022年淮河流域滕州市上消化道癌早诊早治项目筛查和随访结果分析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 分析2010-2022年淮河流域滕州市上消化道癌早诊早治项目的初筛和随访情况,掌握筛查结果的变化趋势.方法 收集整理2010-2022年滕州市上消化道癌早诊早治项目相关数据,分别计算上消化道癌初筛和复查的检出率、早诊率和治疗率等指标.采用x2检验分析不同组间高危率、检出率、早诊率和治疗率的差异,采用趋势x2检验分析各年间筛查结果的变化趋势.结果 2010-2022年滕州市共完成73 282人次上消化道癌危险因素调查,总体高危率为45.85%(33 598/73 282);23 478人次的内镜筛查和随访复查,其中初筛22 925人次,复查553人次.初筛人群上消化道癌检出率、早诊率、治疗率分别为0.64%(147/22 925)、76.87%(113/147)和74.15%(109/147),初筛人群中13年间的上消化道癌检出率、早诊率和治疗率变化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趋势检验:检出率x2=2.62,P=0.106;早诊率x2=2.31,P=0.129;治疗率x2=1.07,P=0.302);复查人群检出率、早诊率、治疗率分别为4.52%(25/553)、80.00%(20/25)和60.00%(15/25),复查人群检出率显著高于初筛人群,x2=111.75,P<0.001.结论 2010-2022年淮河流域滕州市上消化道癌风险率较高,整体检出率较低,需进一步完善规范化及长效化的筛查工作机制,开展癌症防控知识普及教育,实施针对性的干预措施,以期进一步提升项目筛查效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相关严重贫血一例
编辑人员丨6天前
报告1例卵巢癌综合治疗后复发应用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mmune checkpoint inhibitor,ICI)替雷利珠单抗联合紫杉醇+卡铂(TC)方案化疗后出现严重贫血的患者,根据其病史及辅助检查综合考虑为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经过输血,同时应用大剂量激素,加以免疫球蛋白辅助治疗,并口服环孢素软胶囊维持治疗2个月余,患者血红蛋白逐渐上升至110 g/L,继续追踪其随诊复查情况3个月,血红蛋白水平基本平稳.对于ICI联合细胞毒性化疗或放疗的患者,ICI引起的免疫相关不良反应中血液系统的严重不良反应十分罕见,因早期诊断十分困难,容易跟放化疗导致的骨髓抑制混淆.而ICI引起的不良反应越早使用激素疗效和预后越好.因此,临床对抗肿瘤治疗同时联合应用ICI的患者,需要对血液系统不良反应加以重视和识别.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青春期卵巢囊肿二次蒂扭转术后复发一例
编辑人员丨6天前
卵巢囊肿为妇科常见疾病,可见于育龄期各个年龄段,其中卵巢滤泡囊肿属于卵巢瘤样病变,其缺乏特异性症状.儿童期、青春期可表现为附件扭转.对于复发性卵巢滤泡囊肿,短效避孕药可有效促使滤泡囊肿消退,有效阻止滤泡囊肿的再次形成.报道1例短效避孕药治疗青春期卵巢囊肿二次蒂扭转术后复发的病例,该患者两次入院均为卵巢囊肿蒂扭转,均行手术治疗,两次手术治疗后短期内再次复发,均为多房、巨大囊肿,较为少见.考虑患者年龄及短期内两次卵巢囊肿手术史,出于生育力保护及长期管理的观念,二次术后复发后未选择再行手术治疗,给予该例患者口服短效避孕药5个月,期间囊肿逐渐减小直至消失.后规律随访复查,未见卵巢囊肿再次复发.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射频消融术治疗胎儿隔离肺伴水肿和胸腔积液一例
编辑人员丨6天前
报告1例孕24+6周孕妇因四维彩色超声提示胎儿左侧胸腔55 mm×50 mm×45 mm均质高回声,瘤头比2.63,腹腔积液,全身皮肤水肿,心脏受压向右移位,提示胎儿隔离肺,经充分沟通及多学科会诊,行超声引导下胎儿隔离肺射频消融术.术后定期复查彩色超声,胎儿情况逐渐好转.术后46 d彩色超声提示瘤头比0.95,无腹腔积液及皮肤水肿.术后49 d(孕32周)胎膜早破,急诊至当地县医院,出现规律宫缩,因臀位急诊行剖宫产术,新生儿出生20 min后死亡.该病例手术效果理想,但新生儿未能存活,考虑与孕周较小、合并隔离肺、地塞米松未能用够疗程等多种因素有关.射频消融术是治疗瘤头比大、伴有腹腔积液隔离肺的有效方法,但仍需进一步研究证实其安全性,也应该加强该类患者术后的管理.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支气管镜下消融联合血管内皮抑制素局部注射对非小细胞肺癌晚期气道内转移的疗效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 探讨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晚期气道内转移患者中应用支气管镜下消融联合血管内皮抑制素局部注射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选取2021年12月至2022年12月收治于安康市人民医院呼吸内科因NSCLC引起气道狭窄患者58例.支气管镜下消融治疗的30例为对照组;镜下消融治疗联合血管内皮抑制素局部注射的28例为治疗组.记录所有患者治疗前及治疗1周后气促指数、生活质量卡氏评分(KPS评分)、疗效及术中和术后并发症.1个月后复查支气管镜,评估气道狭窄、并发症情况及疗效.结果 治疗前,两组气促指数、KPS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气促指数下降、KPS评分升高(P<0.01),且治疗组较对照组气促指数更低(1.22±0.72 vs 1.70±0.57,t=3.334,P<0.05),KPS 评分更高(85.55±7.04 vs 80.50±5.10,t=3.808,P<0.05).1个月后经支气管镜复查,治疗组总有效率较对照组有所提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64.29%vs 43.33%,x2=2.555,P>0.05).治疗组、对照组治疗后各19例、21例有不同程度咯血,予血凝酶、肾上腺素局部治疗后好转,无穿孔及呼吸困难.结论 支气管镜下消融联合血管内皮抑制素局部注射治疗NSCLC晚期气道内转移患者,较单纯镜下消融对改善气促、生活质量的效果更优,且不增加并发症风险,能否提高总有效率,有待进一步探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门静脉海绵样变性合并骨髓增殖性疾病1例
编辑人员丨6天前
患者,男性,37岁,于2017年8月体检时发现肝功能异常,无皮肤黏膜黄染,门静脉磁共振静脉造影(MRV)提示门静脉海绵样变性,否认腹胀、恶心、腹痛等不适,当地医院予双环醇片等保肝治疗,同时嘱每3个月定期复查肝功能,保肝治疗半年肝功能逐渐好转.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