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穴位揿针联合百会穴艾灸治疗婴儿外感风寒型伤风鼻塞的疗效观察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观察穴位揿针联合百会穴艾灸治疗婴儿外感风寒型伤风鼻塞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1年2月至2022年5月在金华市妇幼保健院治疗的外感风寒型伤风鼻塞患儿12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对照研究方法,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儿分为揿针组、艾灸组及治疗组,每组40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揿针组采用穴位揿针(印堂、双迎香、双鼻通)治疗,艾灸组采用温和灸百会穴治疗,治疗组在揿针组的基础上联合百会穴艾灸治疗。观察三组患儿临床疗效,于治疗后2 h、24 h、48 h、72 h比较三组患儿鼻塞症状评分、治疗前后睡眠质量。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92.5%(37/40),均高于揿针组的75.0%(30/40)及艾灸组的65.0%(26/40)(χ 2=4.50、9.04,均 P < 0.05);治疗后2h、24 h、48 h、72 h,治疗组鼻塞症状评分分别为(2.05±0.55)分、(1.80±0.64)分、(1.33±0.59)分、(0.90±0.18)分,揿针组分别为(2.43±0.59)分、(2.15±0.57)分、(1.73±0.84)分、(1.18±0.80)分,艾灸组分别为(2.50±0.59)分、(2.13±0.78)分、(1.88±0.81)分、(1.45±0.81)分,三组治疗后2 h、24 h、48 h、72 h鼻塞症状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F=3.15、9.27、16.17、20.22,均 P < 0.05);治疗后,治疗组患儿简明婴儿睡眠问卷情况中白天睡眠时间、夜间睡眠时间分别为(3.41±0.31)h、(12.36±1.17)h,均长于揿针组的(2.95±1.07)h、(11.33±1.38)h及艾灸组的(2.93±0.98)h、(11.21±1.93)h,治疗组夜醒时间、夜醒次数、入睡潜伏时间分别为(18.74±2.21)min、(1.64±0.18)次、(15.43±2.03)min,均短于揿针组的(21.13±3.78)min、(2.15±0.66)次、(17.63±5.24)min及艾灸组的(20.53±2.90)min、(2.11±0.32)次、(17.22±2.88)min,治疗组患儿睡眠效率为(0.91±0.03),高于揿针组的(0.87±0.06)及艾灸组的(0.87±0.05),三组患儿睡眠质量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F=6.37、12.31、15.93、15.36、10.11、23.45,均 P < 0.05)。 结论:穴位揿针联合百会穴艾灸治疗婴儿外感风寒型伤风鼻塞的疗效显著,能明显改善患儿鼻塞症状,提高睡眠质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基于古方及中成药数据挖掘探讨桂枝-泽泻药对应用规律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究古今方剂中桂枝-泽泻药对配伍用药规律。方法:分别检索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药信息研究所研制的古代经典名方数据库1.0和已上市中成药数据库1.0含桂枝-泽泻药对的古方及中成药,采用Excel 2019软件建立数据库,采用古今医案云平台V2.3.5和SPSS Modeler 18.0软件对数据进行频次统计、关联规则分析、聚类分析等。结果:纳入含桂枝-泽泻药对的古籍条文79条,包含古方76首,涉及中药250味;纳入中成药25种,涉及中药186味。古今方剂用药药性以温、寒、平居多,药味以辛、甘、苦为主,主要归脾、肺、肝、肾经。关联分析提示,古今方剂相同的高频关联组合为茯苓-桂枝-泽泻、苍术-桂枝-泽泻、白术-桂枝-泽泻等。古方药物配伍关联度较高的症状和疾病均为泄泻、水肿、呕吐等,证型为膀胱蓄水、湿困卫表、痰饮内停等;中成药与药物配伍关联度较高的临床症状为肢体关节疼痛、水肿,疾病为风湿性关节炎、肾脏疾病,证型为风寒湿痹、络脉瘀阻、肾阳虚等。高频药物聚类得到4个聚类方。结论:桂枝-泽泻针对的核心病证为水湿内停、寒湿中阻等所致兼有湿邪的外感病证,可为进一步深入研究及指导临床用药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张荒生运用滋阴活血法治疗肝肾阴虚型类风湿关节炎
编辑人员丨5天前
张荒生教授认为,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多先天不足或素体阴血不足,遇外感风寒湿入内化热,久而热灼津伤,从而筋脉失于濡养,导致不荣则痛,且长期服用温燥类中药或糖皮质激素,易致阴液亏损,故临床常见肝肾阴虚型RA。正虚邪实病机贯穿于RA发病始终,早期以邪气实为主,后期以正气虚为主,肝肾阴虚证常存在于RA发病后期。基于“久病多虚”“久病多瘀”之说,张师临床运用滋阴活血法治疗RA,注重肺胃肾三阴同补,并兼以虫药通络,注意勿用温燥、攻邪勿过、顽疾缓图,通过滋阴活血、通络逐痹,可缓解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延缓病情发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医心方》霍乱辨治特点探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丹波康赖《医心方》是自《伤寒论》首次记载霍乱辨治方药至宋以前的最全总结.笔者认为,《医心方》霍乱以吐利为主症,不具有传染性,病因为外感风寒和内伤饮食,证型分为脾胃失调证、阴虚内燥证和阳气欲脱证;治疗包括温中散寒、滋阴潜阳和回阳救逆等内治法,以及易于操作实施的外治、艾灸、暗示等疗法.《医心方》对霍乱病因病机的认识,辑录总结的诸多治法和方药,对现代临床治疗急性吐泻类疾病和传染病霍乱具有指导意义.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肺结节病的中医证治探讨
编辑人员丨2024/5/18
从病因病机、辨证分型、中医治疗三个方面对肺结节病进行探讨,得出肺结节病病因主要有外感病因之六淫邪气和雾霾废气等秽浊之邪,内伤病因之情志失调、饮食所伤、劳逸所伤,病理产物病因之痰湿瘀毒为患,其他病因之先天禀赋失常及罹患其他慢性疾病;病机为肺脏虚损,病理产物阻之于肺,塞而不通,发为结节;辨证分型上外感型分风噪、风寒、风热、风湿、火热之不同,内伤型可有肝郁气滞、脾虚痰湿、肺气虚耗,病理产物型又有痰浊阻肺、痰瘀郁肺、痰瘀化毒之各异,他因型则分为阳虚证与气阴两虚证;治疗上提出五法论治和痰瘀论治,汗而发之以祛邪,清而解之通过泻、解、凉以除邪热,和而平之以调诸脏,和气血,下而除之以清里热、祛瘀血,虚而补之养气血阴阳、调虚弱,同时以化痰祛瘀解毒以通肺络;同时也提出中医疗养法治疗肺结节病,通过舒情志,畅气机,调和气血阴阳,培补正气以化结节,以期为肺结节病中医证治规范化略尽绵薄之力,为临床肺结节病治疗提供思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5/18
-
麻葛止嗽汤治疗湿热体质儿童外感风寒型上气道咳嗽综合征34例
编辑人员丨2023/11/4
目的:观察麻葛止嗽汤治疗儿童湿热体质外感风寒型上气道咳嗽综合征(UACS)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温州市中医院呼吸科门诊及儿科门诊2021年1月至2022年1月收治的UACS(儿童湿热体质,外感风寒型)患者74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37例和对照组37例,在观察期间,两组均脱落3例,最终实际完成各34例.对照组口服氯雷他定片5mg qd(或)联合孟鲁司特钠咀嚼片5mg qn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麻葛止嗽汤.以上两组均以7天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2周后评估两组患者的疗效及治疗前后的咳嗽积分、中医证候积分、血清免疫球蛋白E(IgE)及嗜酸性粒细胞(EOS)水平.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1.18%)高出对照组(76.47%),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咳嗽症状评分、中医证候评分、血清IgE及EOS下降水平均优于对照组.结论:麻葛止嗽汤治疗儿童湿热体质外感风寒型UACS能提高临床疗效,改善临床症状,复发率低,可推广本方作为临床治疗UACS的常用方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1/4
-
《金匮要略》杏子汤所治当为脾胀
编辑人员丨2023/9/30
历代医家对杏子汤主治及药物组成争论颇多,原条文记载,该方治疗水气病,卫气不足、少阴有寒是水气病初始病机,胃热是病理基础,胃气不足是发病关键.不典型水病有以下特点:(1)脉沉与少阴有关;(2)脉浮与风有关."脉沉者宜麻黄附子汤,浮者宜杏子汤."可知杏子汤主治为浮肿且脉浮之症.有喘症仲景未必用杏子,但用杏子时若没有大便难的症状,则必定有喘症或欲发喘症.以药测症,杏子汤主治必有喘症.杏子汤主治症状应有:浮肿,脉浮,喘;而《金匮要略·水气病脉证并治》全篇只有一条此类记载,即原文第4条:"此为风水……咳而喘,不渴者,此为脾胀,其状如肿,发汗即愈."可见脾胀发生的根本原因是结寒所致的气上冲,病机为外感风寒,触动体内结寒,引发气上冲,出现咳喘症状.故杏子汤主治当属脾胀,其药物组成为麻黄、杏仁、甘草.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9/30
-
谈傣医学对风湿类疾病的认识
编辑人员丨2023/8/6
总结、整理并分析傣医对风湿类疾病的病因病机、辨病辨证方法.傣医认为类风湿性关节炎病因病机为体内四塔失衡,加之外感风寒湿热诸邪(帕雅拢嘎喃皇),内外合邪,引起关节肌肉局部四塔功能失常以致发病;此病在傣医学中可辨证分型为拢蒙沙喉菲想、噶想与喃想型,采用辨证治疗的方法才能收到较好的疗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加味藿香正气软胶囊治疗胃肠型感冒(外感风寒、内伤湿滞证)的多中心随机对照临床试验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评价加味藿香正气软胶囊治疗胃肠型感冒(外感风寒、内伤湿滞证)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采用随机、双盲双模拟、阳性药平行对照、多中心临床试验方法,于2013年1月-2013年7月收入组符合胃肠型感冒(外感风寒、内伤湿滞证)的患者共44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330例和对照组110例,试验组给予加味藿香正气软胶囊+藿香正气软胶囊模拟剂,对照组给予藿香正气软胶囊十加味藿香正气软胶囊模拟剂,治疗时长均为3d.观察治疗前后症状、体征的变化,并进行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潜血、肝肾功能及心电图检查,同时观察有无不良反应.结果 在中医证候疗效方面,试验组和对照组的临床痊愈率分别为50.000%、35.455%(FAS分析)和50.464%、35.780%(PPS分析),总有效率分别为94.848%、76.364% (FAS分析)和96.285%、77.064% (PPS分析),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FAS分析中医单项症状疗效,泄泻、恶心呕吐、鼻塞流涕、胸膈满闷和脘腹胀痛的临床痊愈率组间比较和总有效率组间比较,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头痛昏重方面,仅有效率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用药过程中,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加味藿香正气软胶囊治疗胃肠型感冒(外感风寒、内伤湿滞证)疗效较好,且优于藿香正气软胶囊,安全性良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蔡圣朝灸法治疗原发性痛经经验
编辑人员丨2023/8/6
蔡圣朝教授指出原发性痛经一为先天禀赋不足,久病劳伤等导致冲任失于濡养,"不荣则痛";二为外感风寒之邪,情志因素等导致气血运行不畅,"不通则痛".在治疗上,蔡教授提出"补益精血,温阳散寒,化瘀通经"的治疗原则.通过对治疗要点的阐述和典型病例的分析,详述了蔡教授运用隔姜灸结合通脉温阳灸治疗原发性痛经的临床经验,特色鲜明,临床疗效显著.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